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仪 《天风》2002,(2):52-53
“妈妈,什么是般石?”儿子正在读外婆送给他们的圣经。雯霏凑过头,看了一眼,“那个字读磐(pan)不读般。”“噢!知道了,那磐石是什么意思呀?”“嗯,磐石就是大的石头”。雯霏稍加思索道。“谢谢妈妈,”儿子又继续读下去。“你的作业做完了吗?”雯霏不放心地问。这些事现在都要她亲自过问了,她暗暗叹了口  相似文献   

2.
张姝玥  蒋钦  谢丹菊 《心理科学》2013,36(2):458-462
研究考查了大学生对一般生活事件和意外事故的乐观与悲观偏差,并检验不同测量方法是否会产生不同结果。通过对27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研究,结果发现:(1)在直接和间接测量时,被试对一般消极事件、意外事故存在乐观偏差,对幸免于意外事故存在悲观偏差;但对一般积极事件,被试在直接测量时出现乐观偏差,在间接测量时为悲观偏差。(2)在两种方法中,被试对意外事故的乐观偏差皆高于一般消极事件,但一般积极事件与幸免于意外事故的结果在直接测量时有显著差异,而在间接测量中差异不显著。(3)在直接测量时,消极事件的发生频率越低乐观偏差越严重,积极事件的发生频率越低则悲观偏差越严重;在间接测量中事件频率与偏差结果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2002年5月29日,我们采访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女士,请她就什么是科学精神和宣传无神论的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下文稿根据采访的录音整理而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录音器材的发展对录音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但录音器材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效果的必然提升。录音分工的精细化使先进录音设备的功能得以发挥,但程式化的操作却使许多优秀录音师的个性和理念难以得到发挥和凸显,从而降低了录制作品的艺术性。所以录音作品的艺术性并非必然随着录音设备的更新而提高,录音设备、录音师的技艺和欣赏者的审美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录音效果。  相似文献   

5.
哲理思辨     
正被人嫉妒无损自尊,故大可不必在意;嫉妒他人有伤尊严,故必须格外介意。一时失落无妨,只要能不失意就好;偶尔失意不怕,只要能不失态就好。身处困境,愚者往往一筹莫展;面对厄运,智者却能运筹帷幄。困难重重,但它教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意志的坚定不移;危难重重,但它教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毅力的坚韧不拔。真正的危难并非危难本身,而是面对危难束手无策;真正的厄运并非厄运本身,而是面对厄运坐以待毙。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的人,可以大抵分为两类:一是乐观者,一是悲观者。乐观与悲观,只一字之差,反映出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截然不同,当遇到挫折或灾病时,处理结果也完全两样,因而也就会有两种不同的生命质量。悲观是瘟疫,乐观是甘霖;悲观是一种毁灭,乐观是一种拯救。悲观使生命的原野肃杀,乐观使生命的原野葱绿。悲观,是因为短视和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乐观,是因为卓识和对事物的深入了解。一根甘蔗拿在手里,乐观者先从梢部吃起,越  相似文献   

7.
信仰的人生     
钱富良 《天风》1996,(10):5-6
一、人生的方向 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找不到真正的方向。 记得曾听到一位农妇讲述一件她的经历:一天早晨她去某地方,刚走时天气晴朗,但越走雾气越浓,甚至五米远的地方都看不清楚。她越走越感觉害怕,因为她走了好久,绕来绕去还是走到原路上来,她就停下来等着,因为她怕自己越走越远,甚至走迷路。等到雾散日出时。  相似文献   

8.
1 认真读书,从理论上提高 医学基础理论,是培育临床诊断能力的肥田沃土,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学理论知识的功底越深厚,临床诊断能力越高超;一个理论知识馈乏的人,也必定是一个认识浅显,反映迟钝,错漏百出,贻害他人的庸医。要提高临床诊断思维能力,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多读精读,学深读透。尤其要反复学习和体会外科教科书上裘法祖院士写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等章节。这是传统的鉴别诊断思路的典范,认真去体会仔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具体说来思维程序是:(1)是什么?(是什么疾病所引起的出血);(2)为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病,你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病的病状、体征、辅助检查是否符合所诊断疾病的临床特征);(3)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之前之后     
之前她知道在别人面前撒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之后她知道原来疼爱别人是一件更幸福的事。之前她厌烦任何的婆婆妈妈,之后她不知不觉地开始唠叨。之前大家都担心她什么都不会,不谙世事,之后发觉她几乎什么都会。  相似文献   

10.
以15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三种框架下,人格因素对框架效应下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决策框架中,敢为者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选项,忧虑者倾向于选择低风险选项;女生更容易出现框架效应。目标框架下,忧虑越高,越易出现框架效应。在归因框架中,支配性越强,越倾向于做"健康"判断;敢为性越强者,越倾向于做出"安全"判断;敏感、忧虑、内向者,倾向于做悲观判断。自律性越高者框架效应越小;男生更容易出现框架效应。  相似文献   

