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淡也好     
在节假日,我和几个同龄人在一起侃谈我们这一代中年人的学习、工作、家境生活及人生时,感悟相似的就是"生活平淡、人生也平淡"。 追求外表的精致与华贵的家,已成为都市生活的时尚。从城市建筑到居民居室的装潢,从衣着打扮到言行举止,一切的一切都好象被"包装起来"。而这平淡的人,平淡的家庭,过着平淡的生活。对于这些平淡人的平淡人生则自感平淡也好! 多年来的生活一天天的又这么忙忙碌碌而又无所事事地过去了。待你伸手去翻办公桌上的台历时,人生确实过得平淡,真平淡!其实,在人生的路上,更多的日子就这么如家乡小河的流水…  相似文献   

2.
生活,有人希望热烈,有人渴望平淡。热烈人生如火,精彩;平淡人生如土,归真。热烈让人生跌宕起伏,平淡让人生静水流深;热烈让人生充满惊喜,平淡让人生满溢平和……生活的选择从来没有谁对谁错。选择做秦始皇是一种生活,选择做陶渊明也是一种生活,谁又能说谁错了呢?生活于我,像陶渊明一样就满足了。  相似文献   

3.
正看历史长河,悠悠千古,不论是英雄豪杰,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有多少恩怨情仇,不都随着生命的完结而消失?人生如歌,人生亦如梦,向老天祈愿,相逢一笑泯恩仇。知恩报恩,人间真情;冤冤相报,何时是头?是非恩怨,又有谁人能平?不见那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青山黄土埋;空山空水空明月,千秋往事一梦间。"了  相似文献   

4.
平淡是真     
荡气回肠的乐章,始于无闻,终于无闻;湍急飞泻的瀑布,始于宁静,终于宁静;声势显赫的权势,始于落寞,终于落寞。形形色色的人生,始于平淡,终于平淡。平淡,才是人生的真正况味。  相似文献   

5.
人生何必轰轰烈烈。平淡也是一种享受。静止的云,竖直的炊烟,平稳的水波,广袤的草原,都具有平淡美。  相似文献   

6.
关于衰恸     
读经:“衰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安慰。”(玛5:4)什么是衰恸的人?福音注释中说:衰恸的人是指那些确实有理由哭泣的人,如果他们能为信仰忍受一切世苦,而不怨天尤人,他们必获得圣神的安慰和上主的福乐。就人生而言,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不论是以什么样...  相似文献   

7.
有道是平淡无奇,因而没有太多的人会正视平淡,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珍重它。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人在太多的时间里与平淡结缘,成就事业之前都要度过长时间的平淡。既然平淡充盈着人生的太多里程,而谁也无法逃避,我们何不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善待它,把它当作财富来享受和体味人生呢?原本也是对平淡司空见惯的我,之所以突发这种念头,纯粹是源于我种花的一段成败经历。那是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我把人家剪掉的月季枝条插到院子四周,没想到“无心插柳”的月季没过多久,就抽出了嫩嫩的枝芽,显露出勃勃生机;而院子里那些令人心仪并享有…  相似文献   

8.
幸福的伤口     
人生里有一种伤害是一份厚爱。那种伤害最初给予我们的也许是剧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才会品味出,剧痛过后的平淡和从容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9.
论生、死与不朽——新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H. 托尔斯泰说过:“只有能够继往开来、有助于今天生命福祉和未来生命福祉的生命,才是真正的人生。”托尔斯泰这位人的生、死与不朽的伟大研究家的上述简捷、明快的至理名言,深刻地洞察了我们必然面对的“永恒的”人道主义问题的实质——不论是在寻常意识的水平上,还是在获得科学、哲学或宗教形式的世界观反思中,我们总要面对这些问题。整个人类思维的历史都充满了这类问题,而今天,人们又重新、有时竟是出人意外地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而且  相似文献   

10.
淡淡的生活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能够享受平淡生活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最真的感觉不属于漫无边际的未来,更不在于追忆往事的过去,就在现在,就源于身边的平淡。生活并不总是大起大落,波澜壮阔,更多的是油盐酱醋柴的琐碎。漠视平淡,误以无趣,终日缩进"曾经辉煌"的回忆库或沉迷于幻想王国,其实这样的生活很虚无,很盲目,寻寻觅觅,换来的却是冷冷清清,碌碌无为。  相似文献   

