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号世界与符号异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作为现代的最新、最重要的技术创造之一,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同时,通过对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这一符号加工工具的创造及其与人的生活的相互关系的思考,我们也可以对人的本性和人的存在这一古老的哲学主题有一些新的认识。一、人作为符号动物人的本性是什么?历代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多种回答。一种回答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另一种回答则日: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本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提出了一种新的回答:人是符号动物。卡西尔说:“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2.
殷丽娣 《美与时代》2013,(12):69-69
在中学美术技能课教学中,有时我们会过多的强调学生技能的训练,因为对于从高校毕业满腹专业知识的教师来说,传授技能知识比花心思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更为简单。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厌倦了,教师疑惑了。学生学到了什么?我们想让学生得到什么?怎样平衡两者关系,关键在教学中不能忽视情感教学,让情感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让情感带动学生创作的热情,让学生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  林方   《心理科学进展》1985,3(2):11-17
在这一章,我计划讨论的思想还处于雏形之中,还不能作为一种定论。我发现,对于我的学生,对于其他和我持同样看法的人。自我实现的观念几乎已变成类似罗夏墨迹那样的东西了。它常常能使我对于利用它的人比对于现实有更多的了解。现在我想做的是探索自我实现的某些性质,不是作为一种广泛的抽象概念,而是就自我实现过程的操作意义来看。自我实现就某时某刻的情况看意味着什么?例如,它在星期二下午四时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4.
活着的意义     
曾经有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找到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愁眉苦脸地向他求教:“大师,请问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叉呢?”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要活下去!”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普遍原则是否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问题是:“文化的普遍原则是否存在?”我为这个问题的肯定答案提出了以下归谬论证。假设不存在文化的普遍原则,那么,跨文化交流就是不可能的。然而,跨文化交流是存在的。由此可以推论说,文化的普遍原则也是存在的。现在我概括地解释一下这个证明。我从存在着跨文化交流这个前提入手。在当今的世界中,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们对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争议;可能需要证明的是,这个前提意味着什么。并非有关它的含义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辩论。例如,任何两个人要进行交流,首先要有某种共同的交流手段,这一点十分明显,再争论就…  相似文献   

6.
李爱莲 《天风》2012,(8):52-52
"妈妈,您知道我现在在吃什么吗?我正在吃苦呢!""孩子,懂得苦中作乐的人,就能冲破困难,享受快乐的果实。"猜猜看,我在吃什么?多年前,为了要让后院池塘旁的杂草不乱长,我买了一车的石块准备铺在池塘边。为了要让孩子们有参与的机会,我特地选了个假日,要柔柔一起帮忙铺石头,五岁的加加就在一旁跟前跟后。捡石头对孩子来说是件无聊的差事,我们头顶着太阳,额头冒着汗努力地做,希望很快能将事情完成。  相似文献   

7.
农夫的故事     
一个贫穷的农夫绝望地向上帝祷告:“我的生活为什么如此艰难?我为什么每天辛苦地劳作还是养活不了自己和家人?万能的上帝啊,请你把我变成一个富人吧。让我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吧。让我的妻子和孩子吃饱穿暖吧.”  相似文献   

8.
生成云水性     
人最亲近的是什么?是自然。 说起自然,又是什么会总萦绕着人不去呢?恐怕不用想,那就是云与水。生活在南国水乡的我,只要来到户外,举目,便 有云水映满我们的眼际;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8)
正全国各地的教堂从今年初因疫情缘故暂时关闭以来,已经好几个月了。这次疫情,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改变了我们的很多生活习惯。在等候教会重新开放的日子,我不禁开始思考"重启"的话题。教堂经过了几个月的关闭,再一次打开门恢复聚会对于我们来讲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开始安排和计划新的礼拜和聚会的时候,我们当以怎样的心态和想法面对?以下几个问题想要和大家一起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对于我有什么价值?人如何对待社会以至整个外部世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何在?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在宇宙中的地位是崇高的还是渺小的,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么?人如何对待逆境,又怎样立身处世?对于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如何看待,人又怎样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自我完善和幸福的理想人格又是什么?……对诸如此类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是不屑一顾的。而把产生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土壤中的哲学仅仅局限在几条规律和几对范畴的一般宇宙观的哲学问题上。哲学不去具体分析和解释现实存在着的一般人生问题,人们也难以理性精神科学地对待生活。要不然,  相似文献   