11.
笑对失意     
人生之路,难得商场、情场、官场、考场,场场都如意,失意得意时时伴随着人们的左右。多数人得意时轻歌漫舞,鲜花绚丽,一旦失意,便万念俱灰,凄冷凋落。对此,作者别有一番心情,笑对失意。  相似文献   

12.
孙慧 《天风》2007,(5):25
偶读一则名为《我们都是九牛之人》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强与壮相约去寻找称心如意的姑娘。行至一渔村,发现一女。壮对强说:“我要为她留下来,她就是我要找的人!”强实在看不出她有什么漂亮,什么特别,于是继续前行。壮决意向女孩求婚。壮了解到当地男方向女方求婚的风俗是要给老丈人送牛:普通女孩只需送一两头,贤慧漂亮的送四五头,优秀的女孩送九头!而这里根本没有人送过九头牛!壮赶着九头牛去了女孩家,并坚信女孩是“九牛之人”。婚后,壮  相似文献   

13.
1认真读书,从理论上提高 医学基础理论,是培育临床诊断能力的肥田沃土,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学理论知识的功底越深厚,临床诊断能力越高超;一个理论知识馈乏的人,也必定是一个认识浅显,反映迟钝,错漏百出,贻害他人的庸医.要提高临床诊断思维能力,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多读精读,学深读透.尤其要反复学习和体会外科教科书上裘法祖院士写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1]等章节.这是传统的鉴别诊断思路的典范,认真去体会仔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具体说来思维程序是:(1)是什么?(是什么疾病所引起的出血);(2)为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病,你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病的病状、体征、辅助检查是否符合所诊断疾病的临床特征);(3)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为自己鼓掌     
哲人说,生活的强者需要掌声来激励,需要鲜花来庆贺。然而,生活中失败者居多,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种良好的心境。当你置身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应以心为灯,以血为油,坚持求索,为自己鼓掌。忧伤了,你可以到幽深的林阴道上漫步,对着森林为自己鼓掌。这时的掌声,虽不旷远,但小鸟听得见,流水听得见;失意了,你可以到博大深沉的大海里去游泳,对着蓝天为自己鼓掌。这时的掌声,虽不高亢,但风儿听得见,浪花听得见。这时的掌声,催生我们精神抖擞,神志勃发,什么失意,什么不快,什么困难,就会在自己的掌声中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15.
读书贵疑     
读书贵疑,这是古今学者的共同体会和宝贵经验。为什么读书要重视“疑”呢?首先,读书有疑,方始是学。我们读书都有个体会,如果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什么疑问也没产生,什么问题也没发现,平平常常就读完了,这说明根本没有读进去,没什么烙印,没什么收获;反之,如果产生一大堆疑问,使你放不下书,这才是读进去了,收获也是大的。因此,无疑,表明是停在字面上;有疑,方读进内容中。宋代学者朱熹归纳了这一体会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一个  相似文献   

16.
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阅读教学。学生面对着茫茫书海或者形形色色的电子书,不知从何下手,不知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更不懂的应用什么方法去读,因此好多学生不知怎么去读;还有相当一些学生,资源缺乏,学校的图书馆早已成了聋子的耳朵,形同虚设,教师或者课本介绍的相关书籍无法找到,导致学生无书读。  相似文献   

17.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女老师,每次在作文课上,她都要朗读我的作文,并且还把它推荐给其他的语文老师。因此在校园里遇见别的班的学生,他们常告诉我,他们又在教室里听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了。那时觉得天高云淡,一切都是鲜艳的,什么东西都灿烂无比,轻舞飞扬,心情好得出奇,从而对写作文更加喜欢了。我想,如果说我现在在写作的道路上能走到今天并取得一点成绩的话,那么,肯定离不开当初那位女老师的欣赏和鼓励了。所以现在想起来,心中对她满怀感激,觉得她是那么和蔼善良。  相似文献   

18.
琼斯是一家百货公司的理货员,每次谈论自己时,她都说成年以后一直希望能上大学,但总有原因阻止她实现这一梦想:她付不起学费、她必须养家糊口、她工作太忙、她没有时间,她最近的一个原因是太老了。她丈夫最后一次建议她上大学时,她对他说:“如果我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读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都50岁了。”  相似文献   

19.
何杰 《天风》2009,(1):43-43
读经没捷径,只要沉着,爱慕多读,持之以恒,读之有法,有一天终会豁然而通,越读越有味。由始至终,这是圣灵藉圣道在人开放的心灵中牵引和启导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浮生若茶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说:"像我这样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释圆听后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