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民族英雄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一句千古绝唱。它成为后人忠于祖国、取义成仁、视死如归的座右铭。据《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文天祥》记载,文天祥被俘后,当面对元世祖忽必烈有“求才南官”之意时,也并非没有出现过“生还”机会和产生过“求生”的想法,只不过他的想法因与其他南宋降元官吏的想法不同,而不能得到当时投降派的支持才最终没能实现罢了。请看下面这段《宋史》中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张亚萍 《天风》2022,(5):22-23
2018年年末的一个主日,我正在教会的书房工作,一位身着褐色中山装、满脸皱纹、眼神深邃、略显疲惫的弟兄出现在我面前.他从裤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人民币,对我说:"给我订一份《天风》!"我按照程序做了登记,并告诉他领取《天风》的时间,他就心满意足地转身离开了.  相似文献   

3.
张三丰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有关他的许多传说流传广泛,脍炙人口。明朝历代皇帝对张三丰极为推崇并多次诰封,但张三丰生性淡泊、不慕世荣,以修道者的清风峻节实践着其隐世求道的主张。他开创的武当道派和内家功夫影响深远,对道教内丹的发展和武术、养生的普及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关于张三丰的身世,有许多的说法。在《明史》、明郑晓的《今言》、陆深的《玉堂漫笔》、沈德潜的《万历野获编》、《名山藏》和《明史稿》中都有记述。据《明史》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  相似文献   

4.
国学大师钱宾四说过:“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见《钱宾四先生全集·双溪独语篇五》)我们民族的这种浩然正气,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本。 文天祥和他的《正气歌》是这种浩然之气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5.
我和苏老接触不多。他长我二十七岁,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音宿,初见时我自然比较拘谨。但他活泼的举止、康洒的言谈、豪放的性格,很快使我们亲近,这是缘份!和苏老直接联系是在199O年,那时我正在编《佛教嘉言书法集》。一日,赵朴老给我一张亲笔书写的字条:“上海有位苏渊雷先生,书法很好,可以请他写两条。”苏老是华东师大教授,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上海佛协副会长,又是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我很容易就与他联系,请他惠赐墨宝。他慨然允诺,一下子寄了五幅,使我又高兴又感动。过了几个月,赵朴老又给我写来了一张字条,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刘攽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也是个爱开玩笑、耍贫嘴的高手。有些人对他的名字不熟悉,但如果提到《资治通鉴》就不会陌生。司马光在主编《资治通鉴》时,刘攽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他的史学造诣很高,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苏轼都对他称赞有加。但就是这样一位官员,生活中却有些"不正经"。刘攽有两位交好的同僚孙觉、孙洙。一次,孙洙向刘攽要一幅书法作品,刘攽写好后就让小吏  相似文献   

7.
出于谦逊,号称自己为耶稣的小徒弟的若望。爱劳(Jean Heroer)叙述了一位冷淡教友改变生活的故事。他的妻子是一位热心教友,可是无法使她丈夫下定决心,改恶迁善。她为丈夫热切祈祷,要求他在悲惨的罪恶生活中,至少每天不忘恭敬圣时,向圣母表示一点敬意。她要求丈夫,每次经过一张圣母像时,念一遍《圣母经》。这一点丈夫点头表示同意。一天晚上,这个可怜的丈夫外出犯罪时,他看到一点光明就走上前去,仔细观看,原来是圣母像前点燃着的小灯发出的光,这张圣像是圣母在胸怀中双臂怀抱耶稣圣婴的像。他按照习惯就念了一遍《圣母经》。这时他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圣婴身上满是鲜血淋漓的创伤,就非常害怕。  相似文献   

8.
正知道冯唐这个人,源自读王勃的《滕王阁序》,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王文中,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词中,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文一词,提到冯唐,都把他当作一个伯乐来敬仰。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期待像冯唐这样的伯乐,就像大旱之望云霓。近日读《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不仅看到冯唐作为伯乐的风  相似文献   

9.
温金玉 《法音》2020,(3):67-70
观音道场,灯传千载,名播五洲,古来就有"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誉。《华严经》云"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妙善长老可谓当代普陀山中兴之主,在长老圆寂二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缅怀长老巍巍功德。  相似文献   

10.
正张友鸾,字悠然,笔名悠悠、牛布衣等,先后担任《国民晚报》社长,南京《民生报》、上海《立报》等报的总编辑,他办报坚持有趣有味,是中国知名的报人。不过,可能没有几个人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在报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自己"骂"出来的。18岁那年,张友鸾考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在校期间,他曾为邵飘萍所办的《京报》主编《文学周刊》。当时,年年轻轻的张友鸾就已经显示出极高的办  相似文献   

