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转型,可实现信息传播和经营模式由"单一"向"多元"方向的转变,这是报业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报业组织的人才结构过于单一而难以支撑起报业转型的重任,报业普遍采编人才比例大,而满足数字报业发展的数字技术人才则十分短缺,其原因在于一些报业机构对发展数字报业仍有疑虑而对人才结构调整缺乏主动,而市场方面数字技术人才十分有限.本文对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转型而必须进行的人才结构调整提出了若干可操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3,(6):220-224
在互联网日益壮大的今天,报业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发展网站是报业应对挑战的一个出路。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经营的角度剖析中外报业网站存在的差距,分析美英两国优秀报业网站在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普遍性的规律,为我国报业网站的经营提供具有意义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上世纪末,迪斯尼公司打算开辟网络传媒业务,需要招聘相关岗位的电子工程师。当时迪士尼公司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名气,在薪资待遇以及发展前景上都具备很大的优势。因此很多人听闻动向之后都在摩拳擦掌准备简历,等着招聘启事发出来后一试身手。然而,就在众人翘首以盼之时,迪士尼公司却宣布已经招聘结束了,而且是公开招聘。怎么可能?在官网上连招聘启事都没有见到,何来的"公开招聘"呢?众人不禁纷纷质疑。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环境下,文学批评、艺术批评随着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的变化都催生出了新的形式和机制.艺术市场批评与网络碰撞后,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但与艺术批评、文学批评不同,艺术市场批评理论还未发展成熟就直接进入网络媒体时代,受到了开放式传播媒介的冲击.因此,研究网络传媒对艺术市场批评带来的影响,将网络传媒理论和艺术市场批评理论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评估发展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报刊上关于“代沟”的议论多次出现。什么是“代沟”?它是怎样产生的?对“代沟”应当如何对待?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何谓“代沟”?“代沟”并不是我国大陆上产生的词汇。我最初见到这个词汇是在七十年代的港澳报纸上.从港淡报纸来看,这个词汇似乎又是六、七十年代由西方国家传入的.至于它的来源究竟如何?尚待查考.  相似文献   

6.
路易斯·帕罗是美国著名的基督教领袖。在这位曾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大型布道会的世界著名布道家面前,赵启正坦率而幽默地说:“我不是信徒,为什么?因为我不能理解上帝。“”我不知道上帝说英文、法文还是西班牙文,我也不知道他的形态如何。”帕罗的回应是:“我不能对您布道。”帕罗如是说,是因为,他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会见赵启正这位很受许多外国人欢迎、很使诸多记者折服的“大人物”的。帕罗见面就说:“赵先生,最近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您,您正在主办《财富》全球论坛,您成了报纸新闻的头条人物,所以我在报纸上和电视上多次看到您。”这…  相似文献   

7.
早期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外文期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在传教方式上有别于耶稣会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一些中外文报纸期刊,作为其传教的手段。最早的中国近代报刊几乎全由外国传教士创办。这些中外文期刊,不仅促进了基督教在华人中的传播,推动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而且开我国近代报业之先河,为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和编辑排版方式,在中国新闻史、报刊史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一、背景与现状分析 (一)新媒体艺术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时代背景 人们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它们分别被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 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Internet).自此,"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相似文献   

9.
每每高考结束以后,都会有好多的媒体采访状元。从状元们的话语中感觉他们的高中生活。高三生活好像都很丰富多彩,不像一般人所说得那么恐怖。为什么他们能够用最短的学习时间学到最多的东西,考出最高的分数。而我却不能呢?他们都是怎么学的呀?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武汉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湖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不断兴起,武汉报业相对兴旺,迄至辛亥革命前后,已达数十家之多。这些报纸与资产阶级革新和革命息息相关,有的直接是革命团体的指挥机关报,对鼓吹变法、宣传革命起了特殊重要的作用。而《大江报》的被封与武昌起义的爆发,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