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编《大学生亲子互动问卷》,选取125名被试进行问卷初测,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建立问卷的因子结构;运用编制好的亲子互动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06名大学生进行纸笔测试。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大学生亲子互动问卷》的结构,检验问卷的同质信度和分半信度,并运用回归分析考察亲子互动对抑郁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大学生亲子互动问卷》包含主动关怀、自我表露、家庭活动和经济交流四个维度共21道题目,项目载荷区间为0.46-0.78,解释率58.92%,问卷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1-0.89之间,分半信度在0.66-0.78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X~2/df=1.49,RMSEA=0.06,结构效度可接受。亲子互动与抑郁的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亲子互动总分及四个维度的得分与抑郁都存在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自我表露与家庭活动两个维度是预测抑郁的主要变量。在大学生的亲子互动中,更多的自我表露和家庭活动与较低水平的抑郁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期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合的发展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美萍  张文新 《心理科学》2007,30(5):1196-1198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运用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合问卷对684名初一、初三和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部分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次数较少,强度较弱,亲合度较高,但也有一小部分青少年与父母关系较紧张。(2)初三青少年与母亲的冲突次数和强度均显著高于初一青少年;随年级增长青少年与母亲的亲合缓慢下降,而与父亲的冲突及亲合发展均较稳定。(3)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在某些方面存在子代性别和父代性别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想让宝宝更聪明,不一定需要多么昂贵的玩具?或者遵循什么深奥的智力开发的学问,其实你就是孩子学习的最好的帮手。对他说话、给他讲故事、唱歌或者只是在一起开怀大笑……你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就是刺激宝宝大脑发育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4.
亲子小单方     
作为父母,爱孩子应该讲究爱的方法、爱的战略,切忌无原则地溺爱。  相似文献   

5.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5-16
是什么让一个孩子做出摔婴这样让人悚然的事情?目前的一些报道细节似乎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亲子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要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核心成分,作为个体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亲子关系会对子女与他人建立起的人际关系模式产生影响:在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更多的友好、信任,反之则会表现出更多的怀疑和恶意。  相似文献   

8.
七成家庭有亲子问题 天津市教育科学院孟育群教授所带领的课题组历时十多年的关于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的系列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七成以上家庭亲子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四种类型:对孩子成长与前途等过分不安型的父亲和母亲人数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70.5%和89.2%,对孩子学业、升学目标期望过高的奢望型父母分别占67.6%和79.9%,过度溺爱型父母分别占52.7%和66.5%,过分干涉型分别占42.7%和65.8%。从这组数据我们看出,母亲的程度都要超过父亲,此外,不安型和奢望型是亲子关系中最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亲子互动研究是从父母与儿童互动的角度来研究父母与儿童的交往行为,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从亲子互动影响因素和亲子互动与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关系两个方面介绍了亲子互动的有关研究,同时又从有缺陷儿童的亲子互动和父亲在亲子互动中的作用介绍了亲子互动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为探讨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使用网络亲子沟通问卷、亲子关系问卷、获益性解释问卷、问题行为量表、自尊量表、抑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网络亲子沟通、亲子关系、获益性解释和社会适应中,两两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亲子沟通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还能通过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3)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亲子关系的中介效应均受到获益性解释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高获益性解释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改善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婴儿气质及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30名母亲及其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婴儿气质行为评定量表(Infa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s,IBQ)、养育压力量表(ParentingStress Index,PSI)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问卷对6个月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婴儿气质中的积极情绪与母亲-婴儿日常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母亲的养育态度,主要是母亲对养育困扰的评价,与亲子日常活动中的认知刺激活动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认知刺激活动之间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父母外出务工带来的亲子分离使许多个体长期遭受抑郁的困扰,但亲子分离对个体抑郁生物-环境作用机制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和实验法,以210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早期亲子分离经历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检验了亲子亲合、交感神经系统活动(SCLR)对大学生抑郁的交互作用是否会因早期亲子分离经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果发现:(1)亲子分离经历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亲子亲合负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SCLR对父子亲合与大学生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会受到亲子分离经历的影响。这表明,早期亲子分离经历能够改变大学生抑郁的生物-环境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年幼儿童与一方家长观看视频前、观看视频中以及观看视频后的亲子互动比较,考察视频提供的互动性示范以及视频的文化适宜性对1-2岁儿童亲子互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视频丰富的互动内容对观看视频后的亲子互动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此影响受视频的文化适宜性的制约。视频注意以及亲子互动质量的下降是观看视频中亲子互动得分减少的原因。研究最后对以婴幼儿为受众的视频内容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体内受精,父亲面临着父亲身份不确定性的风险,亲子间面孔相似性是辨别父亲身份的一个常用的有效线索,因此,父亲往往依据亲子间面孔相似性程度调整着亲子投资。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重男轻女,因此,父子间面孔相似性比父女间面孔相似性对父亲的亲子投资的预测效应更强。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测量了212名中学生感知到亲子间面孔相似性、亲子虐待以及人口学变量。结果表明:(1)感知到的亲子间面孔相似性与亲子虐待中的精神虐待存在显著的相关,与身体虐待的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父母的性别显著地调节着感知到亲子间面孔相似性对精神虐待的预测,具体而言, 父子(女)间面孔相似性显著地预测父亲的精神虐待,而母子(女)间面孔相似性对母亲精神虐待的预测没有达到显著水平;(3)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子女的性别显著地调节着感知到父子(女)间面孔相似性对父亲精神虐待的影响,具体而言,父子间面孔相似性显著地预测父亲对儿子的精神虐待,但父女间面孔相似性对父亲对女儿的精神虐待的预测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支持并拓展了父亲身份不确定性假设。  相似文献   

