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珂梅蒂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对其油画作品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谈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旨在帮助人们全面解读贾珂梅蒂的艺术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美学>实际上是一部艺术史.他的艺术史观有着强烈的"等级"观,大到艺术发展史的三个阶段,小到艺术史中的许多概念,处处体现了其"等级"观.这种用"等级"构建的进化论艺术史观契合其世界历史观,在为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论上确立了新的里程碑的同时,也有着许多令人遗憾的地方:用哲学体系论述艺术史,实际上消解了艺术的门类,对艺术学科的发展持悲观态度;同时这个用精神或理念构建的艺术史尽管是进化发展的,但却是有终点的进化,显示出论证的自相矛盾与主观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艺术史有其独特的传统,各个时期的艺术精神贯穿于作品中产生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趣味,通过王正华对《听琴图》解析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是有很大启示的。当然,图像学以及情境分析等西方艺术史方法论有时候并不适用于中国美术史研究。这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找到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西方艺术对传统的借鉴打破了民族、地区、国家、时间等人为的或自然的障碍而更具世界性,同时各门类艺术之间相互影响更趋密切。这一时期的西方艺术家不可胜数,艺术风格和流派也为数众多,各流派之间常常有着根本的冲突,对西方现代艺术史的整体叙述包括了互为排斥、互相抵消的不同现象的解释。与同类艺术史相比,该著有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选编了与20世纪上半叶各种艺术流派相关的理论文献,共计27篇,独立成为一章。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大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中,通行的是一种以单一学科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使艺术教育难以达到予期的目的。为了在理论和实践上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这里介绍了西方的多学科一体化艺术教育模式,它将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等几门学科的理论与艺术创作活动融汇贯通,以提高教与学双方的艺术理解力和审美水平,使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统一的层面。  相似文献   

