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嫉妒比较普遍地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彼此之间越了解,嫉妒心理就越强烈,这就是有的人允许陌生人发展而不能理解身边人进步的心理原因。在一个单位,如果谁进步快、发了财,立马就可能遭到周围一些人的嫉妒,因为他的某种优越表现往往恰恰映照出另一些人的某种不足。嫉妒既能发生在个人之间,也能发生在单位之间。单位之间的嫉妒就是所谓的“公妒”。英国哲学家培根概括得好:这种公妒,其实也是一种公愤。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严重的危险性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周成军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7,30(1):113-115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发现,不同测量方式对嫉妒心理的测量程度存在差别,间接方式在测量嫉妒程度上要显著高于直接方式。对嫉妒情境的言语分析对嫉妒的测量存在比较复杂的影响,总体上,其主效应不显著,但对测量方式存在不同的影响模式,对间接测量有扩大效应,而对嫉妒的直接测量有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谈嫉妒     
嫉妒是人的一种激烈而常有的情感。它在不同人身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圣经》中把有些人的嫉妒叫作“凶眼”,西方占星术士把它称作“灾星”,是指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带给其凶光灾气所达之地。轻则害人伤己;重则纷扰社会,祸国殃民,犹如恶魔横行无忌。而嫉妒对另些人却也有使其奋起直追,干出那显  相似文献   

4.
嫉妒与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钧 《心理学报》2002,34(2):66-73
旨在考察嫉妒与人格维度及人格因素的关系 ,通过对 2 31名被试者施测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 ,Hup ka爱情嫉妒量表 ,White习惯及关系嫉妒量表 ,Buunk嫉妒量表和大 5人格量表 (NEO -PI-R) ,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发现在大 5人格量表中所包含的神经质 ,外向性 ,开放性 ,顺同性和严谨性 5种人格维度中 ,只有神经质维度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 ;外向性维度与嫉妒的一致性关系尚不明确 ;开放性维度、顺同性维度和严谨性维度与嫉妒关系并不密切。在 30种人格因素中 ,除焦虑、自我意识、正性情绪和信任 4种人格因素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外 ,其他人格因素与嫉妒的关系不明显甚至无关。研究结果表明 :在 5种人格维度中 ,神经质人格维度在嫉妒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要影响作用 ;在 30种人格因素中 ,焦虑、自我意识、正性情绪和信任 4种人格因素是影响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嫉妒心理及其内隐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欧阳文珍 《心理科学》2000,23(4):446-449
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嫉妒的故事集和嫉妒测验问卷两类材料,分别运用"快答"和"慢答"两种方法,在考察嫉妒心理的普遍性、强烈程度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并确定了人类嫉妒心理的内隐性.研究表明人们普遍存有嫉妒之心且程度较强;理科的学生似乎更甚,但男女差异并不明显;一方面,大家已能承认自己存嫉妒之心,表明了现代人的理性,另一方面,嫉妒心理产生时却大都不为主体所察觉,具有明显的内隐性.另外,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结果还启示我们各种测验量表若不严格控制施测时间,其效度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嫉妒──阻碍社会发展的幽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阻碍社会发展的幽灵田边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和感情。只要你仔细审视我们的周围就会发现,嫉妒的鬼影常常游荡在人们中间。出众的才华,突出的成就,先进的称号,高尚的道德,甚至人的美貌、服饰,都会成为嫉妒之箭的靶子。真是“一誉”可招来“十毁”...  相似文献   

7.
嫉妒,词典释义:嫉,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埋没贤良的人。 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嫉妒是一种心理变态,是荣誉感的畸变,是一种危险的情感。心理学家对其内涵的界定是:嫉妒是面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  相似文献   

8.
严必林 《天风》2003,(1):25-25
嫉妒,往往产生于经常在一起,地位、身分差不多的人中间。 嫉妒是可恶的,因为“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雅3:16)。下面几点克嫉妒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存心谦卑法。有的人喜欢自我表现,处处要高人一等,别人取得了成绩,便误解为对自己的否定,所以一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不服气的心理就油然而生:“你算什么?你不过是机遇临到罢了,其实你任何方  相似文献   

9.
问:我是一名中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每当看到别的同学成绩好过自己,或接近自己,就十分的嫉妒,在言语中也露出来。因此,我的朋友很少,感到非常孤单。请问,我如何才能从嫉妒的泥潭中走出来呢?(阿华)阿华同学:你的这种心理是十分正常的反应。只不过,嫉妒心理过分严重了,就成为“包袱”,成为前进的阻力。%嫉妒是一种混合心理状态,是发现别人处在某种优越状态或取得某种成绩,而自己不如别人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感、厌恶感,甚至憎恨感,同时伴有屈辱、羞耻、自卑、负罪感等心理体验的复杂情绪。和一般的嫉妒相比,青少年学生的嫉妒有明显的特征:%首…  相似文献   

