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捷  窦皓然  庄茜  尹冬雪  雷明  高超  张引  刘强  赵光 《心理学报》2018,50(2):143-157
背景线索效应是指在视觉搜索中由于场景的重复曝光而产生的行为便利。而以往研究关注于刺激的欧式性质所代表的属性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然而在视知觉加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拓扑性质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仍缺乏相关实证研究。因此, 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 通过操控不同场景中刺激的拓扑性质或欧式性质的变化, 考察拓扑性质与欧式性质两种属性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调制。结果发现:(1)拓扑性质和欧式性质与目标之间的联结关系均可促进行为反应, 获得背景线索效应; (2)视觉学习机制对拓扑性质的重复性更加敏感, 并且拓扑性质与目标之间联结关系的稳定性相对于欧式性质与目标之间的联结关系稳定性对于背景线索效应的获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别选取15名聋人与15名听力正常人被试,在两种刺激图对呈现时间条件下,通过考察其对拓扑性质等价和拓扑性质差异图对的反应,本研究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的拓扑性质差异知觉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呈现时间条件下,被试对拓扑性质等价图对的反应均优于拓扑性质差异图对。(2)对于拓扑性质等价图对,被试在两种呈现时间条件下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拓扑性质差异图对,被试则对长时间呈现的反应优于短时间呈现。(3)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在两种呈现时间条件下对两类刺激图对的反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4)对于聋人来说,刺激图对长时间呈现和短时间呈现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听力正常人来说,刺激图对长时间呈现的反应则优于短时间呈现。  相似文献   

3.
采用ERP技术并运用跨通路延迟反应范式来探讨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在非注意状态下是否成立,发现存在视觉MMN且视觉系统在非注意状态下对拓扑性质的加工比颜色加工更早,表明与局部属性(颜色)相比,拓扑性质在无意识中优先得到加工,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在非注意状态下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方驰   《心理科学进展》1989,7(2):10-17
群集是人类视觉系统进行视觉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从视觉心理学实验的事实出发,对产生群集的几何因素这一基本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当用功能层次的观点来解释各种几何因素在群集过程中的作用:产生群集的几何因素处于不同的功能层次中;视觉系统先有对各个层次下的几何不变性的抽提,在此基础上,视觉系统按照图形区域具有某种相同的几何性质而产生群集。根据上述理论假没,本文提出了机器视觉系统中用计算的途径实现群集及图形一背景分离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拓扑性质知觉的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哲  陈霖 《心理科学》1998,21(3):205-208
本文以视觉的拓扑知觉理论为指导进行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研究。全文共有三个实验,考察了辨别扭扑性质差异和其它几何性质差异时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拓扑性质差异包括洞(封闭性)的差异和内外关系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右利手被试,辨别拓扑性质差异时,左半球有优势。辨别距离和朝向等几何性质差异时,右半球有优势或没有统计显著的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6.
格式塔和容限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心理学报》1984,17(3):32-39
本文讨论了视知觉的组织的本质。整体性的知觉的许多事实表明,视觉系统的一个基本和一般的功能象是对大范围拓扑性质的抽提。运用“容限空间”的数学结构,可以描述在一个离散集合上的大范围性质。因此决定知觉的组织规律性,如象相邻性和相似性这样的格式塔的规律,可以由大范围的拓扑(容限)性质来给与数学的描述。格式塔的本质正是这种大范围容限性质的抽提。  相似文献   

7.
陈霖提出视知觉的拓扑结构的理论假没以来,在群集、内容结构优势效应、质地辨认、似动等视知觉领域发现了支持这个假没的证据。然而,这些证据都仅仅是说明人的视觉系统可能敏感于拓扑性质而不能说明人的视觉系统究竟是如何检测拓扑性质的。为了进一步探索“如何检测”这个复杂问题,本文打算从左右半脑、视杆视锥系统和简单视觉系统跟拓扑性质检测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以便于给进一步的实验提供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3×2×2混合实验设计,使用具体和抽象两种不同性质的图形材料探讨了减速、匀速和加速三种条件下内隐时间的存在。结果表明:在不同动态条件下,测试图形与诱导图形内隐运动方向一致(向前)条件下的平均错误率均大于不一致(向后)条件下的平均错误率;在测试图形与诱导图形内隐运动方向一致(向前)条件下,减速条件、匀速条件和加速条件的平均错误率递增,并且图形材料的性质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内隐时间的存在,且能够反映物理时间的变化,并具有认知不可渗透性,进一步证明了动量范式作为研究内隐时间及其特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明慧  张明  隋洁 《心理学报》2014,46(3):312-320
已有研究表明个人重要信息调控高级认知加工过程, 如面孔识别、记忆、思维等。本研究的三项实验系统地测量了个人重要信息对知觉选择的影响。采用最近发展的自我连接学习范式, 让中性几何图形与不同人(自我、朋友、陌生人)建立联系; 图形-标签连接完成后, 以复合图形(局部小图形组成整体大图形)作为实验刺激, 被试完成整体/局部图形判断任务, 通过评估个体对具有不同社会意义图形(目标vs.分心物水平)的感知差异, 测量个人重要信息对知觉选择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 与他人相关图形相比, 自我相关图形作为分心物调控整体优先效应, 这种效应一致地发生在整体和局部水平上, 并且不受注意任务的影响。这些结果提示社会信息对认知的调控作用发生在视觉选择水平上。  相似文献   

10.
王Shu  李同归 《心理科学》1997,20(5):390-394
本实验采用多点视觉定位作业,研究视觉定位中的两种参照对定位成绩的影响。实验采用一些附加线条与三个刺激形成有特征的刺激图和无特征的刺激图,并与没有附加线条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有特征的刺激图是指这些附加的线条与刺激点构成一定的特征,如一个字母或图形等;无特征的刺激图指刺激点不能与附加线条构成有规律的特征。结果发现,当有附加线条的图形呈现时,被试的定位误差大于控制组,表现出一级参照对视觉定位的干扰作用,而且在呈现时间为100ms、200ms、300ms时,都是如此。在有特征组内,不同的特征对定位精确性的影响依赖于时间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