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檬 《法音》2021,(10):73-75
水陆画是宗教绘画艺术中的珍贵遗产,是中国艺术史与宗教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水陆画图像,背后具有强烈教化意义和史料价值,推动了艺术形态向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遗憾的是,在我国能够直观反映古代中国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文化形态的现存水陆画正在日益减少,而海内外专家,对这一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并不深入.因此,学界对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存水陆画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迫在眉睫,这无疑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水陆画"进行最有效的抢救、保护与研究.《信仰与规范——明清水陆画图像研究》一书,是上海美术学院苏金成教授对水陆画图像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专著.明清水陆画,所蕴含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题材,以及实际的社会功用,对研究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艺术、民俗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笔者以全文的选题立论、研究方法与范式、写作思路与内容等方面为线索,对该著作进行介绍与评价,以期能将其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呈现出来,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水陆画研究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2.
水陆画是中国佛教传统艺术独具风格的绘画种类,历来颇受佛教信众和画家们的重视。黄河先生的《元明清水陆画浅说》一文搜集整理了三代水陆画的史料及珍贵图像。概要的反映了水陆画的产生、演变与历史发展。需要说明的是:水陆画在其发展中吸收、融合了许多道教的神灵,从中我们亦可看到佛道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合共存的文化现象。本文中出现的道教神灵正是这种文化现象的生动反映,同时也体现出了佛教文化宽容博大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李信军 《中国宗教》2012,(6):72-73,88
北京白云观藏水陆画以它的彩绢工笔浓缩了泱泱中华道教的文化内涵,以纸帛柔丝映现着古代中国千年的宗教思想体系,以劲健的笔力、鲜明的色彩表现出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和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和寄托。水陆画是中国宗教艺术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是随着水陆法会的产生而出现的,因应  相似文献   

4.
田青 《佛教文化》1996,(3):15-15
假如上层建筑是一座宝塔的话,那么.宗教似乎高踞塔顶,而民间艺术,则一直蹲卧在塔基。但也许正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才形成了一个强劲的“张力场”,使以宗教祭把为目的的民间绘画,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长河中一条色彩斑斓的涌流。湖南民间艺术收藏家颜新元先生多年致力于收藏水陆画。水陆道场,原是佛教最盛大的法会,相传始于梁武帝,是普济六道四生的大斋。按规矩,法会分内坛、外坛。内法分为三间,其中除香花供养外,两侧的壁上还要悬挂上、下两堂请佛菩萨圣儿画像及地狱变相,这便是所谓的水陆画。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有没有类似佛教的水陆大斋的法会?有沒有道教的水陆画?史料证明,唐代道教已有自己的水陆大醮,它始源于魏晋道教的三官考召仪,且与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黄箓斋关系密切。至清代,又被称为水陆大斋、水陆醮斋,并有科仪法本传世。道教的水陆画始见于晚唐,有着独立庞杂的鬼神谱系。时至今天保守估计全国各地有超过20000多件的明清道教水陆画存在。  相似文献   

6.
戴晓云 《佛教文化》2010,(3):116-120
<正> 公主寺位于山西繁峙县公主村,寺内水陆殿保留有大量明代弘治年间的水陆画壁画,是迄今艺术性较高,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水陆壁画精品。本文就公主寺水陆壁画人物造型及图像做一探究,并结合汉传佛教水陆法会仪文《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对其进行具体的图象分析与释读。从我国汉传佛教水陆壁画的仪轨和绘画风格来看,公主寺水陆壁画属于北水陆系统,其北水陆仪轨与水陆壁画的艺术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7,(3)
<正>水陆画属于道释画范畴,它是随着水陆法会的产生而出现的,因应用于水陆法会而得名。水陆画主要有卷轴和壁画两种形式,另外还有部分水陆版画与水陆雕塑。卷轴式水陆画主要为纸本和绢本,依据水陆仪轨绘制,完整的一套水陆画称为"一堂"。一堂水陆画的数量,从几十幅到一二百幅不等。水陆壁画则是在寺观中将水陆画绘制于殿堂四壁,用于供奉瞻仰。水陆画作品大多由民间画工以工笔重彩画法制作而  相似文献   