6.
美术史在当下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教学重点可能放在"图片欣赏课程",所以对于美术史教学的讨论也从未间断过。文章基于"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的教学过程,对"艺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在东西方艺术史的教学中建立全球化的视野和关联"以及"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概括性地梳理出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逻辑"等问题有一些思考,希望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陈述以提出适应当代大学生美术史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进入二十世纪,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与写作观念发生了一系列转向,美国艺术史家温尼·海德·米奈的《艺术史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社会史背景下的艺术史跨学科研究的佳例。全书将艺术史研究与历史语境下的社会史、文化史、美学史、哲学史融为一体,为我们呈现出西方艺术史理论发展演变的清晰脉络。通过对该书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与评述,试图证明,在当下,坚持文化的统一性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对我国学者从事艺术史研究与写作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歌笛艺术教育中心一直致力于改善美国学校与博物馆的艺术教育质量.经过多年研究探讨,确立了多学科为基础的一体化艺术教育方法.该模式将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等几门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艺术创作活动融汇贯通起来,以求打破原来授课中的陈规陋习,提高教与学双方的艺术理解力和审美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9.
贾宇 《美与时代》2014,(11):72-72
色彩教学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艺术史的发展共同进步、开拓创新。我国现阶段色彩教育的主流方向仍是受西方19世纪印象主义色彩观的影响,长期以来高校色彩教学普遍采用条件色的理论,教学方法固化单一。印象主义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的开端,二战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中的色域绘画,既是受中国水墨的影响,又是在西方艺术史构架下发展出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西方艺术的发展史延续了几千年,艺术理论随着艺术实践的进步而不断推陈出新.正如黑格尔所说的,艺术美要比自然美更能体现出绝对理念,"美的"几乎就可以等同于"艺术的".在对艺术的探讨中,艺术的本质是无法逃避的问题,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理论家们不断地探索着艺术的合理性解释.每一种艺术观念都是在艺术史中形成的,而"艺术史的目的就是界定艺术的角色,一种已经被演完的角色.最关键的是艺术的理念,即艺术作为一种世界观的投射与特定时代的文化史是不可分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在艺术教育中,当今美国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艺术教育家,正在将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和艺术创作等四门不同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在大中小学中进行艺术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艺术作为我们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一部中国艺术史也就是一部我们中华民族的心灵史。对中国艺术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艺术现象的观照中,更应该深入思考该艺术现象背后的艺术精神。本文将中国艺术史中所体现出的艺术精神归结为远古图腾、儒家精神、道家精神、禅宗精神以及受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影响的中国现代、后现代艺术精神。这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思考艺术以及发扬民族传统艺术的同时认清艺术之源与流的关系有一定的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女性主义艺术史,多数研究强调其对抗男性话语权威、解构传统艺术史的意义.这样一种对于女性主义艺术史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现有文献的支持与印证.但是女性主义艺术史不仅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艺术史中的“反叛”角色,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对于艺术-文化史的拓展与延续.由于女性主义艺术史没有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方法论,在当下艺术史研究趋向方法论综合使用的情境下,其为诸种方法论的合作与竞技提供了可能的场域.方法论在女性为观照中心的交织中,建构了女性的艺术-文化史,这种文化史揭开了未被我们真正认知的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对波普艺术的理解,要从杜尚谈起.当杜尚的《泉》出现后,西方艺术的边界便被无限地扩展了.杜尚对《蒙娜丽莎》的改写,使一切艺术史上伟大的绘画作品,都开始具有了图像的意义,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反思的对象.杜尚的艺术观念对于波普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956年,杜尚的学生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究竟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具有魅力?》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图像的拼贴,网球运动员手握印有"POP"字母的棒棒糖,由此开启了波普艺术.他的拼贴作品用图像消解了绘画,同时也消解了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世界文明的两极——东方和西方,它们在艺术史中呈现的差异一直都是艺术研究领域的主要课题。身处这个特殊时代的每一个艺术家,常常处于自身传统迷失、西方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尴尬境地之中。那么如何对东西方艺术的差异有一个合理的认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在艺术史产生之前,艺术已经发生了,或者说随着艺术的发生,艺术史产生了。因此,艺术的发生理所当然地成为艺术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追根溯源,所有故事的起点,却指向人们的意识及其对所处世界的认识。艺术不仅仅是对经验世界和自我的反映,也是对大宇宙的演绎。艺术以演绎大宇宙或者说是参与历史的方式发生,对其自身而言也许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超越和成全,无论是自觉还是非自觉,都是值得期待和参与的。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绘画艺术史中,男性一直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很多艺术作品中,不管是画家本人,还是作品中的人物,亦或是作品背后的主导力量通常都是偏男性化的。但事实上,在西方传统绘画历史发展中,也有明显具有女性化特征的艺术风格——洛可可绘画艺术,它在男性主导的艺术史发展中闪烁着温柔而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艺术双年展中,视频成为当今艺术的一种普遍工具、一种"绿卡"。尤其通过利用字幕,视频成为一种方便的载体,对于新兴国家的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艺术史电影也能成为艺术史家共同体的共同语言吗?它的特点是电影导演与艺术史学家的联合,对艺术史进行重新解读。马尔罗在其《非时间性》一书中认为"视听博物馆"已经取代了"想象博物馆"。借助视频和数字化艺术,艺术史电影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同时成为了艺术史教学的一个要素,就如艺术史家皮埃尔·弗朗卡斯泰尔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希望的那样。但是当今天一个多中心世界的挑战正在描画一个不同的未来时,"艺术史电影"的历史还有待书写。  相似文献   

19.
洛可可艺术,是浮华轻佻、穷奢极欲的法国贵族们追逐和崇尚的艺术繁花。她美轮美奂,莺莺燕燕,骚首弄姿,绮丽光彩。在西方艺术史的殿堂中,洛可可艺术犹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株红杏出墙来;饱受争议,但却拥有独特魅力。那里祭奠着一位绝代佳人的艺术风情和爱情故事。不管佻达和奢华的艺术如何让人不耻,可她终究在艺术史的典籍中鲜衣怒马、活色生香。犹如刀尖上嗜蜜,只要你愿意。  相似文献   

20.
女性意识和后来的女性主义艺术运动不仅给西方美术史及西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东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章从女性艺术家被艺术史"忽视"的原因为突破口,以中国女性画家潘玉良的女人体画为例,分析了潘玉良女性意识的觉醒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旨在了解女性意识对于女性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