10.
同性恋形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人们对同性恋越来越宽容,但它仍是一种反常规现象。让现有同性恋者放弃同恋行为来减少同性恋难度很大,也不人道。在同性恋形成机制的问题上,有生理机制说和社会心理机制说。本文倾向于社会心理机制说。尝试从同性恋的社会心理机制上把同性恋分为两个形成亚型,并说明了每个亚型形成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1.
嫉妒,是对他人声誉、德行、成就、地位的一种恼恨和敌视心理。这是一宗大罪,嫉妒为害之甚,说来触目惊心。 人最大的不幸——死亡,就是由嫉妒而来。“事实上,天主造了人,是为永生不朽的,使人成为他自己本性的模样;但因魔鬼的嫉妒,死亡进入了世界,凡是与它为伍的人,都将经历死亡。”(智2∶24.24)罪恶进入世界,就是由于魔鬼的嫉妒。天主造的新世界是那样光明  相似文献   

12.
前言爱好心理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活动和经验持肯定态度,并发生积极行为的一种心理活动。简称爱好。爱好是个体心理活动特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退休老年人的爱好心理也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中他人的认识所形成的社会态度对退休老年人的爱好心理影响颇大。E·B·Hurlok 认为:关于老年的传统观点明显地影响了人们对老年期和老年人的社会态度,但大部分传统观点是不适当的,所以社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嫉妒”的概念嫉妒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早就被人们大体以基本相近的意义来使用它。欧洲著名的伦理学家斯宾诺沙明确提出: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英国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品德上是个卑鄙者,必然嫉妒光明磊落的人,举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情景实验法,探讨自我构念和心理账户对大学生消费决策的影响。随机抽取166名被试进行情景实验,采用2×2的被试间设计。结果表明:自我构念并不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决策,自我构念与心理账户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而人们会对不同来源的金钱在心中形成不同的心理账户,心理账户影响消费决策,人们对父母给的钱倾向于有消极情绪并倾向用于实用消费,对自己努力得到的钱倾向于有积极情绪并倾向用于享乐消费。  相似文献   

15.
嫉妒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物。嫉妒的产生是由于有比较、时空距离及认知对象引起的。他具有如下特征:直接性、排他性、隐蔽性和广泛性。嫉妒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嫉妒是指对在才能、品质、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感。持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怨恨别人的成就和成功,甚至有破坏性的情绪,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是对别人才能的一种烦恼。嫉妒是在利己主义思想支配下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名利和虚荣的基础上产生的。自尊与名誉意识的偏差是产生嫉妒心理的温床。被嫉妒者一般是在年龄、职业、能力等方面与自己相近的人,甚至还不如自己。一旦对方在各方面优于自己,对这种位置变化就会缺乏正确认识,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痛苦刺激从而造成情绪上的抵触和对立,把这种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按其形成的原因和起作用的方式等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浅层的社会心理和深层的社会心理。浅层的社会心理即显意识,是指和阶级性、时代性联系更为密切的感情、成见、信念等。它的形成和变化,一般是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受当时现实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文化状况影响的结果。这种浅层社会心理反作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班级集体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班级集体形成的心理基础,班级集体内的人际关系,班级集体对学生的影响力量等问题展开探讨,这对提高班级管理效能、促使好班级集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班级集体形成的心理基础交往与归属的社会需要,是集体形成的重要的心理基础,当人离群索居或是置身于陌生人群中时,便会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的感觉实际上是一种焦虑.所以会产生这种体验,有客观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进化心理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波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4,27(1):236-238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其基本主张是: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模块性是心理机制整体组织的特性;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的发展既有意义同时也存在局限。其意义是:其发展与当代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它的研究促进了对人性和心理的进一步思考。局限是:具有遗传决定论的倾向;方法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忽视了文化对进化的意义等等。  相似文献   

20.
吴门医派、新安医学、钱塘医派分别是明清时期苏州、徽州、杭州的地域医学学派,它们的形成与发展具体时间不同,学术研究方面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吴门医派兴起于元末明初,新安医学兴起于明中期嘉靖年间,钱塘医派兴起于明末清初。三大医派形成既有其共同的社会原因,也有其地域差异。吴门、新安两大医派以地域为纽带,学术思想纷呈并有一定倾向,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各有所偏向,贡献颇多;而钱塘医派独领聚众讲学与集体研经、注经之风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