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纪念虚云大师圆寂五十周年,千年禅宗祖庭云居山真如寺于2009年10月26日至10月28日在庐山西海温泉宾馆举办首届虚云大师佛学思想国际研讨会.会上收到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的论文近60篇.代表围绕虚云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贡献、虚云的禅学思想、虚云的禅悟智慧等相关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5,(10)
<正>本刊讯9月9日上午,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在江西省副省长刘昌林、九江市市长林彬杨、庐山西海风景区党委书记李甫勇、永修县县委书记邹绍辉、县长杜少华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访问云居山真如禅寺,并供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于大雄宝殿,受到真如禅寺方丈纯闻法师和两序大众、护法居士的热烈欢迎。10:30许,诺罗敦·西哈莫尼国王一行在纯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佛教协会筹备工作会议于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在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召开,来自全省各地佛教界人士和省、市宗教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筹备委员会由庐山东林寺住持果一法师任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著名的禅宗道场——江西省云居山真如禅寺于1987年11月30日隆重举行佛像开光法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位诸山长老、以圣一法师为首的20多位香港僧尼和居士以及当地近千名四众教友参加了开光典礼。真如禅寺创建于唐朝,千余年来屡经兴废。本世纪五十年代由虚云禅师重建,“文革”中佛像被  相似文献   

5.
明纯 《法音》1990,(11)
圆寂于江西省永修县境内云居山真如寺的虚云老和尚是我极其敬仰的近代禅宗大德.朝拜云居山便成为我心中的一桩大愿.今年暑期,因缘具足,我终于来到了云居山真如寺,在这里度过了六个令人难忘的昼夜,至今想起寺内师傅们精进用功的情景,仍然感佩不已.这里记录的是此次朝山的点滴观感,在纪念虚老诞生150周年之际,愿借《法音》一角,以飨诸方同道.  相似文献   

6.
深泥田里好相聚,拽耙鞭牛真快活。”这 是《田歌》对江西真如禅寺农禅并重道风的描述,更是真如禅寺寺僧生活的真实写照。真如禅寺坐落在江西永修县西南隅的云居山中,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真宗敕赐名“真如禅寺”,并相沿至今。真如禅寺是佛教禅宗的重要道场之一,也是佛教“农禅并重”修禅道风的发源地,被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誉为农禅并重的典范与样板,在中国佛教界有着较高的声誉。农禅并重道风是中国佛教的优秀传统之一。所谓“农禅并重”即边务农、边参禅,以农养寺,以禅促农,达到寺…  相似文献   

7.
<正>在《坛经》中,禅宗的六祖慧能提出了"烦恼即菩提"的思想,从这一命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坛经》的思想精髓,即慧能运用中道观的方法巧妙地处理了凡尘妄念与真如佛性的关系。在此境界中,从禅者自身的思维方式所具有的直接性和非理性特征,人心与万物的不违不离的自由关系及整个境界所彰显的澹泊自然的心境这三方面都使"烦恼即菩提"这一命题所贯穿的禅宗思想通向了审美之域,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清远 《法音》1994,(12)
金秋九月,凉风送爽,丹桂飘香。著名禅宗道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为续佛慧命、绍隆佛种,隆重举行了传授三坛大戒法会。这是中国佛教协会正式颁布《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实施暂行办法》之后,按照传戒办法举行的首次传戒活动。笔者躬逢盛会,所见所闻,感受到云居山真如寺在一诚大和尚的主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六届佛代会精神,在加强自身建设、如法如律传授戒法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依照《办法》做好准备工作真如寺自唐代道穿禅师开山,历代祖师中兴传灯,均以成为根本,弘扬佛法。本世纪五十年代虚云老和尚中兴后,即遵佛制传授三坛大戒,后…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年,神会的思想资料由于胡适先生的发掘,引起了国人的注目。但是,人们的考察往往侧重于在禅宗史上的地位,而对他思想体系本身的分析却着墨不多。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神会的佛学思想作一分析,以求教于佛学界的专家和学人。一、佛性论,神会学说的理论基础佛性亦意译“如来性”、“觉性”,它是众生普遍具有的得以成佛的质因、根据和可能。神会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佛性不与众生分立,它就存在于众生之中,众生本自有之。就众生成佛的因素、成佛的可能来说,“一切众生,皆有真如佛性”。(《神会语录》  相似文献   

10.
养明 《法音》1999,(11)
本刊讯10月21日(农历九月十三日)上午,座落子江西永修云居山云居茅蓬原址上的虚云和尚纪念堂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纪念虚云老和尚圆寂40周年法会在这里举行。云居山真如禅寺全体僧众以及广东省云门山大觉禅寺方丈佛源法师。庐山东林寺方丈传印法师...  相似文献   

11.
正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屹立于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赞誉"庐山天下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考察庐山时给予高度评价:"在中国很难再找到一处像庐山这样以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美丽的自然环境并存的世界名胜。"庐山的闻名不仅在于它与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集雄奇险秀于一身,  相似文献   

