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鄂尔泰是个另类的人,他出身名门、饱读诗书却不懂变通,因此入仕20多年还是五品顶戴,前程堪忧。可他依然故我,面对未来皇帝的"示好"冷言拒绝。然而这个皇帝面子也不给的人,却因此受到重用,成为雍正的心腹重臣。鄂尔泰家族,从他高祖父开始就追随努尔哈赤打天下,是根正苗红的"革命后代"。到了鄂尔泰父亲鄂拜这一代,已  相似文献   

2.
明嘉庆年间,有位给事官叫李乐,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却对此事不予理睬。李乐又面奏,皇帝被惹火了,传旨以故意揭短罪把李乐的嘴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替他揭。嘴巴被封,不能进食,这就  相似文献   

3.
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立了自己的帝业后不久,就出台了一项"只封功臣,不封亲朋"的法规,赢得了民众的好评。关于这项立法的诞生,还有一段有趣的画谜故事。在朱元璋打拼天下时,刘伯温就给他当谋士。在朱元璋的许  相似文献   

4.
幽默大师林语堂曾经说过这样一则笑话:罗马时代有一个皇帝肆意残害人民,时常把人投到斗兽场上,给猛兽吃掉。有一次,皇帝又把一个人丢进斗兽场内,让狮子去吃。这个人胆子很大,他看到狮子不但不害怕,反而走到狮子身旁,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那狮子掉头就走。皇帝看在...  相似文献   

5.
宋朝清宫包拯六十岁的时候,皇帝念他德高望重,要给他做寿。包拯一再谢绝,因皇帝不依,只好遵命。但他吩咐儿子包贵,一概不收寿礼。执意要送者,要说明理由;如有说不通的就去禀告他。寿辰前几天,包贵一直在衙门口拒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魏国刘晔,是个“独任才智,不敦诚悫”的“巧诈”者。他曾以“明智权计”,为皇帝所亲重。但后来,有人向皇帝建议道:“刘晔只是善于窥测上意,一味迎合,不是尽忠。陛下可以试一试,把自己的意见用反话说给他听,要是他反对,那就真正与圣意相同了;要是他赞成,他就是不老实了。”皇帝试了一试,果然发现刘晔不老实,从此疏远了他。刘晔失宠后成天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以致忧郁而死。西晋傅玄,对此事做出结论道:“巧诈不如拙诚。”好一句“巧诈不如拙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官场上、商场上,还是民间,仍然有人认为“老实只能吃亏”…  相似文献   

7.
正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皇帝,他为人宽厚仁慈,心胸宽广,爱才惜才,善待降将、俘虏,攻城而不屠城,破国而不灭国,算得上历史上一位仁义的皇帝。前燕吴王慕容垂在击退东晋桓温的北伐军后因受到太傅慕容评排挤,不得不假借打猎为由,悄悄潜逃至前秦。慕容垂做梦也没想到,到达前秦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秦王苻坚亲率文武百官于郊外迎接,并尊他为"冠军将军"。  相似文献   

8.
名人吐槽     
正王刚吐槽儿子的偶像唐国强是"毛泽东特型演员",还是饰演过雍正、皇太极、李世民、朱棣、李元昊、李隆基、赵祯、朱元璋等多位帝王的"皇帝专业户"。除此之外,唐国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代言的五花八门的广告,有挖掘机技校、不孕不育医院、槟榔、方便面、茶类、酒类、男性保健品、  相似文献   

9.
正宋朝时,蔡州有一道人善棋。每与人对局,总是让对方先走一步。即便如此,他也从没输过。道士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饶人"即"让人一步棋",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宽容、忍让",之意。饶,在汉语里还有丰足的意思。丰足,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需以前倾的姿势去进取,也需适当"退一步"来回味。一味向前、向前、向前,马不停蹄,无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最受皇帝器重的莫过于一个叫卫绾的人。汉文帝在驾崩前,没有担心他的皇子皇孙,反而对皇储留下这样的嘱咐:"绾长者,善遇之。"这里的绾长者就是卫绾。卫绾是何等人物,有何德行以至于皇帝临终还对他念念不忘,叮嘱继任者要善待他?卫绾这个人没有多大本事,  相似文献   

