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朋友小M给我讲过他的一段经历:三年前他刚工作,家里急需用钱。他找当时的部门领导借钱,领导只是简单问了几句,直接从个人账户转给了小M10万。一年之后,小M把之前借的钱还了。还钱的时候,领导问他:"知道我为什么愿意把钱借给你吗?"那时候的小M,刚入职三个月,还是基层职员。领导说:"我有个女儿,她贴在卧室墙上的照片里有你。"  相似文献   

2.
钟离权收吕纯阳为徒,已经整整三年。这一天,师徒二人外出云游,路过一座火山,山势很陡,好像利剑刺向天空。骄阳照射着苍绿的峭壁。钟离权走在前面,步履轻盈,如履平地;吕纯阳跟在后面,一步一挪往上攀登。他肩上负着一个大包裹,足足有几十斤重,压得他呼哧呼哧地喘不过气来,额头上那豆大的汗珠不住地往外流,接着就卟哒卟哒地甩落在地上。肩上那个大包裹,是他师父钟离权在三年前交与他的,用锦帛包了一层又一层,沉甸甸的,不知包的是何物。可能是什么宝物,师父没对他说,他也不便询问,从师父交给他那天起,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把它背上,一直背到如今。几天以前,肩膀就开始有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身高不到1.2米的中年矮子上了车,售票员招呼他买票,但他说: “我从来不买票。”售票员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满1.2米,可以不买票。”售票员不同意,两个人就争吵起来了。于是,我上前说道:“车上不是有《乘客须知》吗!应以它为准!”这时,一位乘客读出了其中一条:“每人可带1.2米以下儿童一人,但1.2米以下儿童单独乘车须买票。”我说:“根据规则,并不是  相似文献   

4.
朋友在竞争上岗中因业绩不佳被淘汰了。和我聊天时,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在不停地抱怨单位的不公,又埋怨自己的能力太差。看着他的失落,我几乎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安慰他走出心情的困境。话讲完了,我们就呆呆地看着对面屋顶的鸽子。看它们从屋顶起飞,在两栋房子中间的空地上方盘旋一圈,又落下。然后再起飞,盘旋,再落下,姿势有些笨拙——看来,这是几个鸽子家庭正在训练小鸽子学飞。正看着的时候,朋友突然来了兴致:你辨认一下,看看哪些是小鸽子,哪些是大鸽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胸针的期待     
正16岁那年我就是他的小尾巴,天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到处转悠。我16岁的时候,他25岁。住在我家隔壁,我叫他哥哥,他叫我小鬼。我的花季出现了种懵懂的念想,我喜欢他那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似乎是在你心头上挠啊挠。在我的16岁的最后一天,他走了,他成了远航在大西洋上的一名海军。我拖着他那个很重的拖箱,不说任何话地跟在他后面,安静地流泪倔强地不说话。  相似文献   

6.
正听朋友讲他们单位里的故事,心里一暖。一一天早晨,一个小青年斜挎着背包到他们单位推销办公用品,没敲门,就探头缩脑地钻进了办公室,小青年没开口,脸就红了。朋友的位子刚好临近门口,他一进来就被朋友发现了,朋友准备上前阻止他,可他已经进来了。那天很不凑巧,单位的领导正在朋友办公室里检查工作,被这个小毛孩撞了个正着,小青年说,我是……他刚开口,话还没讲完,就被朋友的领导一通臭骂  相似文献   

7.
正1近期跟一位创业中的朋友聊天,我问他近况如何,他的回答是,"早知道现在这么艰难,当初就不冲动辞职创业了。"现在在职场中,很多90后的孩子都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一份工作干得不满意了,甩甩袖子就离职。如果几个朋友聚到一起,谈起了情怀,谈起了梦想,一拍即合就准  相似文献   

8.
我出生在乡下,刚上小学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伙要"戏法"的人.他们在街上打出一块场子,然后,一个表演者将两只空碗亮给大家看,碗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然后,表演者将两只碗扣在地上,其中,左边的碗底下扣了三枚小泥球,右边的是空的.表演者说,他能将左碗下的小泥球"赶"到右碗底下去,大家都不信.只见表演者拿小木棍敲敲左碗,说"过去--过去--"把木棍向右边挥了挥,像似我们用树枝赶鸭子的模样,不一会儿,他将右边的碗翻开一看--嘿!果然有三枚小泥球在里边.人们惊得睁大了眼睛.表演者又说,我再把它们"赶"回去.于是他用右碗扣住泥球,用木棍敲敲,说"过去--过去--",小木棍向左挥挥,"一个、两个",表演者说"就两个吧".他把左侧的碗一掀开,果然,左碗下露出两个小泥球.人们立刻发出一声赞叹--"神了"!此后,他又反复变化了几次,次次都准确无误.当时,我就惊得日瞪口呆.  相似文献   

9.
朋友从事销售工作,他有个习惯,就是在博客里记录自己每天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进展。他如此炫耀,不光激怒了同事,还得罪了客户。同事轻蔑地看他说,整个公司就你能干!客户忿忿地说,你把我们的隐私都泄露了!所以,朋友的工作业绩一直平平,没有大进展,他太在意这些小成绩了,却忽略了前进路上的大步幅。  相似文献   

10.
朋友开了家陶器厂,依托大汶口文化精华做起了仿古陶生意。一开始还算红火,可几年下来生意就陷入了困境。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十种式样可仿,自己看着也不美了,更别说销路了。库存产品越来越多,朋友也是一筹莫展。我建议朋友不妨扔掉"仿"字,创新陶器的式样、花色、用途,立足实用性、观赏性做文章。朋友大发感慨,他不是没想到过创新,可创新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没专业人  相似文献   

