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国时的关云长,以刮骨疗毒的惊人之举,树立了一个硬汉形象。在明代,又出了一位不在其下的人物,他就是河北容城人杨继盛。杨继盛从小就十分不幸,七岁丧母,十一岁时又失去了父亲。因为生活无着。他就和一个僧人住在一所破庙里,刻苦读书。有一年夏天,瘟疫盛行,僧人病倒了,庙里的其他人都吓跑了,哥哥不放心,也来催他回家。  相似文献   

2.
8岁"当家"终身受益理财方面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新泽西银行的创始人法尔瓦诺在他的独子8岁时,就教他如何管理自己的大学教育基金。当孩子15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但所幸的是,"父亲教给我了很多规律与法则。"小法尔瓦诺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独立处理家族的财务事宜。  相似文献   

3.
米立 《思维与智慧》2012,(16):44-45
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5岁丧母,9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许多年后,当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近一下远一下,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我  相似文献   

4.
母亲教儿识字读书,是我国的优秀传统。远的孟母择邻,千古佳话,宋欧阳修四岁父亲死,家穷置不起纸笔,母亲郑氏以荻杆画沙地教儿,欧阳修勤奋学习,读书成诵。成为大学者,大诗人。《古文观止》选了《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他列入唐宋八大家。又撰有《新五代史》与人合修《新唐书》。  相似文献   

5.
他自幼就喜欢读书,各种故事、童话、小说等书籍,在他小学还未毕业就已经看过许多,这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也渴望能有一本自己的书。于是,从十几岁开始,他动笔写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主人公穿越时空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正刘蟾是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小女儿,她小时并未学画,到了51岁时才开始系统地学画。一天,母亲对她说:“那么多学生大老远跑来请教你父亲,你就在父亲边上,怎么不学点画?”刘蟾从小怕父亲,就对母亲说:“我怕画不好,会被爸爸骂。”母亲说:“你怕什么?他是你父亲,还能把你吃了?”刘蟾就想:“母亲说得是,画坏了也就是一张纸的事。”于是就开始学画,先是整天看画册,后来当有学生来请教父亲,她就在一旁听。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一位知书识字的先生。但这“先生”并非教书,而是传播为人指点迷津的“测字”,而小有名气。 那年,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面临选择:一是继续在中学读书,攻考大学中专;二是走进社会,开始自食其力,到村小学代课。那是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代,家中贫穷,我在学校里的最大感受就是肚子整天“闹革命”,随时感到嘴馋。害怕挨饿,成了我在学校读书的最大心理障碍。有一天父亲拿来一个已脏烂的笔记本,随意翻了一页,让我在上  相似文献   

8.
正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9.
一我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现属浦东新区)一个贫寒农家,1945年11月16日生辰。三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年仅35。母亲携我兄妹三人,日子过得很艰难。虽然如此,母亲还是让我到川沙县穗成小学去读书识字,那是1951年秋。而我妹妹一辈子没有机会上学,她七岁就开始下地劳动。  相似文献   

10.
读书时父亲是我的偶像,我认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成年后父亲依然是我的偶像,在我眼里他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自从结婚后我就没和父亲住在一起了,我住在城南,父亲住在城北。不在父亲身边的日子,无论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我第  相似文献   

11.
父亲老了     
我想说一说我那年老的父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年过花甲的父亲越来越像个孩子。走路时不知道抬腿,脚蹭着地,声音很响;天凉了,他总是忘记添加衣服。每次父亲一进家门,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就不再多说,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就到处找,把母亲找回来了,他又没有什么事。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脸都没有洗干净就出去了,左腮帮上还有一点黑。”  相似文献   

12.
正他是2017年清华大学录取名单里一个普通的名字,然而他的名字却响爆众多媒体,成为2017年"超级网红"。他18岁的苦难人生和阳光励志故事正激励和感动着无数人。他就是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庞众望!那一年,他上初二,常年瘫痪在床的母亲严重贫血住院,而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他弱小的肩膀上。为了生活下去,他不但要照顾母亲,还要到饭店打零工赚生活费。有一天放学后,他跑到菜市  相似文献   

