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早期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和性别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量表对1284名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家庭功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2)心理韧性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家庭功能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3)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中介过程的前半条路径和直接路径受到性别调节,具体而言,相比于男生,在女生群体中,家庭功能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更大;相比于女生,在男生群体中,家庭功能对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韧性研究自发轫至今出现了若干可供遵循的进路, 主要有:以人为中心模型、以变量为中心模型、时间路径模型和因素-过程模型等。以人为中心进路围绕“人”开展研究, 将甄别出的心理韧性者与非韧性者及未经历严重压力/逆境者进行比较, 尝试理解心理韧性的由来。以变量为中心进路则聚焦于压力/危险逆境指标、心理韧性相关因子及心理社会发展功能指标, 经由分析这些变量的关系以探寻和推测心理韧性发展的机制。时间路径进路专注于时间进程, 追踪研究对象在严重压力/逆境开始前后到相当长一段时期心理社会功能变化过程特点, 以解读人类压力/逆境适应系统的运作特征及其功能差异, 推断心理韧性发展的过程及机制。因素-过程整合进路则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 兼顾因素与过程, 尝试提供一个更具研究指导性的心理韧性整合模型和一套机制解释策略基准框架。诸心理韧性研究进路各有侧重, 互有长短, 研究者对之了然于胸将有助于选择适切的研究设计与分析策略, 取长避短, 从而提高研究揭示效力。  相似文献   

3.
心理韧性指个体面对逆境、挫折或重大威胁等应激情境下的有效且灵活适应的能力, 促进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研究表明海马是调控心理韧性的重要脑区, 且催产素可能通过作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海马内部环路内嗅皮层-齿状回-CA3可能调节恐惧记忆的泛化和消退以增强心理韧性; 海马外部环路齿状回-杏仁核-伏隔核及海马-伏隔核环路调节情绪, 可能分别通过促进奖赏和带来厌恶进而增强或降低心理韧性。催产素作用于海马增强心理韧性的可能途径有:催产素促进海马神经发生, 降低海马腹侧成熟神经元对应激的敏感性, 提高海马“模式分离”功能, 降低应激记忆泛化; 催产素恢复海马谢弗侧枝-CA1突触长时程增强, 促进机体适应应激; 催产素降低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 重新建立机体稳态。  相似文献   

4.
研究选取56名大学生被试,通过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记忆和心理韧性测验来探究急性心理应激对大学生记忆效果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应激组,应激组大学生的整体记忆成绩更差,且应激组中的高应激反应大学生的记忆成绩比低应激反应者的记忆成绩更差;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应激反应与记忆成绩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高心理韧性者的记忆成绩显著好于低心理韧性者。研究进一步从认知加工资源分配与再分配的视角讨论了心理应激、心理韧性与记忆功能三者间的关系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心理韧性者甄别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甄别心理韧性者是心理韧性研究的重要方法命题。自心理韧性研究领域发端至今,尽管出现了许多心理韧性者甄别方法,但遵循什么方法或基于什么方法依然是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本文将已有文献中心理韧性者甄别方法梳理概括为5个类别:简捷质性判别法、简明量化判定法、年龄发展任务法、汇聚操作评估法和心理量表评定法,就每类方法分别从技术内涵、操作要领、功能优劣等层面予以介评,并在对诸法简要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了心理韧性者甄别的效力与效率权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心理韧性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安徽省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和人际关系的总体得分较高,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者在专业上差异显著(p0.05),心理韧性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1)。2.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人际关系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3.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对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结论: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心理韧性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心理韧性儿童的社会能力自我觉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居哲  左志宏  桑标 《心理学报》2011,43(9):1026-1037
旨在考察心理韧性儿童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相比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特点, 以探究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的心理韧性发展意蕴。利用量表法和内隐联结测验(IAT), 对经由汇聚操作法筛选出的99名心理韧性儿童和176名缺乏心理韧性儿童, 分别测量社会能力外显自我觉知与内隐自我觉知, 并从2个信息源多角度测量其实际社会能力。结果发现:心理韧性儿童比缺乏心理韧性儿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能力外显自我觉知, 社会能力自我觉知与心理社会发展功能总体上存在极其显著的正向关联; 心理韧性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低于其实际社会能力但两者显著正相关, 缺乏心理韧性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接近于其实际社会能力但两者不存在显著相关, 两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与实际社会能力之差的差异极其显著; 心理韧性儿童在内隐社会能力自我觉知测验不相容任务与相容任务上反应时之差显著大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这提示, 外显上谨慎一致的高水平社会能力自我觉知和内隐上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有能力或为心理韧性发展的主体性机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家庭韧性和个体心理韧性对个体抑郁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系,本研究运用家庭韧性量表、个体心理韧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301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庭韧性与个体心理韧性显著正相关,二者与抑郁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家庭韧性及个体心理韧性均对抑郁有显著预测力,共同解释了变异量的28.6%。以抑郁为结果变量,构建以家庭韧性和个体心理韧性为预测变量的中介模型,检测结果显示中介模型拟合良好,个体心理韧性在家庭韧性与抑郁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家庭韧性既可以直接负向预测抑郁,也可以通过提升个体心理韧性负向预测抑郁。  相似文献   

9.
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韧性是积极心理学领域全新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往对于心理韧性的研究,经历了探索个人韧性特质与保护因子的阶段和关注韧性形成的动态过程阶段。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文章从心理潜能的视角对心理韧性的内涵予以新的诠释;提出促进韧性潜能实现的策略;介绍多种心理韧性测量工具;并以心理韧性当前的研究现状为依据,阐述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开展实证性研究、注重生物学影响因素、扩大研究领域、实施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20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积极情感量表(PA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进行了为期9周的追踪测查,考察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和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积极情绪可以预测9周后的心理韧性;(3)心理韧性可以预测幸福感,积极情绪在该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