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联言判断的种类与负判断的等值》一文中(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第6期),李守秀同志(以下简称李文)将联言判断分成“顺联判断”和“逆联判断”两种所谓顺联判断指“断定几种质相同的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一、词项和命题亚里土多德在言语和思想这两个层次之间做出的区别为分别处理词项语义学和命题语义学提供了根据:名词和动词以及与之相应的思想层次,它们尚不包括任何形成可应用真和假这两个概念的组合(symplokecomplexic);由一类与真和假有关的组合所形成的表达式和思想层次。正象亚里士多德用真和假这两个概念作有关的组合种类的标准那样,中世纪关于言语和思想的复合单位(。omplexa)的语义学,集中在用于作出陈述,因而要么真要么假的语句——而逻辑主要考虑的正是这种语句。用于表述某种或真或假的东西的语词组合(。ratioverumhl…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邓小平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充分吸收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之家”“三步走”“共同富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话语概念,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称谓、重要目标、战略步骤、本质特征、基本路线、必由之路等重大问题,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初步框架。邓小平在构建这一话语体系时,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有机统一,坚持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的扬弃与超越,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话语基础。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辩证法思想的深层底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坚持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姓“社”姓“资”问题;三、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正确处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完整地、准确地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命题中内涵的丰富哲理。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来研究和把握,透过这个具体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总纲,去理解其中展现的“建设逻辑”,把握这一历史新时期的唯物辩证法,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具有理论意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命题蕴含的丰富哲理,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历史新时期的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统一历史唯物论最基本的核心范畴就是社会生产力,一个中心就是从这个根本点出发,并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特征,把我国目前发展生产力的具体任务规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就具体地把握住当代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伊协于1992年7月24日至8月12日在西宁东关大寺举办了为期20天的全省伊斯兰教界人士研讨会,有26位阿訇(回族20名,撒拉族5名,东乡族1名)参加。研讨会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为指导,紧紧围绕在新形势下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遵守法纪,维护团结,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摆正爱国爱教关系,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纪略萨德金,蔡彦士福建省哲学学会举办的“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于1992年12月4日至12月7日在惠安县召开。全省有60多位专家、学者、会员代表和实际工作者到会,提交会议论文15篇。会议集中讨论的几个问题及主要观点如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但对其中核心内容的理解有所不同。有些同志认为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这是因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一致的,都是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坚持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些同志则认为,精髓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因为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实事求是。例如实践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首要的问题是对“两个凡是”思想的突破。正是这次解放思想,才有实事求是,才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可以说不解放思想,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另外一些同志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有机整体,实事求是是核心,解放思想是精髓的根本特色。这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集中、最精华的思想基础。如果我们只讲解放思想,不讲实  相似文献   

8.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历史辩证法佟明忠(一)“一不能二”的历史辩证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之所以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般地说,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所规定的。特殊地说,是由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再从实践经验上说.它是我党建国以后最大的思维成果。经验表明,国际风云的变幻,国内风波的发生或党内斗争的开展.都会冲击、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致出现两个中心甚至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与反和平演变、以及与各项具体工作的辩证关系,真正树立起经济建设在全党的一元中心地位。(二)“二不能一”的历史辩证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中心”是主体,是总纲;“两个基本点、”是两翼.两轮,是实现“一个中心”的重要保证。具体地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提供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两个基本卢、之间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提供方向和环境,改革开放则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供强大动力和物  相似文献   

9.
(1)张或者是文豪,或者是音乐家;(2)张是文豪;所以(3)张不是音乐家。它的形式:(1)甲或乙;(2)甲;所以(3)不是乙。从前提(1)、(2),能否推论出结论(3)?首先,我们澄清“或”的用法。试看“甲或乙”(1)。当甲、乙一真一假时,(1)真;当甲、乙皆假时,(1)假。到此为止,这是“或”一词的标准用法。谁不依循,准便违反约定俗成,犯了“曲解词义”谬误。可”是,当甲、乙皆真时,(l)是真还是假呢?这时,“或”的使用是不能确定,落入“或”的“混含”地带,而可分成下列三派:肯定派认为(l)真。他们采取包容的…  相似文献   

10.
选言推理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推理形式。它是以一个选言判断和直言判断(或联言判断)为前提,推出一个结论为直言判断(或联言判断)的演绎推理。它包括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前者只有否定肯定式一种推理形式,而后者却有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两种推理形式。它的语言表述形式是多样的: 一、限选复句表达选言推理限选复句是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在特定的语境中,当结论是不言面喻时,就可以用这种复句表达省略小前提  相似文献   

