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五十多年前那个黄昏,一辆迎亲马车带着满身泥浆停靠在了她家院门口。她穿着一件旧棉袄正坐在炕上跟母亲学做针线活,看到娶亲的队伍,一溜烟从侧门躲到了后院。她刚满十七岁,还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嫁人对她来说是件恐惧的事。母亲找到她的时候,她正躲在角落里惊恐得缩成一团。  相似文献   

2.
一件棉袄 有位老太太孤单—个,贫寒交加。平时不来礼拜,灵性冷淡。 但她知道每年年终教会必会发些济贫物资给一些穷苦人,所以那天她必来。 这天,她起了个大早,坐在教堂的最前排,牧师见她衣衫章薄,就发给她—件棉袄。老太感激不尽。  相似文献   

3.
布棉袄     
正老花布棉袄,系旧时花布与棉花作料、手工缝制而成的冬季御寒衣品。穿在身上,看起来家常而小家碧玉,居家过日子的温馨感觉,满满当当地从穿的人身上溢出来,让人心暖。老花布棉袄,棉布作里衬,老花布作表面,当中夹新棉胎,穿在身上,在寒冷的冬天里,感觉前身后背,都像时刻在烘烤着火,熨帖舒适,暖和得很。一件刚做好的花棉袄提在手中,软软绵绵,  相似文献   

4.
化雪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尚未习惯文坛的无事生非,很容易被那些谣言困扰,情绪很波动也很激愤。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懑和恼恨。  相似文献   

5.
一些旧东西     
(一)我考上县城高中那一年,妈妈给我做了件新棉袄。她一点一点地絮上棉花,一针一针地缝,尤其是颈下的第一颗纽扣,用那种缝被子线钉了一道又一道。我不解地问:“纽扣上要钉那么多道线吗?”妈妈微笑地望着我说:“出门在外的人就怕冷风从颈子往怀里灌,所以第一粒纽...  相似文献   

6.
碧芥 《思维与智慧》2012,(15):22-23
最近,妻子决定要绣一个十字绣的大件,即九尺的牡丹图。尽管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她执意要绣,也只好随她。但她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她绣时我得帮她把图案先画出来。无奈之下也只得答应了下来,在每天抽时间帮她画的过程中,我才深深地感悟到,原来人生也是一幅十字绣。十字绣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用专  相似文献   

7.
那个星期天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教堂的停车场很快就停满了汽车。当我走出我的汽车时,我注意到我的教友们正一边向教堂走去一边低声议论着什么。当我走近时,看见一个男人正斜靠着教堂外面的墙壁躺在地上.好像睡着了似的。他上身穿着一件几乎已经破成碎片的军用防水短上衣,头上戴一顶破帽子。那顶帽子被拉下来遮住了他的脸。他的脚上穿着一双看起来差不多有30年历史的旧鞋子,而且对他来说,  相似文献   

8.
新的起点     
唐侃 《天风》1996,(11):28-29
不知受古人“三十而立”之说的影响,还是圣灵在我里面的启示,矇胧中,我总觉得三十岁的时候,会发生一件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也许会考上美国一流的交响乐团,或是拥有自己漂亮的房子。很奇妙,主真的让一件重大的、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而且是发生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在那天,我决志奉献一生,奉献我的时间、精力和钱财来侍奉上帝。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     
《思维与智慧》2006,(7):63-63
终遇知音一天下午,我正在同一位教授聊天,我那两岁的小女儿梅利莎蹒跚着走进了附近的一间教室。那儿正上数学课,令我惊奇的是,她竟在前排坐了下来。  相似文献   

10.
“大约9、10岁时,一次家里来了远道的亲戚,住不下,让我去邻居家借宿,第二天晚上睡得正香,感到有什么东西压在身上,朦胧中还以为是做梦,可醒来后发现邻居家读高中的男孩压在我身上,当时我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只是推他下来了事。现在想起来真是可怕,我想自己可能已经不是处女了,要是将来男朋友知道我不是处女,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全完了。”这是一位少女在咨询信中所提到的。  相似文献   

