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相 《法音》2014,(11)
正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为北魏孝文帝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并供给衣食。跋陀在少林寺开创了律和禅两大传承。约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至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于中国首倡禅宗,后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以此因缘,少林寺被尊为"天下第一祖庭"。唐初,十三棍僧助唐有功,受到李世民的封赏;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多次驾临少林寺,少林寺皇家寺院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元蒙时期,少林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5,(12)
<正>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是北魏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跋陀在少林寺开创了律和禅两大传承。约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至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首倡禅宗,后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少林寺被誉为"天下第一祖庭"。唐代时,新罗僧人惠超曾在少林寺向法如禅师求法,新罗僧人慧昭在少林寺琉璃戒坛受具足戒。之后,又有以邵元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曾到少林求法,明代的陈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人与印度洋沿岸各国的早期交往有关中印之间海上交往的最早记载见诸于《前汉书》。该书记载了公元前二○六年至公元二三年之间的历史。《前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自汉武帝(公元前一四○至八七年)以来,被称作“黄支”的国家就已经向中国朝廷进贡。而朝廷则向这个遥远的国家派遣了使者。黄支现已被学者们证实为建志(今康契普拉姆),位于南印度的东海岸。据记载,有一些属于  相似文献   

4.
2001年3月26日,新华社记者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项研究发现少林武术源自安阳》的电文稿。报道说,以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马爱民为首的11人课题小组,从1989年开始,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撰写出3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其结论已经通过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组的鉴定,认为“少林武术起源在安阳”的结论具有创建性和发现性。 对此,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师和少林文化研究所所长温玉成研究员。他们说,迄今为止还未读到这篇研究报告。该报告称:“印度僧人达摩于公元486年至495年游历北魏嵩洛(少林寺一带),而此时,少林寺根本…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各包括八十一篇论文,不是一人一时之手笔。其各篇的创作年代和编纂成书以后的沿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根据史书有关记载,考证《内经》的丰富内容和文字气象,大致可以断定留传至今的《内经》为战国末年至东汉时代的作品。其中《素问·天元纪》以下七篇《大论》,系唐人王冰整理编注《素问》时(约公元762年  相似文献   

6.
宗教活动在和林有相应的展开,有兴国寺等寺院。河南嵩山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在中原地区有巨大影响。1248年少林寺住持、中兴之祖雪庭福裕禅师奉蒙古政权之诏,北上蒙古上都和林,住持兴国寺。资料记载雪庭福裕在和林又创建了一所少林寺,号称北少林寺。雪庭福裕是元代汉传佛教与蒙古政权相结合的具有代表性的高僧,而禅宗祖庭少林寺在和林建立北少林寺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 杨羲生平杨羲,字羲和(《玄品录》卷三《杨羲传》作羲和)。本吴郡人(《真诰》及《仙鉴》中之《杨羲传》均作“似是吴人”),徙家句容(今江苏句容县)。生于晋成帝咸和五年(公元330)。幼而“通灵”,少好学,读书遍涉经史,尤工书画,与王羲之(右军)并名海内。与许迈(远游),许穆(长史,一名谧,字思玄)年龄虽相悬殊,但早结“神明”之交。司马昱(即简文帝)在晋废帝太和元年(公元366)为会稽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因  相似文献   

8.
黄全春在2008年第1期《消费导刊》上发表文章《从佛教中国化看少林寺的现代化》。文章指出,近年来,少林寺先后创办了实业发  相似文献   

9.
日本伊斯兰教简况马惠禹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653年,伊朗穆斯林船民曾上日本海岸避海难。《续日本书纪》中又有公元736年"波斯人李密医等授位有差"的记载。又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唐朝鉴真高僧东渡日本时,有一名叫安如宝的随员被史学家推断为西域穆斯...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三台县的云台观是明朝时期与“楚之太和”(即湖北武当山)齐名的道教名山宫观。本文以《大明万历四十四年敕谕》(馆藏文物)和三台方志记载等为据,深入探讨了三台云台观所存《道大藏经》的来龙去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奥斯曼传略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的名字,对中国穆斯林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主要是因为关于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的时间问题,中国穆斯林一般地是以《旧唐书·西域传》所记载的“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为依据的。那便是伊斯兰教历30年——奥斯曼哈里发在位的第八年。其次,《古兰经》标准本的定本、开始复制和流通是奥斯曼哈里发任期内的事,这也是世界穆斯林所知悉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中涉及的本草文献入手,详论其纂著年代。研究认为此书卷1之《神仙养道术》,卷4之《丹房镜源》、《金二十种论》、《造丹法》等均是从《证类本草》中撮抄有关炼丹术文字汇编而成。卷1之《涌泉匮法丹序》虽有唐宝应年号,但其内容仍系据《证类》伪托,其年代仍在《证类》成书之后。综合所有证据,认为《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的纂集者为赵耐庵,纂著年代为元延祜三年(公元1316年),或明洪武九年(公元1366年)。  相似文献   