11.
正子产放生子产放生,史出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子产,他心地仁厚,常扶贫济困,救人于危难,不但喜欢行善,并且从不杀生。他主张"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某天,一个朋友送给子产几条肥美的活鱼,让子产趁着新鲜时吃。子产非常感激朋友的好意,客客气气地收下了礼物。朋友走后,吩咐仆人将那些鱼放到院子的鱼池里。仆人问子产:"为何不趁着新鲜时吃掉,如果在鱼池里放久了,味道就不会那么好了。"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年底,朋友老李买了辆十八万的新车,约了几个朋友好一番庆祝。哪知道饭后,老李的爱人却拉着我的手,一脸愁容地说:"这车是他零首付买的,每个月要还五千多车贷,以后压力可大了。"这话不小心被老李听见了,他脸色突变,压低了声音跟我辩解:"我买个车怎么了,大家都有车,就我一个人没有,一点面子也没有。"据我所知,老李一个月工资  相似文献   

13.
彭丽 《天风》2011,(6):62-62
听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位好友去见上帝,请求上帝给他们每人一份同等的幸福,以便他们能有福同享,上帝答应了。然而,得了同等幸福的两个人,一个活得快乐无比,另一个却愁眉苦脸。过了不久后,那位活得愁眉苦脸的朋友去找上帝,责问他为什么给自己的是痛苦,给他朋友的却是快乐。上帝回答他说:"其实,我给你们的,每人都是一份同等的幸福。""只是你盛装幸福的瓶子大,不容易装满,而你朋友盛装幸福的瓶子小,当我把同等的幸福给你们时,你朋友的瓶子很快就装满了,  相似文献   

14.
正罗伯特·萨缪尔在纽约电话电报公司上班,虽然收入不算太高,可却是时尚一族,每当有时尚的产品上市的时候,他都会去观光,有时并不买,只为了饱饱眼福,尝下最先到手的快感。这不,当听说iphone6刚刚上市,他就和众多iphone粉丝一起在店门前排起了长队。不时地有新来的顾客在队伍左右转悠,然后无奈地走到后面去排队。罗伯特排在队伍的前面,快要轮到他的时候,一个朋友的电话让他必须马上赶过去,就在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阵子我有个理想,想把儿子的言行集结出版,如同孔子的门徒记下来的《论语》,书名就叫做《子曰》,差不多也可以给大人做教材。这个想法萌发是因为一件小事。一个朋友问我儿子今年几岁,他答五岁。朋友逗他,那你爸爸今年几岁?他答也是五岁。朋友问这是为什么?他说:"他是我爸爸啊。"当时我就愣在那里。那时他的表达能力还欠缺,其实他想表达的是我当爸爸五年,自然和他同岁。  相似文献   

16.
正合上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后,我决定去意大利看看。出发之前,有人给予我丧气的"小祝福":"小偷多,一个人不安全,语言也不通。"的确,人们总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无论听或不听劝告,一切风浪到最后都会迎刃而解。于是,本来就只会半吊子英语的我,学了三句半意大利语就买票上了飞机。到了佛罗伦萨,这里并不像  相似文献   

17.
正念大学的时候,我常跟朋友去游泳,其实我并不怎么爱游泳,是硬被拉去的。更妙的是那个朋友也不喜欢游泳,只为听说游泳是减肥最好的方法才去的。为了减肥,那朋友一趟又一趟地游,存心消耗热量,而且刚游完就去称体重,兴奋地说效果立竿见影,果然轻了不少,接着请我去庆祝——大吃一顿。我说:"你不是要减肥吗?"他说:"怕什么?不是减了吗?游了两个小时,当然有资格好好吃一顿。"结果一个月游下来,他非但没瘦,  相似文献   

18.
请你放轻松     
汪振帆 《天风》2010,(3):8-8
<正>我的美国朋友马特身高2米。我坐在那里,他走过来时,我只感到脑门上有两条大腿直晃。他的手很大,一根手指就像一条胡萝卜,然而,他却能灵巧地使用筷子。这着实让我感到吃惊,我问:"你是怎么学会用筷子的?""我开始用筷子时,我把筷子抓得紧紧的,结果什么也夹不起来。"马特开心地笑着说,"后来,我就放松一点,食物一下子就夹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认识一位朋友,他在大学毕业之后,跟几位同学创办了一家小型电子商品销售公司。可是因为初涉商场,缺乏经验,他们的公司在一年之后,便被迫宣布了破产。因此,朋友背负了几万元的债务。无奈,他只好暂时进入一家船舶公司,做了一名线路检修员。可是,工作了还不到两个月,他的右脚就被船甲板上的铆钉扎伤了。他只有一瘸一拐地离开那家公司,待在家里疗伤。那个时候,他的情绪消沉极了。我每次去探望他,总会见到他床头的烟灰缸里塞满了烟蒂。在此之前,他从来不吸烟。我与其他一些去探望他的朋友,鼓励他应该振作起来,从头开始。然而,听了之后,他只是苦涩…  相似文献   

20.
正人有时要隐藏实力保护自己,有时要虚张声势威慑对方。据《西汉故事》记载,李广智勇双全,是抗击匈奴的名将。匈奴因为他箭法好、行动快,就给他一个外号叫"飞将军"。飞将军李广在北方出了名,匈奴都怕他。有一回,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追赶三个匈奴兵,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其中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返回驻地,突然前面来了几千个匈奴骑兵!原来中了匈奴"诱敌深入"的计谋了。大伙儿不由慌了神,逃又逃不脱,打又打不过,怎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