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司法论证型式是面向司法领域系统研究演绎推论和归纳推论在该领域的作用机理,以及逻辑因素与非逻辑因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司法论证型式的修辞研究体现在语用有效性、批判性与策略问题之三大相互联系的层面。司法论证型式的"语用有效性"更多地通过"批判性问题"得以"展示"。在司法环境的具体应用领域,司法论证型式的"批判性问题"被转化为各当事人如何运用"策略"的问题,是面向司法领域系统研究语言策略(适切的修辞方法)和可接受的司法论证型式群的相互作用机理。如此系统性研究才能刻画论证者与听众的非特设性常识关系,彰显"语境迟钝"到"语境敏感"法律方法论互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具身心理治疗是以身体心理治疗、舞动治疗为代表的,理论上契合具身认知观点、实践中注重身体作用的一种当代心理治疗取向。它将"身体"与"躯体"区分开来,赋予身体解剖学的、感觉运动的、认知的与嵌入环境等不同层面的意义。当前,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身体有助于改善治疗关系,促进来访者认知、情绪的改变,并发展出一系列注重身体内外感知、姿势或运动的非言语治疗技术。具身心理治疗重构了身体在治疗过程中的概念与角色,发展了新的技术,是传统心理治疗的有益补充;但也存在实证证据不足、理论框架尚未完全整合、容易过分强调身体作用等问题。今后需自觉整合其他治疗流派、开发独特的核心技术,推进循证的具身心理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具身认知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身认知是以身体为解释核心的新的研究视角。来自具身认知实证研究的证据表明,身体的生理属性、运动经验和现实环境影响认知的形成与发展。目前的具身认知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传统认知的实验范式,集中于研究身体的结构属性和静态动作对认知的影响。未来,具身认知与传统认知将会相互吸收和融合,更多关注身体的机能属性和动态属性。  相似文献   

5.
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自我认知是机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基于具身认知的身体生物学特点、活动特征及自我身体表征等方面的实证性研究,不断明晰了自我经验中具身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弥补了传统心理学关于自我-世界之间身心交互性研究的不足.具身认知作为自我认知的一种新兴解释视角,在自我研究上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涉及具身化的对称性、双向性、自动化,以及自我研究的定性等问题.自我的具身研究应结合建构水平理论和隐喻理论来思考认知加工机制问题,并吸纳进化动机以及文化假说等观点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6.
具身认知作为一种新兴思潮,强调身体经验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抽象概念及认知的作用。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出发,考察身体和道德认知加工的关系已成为现今道德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以往道德具身认知研究,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知觉符号理论、模拟感觉运动隐喻理论和进化理论四种道德具身认知理论,讨论并分析了现有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未来的研究可在多文化背景下进行,并依靠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具身认知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强调认知在本质上是具身的, 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的符号加工理论认为, 概念表征独立于主体的知觉运动系统并以抽象符号的形式储存于语言记忆中。概念表征的具身理论则认为, 概念表征与知觉运动系统具有共同的神经基础, 概念在本质上是主体经验客体时知觉与运动体验的神经记录, 而概念加工的基本形式则是身体经验的模拟与还原。关于该理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加工引发的知觉动作变化、身体动作对概念加工的影响、抽象概念加工的具身特征等领域。今后的研究应关注符号加工理论与具身理论的整合等。  相似文献   

