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明 《法音》1996,(11)
不能不敢不愿──访台杂感圆明我们从学佛到出家,受五戒、十戒及比丘戒,都曾发愿守护,可是台湾的居士们受持八关斋戒的谨严,不能不使我感到惭愧。从正月初八起,中,晚各居士争相设斋,请参访团应供。尤其是能请到家里,更是高兴得很。争取不到的,就很惋惜,认为失去...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1,(11)
综观佛教发展史,在出家、在家佛弟子中,在家学佛者总是占绝大多数,所以在家学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而实际上,佛教史上,在家学佛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人们的观念中,学佛似乎就是出家修行。佛教发展到现代,在家学佛者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因此,居家学佛的问题今天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佛日居士的《在家学佛之道》一文阐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独到见解。文中既谈了在家学佛的障难,也谈到了在家学佛的殊胜功德,同时也涉及到居士林的建设等问题。相信会对在家学佛者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林恒 《法音》2006,(9):32-32,33,34
佛教的信众由两部分人构成:一是出家弟子,二是在家弟子。在家弟子就是居士,居士在中国原指隐士,在印度原指有德有势的大富长者,后来佛教借以指在家的佛教信徒。今日佛教的居士有广狭两种意义,广义指一切同情、敬重佛教,到寺院来参礼的人都可尊称为居士,狭义指已经拜过师,皈依了佛法僧三宝的在家信众。居士修学佛法虽然不像出家弟子那般严格,但也要有一个基本的信念和很好的人生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学佛道路的正确性与实践的可落实性。在家弟子学佛的基本信念用一句话代表,那就是:以人为本,立足人间。什么是以人为本,立足人间呢?具体说来,它涵…  相似文献   

4.
<正>梁启超曾称近代思想界"有一伏流,曰佛学",此"伏流"的引领者,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杨仁山居士。佛教界将居家修道、信佛学佛之人称为居士,杨仁山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一位大居士。他以居士身广弘佛法,促进了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被尊为"近代佛教复兴之父"。  相似文献   

5.
因果轮回说,是佛教存在的基础。世人多因无明所遮,未究此理。贾题韬居士在口述的《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一文,谈到学佛因缘,他就是从究竟人生、解决三世因果等核心问题入手,发心研读佛经。之后,他又从研究中观,接触唯识及与西藏大德的参学里,“思想上豁然产生一条把握透视人生的崭新途径”。如此的精进渐学,为刚入门者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学佛因缘,殊胜且迥异,只要本着求真和正信为导向,了生脱死的根本同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6.
学佛探珍     
菩提 《法音》1997,(10)
学佛探珍菩提绪言我们常常都在谈论学佛的问题,但为什么要学佛?学佛的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却有许多人不甚明了。学佛并不是无意义、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学佛而能够深刻理解到学佛的根本意趣,进而感到非学佛不可,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才能...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5,(5)
正法久住有修有证周凤臣老居士“肉身”记吃素念佛,享年八十八岁,已往生近三年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迹,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道。我们中国佛学院一行十四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  相似文献   

8.
来信     
《佛教文化》2012,(3):2-3
上期杂志《都市学佛的白领》 “都市学佛的白领”这个选题很有独到之处,贴切钢筋混凝土框架中的“白骨精”的心灵追求,拨开我们华丽的外壳,内心也许灰蒙蒙的甚至千疮百孔,通过研习佛法,我们的灵魂得以救赎。希望编辑部能够推出更多这样震撼心灵的选题。  相似文献   

9.
佛教青年居士问卷调查报告妙音智明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对佛法发生兴趣,在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经过各自不同的从兴趣到信仰的转变过程,从而出现了青年学佛群体现象。他们由何因缘信佛学佛?他们如何看待和理解修学佛法的意义?他们在学佛中所关注和面临...  相似文献   

10.
我在青年时代喜欢读徐霞客游记,因此性喜游览各地风景名胜。1976年秋,我和友人到温州江北岸罗淳山白水漈观瀑布,与雪生法师遇见,他说:“我有一次在李佛德居士家和你碰见,你还记得否?”我说还记得。他又说:虚云禅师写的《学佛的先决条件》这篇文章值得一读,此文曾在上海《弘化月刊》上发表过,虚云禅师是我国近代禅宗泰斗,他纯粹是大乘佛教思想,在著作中,经常引用《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指导僧人学习佛法,主张禅净双修,参禅以参话头为主,或教人严持戒律,老实念佛,是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2000年11月28日,福建省福鼎市佛教居士林召开第三届代表会议,来自福鼎市及所属6个乡镇分林的42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罗一鸣居士主持。与会代表听取了张庆度居士所作的《福鼎市佛教居士林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T《福鼎市佛教居士林章程》和会议决议,选举产生了福鼎市佛教居士林第三届理事会和新一届领导成员,张庆庚居士当选为林长、彭玉娇居士(女)、罗一呜居士、项秀萍居士(女)为副林长,罗一鸣居士兼秘书长。礼请界诠、界让、贤志、世敏、世敬法师为导师,新加坡李本源居士为名誉林长。 福鼎市…  相似文献   

