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竿的风月     
正诗圣杜甫在诗中说:"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他在窝居成都浣花溪畔时,亲手种上百亩竹林。大文学家苏东坡有"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的闲淡平和的佳句,屋前房后的竹子,与他朝夕相伴。竹,或多竿或一竿,喜欢的,都有理由。小区里常见"竹竿爱情"一景:七旬妻子用一竹竿牵着盲  相似文献   

2.
踏着铺满晨光的山径,我走进竹林。沐浴在那烟光、日影、薄雾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的清幽篁韵竹林中,顿感一种别样的心意袭上心头。一夜冬雨,洗得翠竹越发青翠。倘徉于竹林,丝毫无冬日的冷漠,倒觉得胜似阳春。绿叶上滴滴圆润的水珠,随风落下,发出籁籁的响声,使林中越发显得静谧。此时,仿佛传来“瞻彼淇奥,绿竹倚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歌声,这不是《诗经》中对竹的赞美么?是的。竹子不仅仅有着竿直枝疏碧绿清秀之姿,楚楚动人的蝉娟之态,含露吐雾潇潇惑惑的篁韵之胜,而且它那刚柔相济的风采,不畏严寒霜雪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竹影临风     
正自古以来,竹是国人至爱,尤其是文人,爱竹成癖者比比皆是。大诗人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时,曾手植修竹无数,冬夏青翠一片,而今成为一大名胜;"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出自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之口,就连《红楼梦》中的才女林黛玉也认为有竹为伴才是最佳选择,当她和宝玉商量搬进大观园住在哪里好时,她说"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映着几道曲兰,比别处清幽"。我不是文人也不是才女,心里却装着一片竹林。乡下老屋至今尚存,就在庭  相似文献   

4.
周末,我去公园散步,忽然发现一片青翠的竹林。郁郁葱葱、亭亭玉立的青竹招引着我放慢了脚步,我站在竹林边怡然品竹。  相似文献   

5.
李群 《管子学刊》2014,(2):70-72
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历代的诗词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咏竹诗。竹的清、挺拔及四季常青常被审美化处理,当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在诗词中给予审美表达,其意境则更加悠长。竹子修长挺拔、直冲云霄的自然形象更让人想象到耿直不阿、忠贞坚定的人格形象。当竹的“清美”意象被赋予了浓厚的生命感及情意色彩后,竹便展示出不畏严寒、经冬不凋的“清高”之美;竹林的清幽静谧,使人畅神怡目、让人感受心境澄净的“清静”之美;清风吹拂竹林,凉风习习,人们坐饮其中,让人感受到“清风”之美。  相似文献   

6.
窗前有片竹     
正我先前住的平房小院是由一片小竹林改建的。我刚搬进来时,窗前还有一堆建筑垃圾。一场春雨过后,神不知鬼不觉地从砖石缝隙里钻出几枝细笋,我轻轻地把砖石挪开,才知这是竹了。竹就在我书房兼卧室的窗下,不多,一席见方,仅有十几株。竹的品类应该说是楠竹,长足最粗也不过擀面轴粗细。竹笋每年发二茬,春一茬,暑一茬。暑笋纤弱,逶逶迤迤,总也长不大。春笋茁壮,如耙钉,黝黑带紫。一宿之间,上蹿尺把高。丈余高的修竹,从出笋到长足,前后不过十来天时间。竹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何谓有福     
正谁算有福的人呢?很难回答。从前禅家教人反复念一句话:"如何是多福?一丛竹!"反复地念,反复地参究,从这似通非通的句子里闷迷求悟,念上好几年,竹报平安,平安就是福吧?未必是。竹子丛生而不相妨,象征团结和谐就是福吧?也未必  相似文献   

8.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的竹子为什么与别人不同呢?原来,为了画好竹子,文同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文同先生都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琢磨竹节的长短粗细,叶子的颜色、形态,每当有不同的感受,文同先生就会回到书房,  相似文献   

9.
竹子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重要园林植物。自古以来,它就被广泛应用于景观设计中。无论是种植还是观赏,都能创造出美丽的景观。竹植物的建设能体现出较强的观赏价值,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应用于园林的建设,使项目建设更加美观且富有独特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园林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建设项目的生态性,而竹类植物在竹类园林建设中可以起到一定的绿化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竹子在园林中的价值,探讨观赏竹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优化方法,以保证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故乡的竹林     
岁月像竹乡那条小河日夜流淌,故乡那片青青的竹林,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林旁教室荡出悠扬柔美的乐曲在叶问弥漫,清新翠绿的竹林展现眼前。满目郁郁葱葱的碧绿,在细雨朦胧的薄雾中彰显。林间的小路蜿蜒着前行,修长的翠竹高耸入云。琅琅的书声如淅淅沥沥的雨滴,在小径的阶梯上奏响乐声。“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竹,我轻声呼唤着你,竞惊醒一波青翠,浸透无际空灵。  相似文献   