13.
公元651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577~656)首次派遣使节来华,与大唐帝国通好,从此使节来往不断,建立了外交关系。《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氏始遣使朝献,自言有国三十四年,历三主(穆罕默德、艾布·伯克尔、欧麦尔)矣。”中外史学家大都以永徽二年为伊斯兰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始。《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立法的首要依据,无疑也随同伊斯兰教一道传入中国,至今已1350余年。《古兰经》传入中国后,最初仅在“番商胡贾”中流传,后来始在回族等少数民族中传布。“番坊”外人士只知穆斯林“持斋诵经、字皆番书。”所见都是手抄…  相似文献   

14.
邹相 《中国宗教》2022,(2):60-61
作为禅宗祖庭、中国佛教名刹,少林寺自公元495年建寺以来,有序传承至今,积淀深厚。作为少林功夫与少林文化发祥地,少林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挖掘少林文化的历史内蕴、厚重内涵与时代价值,进一步认知与诠释佛教中国化,少林寺积极开展“少林学”研究。“少林学”概念最初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师提出,得到季羡林、饶宗颐等多名国学泰斗的认可与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教》2005,(4):49-49
《扬善半月刊》与《仙道月报》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出版的最早专门研究仙学学术,弘扬道家文化的唯一学术性刊物。《扬善半月刊》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七月一日正式出版,至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八月一日第五卷第三期(即总第九十九期),因战事影响而被迫停刊。《扬善  相似文献   

16.
清华简《系年》中两处记载有助于墨子行年问题的探讨,其一,年代在三晋攻齐(公元前403年)之前"陈子牛之祸",可与《墨子·鲁问》的相关记载相联系,由此可推断墨子在公元前403年之前几年仍然存世;其二,《系年》记载有楚悼王时期的"鲁阳公",楚国鲁阳设县不晚于公元前401年,墨子南游楚国、见鲁阳君的年代应该在此之前。由此对学界已有关于墨子年代的探讨进行述评,并对墨子行年问题进行补论。  相似文献   

17.
延琳 《法音》2014,(11)
正河南嵩山少林寺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是佛教禅宗的祖庭,也是少林禅医的发源地。少林寺的千年传承与传奇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佛门禅宗的经典故事、保国卫民的慈悲义举、强身健体的精湛武术、历史悠久的佛门文化遗产等等,形成了千古传颂的少林寺独特文化。此外,少林寺一向有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襟怀和传统,《易筋经》、《洗髓经》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养生经典,少林佛医更有"中国佛门医宗"之渊源和美誉。  相似文献   

18.
史志记载和山名由来太白山名见于正史,始自公元六世纪中叶北齐魏收纂《魏书·地形志》。众所周知,《魏书》记录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兴亡盛衰,为官修史书。魏太祖道武帝修建云母堂、金华室,世祖太武帝入道坛受箓(履行道教的入教仪式)等活动,清楚地表明北魏王朝是道教的热烈信奉者和护持者。但是在北魏王朝的正史《魏书·地形志》中,在岐州(陕西省)武功郡美阳县条下仅记载曰“有岐山、太白山、美原庙、骆谷、邵亭”,丝毫没有言及太白山和道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周易》这部书,自刘向(公元前77—前6年)刘歆(公元?—23年)父子编《七略》起,已被置于《六艺略》之首。及清纪昀(公元1724—1805年)编成《四库全书》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仍以《周易》置十三经首位。乾隆后更受人重视,迄今国内外的学术界均予以高度重视。故至少有二千年,此书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要进一步认识二千年来的文化基础,必当具体地评读并研究二千年前的《周易》原文。首先应理解刘向父子视作为《周易》的原文是什么?下录《汉书·艺文志》之言:  相似文献   

20.
宋应星(1587—166?),国外有人称他为“中国的狄德罗”。在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朝末年,他精心总结了我国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及其科学成就,于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写下了科技名著《天工开物》,以及《论气》和《谈天》两篇自然哲学著作。然而,在重经文、轻实践、鄙科技的封建社会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宋应星及其著作却沉沦了近三百年之久。本世纪五十年代才“发掘”出《天工开物》初刻本,六、七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