11.
我们基督徒很关心人们信不信上帝和基督。如果对方信上帝和基督,我们就认他或她为“自己人”,否则他或她就不是“自己人”。至于一个人信的是怎样一位上帝,怎样一位基督,我们就不大问了。 但是只要我们细读《圣经》,我们就知道,《圣经》里有很多经文要帮助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上帝观  相似文献   

12.
王履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他认为"意匠就天"的客观现实描绘是重要的,所创作的《华山图册》避免了概念化,他把师法自然作为创作法则,提出了"宗与不宗""庶免马首之络""意溢乎形"等美学思想。他的绘画思想及其艺术实践不仅对明初山水画的发展有开拓意义,而且对当下山水画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龙虎山位于江西贵溪县境内,相传原名云锦山,到了东汉末年(124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结庐炼丹,宣扬有青龙白虎幻绕丹鼎之上,便易名为龙虎山。其实,据《贵溪县志》记载:“两山对峙,状若龙虎”,因而得名。龙虎山为何驰名中外呢?一是历代天师都受到封建帝王的敕封和赐爵,因而给道教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二是自然景观广阔,名胜古迹众多,自古以来,就有“千峰竞秀,万壑争流”之称。历史名人皮日休、顾况、王安石、苏东坡、曾巩、文天祥、陆九渊、赵孟頫、徐霞客、宋濂等人,  相似文献   

14.
唐朝时侯,有位大法师,字藏真,名怀素,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草书,与张旭齐名,有“张颠怀狂”之称。他的草书有一本石刻《自序帖》流传下来,早已成为我国国宝。其笔势腾飞圆转,直如壮士拔剑起舞,神采极为动人。他喜欢饮酒,往往酒后写字。那飞动之势,有如狂风骤雨飘忽而来,又象飞龙惊蛇倏忽而去。当时很多名流都写诗作文称赞他。大诗人李白在《草书歌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我在《吕氏春秋·上农》中看到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向一位酿酒师傅请教酿酒的方法。师傅对他说:"一斗米、一两酿酒专用的发酵剂、二斗水,三样东西相互搀和,酿制七天,就变成酒了。"  相似文献   

16.
如果没有爱迪生,我们的物质生活,便会万古如长夜吧。最近我看了一本《解剖发明家——爱迪生传》,对爱迪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出生于1847年的爱迪生,从小就很爱问"为什么?"然而,可能因为他的脑袋构造和别人不太一样,自小被视为低能儿,一生只上过3个月小学,还好他的母亲是一位教师,耐心地教导他,才使他变成"发明大王"。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笔者采访了一位刚从法国回来的朋友,闲聊之中,他兴致勃勃地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纸给我,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首题为《微笑》的诗。于是,我信口读了起来,越读越觉有味,越读越连声道好。他告诉我,这首题为《微笑》的诗,在法国许多商店、饭店、  相似文献   

18.
正浏览朋友圈。有位朋友发了张照片,是他站在布达拉宫前的合影。这家伙喜欢旅游,据我所知,单西藏他就已经跑了好几趟,以为他又去西藏了。细看文字,才发现不是,而是一张旧照:"12年前的今天,第一次入藏,与神圣的布达拉宫合影,激动的心情至今犹历历在目。"有意思的是,他竟然清晰地记得,是在12年前的今天。忽然想,12年前的今天,我在做什么?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12年前的今天,早已忘得  相似文献   

19.
自嘲显智慧     
正夸饰自嘲,营造气氛央视二套《是真的吗》节目中,一次谈及车贴,主持人黄西一本正经地说:"美国也有车贴,不过大多是别人来贴。我刚到美国买了一辆二手车,不久车后就贴满了撕不下来的字条,其中有一张字数比较多,我只认得‘你’和‘英语’两个单词。"说到这,他伸手比划出一个"二",好久才说:"直到两年后,我才明白字条上写的是‘如果你不懂英语,就滚回家去’。"闻此,观众都乐不可支。  相似文献   

20.
正纪晓岚是位对联高手,他的文学才华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所以,乾隆经常用联句来考他,纪晓岚总是每问必答,对得天衣无缝。一次,乾隆逛京城,由纪晓岚陪着。他们路过一座东岳庙,在庙宇的旁边,有个地方戏台班子正在表演《西厢记》。《西厢记》是当时流行的一出名剧,所以观看的人很多。乾隆就借此吟出一联: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联语中,巧妙地嵌入了方位词"东""西""南""北"四个字,表达了较好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