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法音》2019,(10)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与其社会形态相结合而产生的。佛教,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乃是一种殊胜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形态,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佛教,既具有宗教信仰的特质,同样也具有文化的属性。文化,是一种载体和平台,佛教正是通过这一平台和形式不断向外传播,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6,(8)
正佛教是一种世界性宗教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持续性,强烈影响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它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适应与改造自然状况的映射~[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佛教文化深深地嵌入了中国民众的精神世界之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位民众都是佛教文化的承载者。随着中国民众向外移居,汉传佛教也随着带到海外,传播范围随着中国移民移居地域的扩大而扩大,正所谓有  相似文献   

3.
正藏之名山的宗教经籍犹如王谢之燕,借助网络科技呈现于普通信徒之眼帘。智能化管理的档案记载着晨钟暮鼓的修行持戒,以及众生平等的佛门日志,高僧、信徒与寺院历史的因缘和合便由此一目了然。一家企业,多以十年记事;一个王朝,常以百年为尺;一种文化,可以千年标计。佛教是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佛教档案一直是保存、延续、发展佛教文化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佛教对北京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发展过程。人类历史表明,当一种文化输入到另一种文化背景中,会产生两种现象:一是外来文化为适应本土文化环境而使自身有所变形;二是当地文化在外来文化作用下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这个过程也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佛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中,佛教以其独特的出世精神和入世情怀,正越来越演化为一种引领世界文化发展和拯救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佛教作为一种信仰与当代科学,都是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认知方式。佛教更是一种道德实践的方式,对社会深层文化的构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类社会认识、社会关系和人文现象的粘合剂,它形成社会的人文世界,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要深入把握文化现象,就要分析文化的结构和功能。广义的文化即人化,这一文化通常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领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形成文化的有机整体,发挥着文化的社会功能和认识功能,实现着文化的价值意义和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7.
佛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任何社会文化形态都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表现出来,佛教也不例外。佛教从来主张,自己由佛法僧三个部分有机组成,缺一不可。这  相似文献   

8.
展开多层次的宗教探究卓新平宗教是一种多层面的文化统一体,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我们对宗教的探究,亦应采取多视角、多层次的方式来展开。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精神现象,又是一种组织形态和社会现象。它关涉人类自我的独存及其群...  相似文献   

9.
李向平  高虹 《法音》2008,(10):18-28
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深深嵌入中国的社会结构之中。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风云激荡,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发生了巨变。佛教在此过程中为适应时代要求,亦经历了从出世到入世的变化。近代太虚大师提出“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尤其是“人间佛教”的提出,为佛教从出世向人世转变。从而进入社会领域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有它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虞恕 《宗教学研究》2002,(1):120-123
当两种不同的文化有所接触时,必然发生相互激荡。从宗教的观点而官,基督教和佛教都是超越文化的。然而从人类文化现象来看,两者若想在抽象的理念信仰之外融入生活,它势必是一种文化,必然在文化的范围之内。抽象的信仰理念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适当地世俗化。基督教自唐代以来有四次入华传教的经历,即唐朝景教的传播、元朝也里可温教的入华兴衰、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入、以及鸦片战争前后基督教各派的相继传入。同样是外来宗教来华,基督教和佛教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遭遇。本文想以佛教初传来华的经历为衬,通过景教与佛教两者不同经历的比较,分析一下基督教(景教)在唐朝传播最终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佛教从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内地,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从外来的宗教发展到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不言而喻,它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 佛教本身是文化的一种形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抛开自然科技不谈,仅就社会意识形态来说,佛教传入之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儒家学说,此外则是从汉代以来特别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3,(9)
佛教是通过它的教义对人们发生影响,而佛教的教义又与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或国家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文化风尚,道德伦理等相互影响。佛教典籍,是佛教智慧的结晶,智慧的海洋,也是人类知识与德行的无价宝藏。如果没有这些,人类的文明将暗然失色;如果人们能够本着向上、向善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婚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但就其科学含意而言,那不过就是指两性之间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人类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正是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才得以实现的。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就是人本身的生产关系,即生产人的生产关系。它也象物质资料的生产关系一样,是一种物质的社会关系,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此,它也是一种历史地按其自身发展规律运动变化着的社会现象。这正是人类的自身生产与一切动物的种的繁衍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化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生存、演变、发展至今。宗教有其严密的组织和独立的行动,成为国际关系中一种不可轻视的力量。伊斯兰的扩张、十字军的东征,以极其惨烈的形式向世界显示了宗教的威力。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宗教因素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内生变量,印巴冲突、巴以冲突、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使宗教与政治联成一体,对宗教的任何忽视将会犯下大错。目前,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民族性宗教主要有道教、犹太教、印度教、锡克教、神道教,还有许多新兴的宗教和大众神秘文化等等。当代宗教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既是佛教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对外来的佛教文化创造性吸收和发展的过程。本文认为佛教中国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在精神上相融相通,二是佛教为中国社会之所需。文章从政治、佛教义理、僧团制度、民众信仰、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概要论述了佛教中国化的内容,认为佛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应该继续坚持中国化方向,积极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负时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三、瞩传佛教的活佛称谓"活佛",是藏传佛教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雪域之地培育出的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在世界宗教舞台上独树一帜。时至今日,各宗派的"活佛"依然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宗教神职人员,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广...  相似文献   

