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字趣解     
正【羽】反复练习,就能羽毛丰满地飞起来"羽"由两个"习"字组成,就是反复练习的意思,告诉我们:一只小鸟只要反复练习飞翔,就能羽毛丰满地飞起来。一个人要想"飞"起来,不断提升人生的高度,也离不开反复练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正每个创业故事背后,都有一段"取信于人"的老情节。大家都说,温州人很会做生意。温州人是怎样做生意的呢?中国有个地板大王,叫卢伟光,就是温州人。十多年前才开始从事木材生意的他,已经成为中国的木材大王。他的创业过程完全是乱枪打鸟。为了寻找地板货源,他到当时掌握巴西货源的台商的木材工厂里参观,偷偷抄下了一个电话号码,自己打电话到巴西订货。他只会讲英文,根本听不懂葡萄牙语,对方又与他毫无渊源,怎么可能把木材卖给他?  相似文献   

3.
最好的车技     
正很多年以前,我去一家大公司应聘司机一职,经过层层考验后,我和另两个同样优秀的竞争者被考官列为"最佳候选人",公司将从我们三人中确定最终的录用者。最后的复试由老总裁亲自把关,考官把我们三个人带到了老总裁的办公室,老总裁非常礼貌地向我们问好,然后他问我们说:"如果悬崖边有块金子,让你们  相似文献   

4.
5月21日,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纪念日。5月14日,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副会长学诚法师,著名学者王尧、方立天等莅会并发言,共同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杰出宗教领袖。大家认为,纪念赵朴老,就是要学习他始终坚持爱国爱教的精神,把佛教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坚定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纪念赵朴老,就是要学习他重视佛教自身建设,尤其是重视人才建设的思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候起作用的佛教人才队伍;纪念赵朴老,就是要学习他的宗教文化观,继承和发扬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纪念赵朴老,就是要学习他不懈追求和平事业的信念,用佛教倡导的慈悲、平等精神,提高人类道德情操,促进人类和平友好,为建设美好的和谐世界建立新功。赵朴老曾在绝笔遗偈中写到"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本期,我们摘发部分佛教界人士、著名学者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并以"花落还开,水流不断"为题,由以表达我们对赵朴老的追思与崇敬。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耍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庄子》里有一个故事说,有人有祖传的"不龟手之药",也就是搽了手不裂的药,这家人靠了这个药方,每年冬天给人家浆纱赚钱。有聪明人花一百金买下这个秘方,献给国君,国君凭借这个药方选择冬天跟敌国打战,结果大获全胜。这位聪明人被裂地封侯。同样的药方,不同的运用方法,会带来这么不同的结果,关键在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5,(1)
<正>2014年8月,秋高气爽,我们一行三人踏上了去往枣庄的旅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到达目的地——枣庄市文化路二村。当我们见到老人的时候,他握住我们的手久久不放。这位96岁高龄的耄耋老人红光满面、精神焕发,目光炯炯有神。他就是神的老仆人,上帝的忠心管家,"市模范老人"、"峄城区好人"、"四德标兵"——董凤山老人。  相似文献   

8.
韩国是跆拳道的发源地。对于每一个练习跆拳道的韩国人来说,能成为跆拳道黑带高手,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所以,许多练习跆拳道的韩国人都把"黑带"视为毕生追求的荣誉。李奎衍就是这样一个有梦想的韩国青年。他高中毕业后,到一家武馆学习跆拳道,经过数年的严格训练,终于在跆拳道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达到了黑带的标准,可以被授予黑带的荣誉了。按照韩国跆拳道联合会的规定,黑带证书必须由武术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颁发。这天,隆重的黑带颁发仪式  相似文献   

9.
"切记,时间就是金钱。假如一个人凭自己的劳动一天能挣十先令,那么,如果他这天外出或闲坐半天,即使这其间只花了六便士,也不能认为这就是他全部的耗费;他其实花掉了、或应说是白扔了另外五个先令。"  相似文献   

10.
蒙福的根基     
余督兵 《天风》2008,(19):14-15
两种造房根基的比喻,是主耶稣登山宝训之后所下的一个结论: "听道必须要行道."主耶稣用建房的根基作比方,生动说明聪明人 听主话就去行与无知人不遵照主的话去行的两种不同根基和结果.主 在这里没有说建房用什么材料,建造哪种房子,只讲根基不讲别的东 西.  相似文献   

