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基督徒需要"正"气来活出生命的色彩,这种正气是要我们常常抬头望天知"天气",殷勤服侍接"地气",作光作盐聚"人气",当"天气"、"地气"、"人气"一以贯之时,我们的生命就是基督荣耀的见证。一、行事为人知"天气"信了耶稣之后,我们的生命将因此改变,心思意念也要更新,如同保罗说的"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参加2:20)。我们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时代,有的人左右逢源,平步青云;有的人四处碰壁,狼烟四起。究其原因,人气不足,乃是重要一环。何谓人气?台湾著名人气学专家欧阳平白在其权威性著作《关注人气》中写道:“人气是一种机缘,人气是一种感应,人气是一种能量。若把机缘、感应和能量综合起来看,人气则是每个人点旺自己命运的招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人,无异于自我封闭、自掘坟墓,人气肯定不会降到他的头上。反之,广结人缘、广交朋友、广络关系,就能使人气沟通、人气激荡、人气鼎盛。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应走后现代农业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中国应该发展一种独特的后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太依赖矿物燃料(煤,气和油),因而释放二氧化碳.它需要太多太多的人离开农村的家园,迁居到本就人满为患、遭到污染的大城市.此外,它并未解决土壤退化等问题.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现代农业的发展颇多创造,但在今后的一百年,甚至一千年里,现代农业再也不能以现在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了.一种后现代社会是否可能,这取决于一种后现代农业.中国很适于发展一种在社会方面以及环境方面都很和谐的后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4.
听雨     
正在一本书里读到已故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轶事:学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扫庭院里的层层落叶。他拦住了,说:"我很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雨声哪里听不到?写出《虞美人·听雨》的蒋捷的一生,"歌楼上"的少年,"客舟中"的中年,"僧庐下"晚年,赋雨声以不同的人生况味。我们这等平常人未必那么敏感雅致,但听雨是没有问题的。铁皮屋顶下,雨如奔马;柏油路上,雨如爆米花;深谷亭榭,雨如竖琴;荷花荡里的采莲船,雨带鲜活的花香。雨打芭蕉,干脆被衍为家喻户晓的广东音乐名曲。  相似文献   

5.
客: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儿的时候,说了句“车上太多人”。我朋友说,这句话不合语法,应该说成“车上人太多”。我说:“我讲的跟你讲的是一样的意思,你也听明白了。为什么你那句话合语法,我的就不合语法呢?再说,只要意思明白了,还用得着讲究什么语法呢?讲语法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把意思说明白嘛。”我朋友不同意我的说法。我们俩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你是搞这行的,请你评一评,“车上太多人”这句话究竟合不合语法? 主:恐怕你朋友是对的。客:为什么?!我有时候听别人也这么说。我自己这么说的时候,别人也能明白。我听说语法分析要以说话人的语感为基础。照这么说,我的感觉是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室友是奇葩】小美坐在咨询室里,皱着眉头对我说:"老师,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和你说,你有没有遇到过奇葩的人?""当然,不过,听起来这事情让你觉得有些困扰,可以讲讲吗?"小美看着我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其实,我就是遇到奇葩室友了,但是我这么一说,你会不会觉得我也是个奇葩?怎么会这么在意这些小事情?""就像鞋子里的沙子,每天都见,你说是小事,但的确让人难以忍受唉。"我笑着对小美说,"也许你可以说说,看看我们怎么能更好的应对。"  相似文献   

7.
教堂幽默     
《天风》2020,(2)
正奸像在动讲道时,牧师问信徒:"当有一天你躺在棺木里,你希望别人对你说什么?"第一个人说:"我希望别人说我是个顾家的人。"第二个人说:"我希望别人说我乐于助人。"第三个人说:"我希望别人说:'瞧,他好像在动!'"[提示]除了复活的大能临到,死了的人是不会再动了!  相似文献   

8.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一定体会到了生活的各种滋味,你或许承认,人的一生是在追求成功和幸福。说到成功,有诸多含义,包括事业的成功,也有情感的成功。学者这样分析,事业生活的成功有赖个人处事的能力,而情感生活的成功有赖自身待人的修养。但无论如何.我们期望事业生活与情感生活共同的成功,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幸福。当今的确是竞争的世界,但社会竞争与体育竞争不同,不仅要求一个人具有出众的行为效果,还需要有卓越的人际交往。人们似乎承认.  相似文献   

9.
郑香 《天风》2005,(3):51-51
有一次,我在火车上看到一群中学生开着伴唱音乐,将音量开至最大,同车的人当然忍受不了,叫他们停止喧闹!地铁内人头涌涌,无视禁令吸烟、喧哗,一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 保罗说:"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前面那句可能是哥林多人常夸口的,他们只看到一方面,就是在基督里的人应是自由的。因主说过"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8:36)然而,他们误会了主的意思,主说的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别处     
需要我们弃掷的东西太多了,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东西太广博了。人是活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故而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  相似文献   

11.
水之语     
叶予之 《天风》2005,(12):54-55
诗篇中,诗人说得好:"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而成。"约伯说:"他吸取水点,这水点从云雾中就变成雨。云彩将雨落下,沛然降与世人。"神在天地始造时,令"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起","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在美丽的伊甸园里,有河分为四道流出来,滋润着伊甸园。  相似文献   

