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武军 《美与时代》2004,(10):21-22
美术作为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任何一个民族的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艺术特点,都会直接地体现那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宗教观念及其生活方式.造型艺术的美术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点而形成的.奴隶社会时期的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商代闻名中外的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西周的大盂鼎、太保方鼎,春秋战国的莲鹤方壶、曾侯乙尊盘等都代表着青铜艺术在造型观念和铸造工艺方面的伟大成就,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人体雕刻等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2.
鼎簋制度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把用鼎规格普遍、有序的提升归结为僭越有形而上学之嫌。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中原高级墓葬一般随葬数套列鼎,是鼎簋制度的套鼎时期,也是鼎簋制度的高峰期。以往多认为战国中晚期是鼎簋制度的瓦解、崩溃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随葬列鼎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鼎簋制度并没有瓦解,其瓦解期应在秦汉。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山东地区的鼎簋制度与中原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山东多数地区没有严格推行鼎簋制度;二是山东地区鼎簋制度的基础较为薄弱,瓦解现象出现较早,瓦解速度也较快;三是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中期普遍流行于中原的套鼎现象,山东地区基本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3.
东汉魏伯阳所作《周易参同契》分上、中、下三篇。在下篇《鼎器歌》一章中将三篇之要旨全部总括于其中。现作试论,以供参考。 圆①三五,寸一分,口②四八, 两③寸唇,长尺二,厚薄均。 ①圆:指鼎的圆周。 ②口:因鼎座是方形,故以口标示。 ③两:指座的厚度。 本节经意是讲鼎器的规模,鼎器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鼎,圆周有一尺五寸,厚度为二寸。鼎和鼎座各自的厚薄都是很均匀的,这和做饭的锅灶是一个道理,锅是圆形在上,灶是方形在  相似文献   

4.
鼎凭借着其特殊的政治宗教功能,先秦时期已被神化。在道教外丹术兴起之前,鼎已被摄入仙文化系统,成为成仙的途径之一,其在成仙中的功能具体表现为:通过宝鼎可以招致仙人仙物,然后人可经由仙人接引而升仙。鼎可致仙的观念与先秦时期传说中具有神性的宝鼎有关,并且在现存文献及出土汉画中皆有表现。道教外丹术兴起之后,由于鼎是炼丹的必备器物,因此它在成仙中的原始功能逐渐被外丹思想所稀释、填充,但鼎可招致仙人仙物的观念在某些道经中仍有留存。  相似文献   

5.
经文:■鼎:元吉,亨。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相似文献   

6.
这个栏目取名佛门重鼎。重鼎指某一地区佛教领袖级人物。本年度将选取李唐所绘两岸四地六位重鼎法相。  相似文献   

7.
彩陶鼎     
该鼎系1980年因潍博公路拓宽,在东营市广饶县付家遗址东部出士,由广饶县花园乡西十里村侯保坤等人捐献,同时捐献的有彩陶罅、彩陶壶、红陶鼎等十几件,均属大汶口文化的陶器。该鼎为细沙红陶,侈口,大翻沿、圆唇、唇饰黑彩,折腹,平底,肩部饰不对称錾耳一对,折腹线以上及口内上部饰红陶衣,上服用白、赭色绘两组浪涡纹,鋬耳下部饰白色网  相似文献   

8.
1987年3月桓台县耿桥建筑公司南定施工队在建造山东铝厂基建处301号楼取土时发现一青铜鼎。其地位于张店区南定镇北约1公里的玉泉山南麓,东北距齐故都临淄约30公里,周围是山东铝厂生活区,无法在更大范围进行调查。青铜鼎出土层位上距地表约1米,其下为生土层,文化层中有板灰痕迹。  相似文献   

9.
常正 《法音》2011,(10)
本刊讯9月23日上午,吉林敦化正觉寺隆重举行六鼎山金鼎大佛落成开光庆典,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等高僧大德,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吉林省政协主席巴音朝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长李龙熙、敦化市市长唐文忠等各  相似文献   

10.
孔子反对晋铸刑鼎就是反对法的公布和新的法律制度,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看法。本文对此作了三点辨析:刑鼎上所铸的“范宣子所为刑书”实际上是范宣子一度承用过但已被他自己废弃了的夷蒐法;孔子和蔡史墨都认为荀寅把这样一个废法铸之于鼎是违背礼的精神的,是“失度”、是“法奸”;子产其人和其所铸刑书都不是“弃礼”的,郑刑书和晋刑鼎并未创制一种如叔向所担心的“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法律制度,孔子反对晋刑鼎而不批评子产铸刑书,正是他坚持礼制的一贯立场的表现。作者认为,孔子反对晋刑鼎不是反对法的公布和新的法律制度,而是为了维护礼制。  相似文献   

