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由于有些论者简单地把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归结于黑格尔主义以及西方形式主义本体论哲学美学,因此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思想渊源.事实上,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根源:一是德国哲学传统的辩证批判精神,尤其是德国近现代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批判精神,形成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基础;二是卢卡奇关于资本主义物化理论及他对商品拜物教的哲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对资本主义非人道性的深刻批判,奠定了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三是该学派批判吸收了西方近现代形式本体论哲学美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了其审美形式理论的现代美学心理学与西方现代文艺形式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他一生的后期中,从事于历史、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创作,表示与哲学分手,但他一刻也没有与哲学分离,无时不受哲学支配。什么哲学支配他呢?叔本华哲学。当王国维宣称他与哲学分手时,他就着手于美学问题的研究。除《红楼梦研究》是美学的著作外,他还写了多篇的美学论文,处处都流露出他对叔本华美学理论的惓惓之情。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年)、《文学小言十七则》(1906年)、《古雅在美学上之地位》(1907年)、  相似文献   

3.
论庄子思想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文本中直接论述美的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庄子哲学和《庄子》一书始终都贯穿着一种心学与泛审美主义的美学精神。或许正因为此种思想特色,李泽厚干脆说庄子哲学即美学(李泽厚,第178页)。对庄子思想作美学探讨,大体可以从庄子美学与庄学之  相似文献   

4.
在《在美学的世界中》这部论文集里,里夫希茨批判的另一个重点对象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A.B.古雷加(亦译为古留加)。古雷加是那些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传记性学术著作如《康德》、《谢林》、《黑格尔》和《赫尔德)的作者,1986年又出版了专著《德国古典哲学》,这是他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他声称,他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美学。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历史美学》(莫斯科,1974年)、《科学时代的艺术》(莫斯科,1978年)、《历史艺术》(莫斯科,1980年)。他的新著《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学的中心转向艺术,研究和探索艺术美和艺术创造问题成了主题。第9届国际美学会议(1980)就是以“艺术创造”作为中心问题的。我国近几年美学研究也开始注重艺术问题,出版了不少有关艺术美和艺术心理的专著和译著。《门类艺术探美》一书正是适应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开宗明义地以各门艺术的审美特性作为探索的重点,把美学研究和艺术研究结合起来,融科学探索与审美鉴赏于一体。书中表明,无论在研究的重点上还是在表述的形式上,作者能以深刻新颖的观点取胜,以生动流畅的文笔诱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美学研究的中心刚转到艺术,虽然有从整体上的、一般性的角度研究艺术的专著,如《艺术哲学》、《艺  相似文献   

6.
当卢卡奇最后在1955年开始写作他的伟大著作《美学》时,他已经七十岁了。1962年他完成了第一部分。根据这位哲学家的计划,这一部分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写成的,是他的《美学》的整个基础。实际上,这部著作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全新改造。卢卡奇把《美学》看成是他一生的主要著作,而它的读者也承认它是这样一部著作,把它看作是一位伟大思想家终生著作的最高荣誉。这部著作一下子结束了许多过去的讨论,并给这部书的作者带来了一种他从未得到过的承认。在他写完《美学》的其他部分之前,他下决心首先试图对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作出马克思主义的改造。根据这部伟大的认识论著作,他已经深刻考虑到对认识论的研究不够充分,并试  相似文献   

7.
奥伊则尔曼是我国哲学界非常熟悉的苏联哲学家 ,在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领域成果卓著。苏联解体以后 ,他虽已 80高龄 ,仍然充满活力 ,勇于探索 ,从 1991年起发表了一系列反思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在俄罗斯哲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文章主要有 :( 1)《马克思主义与 2 0世纪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科学》 1991年第 7期 ) ;( 2 )《哲学学说多元化的历史命运》 (《哲学问题》 1991年第 12期 ) ;( 3)《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原则基础》 (《自由思想》 1993年第 7期、 1994年第 11期 ) ;( 4)《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  相似文献   

8.
美学没有自己的方法论,其方法是借自相近的诸学科。“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似可为美学研究者的座右铭。信息论美学是因借信息论的方法为方法而得名的,正如哲学美学是因借哲学的方法为方法而得名一样。信息论美学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法国和德国先后兴起,法国人A.A.英里斯(A.A.Moles)和德国人M.本泽(M.Benhse)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莫里斯的《信息论与审美感知》(1958)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作。信息论美学在美学发展史上可视为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言分析美学—符号学美学的继续和发展。俄国形式主义认为,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只要分析艺术的形式,就可得其应得的东西。这种从形式去规定艺术、从形式分析可得艺术真谛的思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承载着兴国运强民族的使命。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关切审美现实和推动文化发展方面显示出强大的活力。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创刊已20年,正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学术繁盛的重要见证者、推动者。20年来,以王杰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不断将美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分析哲学的研究,就是分析研究西方哲学中的这种重要思潮的来龙去脉,考察西方分析哲学家们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从中找到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发展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参考和借鉴。应当说,我们对分析哲学的研究工作还是有成效的:30年代有张申府翻译的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书名被译为《名理论》,据称这是该书除德文版后的第一个外文版本;40年代有金岳霖取分析哲学之精髓而著成的《知识论》,至今仍被看作是当代中国分析哲学之巨著;50年代有洪谦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大力宣传,他…  相似文献   