12.
明尧 《法音》2002,(2):28-30
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由中华书局2001年6月出版,是禅宗思想、哲学、诗歌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20世纪的禅宗研究,涌现了很多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可谓波澜壮阔、如火如荼。但是,这些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较少涉及的地带,比如对大乘佛教经典与禅宗思想关系的研究、禅宗哲学象征的研究、禅宗诗歌的研究,都还远远不够。“禅学三书”就是在这些方面所作的尝试。吴言生博士的禅宗研究系列之所以由三书构成,是因为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首先,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13.
唐末禅僧玄沙师备(835-908)对临济义玄"昭昭灵灵"的批判是唐代禅宗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曾经也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尚未深入探讨其理论结构的特点.其实,玄沙的主要批判对象是洪州宗的"作用即性"说,临济"昭昭灵灵"则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玄沙与洪州宗两者的分歧出自对真如、佛性的理解的不同.本文通过比较两者的理论特征,同时借用朱熹对禅宗的批判角度,来考察玄沙对"昭昭灵灵"的批判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四、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既然佛身、真如、般若等佛教的最高存在,就存在于此岸的感性现实世界中,那么传统佛教在彼岸世界追求极乐静土、涅槃成佛,就变成了一种虚妄、幻想。到这里,禅宗的反叛达到了顶峰:连成为一切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彼岸世界也给否定掉了。禅宗这种反叛,早在惠能那里便表述得相当明确:“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敦煌本《坛经》)。在惠能看来,所谓彼岸的西方净土,实际上是“凡愚”的痴妄和执迷;对于通达真谛的“悟人”而言。  相似文献   

15.
粗粗读了《走向未来》丛书第一辑——《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尽管大部分还不懂;因为我是一个佛教徒,也算是东方神秘主义者吧,不禁就有些“空谷足音,跫然而喜”的心情。这本书分三部分: 《物理学之道》《东方神秘主义之道》《平行性》最后还有一个《结束语》,说现代物理学的发现,同东方神秘主义者所持的观点相似,二者是可以平行的。第二部中,有《佛教》和《禅宗》两个节目。禅宗,是根据我国传到日本去的禅宗写的。我看了又看,总觉得作者所写的禅宗还不够纯,不足以体现弹宗的特点和精神。中国是禅宗的故乡,我们有责任也有条件使禅宗的修养复兴起来,使禅宗的理论研究活跃起来。我自己苦恼,没有真正在禅宗方面下过工夫,看了一点“语录”之类的禅书,在本本上多少有点知识,写一点对禅宗的观感,希望能同我国禅友交流经验,并就教于日本禅宗大德。  相似文献   

16.
吴学国、金鑫先生认为,禅宗的“即事而真”“理事圆融”“一切现成”等观念,是在如来藏佛学与华夏自然思维的影响下,通过对般若思想的误读而形成的,逐渐丧失了般若原有的绝对超越理想.本文则认为,禅宗的上述观念皆有般若经论依据,“即事而真”源于《般若经》“一切法皆即真如、法界、法性”的原有说法;“理事圆融”是对般若经“唯有诸法,互相滋润,互相增长,互相圆满”的合理解读;“一切现成”系对《般若经》“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道”的准确阐释.禅宗尽管对般若思想进行了中国化表述,但并未背离其根本旨趣.吴、金两位先生不但误读了禅宗与般若,也误读了华夏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9,(9)
原来打算对中观和唯识各介绍一次以后接着就讲禅宗。向大家介绍禅宗的目的,是为了使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得到一些真实受用。但我发现同学们对以前讲过的唯识法相学关于开悟等方面之认识还没有彻底弄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若讲禅宗,恐怕有许多问题更不易于明白了。又虽然唯识已向大家介绍了两次,但我仍忽觉得有许多话还必须再  相似文献   

18.
佛教来到中国,必不可免地要部分改变自身的形态,以求发展。佛教中国化,其关键之一,即是如何处理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选择了《牟子理惑论》、庐山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禅宗三个典型,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佛教回应时代、处理同儒佛关系的三种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释纯闻 《法音》2022,(7):41-43
<正>云居山真如禅寺坐落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南隅云居山顶,四周峰峦崔嵬,中央平坦开阔,天泓明月,波光粼粼,状如莲花圣城。真如禅寺自唐宪宗元和三年(808)道容禅师肇基千二百年来,禅风浩荡,高僧辈出,五宗法脉,衍流至今,素有“禅宗最胜道场”之美誉。一、汉传佛教崇俭戒奢的思想崇俭戒奢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福惜福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理念。古德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以俭得之,以奢失之”。佛教门中,亦复如是。《中阿含经》云: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4,(10)
正本刊讯10月3日至4日,为纪念虚云老和尚圆寂五十五周年,由云居山真如禅寺举办的"虚云老和尚暨云居历代祖师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及《云居法汇》首发式在庐山西海温泉假日酒店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曾文教授、南开大学孙昌武教授、台湾慈光佛学院院长慧空法师等约200名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代表共聚一堂,缅怀先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