12.
"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今天我们仍会经常使用这个词。在古代孟学诠释及一般语境使用中,"与人为善"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采善于人、知人善任;助人向善、乐道人善;仁者情怀、一体大同。今天使用"与人为善",更多的是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善意地理解、对待他人,热心帮助他人、团结他人共同进步;要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体现为一种人道主义的态度和友善的行为。从"与人为善"的古典诠释看其现代意义,可以说它是君子最高的美德,也是一种很高的政德修养,是群众路线和民主精神的一种古典表述。  相似文献   

13.
不敢不自重     
接到一个叫人心里颇不是滋味的电话。"先生,你投到我刊的故事我们准备刊用,但依照工作惯例,我们想问一下,你这篇故事的'故事核',是否参考过别人的?"编辑女士在电话里问。我当然明白她的这个"参考"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告诉她:"我不仅从来就不'参考'别人的,而且也非常害怕'参考'别人的,要知道,我是完全以写作为生的人啊!而不是以赚稿费为生!至少,我不是那种把写作当作沽名钓誉投机捞钱的人!"我的声音都微微颤抖了。或许是编辑女士听出了我的"激动",她便解释说:"我们制定这个工作惯例,也是事出无奈,因为现在不自重的人太多了,每…  相似文献   

14.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其学以《易》为本,他"首读朱子《本义》,次读《程传》",后又获道教异人传授,于《参同契》多有发挥。其易学可分为义理易、象数易、道教易三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其义理易学思想。俞琰易学的义理之学源于其深厚的儒学修养,又以程、朱易学为本,多有发微,形成其富有特色的义理思想。其内容具体包括天道观、人性论、修养论三个不可割裂的部分,其天道观援"气"入"理",秉承儒家"至诚无息"、"天道好谦"、"天道好生"、"福善祸淫"的义理传统,是其人性论与修养论的前提和基础;其人性论则是法天道以立人道的表现;修养论则是其实现回复天道、止于至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傍晚,村头留人小店里,同时进来三位客人。可是店里床铺却有高低之分,三人都想睡高铺。店主人无奈,说:‘既然诸位都想睡高铺,我们就以作诗比试吧。’客人说:‘我们都是出力人,要力气有的是,作诗可来不了那一套。’店主人说:‘咬文嚼字的作诗,虽然不会,不妨来几句顺口溜吧。’客人们齐说:‘好吧!’店主人说:‘我店睡铺分高下,不睡低铺忌说怕,谁要说话带出怕,那就叫他睡铺下。’甲说:‘山西山多爱睡炕,看见低铺头发胀。’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20,(3)
正"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参约壹4:18)经文:徒2:46-47;民13:30-14:9;罗5:6-8;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很好。但有时人多反而问题大,如同哥林多教会是个问题很多的教会,虽然人多,但四分五裂,没有力量。那么,人多怎样才能力量大?这需要什么前提呢?一、同心,力量大(参徒2:46、47)初期教会的信徒每天同心在圣殿里聚会,也在  相似文献   

17.
道教的共生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以《太平经》为例,探讨早期道教经典的共生思想。经过研究可知,通过"元气自然说"和"三统共生说"的有机结合,《太平经》构建了一套完整而深刻的宇宙论。在此基础上,《太平经》又提出了"元气自然乐"的价值论。在实践论上,《太平经》有两个特色,一是尤其注重人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以"承负说"作为保障的;二是将"乐"与"治"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提出了"乐怒吉凶诀""以乐却灾法"等富有特色的实践措施。这套理论不仅能够适用于个人之修养,更能够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良方。据此《太平经》根据天地"中和同心"的程度,将乐治的境界分成四个层次,并详细解说了由之产生的六气。在尤为需要对"共生"做出创新性安排的今天,《太平经》进行了先导性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值得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天风》2009,(9):39-39
某天,三个朋友一起去钓鱼. 朋友一说:"难得只有我们三个,不如我们都说说自己有过的失败,也好彼此劝勉安慰一下?"朋友二说:"我曾经……"朋友一说:"我也曾经……"朋友三站起来说:"把别人的秘密告诉所有人,是我最大的冲动,或说是我最大的失败,但我真的连一分钟都不能等了!"  相似文献   

19.
你们要什么     
江竹 《天风》2004,(7):10-11
经文:约1:38;弥6:8 耶稣最初呼召门徒时,向他们发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要什么?"今天我们愿意撇下手中要做的事情,到教堂来做礼拜,我们想要得着什么呢? 在约翰福音3章到11章的经文里,从"你们来看",我们看到耶稣所接触的人大多是弱势群体,他关注这些人,爱这些人。耶稣从没忽略人的基本生存的需要,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中就有生活的需要,"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日用的饮食涵盖了人类生存基本的衣、食、住、行。但作为一个社会人,如果说我们仅仅为了生  相似文献   

20.
拉煤岁月     
正小时候,城市里家家户户都使用蜂窝煤。每到家里的蜂窝煤快见底的时候,爸爸都会选一天,号召全家说:"明天早晨拉煤去。"我和妈妈积极响应。一清早,妈妈就准备好了煤本和钱装在口袋里,拉着我去煤场。煤场离家并不远,在一条窄窄的小巷里。其实,根本不必寻找,只需要沿着那些黑色的煤渣,就可以轻松地找到煤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