11.
“否定(negative)”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范畴。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再次兴起热潮,这方面的文献涉及逻辑、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等领域。本文试图从逻辑与哲学的角度,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否定”概念的类型与特征进行一番分析。1.传统逻辑的否定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逻辑作为二值逻辑,是以排中律的普适性为特征的。它断定某个命题或思想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真与假构成一对否定概念,二者必居其一。因此,对“真”的否定得到的是“假”,对“假”的否定得到的是“真”。在传统逻辑的公理系统中,否定是一个逻辑常项…  相似文献   

12.
沉痛悼念邓小平同志□释圆彻●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日惊悉邓小平同志于十九日晚逝世。(一)惊闻昨夜大星沉,噩电飞传实痛心。一代巨人真往矣,千秋伟绩有公评。中华特色能兴国,“两制”奇猷奠治平。“四化”宏谟遵设计,前程如锦壮无垠。(二)承先启后昭丹史,万世难忘...  相似文献   

13.
一、亚里士多德是怎样表述逻辑规律的?(一)从“是”和“不是”通过“肯定”和“否定”过渡到“真”和“假”,是亚里士多德对逻辑规律的表述形式的本质特征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的著作中,对逻辑规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有种种不同的表述形式。现在把这些表述摘录如下:1.“一切原理中最确实的原理可  相似文献   

14.
传统逻辑在介绍具有相同素材,即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及其推论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惑:I与O的下反对关系,二者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而实际思维中存在的有的判断,却二者均为假,没有一真。例如: ①有的凤凰是美丽的①有的凤凰不是美丽的按照传统逻辑对当关系的理论,①是I判断,①是O判断,二者不能同假,必有—真。另一方面,由于二个判断的主项“凤凰”都是不存在的,它们指谓的对象是一个空类,因而根本就无所谓美丽与不美丽的问题。断定“有的凤凰是美丽的”和断定“有的凤凰不是美丽的”同样都是错误的,都是假判断。  相似文献   

15.
对联,又称楹联,俗叫对子。它的基本要求是:上下两联字数要相等,意思要相对,平仄要协调,但每副对联的具体字数却不限制,长短不拘。对联的内容,多数是针对实际,有的放矢,对客观事物有所断定。从逻辑上讲,对联往往是联言判断。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联断定了“墙上芦苇”的性质,下联断定了“山间竹笋”的性质。上联下联各是一个支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上联下联两个支判断构成一个联言判断。有的对联内容,或者是夸张过头,或者是概念含混。这样的对联如果要看作联言判断,那是不恰当的联言判断。如峨眉山中一座古寺膳厅门口挂的那副对联。  相似文献   

16.
运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语双字词识别中的多义性效应。实验一运用2个真字任意组合构成的假词(如:镜社)作填充材料,发现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仅仅存在于错误率中。实验二运用与源真词(如:冲锋)同音形似的假词(如:冲烽)作填充材料,促使被试更多地在语义水平上做出判断,结果发现很强的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低频词上。两个实验结果表明,在词汇判断中用不同的假词作填充词会影响被试的词汇判断策略,从而在不同水平上通达词义。最后,用反馈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比较:“发展论”和“陀螺论”陈辽邓小平同志在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个“发展论”。在社会发展问题上,我国某些学者有一个“陀螺论”。两者是不是一回事?孰优孰劣?可以作一番比较。(一)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18.
E.K.沃伊什维洛在状态的概括描述的语义学(参见E.K.沃伊什维洛:《相干逻辑的哲学一方法论观点》,莫斯科,1988)中把对古典谓词逻辑来说相干逻辑结论的关系确定为下述形式:M在这里相干关系表示状态概括描述之集合。该语义学(作为根据“美国方案”所建构的语义学)的重要特点是使用了作为自觉的、平等的、独立的(自主的!)具有真理性的“真”(T)和“假”(F)意义。同时对于否定给出真假条件的下列定义:实际上认定义(1)可以看出,相干结论的关系具有保留其值的特点。然而可以证明(我甚至说尤其是证明,其中不使用除具有…  相似文献   

19.
逻辑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许多棘手的看似复杂的问题只要用一下逻辑马上就可以迎刃而解。当然,逻辑包括很多方面,这里只介绍逻辑推理中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是一个前提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另一个前提和结论为直言判断的假言推理。根据真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前件真时,后件必真;后件假时,前件必假,我们可以得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正确形式,即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下面就具体案例谈一下第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连词的数量很多,它在句中表示的逻辑关系比较复杂,本文仅就连词“和”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谈几点看法。一、有关系“和”与无关系“和”形式逻辑的关系判断和联言判断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常使用连词“和”。关系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联言判断是同时断定几种思维对象的判断。连词“和”在这两种判断中表示了怎样的逻辑关系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句: ①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②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例①是一个关系判断。它表明了“中国”和“日本”之间有“邻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