8.
儒释道融合是明代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自然也成为明代宗教绘画的重要表现主题。无论是明代的传统绘画、水陆画,还是木版画,都生动体现了儒释道融合思潮对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研究明代的宗教绘画,有助于把握儒释道融合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法音》2006,(4):I0001-I0004
~~明清水陆画选~~  相似文献   

10.
~~少林寺水陆画欣赏@阿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与中国的文化、宗教相互渗透,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和风格,在文化教育和思想上都有很高的价值。中国绘画讲究传神,追求内在的意境表达,只有理解了中国深厚的文化才能体会到国画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底蕴。要想读懂中国画,就要先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中,那些位列仙班的神祗人物往往会吸收古代民俗信仰、国人生存意愿、大众审美理念等多方面有益元素以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从而塑造和产生出独立于传统道释人物造型之外属于民间信仰中民众膜拜的"万应之神"。畅行数百年的"皖北三绝"中的天长天官画与灵璧钟馗画结合了民间木版年画、门神画等相关艺术类型的表现特征,如此在不同地域的民间绘画中赏析神祗的艺术表现,及其背后的民间俗信便会对当地民间愿景、民俗审美情感以及民间绘画艺术的理解与挖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凤画是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绘画,有着自身独特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特色,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是中国民间绘画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将通过对凤阳凤画在用笔、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析其别具一格的技法表现与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4.
李慧国 《法音》2022,(9):54-63
<正>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的东部,南依乌鞘岭,北接古凉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该县博物馆现藏一堂明代水陆画(下文简称“古浪水陆画”),内容丰富,绘制精美,纪年明确,保存完好,为河西走廊明清水陆画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与文物价值,然长期以来鲜为世人所知,学界相关研究也极为有限。本文就其概况作一系统性介绍,描其轮廓,述其规模,考其内容,理其谱系,并尝试探究其文化价值,希冀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这批遗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自佛法传入中国,她不但同中国本土的哲学、宗教等文化日益融合,与艺术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书法、音乐、绘画、文学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也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姜庆莹 《美与时代》2016,(10):114-115
民俗艺术是我国民间存在的具有地方风土人情的一种美术形式,看似大俗的民间艺术,被艺术家加工后变成一种大雅的艺术形式。民俗美术的出现对中国文化传承起着促进作用,并且对中国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教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其源而生长于其中,承其精而塑其华。道教艺术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道教文化以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阐释、传播、保存。由王宜峨编撰的"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全套共五册),从道教文人画、建筑、造像、法器法物、壁画水陆画版画等五个方面,全面展现了道教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在《道像庄严》一书中,王宜峨以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为主轴,将自己对道教壁画、水陆画、版画的研究置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工笔花鸟画融合了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典绘画当中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很多表现形式都融合了时代的气象和精神风貌,使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工笔花鸟画也融入了现代的创作意识和绘画元素,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得以用新的视角对工笔花鸟画在绘画形式及绘画语言上进行新的解构,使工笔花鸟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时代的审美意识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山西盂县永清寺水陆壁画残留东壁一墙,其图像以《天地冥阳水陆仪文》为依据进行创作,按此排列的神祇图式能够证明此"北水陆"盛行于晋地。壁画由于漫漶,题记消失,但根据寿阳普光寺壁画能够推导出完整神祇图式,这种"以图证文"、"以图证图"是考古双重证法的有效运用。壁画中的天学特征代表了明代水陆绘画更加走向世俗,宇宙观想成为水陆画在悲忏与超度之后,另一延展而来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画家画"与"文人画",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生成的,蕴含着文化身份冲突的绘画艺术分野。张大千从文人画中觉悟,自觉追求"画家画"的新境界。其关于"画家画"的认识与实践,从中国画内部有效回应了20世纪初"中国画衰败已极"的时代挑战,是现代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