13.
正"我画连环画,起始只是为了吃饭。我自幼性喜画画,故一捧上这只碗就爱上了这口饭。从农村到城市,从寄养生活到独立成家,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于人情世态、社会风貌,经历得多,体验较深,而这正是画连环画的丰富资本。所以,我一投入连环画这块天地,允我表兴,由我诚意,就深深地爱上了它。"老头在《贺友直自说自画》里这样说自己和连环画的故事。老头老家浙江宁波镇海。1922年11月,老头在上海出生。  相似文献   

14.
正父亲的梦想就是盼着我们兄妹长大了,他好拿着马扎坐北墙边晒太阳。这个梦想他计划在50岁时完成,但他的3个孩子不争气,没本事挣大钱,60岁的他不得不继续在村办企业里烧锅炉,夏天锅炉旁70多摄氏度的高温,他一天要推五六十车煤,再把它们添进锅炉里……父亲偶尔说起这些时,眼睛里又露出了迷茫,50岁已过去10年了,靠北墙晒太阳的梦想还摸不着边。父亲40岁那年单位查体,查出血压高,奶奶就是因为这病54岁去世的,父亲很注意,每天都坚持  相似文献   

15.
正小强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从小,父母为了生活就把他寄养在姥姥家。姥姥是个乡下老太太,不识字,他就在贫瘠的乡下慢慢长大。上小学时回到父母身边,小强仍然得不到更多的照顾。好在穷人家的孩子天照应,小强虽不特别优秀,但长得一表人才,他一路磕磕绊绊读完了高中、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进了机关做了公务员。刚到机关的时候,大家一律被称为"小孩",倒水扫地取报纸送文件……"小孩"做的多是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父亲在我上初中之前不会做饭,母亲有几次在我和妹妹面前取笑他,说你父亲刷完锅后问刷锅水往哪里倒,我们听后心想当时父亲真是养尊处优啊。1997年春,父母把家从农村搬到了城里,到今年刚好20年。进了城的父亲也同时进了厨房,帮助母亲料理厨房的一切,而自打他进入厨房开始,他就喜欢上了做饭。记得二十年前,刘仪伟在央视主持一档美食节目《天天饮食》,里面有一句栏目语——"男  相似文献   

17.
我十多岁的时候,父亲总是尽其所能地劝阻我不要做啤酒商。他一生都在为地方上的啤酒厂酿造啤酒,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就像他的父亲和他的祖父一样。他根本就不让我靠近任何酿啤酒的缸、桶。 于是,我按他的要求做,努力读书。我的成绩不错,进了哈佛大学。1971年,我成了一名研究生,在哈佛学习法律和商业。 在读研的第二年。我好象突然对事物真义有了顿悟。我除了读书外,什么事也没做过。我感觉压力很大,迫切想为今后的事业作出选择。那真是愚蠢。未来就在我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压了过来。 于是,24岁的我决定辍学。显然,我父母认…  相似文献   

18.
正那年他只有17岁,父亲生意失败,他毅然接过压在父亲身上的负债。就在他拍第一部片子《古惑仔》系列电影时,有一个镜头需要他和许多人打打杀杀,因为太过入戏,他不小心踢到了废钢,脚上顿时鲜血直流。导演望着疼得直冒冷汗、面色惨白的他立刻喊停,要送他去医院。可是他很明白:这一去医院,势必要换演员,自己的"星路"也许从此就断了。此时此刻,他仿佛看到了父亲为无力偿还债务而紧锁的眉头,便咬着牙对导演说:"我能坚持。"  相似文献   

19.
父亲20多岁就开始开车,先前是开大卡车跑长途,天南海北,20年下来,父亲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后来,父亲又开过各式各样的车。这么说吧,我18岁前在家乡公路上见过的车型,我父亲都开过。他这位老驾驶员,驾龄40多年,行程达百万公里,愣是大小事故都没出过。可以说,这么多年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真实的"美国梦"的故事。1959年他出生于韩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在困难时期从乡下逃到首尔的难民。父亲的牙医身份,让他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兴趣。5岁时,还是小男孩儿的他坐上轮船漂洋过海,随家人移民美国艾奥瓦州。在这个没有黄种人的地方,他感到异常孤独,好在这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以发达的农业著称,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