11.
读完第980期的《南方周末》A6版的《八岁女生的精神分裂症》一文,我哭了好半天。她钩起了我对一件往事的回忆。我的精神也一度遭受打击,也曾经生活在重压之下,倍受压抑之折磨。然而,大概是我较幸运的缘故吧,这一切并没造成严重的后果。诚然,小女孩的不幸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她主观承受力不强是一方面,然而仅就客观方面而言,无论是她的那位老师还是她的家长(主要是她的母亲)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时间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险遭“遇难”却幸免“遇难”的经历写下来,以期给老师和家长们一些启示,以避免类似小女孩这样的悲剧发生。3年前,我17岁,…  相似文献   

12.
再见爱人     
刘凌维 《天风》2023,(2):53-54
<正>前段时间的一个主日,在教会讲道结束后,一位四十多岁的姊妹走过来找我,说有件事情想和我交通一下,于是我们在教堂里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还没讲几句话,那位姊妹就已泪流满面。我握住姊妹冰凉颤抖的手,她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开始倾诉她痛苦的婚姻生活。她诉说着丈夫如何自我、一意孤行、冷漠、从不照顾她的情绪,又细数自己对丈夫和家庭的诸多付出和牺牲。她讲述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她为改善夫妻关系所做的种种努力。然而他们依然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3.
一辈子的客     
正六岁之前,我没有回过家。准确地说,我没有去过那个有父母在的、被称之为"家"的地方。我出生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而且很不幸,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孩。所以一生下来,我就从出生的地方直接被抱到了姑妈家,甚至没有来得及看亲生父母一眼,没有在本应该属于我的家待一秒。此后,我就在姑妈家住了下来,但并没有叫姑妈为"妈妈"——父母觉得我是他们的骨肉,他们没有打算抛弃我,想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接我回去。也  相似文献   

14.
佛家孝亲观     
一 一个并未被遗忘的话题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几年前经历的两件小事又浮现在眼前。记得有一年11月因急事从佛学院回寺,火车上一位60岁的老妈妈关切地拉我坐在身边,握着我的手问:“孩子,为啥一个人出门?你妈怎么舍得你出家呢?”语气充满爱怜,流露出慈母的天性。那情形,着实令我好感动、好感动。随  相似文献   

15.
我小的时候,住在城郊的一个小村庄里,从那到城里要经过一段土路,父亲每次进城都带我去。但回来经过土路时,总让我下来自己走,“从这个电线杆到那个电线杆,就是你的任务”。父亲笑眯眯的,而我每次也蹦蹦跳跳地走完它。一次从城里回家,刚下过雨。走到土路时,父亲要放我下来“从这个电线杆到那个电线杆”。我看着泥泞的土路和天上飘着的细雨,紧抓住父亲的脖子,不肯下来。父亲严肃地说:“你是一个男子汉了,该走完你自己的路。记住,这是你的责任。”说完,放下我就大踏步走了,扔下我在后面哭喊,父亲连头也没回一下。我只好在泥路上慢慢挪动,小心地…  相似文献   

16.
那一年,我18岁,正读高中,只因一件极小的事让我一时头脑发热,我决定走出家门去闯闯。  相似文献   

17.
正采访老先生们,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感动。比如采访老画家戴敦邦,每次我离开他家门时,不管他在做什么,他必定要放下手中事,起身拄着拐杖一直送我出家门,一直送到楼道口,一边还要叮嘱儿子把我送出小区到大路上为止。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我想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后辈,何以如此。溽暑天气,为了作画,他在室内穿着棉袄,走到楼道门口  相似文献   

18.
十三岁那年,我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相似文献   

19.
正宫崎骏的电影《侧耳倾听》里,我最爱的一个场景是:圣司骑单车载着阿雯去看日出,在上坡时,圣司骑得很费劲,却仍在坚持,对阿雯说:"我早就决定要这样载着你翻山越岭。"然后阿雯跳了下来,说:"我不要变成你的包袱,我也早就想好了,要在背后支持你。"看完后,我的少女心简直"咻"地一下飞起。十七岁的我留着如阿雯一般利落的短发,也想要写本故事书;十七岁的我骑着单车上下学,清晨的风把校服吹得鼓起,  相似文献   

20.
一天,母亲用小推车推着她4岁的儿子去公园游玩。当他们来到公园的滑梯前时,儿子舞动着小手对妈妈说: “妈妈,妈妈,我要滑滑梯。” 于是他们便停了下来。儿子欢天喜地地跑到了滑梯前。他爬呀,爬呀,可费了好大劲,却仍然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