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注意的两种负启动效应研究回顾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特性负启动和位置负启动两种实验范式.对选择性注意的负启动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从研究方法、行为及脑成像结果等方面对特性和位置负启动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简要介绍负启动机制,并从客体与空间选择性注意的分离、视觉加工神经通道和工作记忆等方面对特性和位置负启动异同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对特性和位置负启动及其脑机制的差异研究将有利于对负启动效应及其机制的进一步考察.并指出负启动范式在分心抑制等研究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王军妮  王勇慧 《心理科学》2005,(6):1312-1318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从乐观特质连续谱上选择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组个体,考察他们对情绪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一以情绪词为材料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分心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分心词为正或负,中性组均出现了负启动。实验二以中性词为材料发现,仅悲观组和中性组出现负启动。说明乐观个体对正性和中性信息不实施分心抑制。这可能与注意在这些刺激上的维持及乐观个体拥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关。本研究为乐观个体积极而务实的行为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军妮  王勇慧 《心理科学》2019,(6):1312-1318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从乐观特质连续谱上选择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组个体,考察他们对情绪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一以情绪词为材料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分心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分心词为正或负,中性组均出现了负启动。实验二以中性词为材料发现,仅悲观组和中性组出现负启动。说明乐观个体对正性和中性信息不实施分心抑制。这可能与注意在这些刺激上的维持及乐观个体拥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关。本研究为乐观个体积极而务实的行为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负启动的研究是考察选择性注意中抑制机制的基本实验范式。本研究选取不同难度的刺激材料,使用经典的负启动实验范式,分别从增加目标选择难度和干扰项个数两个方面考察了大学生被试的汉字特性负启动效应。结果发现:在目标和干扰项互为形似字以及多个干扰项的情况下,被试的特性负启动效应均消失。此结果为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王丽娟  金志成  张庆国 《心理科学》2005,28(6):1393-1398
本研究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深入考察了分心物特性抑制和记忆提取的关系。研究表明,高分心物特性抑制组被试的记忆提取成绩比低分心物特性抑制组被试的成绩好,两者的差异显著。这说明分心物特性抑制对记忆提取有重要的影响;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分心物抑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性和策略性的提取机制;在存在干扰或反应竞争的情境下,这种机制通过直接抑制无关信息的激活扩散,而快速有效的提取目标信息。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使用情绪负启动技术,在情绪评价任务中考察了抑郁个体和正常被试对正、负情绪词分心抑制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控制条件下相比,非抑郁控制组被试在负启动条件下对探测显示中正、负性靶子词的反应时间更长;抑郁个体只表现在对探测显示中正性靶子词反应时的延长,负性靶子词未出现负启动效应。结果说明,抑郁个体对负性信息存在抑制机制障碍,对负性信息的偏向与选择性注意中的维持成分有关。这提示心理治疗家应该注重训练抑郁个体对负性信息的抑制能力,预防抑郁复发的目标应集中在注意持续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7.
归类任务中负启动效应与分心物特性抑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志成  张雅旭 《心理学报》1995,28(4):344-349
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采用负启动技术,在归类任务中考察了作为负启动效应根源的扩散抑制是否遵循资源有限机制以及在要求操作反应的情况下是否也能获得来自分心物特性抑制的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1.被试对曾在启动显示中作为分心物的探测目标的反应时随着启动显示中分心物数目的增加而缩短。因此,扩散抑制遵循资源有限机制;2.在操作反应要求下能获得非常显著的来自分心物特性抑制的负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启动和探测刺激相同试次低比例时可出现类似负启动的抑制现象。本研究采用不同于以往研究的单一探测范式,并操纵相关项(启动与探测词语义相关)的比例及刺激集的大小研究这一抑制机制的特点。实验一在低比例时发现了显著的负启动效应。实验二在低比例时,发现小的刺激集能诱发负启动,而大的则不能。表明在单一探测范式中启动与探测相关试次的低比例确实能诱发抑制控制,该抑制控制由忽视策略所致,并受刺激集大小的影响,支持了干扰项的凸显能够诱发强抑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黄晏清  孟迎芳 《心理学报》2020,52(6):706-715
采用经典的"学习–再认"范式,在测验阶段设置了目标探测的干扰任务,通过比较目标探测和分心拒绝是否会对记忆提取产生不同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提取干扰与再认记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对目标进行显性(实验1)还是隐性(实验2)的探测反应,目标探测下旧词的再认反应均要比分心拒绝下更优,表明外显记忆的提取也会受到注意资源的调节。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辨别力指数(d′)及判断标准(C)上的差异分析发现,目标探测并没有提高被试的再认水平,而是降低了被试的判断标准,使得被试在目标探测条件下更容易对词做出"旧"反应。这种反应倾向与目标探测的动作反应方式无关,也不受词汇的编码加工水平深浅的调节。由此可见,外显记忆提取并非完全的"自动化加工",仍会受到注意资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分心抑制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负启动范式的说明,从年龄发展的角度对分心抑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介绍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理论与假说,包括抑制衰退理论、多样化抑制系统模型和最佳测试时间假说;并从工作记忆能量与分心抑制的关系上探讨了基于年龄发展的资源依赖抑制模型和抑制控制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