11.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的竹子为什么与别人不同呢?原来,为了画好竹子,文同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文同先生都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琢磨竹节的长短粗细,叶子的颜色、形态,每当有不同的感受,文同先生就会回到书房,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为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早已萌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然而清廷却依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匹配也导致文化的畸形。清廷在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大兴文字狱,文网之严古今少有,文艺圈万马齐喑,鲜少有人敢逾越。就在此时,一些文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愁绪,开始寻求能够隐晦地表达内心感受的途径,这其中比较特别的当属扬州八怪中的重要画家郑板桥。他经历了康乾盛世,为康熙秀才乾隆举人,酷爱画竹,并形成了一套自己极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创作观,其中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最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历代画竹之人众多,比他画得好的人也很多,为何郑板桥竹子会备受后人关注呢?他的竹笔墨简洁,清劲挺拔,很多看似无章无法的画法其实最得要法,他的竹子中饱含着一种刚毅而清新的文人气质,他将自己做人的傲骨之气,以及在历经磨难后对于生活的参悟渗透于自己所画的竹子中,所以他的竹子自然达到了寻常人所不能到达的境地,饱含了他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13.
正传说从前有一书生上京赶考,正在过一座独木桥时,迎面来了个挑竹子的姑娘。姑娘说要出一上联请书生对,如对出了下联,她才肯让书生先过桥。姑娘出的上联是:"竹担挑,挑竹担,竹担挑竹竹挑竹。"书生一时对不出下联,只得转身让姑娘先过桥。后来,书生路过一座庄园时,见大门上的铜环锁着铜锁,触发灵感,立即想出了下联:"铜环锁,锁铜环,铜环锁铜铜锁铜。"这副26个字的对联,仅由不同的6个字重复组成,也算是一副绝  相似文献   

14.
毛竹的神话     
毛竹是生长在中国南方湘粤一带的竹子,漫山遍野,质地平凡而拙朴。当地竹农们告诉我,它和普通的竹子不一样,在它一生最初的五年里,你几乎察觉不到它的生长,在别的竹类争先恐后地攀比高度时,只有毛竹似乎不动声色。  相似文献   

15.
竹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富有品德人格的含义,又象征着理想爱情,同时还承载着禅宗禅趣。竹子在建筑设计中可以作为点缀,也可以作为主体;可以作为绿色植物装点环境,也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可以用其境,也可以用其造形。如运用到位,便可以增加设计中的禅味,是东方生活美学中不可以缺少的元素。  相似文献   

16.
竹语     
正1雨后的竹子一天最快可生长2米左右,若非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一棵小小的竹笋会在一夜之间长成2米高的竹子。一棵树长一二十米高需几十年,一棵竹子长一二十米高只需一两个月。世上最高的巨龙竹只需100多天就可长到30米高。为何一些树生长缓慢而竹子长得飞快?原来,树的生长仅限于树干顶端,而竹子的每一节都是一个生长基地,它全身上下每一处都同时在奋力向上攀登啊!我忽然想到,老火车慢因只有车头在跑,后面均无  相似文献   

17.
在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在实践"物尽其用"的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将竹材正确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竹包装不仅可循环利用,坚固耐用,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还可以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竹材与绿色包装有着紧密的联系。竹子来自大自然,污染少,易分解,也易于回收,且无公害,是绿色包装理想的材质选择,符合现代绿色包装理念。同时,竹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但是,如果有师友在旁监督自己,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就好比一根十分弱小的竹子,生长在根根笔直的竹林中,为了与它们争夺阳光,自然也会长得笔直。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竹子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设计的当下,竹资源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意源泉。儿童玩具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物品之一,将竹文化应用于儿童玩具设计,既可以符合绿色设计的要求,同时也能为"中国创造"寻找一条出路。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发现竹文化之美,善用竹文化之绿,品味竹文化之情,让中国传统竹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印尼巴厘岛上有一个用竹、草建盖的“原始味”旅馆,室内家具全是用竹子椰树杆编制的,连灯具也用了“竹笼子”。大批游客慕名而至,想在这里过一下原始人生活的瘾,因此,旅游生意特别兴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