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挽雕弓     
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是我熟读并时常默诵的一首词。尤其词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之句,以其豪迈、雄劲之势,壮我襟怀,振我心魄,吹我神思。不由遥想当年,那"千古风流人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景(《念奴娇·赤壁怀古》)。虽然此诗句写的是公瑾,但又何尝没有东坡的情怀与抱负?由此再想望《江城子》词中"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的壮烈场  相似文献   

2.
在古老而美丽的江城——黄州,有一处用苏轼的号命名的游览胜地——东坡赤壁.苏轼怎么和黄州赤壁发生关系呢?这得从北宋的一场文字狱——乌台诗案说起.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在《苏轼传》中写到: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如下总结:心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一生三起三落历尽沉浮,昨日还是五马使君,今日忽成乌台案犯;今日尚为东坡野人,明日则为翰林学士,后日又复为天涯罪人。一贬再贬的人生遭遇,又是如何让东坡一曰"何妨吟啸且徐行",二曰"竹枝芒鞋轻胜马,"三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呢?  相似文献   

4.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共同完成的《东坡易传》是易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在保持儒学底色的基础上,"三苏"与僧人的交游、论学等经历,使《东坡易传》显示出积极吸收佛学思想的学术品质,而"三苏"也受到了道家、道教思想的深刻影响,主动地化用道家、道教的学说,最终形成了以《易》贯通儒释道三教的治《易》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续欧阳子朋党论》中,苏轼从君子、小人身份定位与人物关系的视角,反思了欧阳修严辨君子小人之别的主流观点,强调君子对小人的包容态度。苏轼这一现实主张,有其相应的易学理论依据,体现在其易学著作《东坡易传》对爻辞的独特诠释中。苏轼的君子小人观既是源于党争给国家及个人带来危害的反思,又与他"性无善恶"的易学思想联成一个统一体,反映了他在易学建构与现实政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戒毓 《佛教文化》2011,(1):116-118
在中国提起苏轼,几乎妇孺皆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念奴矫·赤壁怀古>写尽了豪放派词人的风骨,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咏叹更是成了人们寄托相思,祈祷平安的传唱佳作.这位受过正统儒家教育,以履行仁义之道,对现实功名有抱负有期待的大儒,自他入仕,佛教文化于他,由最初的点缀...  相似文献   

7.
对于如今一些父母亲,笑吟吟地"接纳"别人赞扬自己子女的聪明和有作为的镜头,不知怎么地,让我总会忆起东坡先生的《洗儿戏作》诗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当然东坡先生非凡人,治国经邦都有建树,著文作诗名冠天下,其  相似文献   

8.
正《庄子·德充符》里记载了一个"真人"故事。这个"真人"跛脚驼背,但跟他相处的人会整天不愿离去,女生更是哭着、喊着要嫁给他。鲁哀公跟他相处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决定将宰相这一重任交付给他,最后甚至以国相付。可是,没过多久,这个"真人"便辞职而去。这让哀公惆怅了许久,恍如国中之人再无可与"为乐"一般。于是,哀公只好向国内最有智慧的人——"孔子"(《庄子》常借孔子之口来讲述道理)倾吐苦衷。  相似文献   

9.
在出版《雷蒙·鲁塞尔》后,福柯(MichelFoucault,1926-1984)开始追问考古哲学和批判哲学间的关系问题,并作了大量笔记。他原本拟撰写《癫狂与非理性》的续篇,但因癫狂问题与疾病问题在当时还未成为重大的理论和政治主题,所以福柯的《癫狂与非理性》、《诊所的诞生》和锡蒙·鲁塞尔》没有受到重视。这一客观原因使他改变了预定计划,不过这个预定计划帮助他转到了“符号问题”。阅读马克思著作、精神分析和符号学是当时法国知识界的热点。1963年11月在西班牙Prado参观Veldzquez油画《宫廷侍女》后,促进了他对符号问题的思考。12月…  相似文献   

10.
《论语·子路》记载孔子回答仲弓问政时提出的"先有司"主张,也见于上博简《仲弓》《颜渊问于孔子》篇。三种文献所记内容相近,可以对读,但学者对"先有司"所指仍有不同看法。受清华简《系年》篇"先建"读为"选建"的启发,将"先有司"释为"选有司",不仅能够贯通文献,也使得文义更加顺畅。"选有司"是孔子针对时弊提出的,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水到渠成     
见心 《法音》1990,(10)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僧问仰州南塔光涌禅师:"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宋代苏轼《东坡续集》卷十一  相似文献   

