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由刘湘溶和李培超两位教授主编的<体育伦理学研究丛书>前2卷(<体育伦理:理论视域与价值范导>、<绿色奥运:历史穿越及价值蕴涵>,以下简称"<丛书>")已于近期出版,<丛书>以其独特的学术理念、开阔的理论视野和富有创新价值的研究开创了体育伦理学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科理论平台.该书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境伦理学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对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等十大问题的广泛研究和探讨,初步形成了或明确了理论框架、研究界域和价值立场,同时也提示了中国环境伦理学未来的发展路向应当是:建构一种既基于“地方性知识”又兼容“普遍性知识”,既具有形上价值启导又具有实践效度的环境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论伦理学的性质——兼论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畅 《道德与文明》2000,(4):18-22,25
本文针对现行伦理学把伦理学理解为关于道德的学问的片面性和忽视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缺陷 ,正面阐述作者对伦理学的性质以及理论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系的看法。作者认为作为哲学分支之一的伦理学既是人生哲学 ,也是价值哲学 ,又是幸福哲学。伦理学的意义在于 ,它能促进个人反思和规划人生并为之指示路向和提供原则 ,从理论上为社会确立终极价值目标和构建价值体系 ,为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提供理论观念、一般原则和活动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反思、批判、构建有机统一的思辨方法。作者主张把运用理论伦理学的观念和原则解决当代人类生活和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应用伦理学研究划分为领域伦理学研究、职业伦理学研究、人群伦理学研究 ,认为它们构成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领域。  相似文献   

4.
罗国杰先后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教程》《伦理学》以及撰写的数百篇学术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全面研究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在对一般的道德理论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集中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系,落脚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养成和人格修养,阐发和论述了一系列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范畴、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建构了一个融理论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美德伦理学和实践伦理学于一体的教材体系.这一教材体系既契合道德生活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目标追求的理论意蕴,又凸显出了新中国伦理学教材体系和学科体系应有的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此后伦理学教材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框架遵循、理论模式和发展方向,其贡献尤当被人们铭记.  相似文献   

5.
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的路径演变及范式转向反映了社会道德意识形态的变化,研究呈现出可以纵向探究和横向考察的理论空间。历时态变迁中的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其研究的实践进路体现在伦理学研究的整体裂变、社会适应、理性转变和价值传承上;共时态视野中的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政治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宗教伦理学等伦理学分支学科研究的范式转向。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的路径演变及范式转向是社会生活对道德意识形态建构提出的具体要求,它既反映了俄罗斯社会从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转变,同时又在道德层面持续指引和反映着俄罗斯社会发展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6.
论政治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科学在其起源时就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分析、执着的价值追求和严密的社会规范论证。在从古代到近代的三个快速发展时期 ,政治科学的理论研究都坚持以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作为其理论支撑 ,并由此形成政治科学理论研究的哲理性、价值性和社会性的传统。 19世纪4 0年代出现的政治理论的革命同样是在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变革的基础上发生的。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研究在经过 50年代专注行为、避谈价值和脱离社会的狂躁 ,从而偏离传统的曲折后 ,到 6 0、70年代以后又回复到传统上来  相似文献   

7.
建筑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建筑伦理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在建筑伦理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筑伦理的基本原则分别是安全与行善原则、适用与人本原则以及美观与和谐原则。建筑伦理的三组基本原则既来源于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基本原则的指导,更来源于以维特鲁威建筑三原则为核心的建筑文化传统,他们构成了建筑伦理价值理念之间相互支撑、具有一定融贯性的价值准则框架,是指导建筑行为与建筑活动的一般性、原则性规范和根本性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8.
道德生活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生活的历史叙述和再现,是以不同时期的道德生活为研究对象并力图揭示其发生发展线索的集描述性伦理学与规范性伦理学为一体的学科。道德生活史的研究因道德生活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阈和原则要求。道德生活史的研究既是一种实证性的描述研究,同时又是一种规范性的价值研究,必须超越自然主义和超验主义的研究立场,而将自然主义与超验主义作一有机的整合,必须既联系伦理思想来进行研究但是又不能局限于伦理思想的研究,必须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一元与多元相统一以及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9.
从其精神分析伦理学的立场出发,拉康对边沁功用主义伦理学进行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拉康认为在伦理学的现代转向中,边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并非"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而是这一原则的语言学基础:"虚构理论"。按此理论的理解,幸福与善好是人类基于语言所进行的一种必要的虚构,它已完全丧失其在传统伦理学中的实在论基础。由此,边沁的功用主义既实现了同传统伦理学的形上学基础的决裂,同时又开创了从语言学维度对伦理学进行反思和建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甘绍平 《哲学动态》2023,(10):17-25+124-125
应用伦理学是一个正在兴起并广受瞩目的学科及专业领域,它不仅拥有伦理委员会、伦理诊所等实践形态,也具备典型的理论形态。作为一种程序伦理,应用伦理学渗透着强烈的价值理念或价值意涵,贯穿着一种融贯主义的方法论,反映并同时深化和强化了现代伦理学运作的两个基本特点,即现代社会一方面更重视个体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更重视整体的力量。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就是直面冲突、诉诸商谈、达成共识、形成规则、为立法提供理据。应用伦理学既有对基本原则的恪守,又有判断力和实践明智的运用。它是伦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与规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四足鼎立。  相似文献   

11.
彭安平 《天风》2006,(1):4-5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相似文献   

12.
13.
14.
管健  柴民权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842-1850
刻板印象威胁是指当个体或群体感知到情境中有关所属群体消极刻板印象存在时, 由于担心和焦虑反而会验证自己或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这一过程。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 消极刻板印象的存在会损害个体或群体在相关领域的表现。但新近研究在影响因素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议题, 如外溢效应、交互作用力和系统性等。在刻板印象威胁的应对和干预策略中也突破了以往的研究路线, 围绕认同融合与认同分离、否定策略的适用性、促进效应与窒息效应、角色榜样策略的矛盾性、认同转换策略和弱化群体边界的有效性以及群体互动改善效果等展开了新的讨论与纷争。通过对这些新议题和新讨论的梳理与阐释, 提出了未来研究可尝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New books     
《Synthese》1946,5(3-4):173-173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