15.
亲子捉迷藏     
吴思源 《天风》2012,(9):41-41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青少年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亲子沟通问卷、同伴关系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对475名来自湖南、甘肃地区的初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亲子、同伴、师生关系均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同伴关系在亲子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路径受到了师生关系的调节;(4)师生关系调节了亲子关系通过同伴关系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经。可见,师生关系在亲子关系预测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具备重要的调节功能,未来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可聚焦于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发挥亲子、同伴、师生关系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体内受精,父亲面临着父亲身份不确定性的风险,亲子间面孔相似性是辨别父亲身份的一个常用的有效线索,因此,父亲往往依据亲子间面孔相似性程度调整着亲子投资。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重男轻女,因此,父子间面孔相似性比父女间面孔相似性对父亲的亲子投资的预测效应更强。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测量了212名中学生感知到亲子间面孔相似性、亲子虐待以及人口学变量。结果表明:(1)感知到的亲子间面孔相似性与亲子虐待中的精神虐待存在显著的相关,与身体虐待的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父母的性别显著地调节着感知到亲子间面孔相似性对精神虐待的预测,具体而言, 父子(女)间面孔相似性显著地预测父亲的精神虐待,而母子(女)间面孔相似性对母亲精神虐待的预测没有达到显著水平;(3)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子女的性别显著地调节着感知到父子(女)间面孔相似性对父亲精神虐待的影响,具体而言,父子间面孔相似性显著地预测父亲对儿子的精神虐待,但父女间面孔相似性对父亲对女儿的精神虐待的预测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支持并拓展了父亲身份不确定性假设。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整班随机抽样法选取兰州市两所普通中学的60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采用自编问卷探讨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结果表明:自编青少年亲子沟通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它可以分为青少年与父母沟通和父母与子女沟通两个方面.青少年与父母沟通方面,男生和初二学生与父母沟通较差,女生和其他年级学生与父母沟通较好;在父母与子女沟通方面,父母与女生,与初一、高一、高二学生沟通较好.相对父亲而言,母亲与子女沟通较好;这些差异表现在亲子沟通的不同维度.  相似文献   

19.
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方晓义  董奇 《心理科学》1998,21(2):122-125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两所普通中学192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被试,通过学生对8个方面亲子冲突的评价,探讨初中生亲子冲突的特点。研究发现,(1)初中生早期的亲子冲突处于较低水平;(2)与母亲的冲突多于与父亲的冲突,女生尤其如此;(3)多数亲子冲突随年级而增加;(4)在多数冲突上,男生与父母的冲突多于女生;(5)亲子冲突最多的三个方面为日常生活安排、学业和家务,而冲突最少的为隐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庭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的方法对53名中国4岁儿童在家庭自由游戏和拼图游戏小与父母的交往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在这些儿童7岁时任实验室里的行为抑制性进行了录像观察,从而考察了在家庭自然环境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以上家庭录像的两个情境中,随着年龄的变化,母亲的控制行为越多,儿童抑制倾向的发展速度越快,作抑制倾向发展得越慢;儿童顺从行为越多,儿童的非抑制倾向发展得越慢,抑制倾向发展得越快。父母之间的情感表达越亲密,父亲在身体上对儿童的积极情感越多,儿童的非抑制倾向发展得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