11.
A.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高国希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A·C·Macintyre,1929—)是英美当代最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际现象学学会《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编委,1984年任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主席,现任美国圣母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一汉克哲学讲座教授。他的哲学以其批判性、富有挑战性、多学科的文化叙述形式特别是其德性理论而享誉欧美思想界。1985年以来渐为我国学者译介和研究。麦金太尔著述颇丰,著有:《马克思主义:一种解释》(195),《无意识:一种概念的分析》(1958,《督教信仰中的难题》(1959),《伦理学简史》(1966),《世俗化与道德变迁》(1967),《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1968),《无神论的宗教意义》(1967,与P.利科合著),《赫伯特·马尔库塞:解说与反驳》(1970),《反对时代的自我镜象:意识形态和哲学文集》(1971),《社会学理论和哲学分析》(编,1970),《黑格尔:批评文集》(1976,编),《德性之后:道德理论研究》(198;1984第2版),《谁之正义?哪种合理性?》(1988),《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索观点:百科全书、谱系学和传统》(1990  相似文献   

12.
《哲学研究》1984年第3期短评《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问题,是个难度相当大的问题,要对它作出完整的科学的表述,必须花大力气进行研究。”事实正是如此。自从这一讨论开展以来已经发表了不少文章。在其中的一些文章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倾向:离开哲学的历史发展,割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前的哲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王世德先生的三卷本《王世德美学研究精选》是他治学60余年,主事美学,笔耕不辍的结晶,共收录了王世德先生的美学文章100余篇,提出了诸多新观点,发现了诸多新材料,运用了诸多新方法。其中,既有对文艺与生活的感性领悟,又有美学理论的深度挖掘与话语重构。在这些文章中,《我现在的新美学观》《论诗意与新的美学》《论休闲与诗意的审美境界》《审美感“五度”论》等,集中反映了他在美学研究上的独到思考,新见迭出,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4.
四、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的新探索1961年,毛泽东嘱咐李达编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1965年,毛泽东在阅读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内部讨论稿)①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法体系,否定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并列的形式,明确指出:旧哲学传下来的几个规律并列的方法不妥;同时,在其中的两种发展观互相对  相似文献   

15.
吴笑韬 《美与时代》2007,(12):32-34
柏林特在哲学基础、审美模式、审美感官三个层面上对审美无功利命题进行了批判,主张建立一种新的美学理论,即他所说的"介入美学".不过,这种新的美学理论与审美无功利命题在根本上是兼容的.审美无功利命题在"结合美学"中得以保留的价值在于它能为"介入美学"提供一条限制"介入"深度的底线.  相似文献   

16.
1979年,我应邀到安徽大学去讲课。讲的题目之一,是《什么是美学——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稍加整理之后,发表在《安徽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上。后来又作了一些修改,改题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收进拙著《美和美的创造》里面。我的目的,原不过是想把我国当前关于美学研究对象问题中的两派意见,加以综合和调和,以便得出一种我认为比较全面的意见。但是,想不到就是这么一篇微不足道的东西,竟会引起高尔太同志的注意和重视。他在1981年第4期的《哲学研究》上,发表了《美学研究的中心是什么——与蒋孔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现代之交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在文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音韵学等多种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卓著成果。在美学与文艺理论领域,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都有开山的地位。他的学术经历屡变,其学术路径大致是:西洋哲学——文学(填词)——戏曲——古文字、古史及训诂音韵——西北地理及辽金元史。王国维研究文学、哲学,主要集中在其学术生涯前期,大致是在1901年至1911年,即王国维转向治史之前。 一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王国维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王国维的美育思想也打上了西方思想的烙印。王国维早期的美学和文学理论西化的痕迹特别明显,因为他是站在西方思想的立场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尚庆飞 《哲学动态》2023,(2):118-1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推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诉求。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立胜研究员通过撰写《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等学术论文,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建构、学术研究范式的更新;通过组织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并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分会,推动学界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学者将其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被赋予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这一研究出现了同一概念走向不同解读的复杂格局。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林元教授早在21世纪初就关注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发表了系列相关学术论文,并与他的团队撰写出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哲学系尚庆飞教授深度访谈刘林元教授,试图在进一步辨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基础上,就其产生与发展机制、目标使命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杨春时 《学海》2001,25(2):161-163
关于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已经进行几年了 ,这场讨论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刘纲纪先生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当代美学问题》① 以及其他几位美学同行的文章的发表 ,使这场讨论又有所深入。刘先生是实践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文章具有权威性。这篇文章对“后实践美学”进行了反批评 ,其中主要篇幅是针对我的观点 (超越论美学 )。我认为有必要继续与刘先生商榷 ,以求得刘先生及同行们的指教。首先是审美的超实践性问题。我对实践美学的批评首先是它把实践与审美同一起来 ,从实践活动中寻找审美的本质 ,…  相似文献   

20.
概况解放以前,关于美学問題(不包括文艺理論)的研究是很不发达的。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和翻譯寥寥可数,而且影响不大。当时在青年中影响較大的只有朱光潜的《談美》(1932年出版)和《文艺心理学》(1936年出版),可是这两部书正如朱光潜先生自己所說的,与中国过去封建的文艺思想,与欧美許多反动的哲学、美学思想有着千絲万縷的联系。抗日战爭結束后,蔡仪同志写了一本《新美学》(1947年出版),对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提出批評。解放初期,《文艺报》曾发表过朱光潜、蔡仪往返論辯的个別文章,1953年曾发表呂熒批評蔡仪《新美学》的文章,但都未展开論爭,也未引起注意。1956年6月《文艺报》发表朱光潜《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对他过去的美学思想作了自我批判。同时,《文艺报》、《人民日报》、《哲学研究》等报刊陆續发表了曹景元、賀麟、李澤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