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前看     
正一次,我问一位励志大师:"一个人如何来激励自己呢?""不断地向前看。"励志大师说。"向前看?是用前面的目标和希望来不断地召引自己、激励自己吗?"我问。"这只是其一。"励志大师说,"不断地向前看,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你在向前看时,才知道自己落在后面。落后的压力,会驱使你不断地向前赶、  相似文献   

2.
学会不讲话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教人演讲,收每个学员的学费是10元。有一天,来了一个要学习演讲的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学习演讲如何重要的理由,竟然讲了半个多小时。苏格拉底对年轻人说:"你得交20元的学费。"年轻人抗议道:"为什么别人只交10元,而我要交20元呢?"苏格拉底说:"因为我只教别人‘学会讲话’就行了,可还得教你‘学会不讲话’,所以要收20元。"与苏格拉底一样,美国思想家、政治家富兰克林在《三十条自  相似文献   

3.
正那是我人生的冬天。怎样战胜人生的冬天呢?我去请教一位曾教过我的教授。"是不是我还不够勇敢,行动还不够有力?"我问教授。"不。对付人生的冬天,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做。"教授说。"什么也不做,怎么可能去战胜人生的冬天呢?"我不解地问。"你知道水是怎样对付冬天的吗?"教授说,"水对付冬天  相似文献   

4.
正清代有王誉昌、王应奎二人,都喜爱文学,王应奎尤其喜欢作诗。有一天,王誉昌对王应奎说:"作诗必须变不类为类,才能写得好。"王应奎不解地问:"什么叫‘类’,什么叫‘不类’呢?"恰好桌上有毛笔、砚台与茶杯三样东西,王誉昌就指着对王应奎说:  相似文献   

5.
正去朋友家玩,发现他家的书房里多了一幅字:细水长流,岁月静好。我疑惑地问:"人家挂幅字都写‘宁静致远’或者‘难得糊涂’之类的,表明自己的心志,你写的这几个字怎么讲呢?"朋友一笑,说:"这是我四十岁生日时写的,也是为今后的日子定好的生活基调!"生活基调?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说。乐曲有基调,绘画有基调,文学作品有基调,说的是主要风格和基本感情。有了基调,作品就不会偏离主题。可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围绕"人生什么最重要"这个主题,进行了调研。心理学家来到一家孤儿院,问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你们觉得什么最重要呢?"爸爸妈妈最重要!"孩子们齐声回答。心理学家走进一家敬老院,问老人们,人生什么最重要?"生命最重要!"老人们说。接着,心理学家又到了一家医院,问躺在床上的病人,人生什么最重要?病人们叹了一口气,说:"平时没病的时候,没想到健康是多么重要啊!"心理学家走出医院后,遇到了一位漂泊的游子,他又问了同样的问题。游子仰望天空,凝视着一轮明月,说:"回家最重要!"  相似文献   

7.
最后10分钟     
正六月的空气中,高考的硝烟味儿随处弥漫,那是莘莘学子放飞梦想的紧要关头。早已结束高考的女儿,此时又站在了人生的考场上。"妈妈,下周我可能就要被公司‘遣返’回家了。"女儿在视频里愁眉苦脸地说。"不是干得好好的吗?怎么会这样呢?"我很纳闷。女儿一个月前才刚应聘进入这家金融机构,屁股还没坐热,怎么就要打道回府呢。原来,公司对刚进的新人进  相似文献   

8.
正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我带着女儿在乡间小路上悠闲散步。路两旁开满野花,五彩缤纷,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姿态万千。我们徜徉在美景中,一边走一边欣赏,心旷神怡。忽然,女儿停下脚步,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们等会儿再走好吗?"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呢?"女儿用手指着一只蝴蝶说:"你看那只蝴蝶正在飞,我想等它落到花朵上。"刹那间,我被女儿单纯美好的想法触动,她的细致入微,她的温柔多情,  相似文献   

9.
(一)远古的神话传说 (清)彭询《青城山记》卷下云:“宁封,黄帝时人,帝从之问‘龙(足乔)飞行’之道,唐以来号‘五岳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青城丈人观即修真处,宋赐名‘会庆建福宫’。《列仙传》云:黄帝时为陶正。积火自烧,随烟上下,视其灰炉犹有骨。时人葬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又《青城山记》:‘宁封先生栖于北岩之上,黄帝筑坛拜为五岳丈人。晋代置(丈人)观’。又《录异  相似文献   