11.
药王的由来     
传说孙思邈一天在太白山采药,他的徒弟上山传信,说长安城贴下皇榜,皇帝诏请名医为娘娘治病。于是他师徒下山,在长安揭了榜文。 娘娘是皇帝唐王的老婆,自然是十分娇贵的,给她治病的医生,还不能见她的面摸她的脉。当时孙思邈想了个悬丝诊脉的办法。用丝线一条,一端拴在娘娘的手腕上,一端自己拿着,孙思邈由娘娘脉膊的跳动而震动的丝线中知道了娘娘的病。认为娘娘怀了胎儿,是胎儿抓住了母亲  相似文献   

12.
因"听于神"而误国者,南北朝梁武帝萧衍便是一个典型.梁武帝是历史上第一位笃嗜佛祖的皇帝,为了皈依佛法,他大建佛殿,数次舍身,因而朝纲废弛,隐生祸乱,可怜一位"历观古昔人君,恭俭庄敬,艺能博学,罕或有焉"的好皇帝,最后竟被侯景折磨而亡.  相似文献   

13.
佳句为谜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自幼聪慧,景德年间以神童之名被荐于朝。宋真宗让他与进士们一起比试,他提笔即刻就把诗写了出来,所以受到皇帝的重用。后来当了宰相,为人刚直清廉,重视人才,人称"太平贤相"。有一年暮春的一个黄昏,他去游西湖,面对流水落花,不禁感慨,写了一首《浣溪沙》,写  相似文献   

14.
正欧阳修原本在朝中担任高官,每日高朋满座,很多人都声称与他是知己、世交!后来,欧阳修被人诬陷,皇帝一纸诏书将他发配到偏远的地方。离京时,他门庭冷落,竟无一人来相送。跟随他的老仆感叹道:"真是世态炎凉啊!"欧阳修说:"我们走我们的路,又何必在乎有没有人相送。"到了地方后丝毫不以人情冷暖为意,反而写出了《醉翁亭记》。十年后,  相似文献   

15.
我和父亲     
正父亲看着我长大,我守着父亲老去,二者的心情是绝然相反的。父亲给我童年和少年,我则把青年和中年捡起来送到父亲那里,看他不断地惊诧。儿童时代,父亲是一座山,吃饱喝足就为了不断向前向上;少年时代,父亲是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我努力学习拼命用功就是为了给他加油;长大了,  相似文献   

16.
正老家有句俗话,叫"见好就收"。意思是说,一个人获得了某种意想不到的物质利益或荣誉之后,应该知足,不要再生贪心。我的老乡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之后,威望达到了一生的顶峰,许多人劝他做皇帝,这些人中有他的部下、挚友甚至亲弟弟,但曾国藩拒绝了他们的建议,毫不犹豫地解散了大部分湘军,以换取慈禧太后的放心。他是懂得"见好就收"的。盈满则亏,懂得见好就收的  相似文献   

17.
正公孙景茂,字元蔚,河北河间阜城人,由于博学多识,被时人称为"书库"。隋朝建立后,文帝杨坚雄心万丈,决心要做个像尧舜那样流芳百世的好皇帝,因而广招贤才,励精图治。由于久闻公孙景茂之贤,就把他请到皇宫恭敬地向他问政,公孙景茂对皇帝的礼贤下士非常感动,遂敞开心扉,言无不尽,他的真知灼见令文帝十分欣赏,当即授予他汝南(今河南汝南县)太守之职,不久又升为息州刺史。  相似文献   

18.
在历代帝王之中,宋徽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他的书画修为极高,特别是他所独创的"瘦金体",已为众人所接受,成为绝世佳品。同时宋徽宗又是一位非常痴迷于道教的皇帝,道家所追求的充分自由超脱的主体精神,"无心"的审美态度,"淡而无为"的道教文艺观,以及对生命灵性的尽情抒发和追求,都影响了他的书法艺术及其内在精神,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品味到道教所特有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9.
徐伟在单位里的资格很老,他有个外号叫“杀手”,原因是每次面试的时候,他会找个时机忽然沉默下来,然后带着微笑看着面试对象,很多面试者因此方寸大乱。徐今天的同事很多当初进单位时都险些中招。  相似文献   

20.
尤佳  周斌 《管子学刊》2010,(1):46-49
人性问题是荀悦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和核心问题之一,他是性三品论的坚定拥护者,更是一位承前启后、富有创见的理论家。荀悦提出了"兼取"的理论,认为在性与情的应合互动关系中,还存在一种"兼取"的状态;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性之九品"的主张,把人之三品更细化为九品,将汉代的性三品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荀悦的学说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素材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