8.
具身理论是继计算隐喻、联结主义之后诠释人类是如何获取知识表征世界这样一个本质性问题的新视角, 指出概念系统的建构对真实身体及其身体活动的体验的依赖, 即具身性。随着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 具身理论已从原始阶段的哲学思辨成为认知心理学、社会认知等领域解释各种现象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章简要回顾了具身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选取了社会认知心理学中主要的研究对象, 即态度、社会知觉、情绪等, 总结具身理论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范式及最新研究成果。最后, 文章从实证的角度指出在社会认知领域中以具身理论为框架开展实证研究时值得注意的要点, 并提出此类研究结合其他研究视角(例如, 神经科学, 跨文化心理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情绪具身性有着广泛的理论假说与研究证据, 从情绪外周理论到面部反馈假说、躯体标记假说再到现在的情绪具身观, 都一致认为情绪是具身的。情绪具身观认为情绪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情绪, 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加工情绪。相关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均支持了情绪加工的具身性。目前关于具身情绪的理论解释主要有镜像神经元系统假说、具身模仿论和知觉符号系统理论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观点, 情绪具身观为情绪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指利用具体形象概念理解抽象概念。随着第二代认知革命的兴起,具身认知给道德心理学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具身道德的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围绕空间维度、颜色维度、大小维度等角度展开。考虑到身体变量对道德概念理解的影响,未来具身道德角度的概念隐喻研究,应整合概念隐喻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采用更生态化的实验范式进一步探讨和验证道德概念隐喻的多种维度,并需对道德概念的隐喻研究作跨文化探索。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与非独生子行为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茅于燕 《心理学报》1987,20(2):3-13
本研究有151名三至四岁半的幼儿园儿童参加,其中48名为非独生子,103名为独生子(其中48名为配对独生子)。所用方法为观察、评价和问卷。结果表明:三至四岁半儿童的性格无特异性与两端性。报告也讨论了独生子与非独生子行为和性格无显著差异的原因。此外,作者还提出:不同的环境反馈和儿童行为的有意性,会导致儿童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12.
游旭群 《心理学报》1991,24(3):28-35
本研究要求120名被试完成一个既要求质量也要求数量的任务,旨在探索反馈类型与方式同工作绩效的关系。本实验采用一个3×3双向分类的实验设计,另外附加一个控制组。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看来,反馈组的成绩要优于控制组。(2)反馈的性质影响着绩效水平。质量和数量的同时反馈其绩效水平要优于其它类型的反馈。(3)允许自由选择反馈和实施定期反馈能够提高个体的工作绩效。(4)自由选择和定期反馈与数质反馈的结合是取得高绩效目标的最佳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刘文浩 《心理学报》1991,24(1):64-70
本文运用了安菲莫夫矫正法和棒框测验两项心理测验方法,对中国81名现役男子跳高运动员(二级25人,一级33人,健将23人)进行了神经类型和场依存性一独立性等征两项心理素质的测定。数据处理结果发现:1.健将级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分布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安静型占47.83%,兴奋型占43.47%,而在其他两个等级的跳高运动员中,神经类型的分布差异都未达显著水平;2.健将级运动员的场独立性最强,与一、二级跳高运动员相比,其差异这显著水平。本文从理论上初步揭示了这两项心理素质与高水平跳高运动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安静型与兴奋神经类型和较强的场独立性在跳高比赛中的优势。以上两个发现对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训练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常与常态儿童记忆和记忆监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建农 《心理学报》1990,23(3):101-107
本实验以超常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2个月)和常态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3个月)为被试,以数字和图形为实验材料对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的记忆、记忆组织和记忆监控的特点和差异作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是:(1)超常儿童不仅在回忆量和记忆速度上比常态儿童优异,而且还表现在元记忆上比常态儿童发展得更好;(2)儿童的记忆和记忆监控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但作为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记忆速度与记忆监控之间有显著相关;(3)作为元记忆的组成元素,记忆组织和记忆监控之间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在入园适应方面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于燕 《心理学报》1984,17(3):13-22
本研究有六个小班的96名三岁至四岁半的儿童参加,其中48名为非独生子,48名为本班的配对独生子。使用的方法为观察与问卷。结果表明:三至四岁半的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入幼儿园第一个月的适应行为无显著差异。报告也讨论了影响入园困难的因素,研究入园问题的良好指标以及有效的教学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3—6岁超常与常态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84,17(4):27-36
本研究为探讨3—6岁儿童类比推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超常和常态儿童的差异。研究是以图形和实物图片为实验材料,受试采取四择一的选择反应,在每项反应完成后,都要了解他们选择的依据。受试为650人。 研究结果表明,3—6岁儿童已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能力,这种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提高;绝大多数超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成绩既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又高于比他们大两岁以上的常态儿童的平均成绩;他们类比推理发展的水平也高于常态儿童1—2级水平;而且他们还表现有优于同年龄常态儿童的一些思惟特点。  相似文献   

17.
馮忠夏 《心理学报》1961,6(3):42-51
比較的思維活动对认識現实具有重要作用。烏申斯基指出:“如果你想要清楚地了解外界的某一对象,那么你就要把它与它最相似的各种对象区別开,并且找出它与它差別最大的各种对象的相似点;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能明确这一对象的一切本貭特征,……了解这一对象。……沒有其他方法可以了解外界对象。”人們如要在思想上确定外界对象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則必須通过比較的思維活动。  相似文献   

18.
胡瑞荣 《心理学报》1966,11(2):12-20
问题 近年来,在开展保护学生视力工作中,改善教室人工照明是重要措施之一。各地曾对有关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如教室照明对视觉功能的影响、教室人工照明标准等,对改善学习环境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不同照度对学习(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的研究,尚属少见。 我们设想:单从视觉功能测量结果考虑教室照度,固无不可,但其照度是否能适合学习(工作)的要求,似难肯定。因儿童视觉的感受速度及视力的疲劳程度,在视近情况下,除受照度影响的一般规律外,还与各种不同的视力负荷条件(如自修中的阅读、书写、计  相似文献   

19.
陈劭夫 《心理学报》1985,18(2):81-89
六只恒河猴和七尽鸽子用作实验动物。实验目的是试图比较它们对不同空间构型的辨别和概括能力。首先训练它们辨别一对组成成份相同但其空间排列不同的构型。然后用其它排列变化的刺激测验它们。共使用了三个系列的刺激物,即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组。结果表明恒河猴能对不同的空间构型进行概括但鸽子仅能依靠局部线索进行反应。并且,刺激物的形状和大小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作业有显著影响,其它因素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青海高原的9个地区6个民族的了20名9岁与11岁被试的记忆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撒拉族、回族、汉族儿童的记忆成绩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他们与蒙族、土族、藏族儿童的记忆成绩之间有明显差异。蒙族、土族与藏族儿童的记忆成绩之间也有明显差异。不同的历史文化联系,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不同的教育条件及语言因素是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其中不同的教育条件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结果还表明,各族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