12.
正狄楚青(1873-1941)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意义上典型的文人,他早年中举,又曾留学日本。擅诗文、书画;尤其是创办与成功经营《时报》和有正书局,而在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领域有着巨大影响与贡献。他又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居士,首开风气,创办中国第一份佛教报刊《佛学丛报》,并积极推动与促成华严大学、宋版碛砂藏印行等佛教文教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学界与教界对于狄楚青的学佛经历、佛教观与他在佛教方面的贡献等方面,仍有一些不明确之处。笔者已另有文论及狄楚青创办《佛学丛报》及其对佛教的贡献,本文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7,(3)
正本刊讯美国当地时间2月15日上午10点,著名国学家叶曼居士在洛杉矶家中安详辞世,享年103岁。叶曼,女,原名刘世纶,1914年生,祖籍湖南省。幼承庭训,6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之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中年为明了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旅居美国洛杉矶期间,接触过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并研学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对东方和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4.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在江西彭泽县任知县的毛宗澄,回到浙江黄岩故乡隐居,时年41岁。初攻读《汉学》和《大学》,以“敬恕诚一,谦谨慈和”为座右铭。自50岁开始笃信佛教,苦研佛经。《黄岩民国志稿》载:“翻阅佛氏内容,以为精深博大,遂潜心玩索。”毛宗澄深入学佛后,十分钦仰天台宗智者大师,因而改名宗智,号“樗遁居士”,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时天台宗第43世传人谛闲法师(黄岩人)说法大江南北,以高深的佛学博得僧俗的尊敬和爱戴。毛宗澄时常聆听法师教诲,决意对佛经注释讲略。  相似文献   

15.
明远 《法音》2000,(10)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郑颂英居士于2000年8月26日下午 2时 40分安祥西逝,享年 84岁。 郑颂英居士青年时即皈依佛门,三四十年代曾追随赵朴初居士从事佛教慈善事业,曾以巨资捐助由关之创办、赵朴初主持的上海净业孤儿教养院,并被聘为该院院董。他深研佛理,经常为《觉有情》、《弘化月刊》等佛教期刊撰稿。他一生布衣蔬食,乐善好施,护持正法,数十年如一日;弘法护教,老而弥笃,深受海内外佛教信众的崇敬爱戴。 郑颂英老居士遗著《净意室文存》正在编辑整理中,可望于年内出版。郑颂英居士逝世@…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1,(9)
先父史廉揆(1907-1984)字孟都,早年在东北大学邮局任职,得便结识了李翎灼(证刚居士)教授。23岁始蒙李证刚、梅光羲教授指导学习佛经、周易及古典文学。在学习佛经的过程中还得到过欧阳竟无(渐)、王恩洋二居士的开导。其中,有一些书信往来,多丰是父亲学佛遇到疑问,请教诸位居士,并得到开示。父亲很珍重诸位居士的法乳之恩,将他们的复书视为至宝,加以保存。在三、四十年代的战乱中,一般人都以逃命要紧,哪里还顾得上一些信件的收藏。可是,父亲却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尽心保存了诸位居士的复书。“文革”期间,家被查抄,所幸书信尚存。知今,父亲已去世多年,作为后人.我在整理老人收藏的遗物时,重新将这些书信取出,希望能公诸于世,以供研究当代佛教史的人们参考。怀着这样的心情,今年5月,我将这些信件请中国佛教协会净慧法师过目,法师甘这些历经磨难与周折,劫后扰存的佛教资料极为重视,嘱我抄录整理,送交《法音》发表。沉睡了丰个珍纪的第一手资料终于遇到了知音,这正是先父的遗愿。他的一片诚心,总其有了好的结果。由此,令人联想到前人保存佛教文化资料的不易,时于现存的佛教文化遗产我们更应加倍珍惜。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21,(4):30-30
本刊讯2021年3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佛教协会居士事务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宾馆隆重召开。在自治区佛教协会统一安排下,来自各盟市佛教协会负责人和全区佛教界90名居士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审议了《内蒙古自治区佛教协会居士事务委员会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佛教协会居士事务委员会章程》,居士委员会选举产生了自治区佛教协会居士事务委员会第一届领导班子。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宗教综合处白志晖处长、中国佛教协会全柏音副秘书长对成立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做讲话。  相似文献   

18.
覃江 《法音》2010,(4):41-44
<正>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做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陈兵教授把"得正知见"做为大乘根本四加行之一,并依经论和古德的开示,断言"无正见而修,称为盲修瞎炼"。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作用比喻为我们走路的时候要"先以眼见道而后行",如果不能先认清道路,就会步入歧途。唯有正见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圆满解脱,《正法念处经》说:"出世涅槃,正见为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1,(3)
1月13日,香港显密佛学会会长郭兆明居士来访赵朴初会长,就弘扬佛法问题,进行了亲切的会谈。郭居士发愿筹组力量翻译巴利文大藏经,希望中国佛教协会支持合作,赵会长赞叹说:“你出的是一个好题目,一个大题目。过去陶希泉、黄幼希、夏丐尊居士、芝峰法师和我曾经组织一些作家翻译了巴利大藏的一部分经籍。建国后,我会叶均居士翻译了《清净道论》、《摄阿毗达摩义论》和《法句经》,合计译出的经论约占全部巴利大藏经的十分之一。”赵会长最后说:“我们共同发愿,圆满成就此一功德。”  相似文献   

20.
金陵刻经处是一个佛教文化学术机构,清末安徽石埭杨仁山居士(1837—1911)创办。他学佛以后,感到当时的明刻书本藏经《嘉兴藏》版已毁于兵火,无书流通,乃发起组织金陵刻经处,重刻新版,以飨读者。1866年创刻了第一部书《净土四经》。刻经处的今址淮海路35号,原是他自建的住宅,1897年施舍给刻经处,只是当时的大门在延龄巷,现改在淮海路。我国佛教到了清末,宗风衰歇,义学消沉。杨仁山创办刻经处,注重学术,提倡研究,门下人才济济,谭嗣同善华严,黎端甫善三论,桂伯华善密宗,法相唯识之学有欧阳竟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