11.
鸡对鸭说     
我喜欢与老外交流。早年采访美国人潘威廉教授,平常他一说"谢谢",中国人总是"纠正"他说"不用谢",他很委屈地问我:不用"谢",那要用什么字?问我工作如何,我谦虚地说:马马虎虎啦!他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我解释说,马马虎虎就是"很一般"的意思。他一脸无辜而疑惑:马马虎虎,是两匹"马"两只老"虎",这不是很棒很棒吗?吃饭的时候,他拿筷子很笨拙地夹菜,忍不住感叹:什么筷子,应该叫"慢子"。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认知主要围绕"理论理论"与"模仿理论"两个经典模型来解释人际间的理解。这一主流框架既包含重要的洞见,也隐含着成问题的理论预设。同感现象学及其当代的代表"直接感知理论"对上述框架提出挑战,认为他人认知的起点不是认知者的理论推理或者心智模仿,应该回溯到认知者初始的感知经验,认为感知是通达关于他人心智生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老一生都在践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乘菩萨精神。悼念本老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他的遗愿,学习他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的优秀品质,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行愿,弘扬佛教优良传统,为国家昌盛和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庄子:老派"无厘头"战国时期,楚国是个大国。有一天,庄子正逍逍遥遥在濮水上钓鱼呢。楚王派了两个大夫到庄子那里,毕恭毕敬地说:"想要用我们国家的事劳烦先生您啊!"话说得很客气,就是想要请他出山为相。庄子手拿钓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都三千年了,楚王还把它包上,藏在盒子里,放在庙堂之上。你们说,这只龟是愿意死了留下骨头被人尊贵呢?  相似文献   

15.
风学艺     
正哲人说:"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没能力做,而是我们想不到该怎样做。"老城新巷住有一个面塑艺人,姓张,邻居们都管他叫面人张。高兴了,面人张会拿几个加了颜色的糯米面团,塑孙悟空,塑机器猫,塑玫瑰花……塑啥像啥。三街五坊的人,慕名前来观光的人不计其数,有不少男男女女,还要争拜面人张为师。面人张的名气越来越大,越传越广。有一缕还未长大的风,她也要拜面人张为师。面  相似文献   

16.
虫儿玩     
正夏秋天,虫儿多。童年的夏天,虫尤其多。它们会飞,会跑,会掐架;还有点小智慧,小狡猾,小奸小赖,小调皮,比电动玩具,有情趣。家门口,有棵椿树,光溜溜的树干上,常蠕蠕走着些"椿牛",我们叫她"臭妮子"。这"牛",深灰色,微胖脸,短触角,瓜子壳般的身体,还镶了红边。它们随飞随走,走的不耐烦,便嗡的一下,飞一段;一飞,"瓜子壳"绽开,水红内翅露出来,像老戏里的女将,铁青战袍下遮着红裙子。有次,我用一枝小棍子,对一只椿牛百般堵截;还用一片梧  相似文献   

17.
严育英 《天风》2005,(5):F004-F004
老姊妹家养了一只小猫,这只小猫可腼腆了,老躲在洞里不肯吃饭,为了让它吃饭想尽办法,小猫最近有所改观,肯从洞里出来了。老姊妹给它亲自买了一条鱼,烧好放在碗里给它吃,它一见人又跑了。后来它偷偷地躲着看。等到没人了就跑出来东张西望,看到老姊妹这么的用心良苦,可这小猫能懂吗?我不禁想到我们的神,他在我们身上也是用尽了一切。他愿意把独生子赐下拯救我们这些罪人,可我们人就是不懂神的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提出1988年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在我国北方农村考察中发现一些地区有一种“沙袋养育”婴儿的习俗。婴儿在生后10天左右,便被放到盛有细沙土的布袋内,用沙土代替尿布,每天换一次土,平时孩子就仰卧在沙袋内,每天除按时喂奶外,既不抱他,也不理他,并且尽量减少对他进行任何感官刺激,同时也不允许别人去逗引她的孩子。这样喂养孩子一段时  相似文献   

19.
人类出于天性,从孩提时代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最善于模仿,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模仿既是一种先天的创造能力,它就不是一种偶然的自然行为,也不是复制自然对象的机械行为,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亚里士多德揭示了艺术模仿的创造特质,他认为艺术创造就是把事物的存在从一种形式转换成为另一种形式。艺术模仿不只是对实在世界进行简单的复制和抄录,而是在自然事物基础上的自由创造。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自然。于是使一个人走向艺术的,就不是教训,而是一些身体深处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有时候,妄想会是我们自身的杂质,只有让妄想沉淀下来,感官的纯粹才能被开启。艺术没有是非对错,也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然而当绘画被赋予了哲学的思考,情感的表达也变得有理可循。绘画使人意识到单纯用视觉观察到的东西有待考究,它鼓励我们用身体去感知。绘画表现的方式也有很多,文章据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教堂幽默     
正只拿不给有一个人不小心掉进河里了,又不会游泳,就拼命呼救。岸上不远处的人听见呼救声,迅速赶到后,对这个人说:"快把手给我。"可无论怎么喊,他就是不把手给人。大家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这个人的邻居来了,对他大喊一句:"快拿住我的手!"这个人马上就伸出手抓住邻居。大家看傻了,这个人的邻居笑着说:"他啊,一辈子只喜欢'拿'而不爱'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