18.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社会文化形态,它与人类社会是双向互动的。社会生活世俗化与社会宗教道德规范化、制度化,在任何人类社会都是互有联系和区别的现象。本文以伊斯兰教历史上三个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为线索,就其与世俗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些学理上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法师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卓绝地从事佛教的事业,不但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如同历史上的所有高僧一样,法师不仅是法门龙象,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英雄。他的讲经说法,他的慈善救济,他的修行实践,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由的确证,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生命的确证。在中国佛教的高僧序列中,真禅法师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位。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他所为之奋斗的佛教事业,也是我们在座各位生命经验的一部分,因而我们对他的理解也许会更为真切。通过他而思考我们时代的佛教,进而发展我们时代的佛教,就是对法师最好的纪念。作者提出我们从真禅法师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些基本的思考。佛教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真正价值,常常或者被人们所忽略,或者被人为地加以扭曲,佛教有时被看成只是一种有借鉴或利用价值的“文化遗产”或“文化资源”,而作为遗产或资源的最大价值也只是创造经济效益。在“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过程中,应该摆正佛教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关系。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条件下,必须解决如下的观念问题:第一,必须正确理解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第二,必须正确理解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作者为现实中的佛教,提出一种称作“宗教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设想。作者认为当代中国佛教,在现代性的刺激下,开始获得现代性的形式。“人间佛教”便是现代中国佛教最为积极、最具有现代性的成果之一。为了促进中国社会和中国佛教的和谐发展,作者提出几点看法:首先,要加强佛教的理论建设。不仅要对佛教教理的哲学阐释或新的佛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而应该在更为广阔的尺度上提出佛教对现代生活各个方面的系统的思想观点。其次,要加强佛教的制度建设——不仅是僧伽制度,还包括与佛教有关的社会团体制度的建设,以及佛教与社会关系的合理的制度设计。第三,要加强佛教教育。佛学院应不仅限于招收入僧人,也应对居士开放。第四,要加强佛教界与世俗社会的沟通,增进相互了解。佛教界不仅应与佛教学术界的加强交流,佛教更应积极地走入社会,化导众生。佛教对社会问题发表观点并不违背政教分离的精神,而是突出佛教的现代性,增进广大佛教信众的现代公民意识和创造历史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按正史明确记载,至今已有整整二千年了。在漫长的岁月中,作为外来宗教,经受各种历史考验和打击的同时,随顺时节因缘,融会中国固有的儒、道思想和社会习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这样说,佛教在中国走的是一条“中国化”和“化中国”的道路。这不仅因佛教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更重要的是佛教教育,是对全人类至善圆满的人格教育。中国佛教的发展史,即是一部佛教教育史。“教育是立世之本”。换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