10.
正前段时间工作室招人,一个小姑娘来应聘。看了她的作品,很不错,我问她:"你想面试哪个岗位呢?"她说:"剪辑师。"我挺想聘她,但是我们剧组的剪辑师既刻苦,能力又强,而且预算又不够,矛盾中,我问:"有没有想过换一个职位,比如说特效什么的?"她说:"我不会啊。"我说:"那你还会什么?"她愣了下说:"我剪辑很不错,您看了我的作品应该知道。"当时我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9,(12)
<正>"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5)"耶稣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路4:4)经文:约6:35;路4:4今天的日子挺特别,"双十一"由所谓的"光棍节"转化为全民购物狂欢节,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促销案例。其内在的逻辑似乎是:单身—孤单—寂寞—难过—买买买!据说,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就是这样,一高兴就买买买,一不高兴还是买买买!  相似文献   

12.
汉字的启示     
正有人不解地问汉字"晋":"你本来图强上进,如‘晋升’‘晋级’,都很了不起。为何头上长出了两只角后反倒成了稀松平常之流的‘普通’了呢?""因为带上过多的附属品会羁绊前行的步履啊!""晋"感慨地说。"难道还有类似的情形吗?""当然有了!""晋"答道,"原本列为第二的‘亚’,如果你给他赋予过重的思想负担,他(恶)就会成为人皆唯恐避之不及的货色!"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我在和一位弟兄交谈时,他问了我一个有关圣经的问题:"《箴言》12章21节‘义人不遭灾害,恶人满受祸患’可不可以在教会讲台上当做神的应许来教导人?"我说:"可以,但是要用《约伯记》和《传道书》来加以平衡。因为《约伯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4.
能够理解"迁想妙得"在我们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我们在绘画创作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理论拓宽创作思路,让作品品位提升,并且自觉地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积淀,使我们在创作中能够飞扬流畅地"迁想","妙得"到优秀的艺术作品. 一、"迁想妙得"的审美内涵 "迁想妙得"是顾恺之《传神论》的主要观点,也是中国绘画理论中创作论的重要思想.那么什么是"迁想妙得"呢? 《中国绘画理论》评价道:"恺之迁想妙得一语为中国绘画理论上最初有力之启示,足开谢赫六法之先河,其想不迁,其得决不妙."《中国画法研究》也说:"不待迁想不同于说不可迁想,作者的想是无物不可‘迁’入的.只要想能‘迁’入,便自有神可写."  相似文献   

15.
一次有位记者问王树彤:“敦煌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说:“我们善于‘钻空子’。”这是咋回事呢?  相似文献   

16.
谁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广德延禅师的法嗣弟子。一天,一位年轻的禅僧前来向他询问:"请问老师,如果听到对方谈法论道,自己却不能领会其意,该怎么办呢?"广德周禅师淡淡地说:"法界之中,没有听不到声音的聋子,不然两个耳朵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位僧人又问:"那么,如何才算知  相似文献   

17.
幻想与行动     
一个弟子去请教师父道:"人生的美好希望需要什么呢?"师父道:"幻想。"弟子问道:"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美好希望呢?"师父说道:"去掉幻想,努力行动。"弟子问道:"师父,您不是说人生的美好希望需要幻想吗?为何实现人生的美好希望却要去掉幻想呢?"师父说道:"人生如果没有美好的  相似文献   

18.
正前段时间工作室招人,一个小姑娘来应聘。看了她的作品,很不错,我问她:"你想面试哪个岗位呢?"她说:"剪辑师。"我挺想聘用她,但是我们剧组的剪辑师既刻苦,能力又强,而且预算又不够,矛盾中,我问:"有没有想过换一个职位,比如说特效什么的?"她说:"我不会啊。"我说:"那你还会什么?"她愣了下说:"我剪辑很不错,您看了我的作品应该知道。"当时我非常矛盾,因为她确实很优秀,可是工作岗位已经满了。优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年轻人,遭遇了一次失败的打击后,总认为这次失败摧毁了他的整个人生,从此一蹶不振。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一日,父亲路过一个果园,看见一枚果子从树上掉下来,心里一亮,欣喜自己找到了开导孩子的办法。回到家里,父亲问年轻人:"一枚果子从树上掉下来,会怎么样呢?""摔烂,最后烂进泥里。"年轻人悲观地说。"你看到的只是它的眼前,只是它的灾难,而没有看到它灾难背后的将来。"父亲说。  相似文献   

20.
“不动心”     
正"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老师:"您若是做了齐国卿相,能够推行自己的理想和主张,由此成就霸业,甚至是大一统的王业,那是不奇怪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您是否动心呢?"孟子回答:"不会!我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