11.
淡淡的生活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能够享受平淡生活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最真的感觉不属于漫无边际的未来,更不在于追忆往事的过去,就在现在,就源于身边的平淡。生活并不总是大起大落,波澜壮阔,更多的是油盐酱醋柴的琐碎。漠视平淡,误以无趣,终日缩进“曾经辉煌”的回忆库或沉迷于幻想王国,其实这样的生活很虚无,很盲目,寻寻觅觅,换来的却是冷冷清清,碌碌无为。  相似文献   

12.
淡淡的生活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能够享受平淡生活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最真的感觉不属于漫无边际的未来,更不在于追忆往事的过去,就在现在,就源于身边的平淡。生活并不总是大起大落,波澜壮阔,更多的是油盐酱醋柴的琐碎。漠视平淡,误以无趣,终日缩进“曾经辉煌”的回忆库或沉迷于幻想王国,其实这样的生活很虚无,很盲目,寻寻觅觅,换来的却是冷冷清清,碌碌无为。  相似文献   

13.
正冯其庸先生是民族学术传统和精神的继承者,他的学术人生投射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自强不息与刚健挺拔。冯其庸先生,也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学者,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用朴实的学术研究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忠实而又爱憎分明地记录了波澜壮阔的文化历史,抒发了壮怀激烈的崇高情怀。醉心学术出身贫寒的冯其庸先生,自小就深知人生勤奋耕耘的重要,不论是作为耕牧之童,还是跻身学术之伍,都将勤奋的品格保持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海岸     
葛可超 《天风》2010,(10):45-45,19
<正>在蔚蓝的加利利海岸上,人群熙来攘往,有一群渔夫开着小船,抛撒渔网,日子艰难平淡但生活自在怡然。不知是巧合还是恩遇,有一个声音震破了往日的平淡,"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这甜美的恩言吸引了欣羡的目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用的心理学教材,不论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还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不论是翻译的,还是国内自编的,也不论是高等院校的,还是中师的,开宗明义第一章多半有“心理学的方法”这个课题。教材中对于这个课题的阐述,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有些不够的地方,写来就教于编者和同志们,如果得到指教,可能就不止是个人的受益了。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对于我有什么价值?人如何对待社会以至整个外部世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何在?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在宇宙中的地位是崇高的还是渺小的,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么?人如何对待逆境,又怎样立身处世?对于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如何看待,人又怎样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自我完善和幸福的理想人格又是什么?……对诸如此类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是不屑一顾的。而把产生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土壤中的哲学仅仅局限在几条规律和几对范畴的一般宇宙观的哲学问题上。哲学不去具体分析和解释现实存在着的一般人生问题,人们也难以理性精神科学地对待生活。要不然,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人格     
无论是儒教还是佛教,都有自己的圣人。但圣人并不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跟佛陀一样,孔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平实的,平淡中透出高尚。孔子是古代著名教育家, 他有他的政治抱负,他一心一意要改善社会,因此淑世便是他的理想。孔子汲汲乎入世,但他并不以做官为目的,他做官是为了做事。有条件他可以出而为仕,没有条件,他就为了自己的理想教书。以培养学生为理想实现的初步。孔子与释迦的学说都是以人为本的。释迦看到人生的悲哀一面,希望人们能够早作计议。孔子看到人世可改善的一面,希望尽力而为,逐步实现一个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吴彩虹 《美与时代》2006,(11):54-55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除了文章之外,其书法作品《赤壁赋》也是这种美学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换留清纯     
荷尔德林说:只要良善、纯真与人心同在,人便会欣喜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人生就像一场盛宴。平淡是它的本色,自然是它的历程,清纯是它的馈赠。能坚守清纯的人,不因岁月的流逝而变得粗俗,不受世俗的污染而丧失本真。历尽人生的磨难,仍对未来寄予厚望;饱经世事的风霜,仍对朋友投以热忱。这是真正的清纯,一种经过生活漂染、岁月过滤后的释然而洒脱的清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滴水     
有谁细细地感悟过一滴水呢?一滴水再平淡不过了,无色亦无味,有时一如我们的生活。在阳光下,一滴水可以幻化出迷人的色彩,而在爱中,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含蓄而隽永。没有人因水的平淡而厌倦饮水,也没有人因生活的平淡而摒弃生活。日子平淡如水,而在平淡之中,可以找出许许多多不平淡的东西来。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把一鱼缸水拿进教室,对同学们说他看见了水中有一条透明的鱼,同学们围拢过来仔细地看着,过了一会儿,大家纷纷说看到了那条美丽而透明的鱼。其实,生活也是如此,许多美好的东西要用心去领悟。一滴水可以蕴藏海的浩瀚,平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