11.
帛书《二三子》篇,孔子所引《鼎》卦上九爻辞作"鼎王■",今本作"鼎玉铉","■"为"璧"之形省,"王■"即"玉璧"。从孔子之释,推知此爻辞本当作"鼎玉鼏",义为以玉饰之、插鼎耳两孔而举鼎的鼎杠。"■"以与"鼏"形近而误为"鼏","鼏"通"璧",即《二三子》之"■"。"鼏"以与"扃"音义皆同,而通作"扃",又写为今文"铉",即今本之"铉"。孔子释《屯》九五爻辞,解"小贞吉"之"小"为"小民",解"大贞凶"之"大"为"大人",颇为新颖。孔子此释,至三国魏时仍有流传。其中"年■十壹"读为"年谷十一",指十取其一之田赋。孔子释《艮》卦辞,言及"精白","精"谓刚健中正、纯粹良善的初始先天之元。"精白"的内涵,当谓政治人物修养其心,去除邪恶,使心地洁白,从而使刚健中正、纯粹良善的先天精元呈现出来。"能精能白,必为上客",谓能呈现其精元,能洁白其心地,必为尊贵之大臣。"能白能精,必为古正",谓能洁白其心地,能呈现其精元,必为显贵之高官。  相似文献   

12.
国子鼎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11,(4):130-F0004
国子鼎。春秋时期青铜器。此鼎通高33厘米,口径27.8厘米。1956年山东临淄尧王村出土.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该器为子母口,盖面微鼓,盖中间置半环形钮一个。周边饰有三个曲尺形片状钮。直耳按于器口两侧,马蹄形矮足。腹微鼓较深。腹中部饰有一周凸弦纹。  相似文献   

13.
北京居士菜     
早年间北京庙宇颇多,寺院里烹制素斋是常有的事。念佛吃素的居士中亦有不少调鼎高手,在他们之中流行过多款珍馐美味,他们烹制的毕竟和寺院里的素斋有所不同,而称之为居士菜。  相似文献   

14.
曹剑波 《宗教学研究》2002,20(1):104-111
本文以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为研究对象,着重挖掘《周易参同契》中外丹炼制的原理、要素、过程和功效。“鼎室中自是一天地”、“同类相从”思想和“三五与一”的模型是《周易参同契》中外丹炼制的原理。以太一炉为鼎炉,以铅汞为药物,以“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为火侯,是《周易参同契》所建构的外丹炼制的三大要素。其外丹炼制的过程为:1“以金为堤防”,筑固炉鼎;2用“六一泥”“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3采药归炉;4炼黄丹和灵丹;5伏食制玄黄。服食外丹的功效有:强身健体、发掘人体潜能和修道成仙等。  相似文献   

15.
一“鸟首式鼎足”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中特有的一种鼎足样式。除广泛分布于山东地区外,相邻省区如河南省东、北部,河北、安徽等部分地区均有发现。由于此类鼎足在造型上极具特色,并与上部鼎身构成一体给  相似文献   

16.
1976年陕西临潼县出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青铜器——利簋.四十余年来,学界已对利簋进行了深入讨论,却仍存争议.其中对铭文“岁鼎(贞)克闻夙又(有)商”句的断读和释义就有颇多分歧.结合甲骨卜辞、金文、简帛文献,特别是清华简等相关出土材料,铭文断为“岁贞,克,闻,夙有商”似较为通顺.准此“岁鼎(贞)”读为“岁贞”,释作岁星出现并进行占卜.  相似文献   

17.
“制器尚象”,不是如孔颖达等人理解的“依卦造器”或“观象制器”,而是借助各种发明创造事例(如井、鼎),来揭示“人法自然”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进而从侧面角度表达《易》道的广大和周普。  相似文献   

18.
禾乐 《中国宗教》2018,(9):62-63
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中新两国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经济合作、政治互信”为宗旨的“写意敦煌”中新佛教书画展于2018年7月14日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开幕。展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龙口市南山禅寺、南山集团新加坡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文化中心、鼎艺轩艺术中心协办,并得到中国佛教协会艺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赵卫红 《天风》2002,(10):25
湖北省基督教两会于七月底组织了一次参观学习活动,带领同工们参观了福建武夷山、厦门鼓浪屿等地。一、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武夷山耸立在闽北边陲,境内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历史上曾有过夏商、西汉和南宋等多次鼎盏时期。1992年10月国务院首  相似文献   

20.
品“德”     
正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大军兵临周之洛邑,周王极为惶恐,派王孙满"慰劳"楚军。面对盛气凌人的庄王问"九鼎在国,其大小轻重如何"时,王孙满从容答道"欲一统天下,在德不在鼎"。庄王听后沉默良久,稽首王孙满后率大军而退,回楚后修身养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