11.
休谟对于因果律的分析所触发的认识论问题反映了近现代认识论以至于整个近现代哲学的基本特征。几乎可以说,这个领域中每一重大进展,都与这个弥久而常新的问题有着某种关系。因此,翻开这段历史篇章,总能让人“开卷有益”。毫无疑问的是,在这段历史中,最深刻而耐人思索者,当推休谟对问题的提出和康德对问题的回答。一休谟是这样具体地提出关于因果律的问题的:第一,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每一个有开始的存在的东西也都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必然的呢?第二,我们为什么断言,那样一些的特定原因必然要有那样一些的特定结果呢?我们的因果互…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来信:您好!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这新冠疫情反反复复,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最近,我们这边又严重了。疫情以来,学校也不得不改为了线上教学,我也住回了家里。虽然每周都正常地上网课,但每天还是担惊受怕,心情很烦躁,真的有些快受不了了!想给老师写写信,反映一下我的现状,看看我有什么问题不?自从3月份疫情暴发以来,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一生最重实的是生命,最希望得到的是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呢?古往今来所有的人都在不懈努力地追求和探索着。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都不能正确认识,他们只知道一味地追求财富、地位、名利、爱情,以为拥有这些就能得到幸福。然而,今天物质文明这么发达,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依然烦恼重重,痛苦不堪,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想从佛教的观点来谈谈这个问题——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一、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是什么?我想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什么会活得痛苦,答案往往因人而异:有人会说…  相似文献   

14.
突破真理论的传统狭隘视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问题的提出自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以来,关于真理问题的研究已有相当进展。为了推动研究更加深入,现在,我认为有必要提出下面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这就是:哲学应当怎样去探讨真理的问题,或者说,哲学应当探究的究竟是何种真理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在我看来,是因为它直接关联着对于人类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的理解,即人fIJ不懈地追求真理,究竟是在追求着什么、要去追求什么?在以往的哲学中,我们的目光主要盯在科学认知真理上面,仅限于从认识论会谈论真理,而且把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真理性归结为主体对客体本性和规律的…  相似文献   

15.
罗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3-103
国家特级老师永正说过,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可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一贯被认为是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更给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语文教师如何改变学生烦语文、讨厌语文的想法呢?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经验告诉我,兴趣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我们更应该让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寓语文教学于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四十分钟。  相似文献   

16.
正喧嚣的尘世纷纷扰扰,繁忙的工作和奔波的生活,让每个人脸上都染上疲惫和防备,甚至还有刻板的一如既往一成不变的冷漠。然而,总有些什么,总有些人和事,景和情,让我们内心不自觉地发出微笑。在那一刻,那种突然降临的小欢喜,让我们卸下防备和伪装,让内心泛起温暖幸福的涟漪,变得柔软鲜活可以触摸,并给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活着的信心。就像我怎么也忘不了西湖边的那些松鼠,以及那些能把它们从树顶引下来的喂食者。一个平常的午后,我在房间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在使用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物理、化学课一样,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制作一些工艺品、小制作等。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等。这些与传统课堂隋景和“效果”形成鲜明对照,让许多学生家长忧心忡忡:学生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本人也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曾一度的困惑着我,因此,我就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边学习教育教学理念,边结合学生的实际研究和解决这些困惑,并从中总结了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经验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5,(3)
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圣谛佛法是什么?这一问题使很多人模糊困惑。人们常问:佛教是哲学呢?宗教呢?或是一个生活方式?简单地说:佛教既广大且精深,再巧妙也不能归纳于一狭窄的范畴。当然,佛法包括哲学、宗教或生活方式,可是佛法确又不是限囿于以上范畴之内。以某些...  相似文献   

19.
知识,命运和幸福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1 思想的欲望和相关性如果某种哲学与生活问题失去相关性 ,就一定缺乏意义。它可以随便是什么 ,人们也就可以不经心地对待它甚至不理它。我曾经论证说 ,最大的问题未必是最重要的问题 (参见拙著 ,1 997年 )。经典哲学研究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往往引起思想的欲望 ,但毕竟太远 ,太远就缺乏与生活的实际相关性 ,因此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尽管可以思考 ,就像纯数学的谜题 )。人的生活意义只能在生活本身 ,而不可能在生活之外 ,假如在生活之外就恰恰意味着生活本身没有意义或者很不重要。因此只有切身性的问题才真正非面对和思考不可。切身的世…  相似文献   

20.
快乐是什么?什么是快乐?每天,我们都在追逐快乐;每天,我们也在抱怨生活。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似乎很少有人说自己是快乐的,工作、家庭、婚姻、房子、车子、票子,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物价上涨等一系列问题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快乐,仿佛已经成为一件奢侈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