12.
沙尔·法兰西斯(Francis deSales)在他那时代,是最受欢迎的传道人之一,经常被邀请到法国宫廷讲道。但他不愿仅仅被视为传道人或行政人员,宁被视为“心灵的导师”,人们常在他大有能力的证道之后向他求教属灵方面的劝勉。查梅斯·路易斯夫人就是于1607年,法兰西斯在法国第戎的一系列讲道后,决定将生命奉献与上帝的。《敬虔生活真谛》(Introductionto the Devout Life)一书内,许多资料都是法兰西所对查梅斯夫人的教导,她就是菲罗底亚。 《敬虔生活真谛》一书差不多已译成各种西方语言,1613年首次译成英文,1615年另一匿名之英文译本出现,现在大部分的英文译本是根据此译本而来。就各方面来说,《敬虔生活真谛》是欲尝试实践敬虔生活者的初学良书。 沙尔·法兰西斯出身贵族,1567年生于日内瓦西南约50公里处的沙尔堡,他在巴黎格拉文的耶稣会学院读了7年的修辞学及人文学科后,就改读教会法规。24岁时,法兰西斯以最高荣誉取得了法律博士学位,并获准进入萨沃的参议院工作,他父亲已为他选了一位女贵族继承人为妻子,一份极有声望的政府工作等着法兰西斯去就任,但他却放弃一切毅然回应了上帝的呼召。 加勒葛温写的《效法基督》(肯皮斯·汤马士编),及沙尔·法兰西斯写的《敬虔生活真谛》,都是学习过敬虔生活者最佳入门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字"乐天",当然也还算得上是一个"乐天派",但是真正的"乐天派",当属苏东坡。东坡先生一生漂泊于黄州、儋州、惠州,起起伏伏,沉沉浮浮。人生有几度春秋,可以经得起如此折腾?翻开东坡先生履历与年谱,可以看到他一生几乎都是"在  相似文献   

14.
正《庄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阴阳确实是《周易》的核心观念。在《易经》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阴阳的概念,但阴阳的流行与转化确实是《易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思想。阴阳概念至晚在西周时代已经出现并流行。《尚书·夏书·禹贡》有"至于岳阳""岷山之阳""南至于华阴"的说法。阳为山之南,阴为山之北。《尚书·周书·周官》更有"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说法。《诗经·大雅·公刘》曰:"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至西周末年,  相似文献   

15.
正知道冯唐这个人,源自读王勃的《滕王阁序》,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王文中,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词中,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文一词,提到冯唐,都把他当作一个伯乐来敬仰。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期待像冯唐这样的伯乐,就像大旱之望云霓。近日读《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不仅看到冯唐作为伯乐的风  相似文献   

16.
正苏东坡很善于通过讲故事来表达一些难言之隐。当时,他和弟弟苏辙都在朝中当官,东坡是翰林,苏辙在行政部门,手中有一点权力。有一故人找到苏辙,想求个差事干干。事情很长时间没办成,那位就来见东坡,希望他能"以一言为助"。苏东坡一听,觉得这事挺不好办,答应吧,这"一言"难讲;不答应吧,故人情面难却。于是他就讲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易学与其人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轼易学与其人格耿亮之今之论东坡者,多知其为文学家,不知其为易学家,多赞其文学成就之高,而不晓《东坡易传》之重。东坡于其《易》,一曰:“但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其他何足道”,一曰:“自有《易》以来,未有此书也。”《东坡易传》的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29万字。"礼是郑学"之说出自唐孔颖达纂修《礼记正义》,作者将此作为理解经典、分析经说的基本方法,重新梳理了汉唐经学的发展脉络。针对传统经学史研究如皮锡瑞《经学历史》,过于依赖外源性记载,本书则尝试从具体经说出发,努力推求古人经说背后的思维过程,免去了传统研究中的"隔靴搔痒"之弊,从而对汉唐经学特别是郑玄经学,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郑玄礼学解析",利用敦煌吐鲁番出土的《论语》郑注写本,通过《论语》来讨论郑玄经学的构成,从中可以看出郑玄以《周礼》为基础,通过三《礼》贯穿群经的庞大体系。第二章"郑玄与他的师友"择取了马融、卢植、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4)
正于尔根·莫尔特曼是当代基督教神学界的巨擘,笔者之所以以莫尔特曼作为研究西方基督教思想切入"中国化"语境的探路者,原因有三。其一,莫尔特曼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与推崇者,他有一个中国书房,精读过《道德经》等中国传统经典,并对传统道家思想有精到论著。他在《科学与智慧》一书的最后一章"道:中国人关于世界的奥义一一个西人眼中的《道德经》"中,阐述  相似文献   

20.
殷、周之始祖契、稷的出生故事见于《诗经》中《大雅·生民》《鲁颂·閟宫》《商颂·玄鸟》《商颂·长发》四篇,本文通过对考察郑玄、王肃对诗义的不同见解,来澄清郑、王对天子始祖之所自出的不同认识。在圣人出生的问题上,"三家诗"主张殷周始祖皆无父感天而生,而《毛诗》云稷契为帝喾之子。郑玄与王肃又在此基础上各有发明。郑玄虽然注《诗》宗毛,但在此问题上却取"三家诗"之说,但他又进一步认为,虽然殷周始祖实质上是感大微五帝之精(即五天帝)而生,但这并不妨碍圣人有父;王肃在此问题上宗《毛诗》,以为圣人皆有父,且皆为黄帝子孙,以五行为次相继王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