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精神层面的属性,现代艺术都是用外在的形式表现内在的意境或设计意图。在现代设计的发展史上,现代艺术在哲学思想、艺术理论等方面对设计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代绿色设计充分贯穿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认为人是设计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在现代设计中必须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维护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设计领域渐渐融入"全球化"潮流,传统装饰艺术日益被机械化的现代设计所替代.但是,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仍是不容忽视的,现代设计如果吸收传统装饰艺术的成份,则会为设计作品注入更多意想不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VI设计,是一种企业文化的载体,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VI设计应该与企业文化、地域文化、人文因素等相融合,衍生出一套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设计形式。现代VI设计的形式日益多元化,但在多元化的同时,也致使VI设计失去了一些独具优势的文化因素,设计风格雷同,形式西方化。通过结合VI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中国元素为研究主线,探讨中国VI设计中缺少的重--素,提出针对国内VI设计现状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姝 《美与时代》2014,(12):64-64
在不同的时代、经济条件下,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艺术设计和追求。艺术陶瓷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所以要重视它的设计和理念。陶艺作为最早出现的艺术形态是所有艺术种类中最简洁和纯粹的,同时也是多功用和极具抽象性的。而且在烧制的过程中,釉和火的结合能带来意外惊喜,选择这个课题也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初期以来,一方面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在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推动下.在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潮流中形成了抽象化的潮流,并演化形成了抽象艺术的众多派别。一大批美术家参与现代设计的革新运动,随着包豪斯学院的建立,他们成为现代设计美学的先驱和导师,为现代设计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推动力,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设计作为一种实用艺术,总是会受到功能主义的影晌的。在现代新时期,设计从业者应该对功能主义展开再思考,以更好地解决各种设计应用中形式和功能、美和效用的关系,以更好地让设计体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方超 《美与时代》2011,(3):82-83
色彩三原色之一的"红",在现代设计中运用十分普遍,几至泛滥。个中原因,除了其独特的色彩学含义以外,还因在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承载了许许多多的文化意蕴,成为传统文化、观念的主要内容。在现代设计中,对红色的理解不应该囿于历史所积淀的心理概念上,而应该走向客观,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和表现符合设计本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儒家文化,以及在它影响下所形成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了中国传统设计观的形成。设计的传统化与时代感是血脉相承的,将现代融合于传统、传统体现出现代感,这呈现的是设计文化的一种流动,一种前进,一种生机勃勃。继承与发扬传统的设计观念,融合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传统更好地体现出它的时代感,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义务,也是我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禅宗通过禅悦体验使人的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从而达到精神的解放和自由的境界。禅宗休闲的方法,有生活禅、茶道禅、居静禅、饮食禅、武术禅、书画禅、文学禅等。从休闲文化角度看,禅宗休闲方式与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存在相通的地方。禅宗休闲是中国古代特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方式。禅宗休闲具有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姣 《美与时代》2016,(4):72-73
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社会的缩影,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影响。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从甲骨文到秦始皇统一文字,从书法体到印刷体的统一,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变化,无不彰显中华民族文字的博大精深。随着现代多媒体的应用及发展,汉字也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元素,促使现代字体设计行业蓬勃发展,字体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陈飞 《哲学研究》2021,(10):27-36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商品交换结构是现代平等产生的客观化机制。商品交换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交换客体、交换中介和交换主体,等同性是其中的灵魂。通过现实抽象,交换客体被简化为抽象的等同性,不论它的自然形式如何,都要同任何与之交换的商品具有同等的价值。货币作为交换中介可以与一切商品通约和等同,所有商品因而变得平等化。交换主体具有抽象的等同性,彼此之间可以无障碍地互换位置,是商品的平等所有者。商品交换结构中的等同性遮蔽了差异性和多样性,蕴含着一种抽象平等和形式平等。商品交换结构又蕴含着使现代平等走向悖论的现实因素,形式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共同存在于其中。  相似文献   

13.
钟博 《美与时代》2014,(1):92-92
设计源于绘画,绘画为设计提供成长的能量,设计反哺绘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塞尚的艺术开始.油画艺术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绘画艺术运用设计的元素,强化了视觉意识。包括后来的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等都具有一定的设计感,从形式构成、色彩构成来解读绘画艺术特质更能发现其设计元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玩具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元素不光包含了有形的物体,更是蕴含着文化、艺术及哲学等无形的内容.而现代玩具设计的核心也不仅仅是造型与风格上的变化,而且还包括了造型和风格中蕴含的艺术性、文化内容及其功能性.所以,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玩具设计中的运用并不是简单肤浅地移植和嫁接,而是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传统文化元素精髓,并运用现代设计思想赋予它时代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现代社会的经验:勒弗的特殊民主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德敏 《学海》2014,(4):97-102
克劳德·勒弗(Claude Lefort)是当代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其民主理论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在国内却鲜有介绍。本文通过分析勒弗思想中民主与现代社会的经验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勒弗那里,与民主相对的是极权主义,而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专制"。在他看来,只有在现代性展开之后才出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民主问题,但现代社会可能会导向极权主义社会,也可能会导向民主社会。勒弗的民主理论既带有明显的左派色彩,但又在根本上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既在表面上属于多元民主论的范畴,又与传统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有着很大的区别。勒弗对政治参与和政治共同体内部良性冲突的强调使他的民主理论带有许多"激进"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佛教平等思想意蕴深刻、内容丰富,对南北朝社会观念产生多方面重大影响。透过南北朝时期一些重要政治、文化和宗教事件,我们可以梳理、勾画出佛教平等思想影响社会观念变迁的具体细节和曲折历程。颜延之通过对“人”的重新诠释,消解了佛教“众生平等”与“三才”观框架下“人为灵长”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梵网经》则从菩萨戒授受方面直接冲击“三才”观,把“众生平等”前所未有的贯彻到佛教信仰的各个角落。南北朝时期的素食、戒杀、祈愿,无论本土固有的还是域外传入的,都逐渐成为与“众生平等”观念相联系的生活习惯、伦理规范和信仰诉求。基于僧俗平等的理论,北魏确立了“国主即是当今如来”的“以政统教”模式,《梵网经》则提出了“以教统政”的新理论。梁武帝与北周武帝都倡导僧俗平等,却分别推出了“崇佛”和“灭佛”的相反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17.
社会是由人的的群体构成,所以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关心人、重视人是孔子和先秦儒家的思想特点。同样“重民”、“利民”、“惠民”也是“人本”或“民本”题中应有之义。但他们承认“民为邦本”,目的是“本固邦宁”,而我们对孔子的发展理念,要从新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三为原则,这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也是走向现代化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王娟 《美与时代》2014,(8):56-56
包装设计已成为沟通企业的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桥梁,通过其独特的图形、文字等向消费者传递着产品各种不同的信息,俨然已成为现代商品一种很好的营销媒介。在设计中也将本民族的文化融入其中,体现出本民族的特色。包装设计除了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之外,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心理需要。包装设计的系列化表现得合理性在于它符合形式美学中得构成原理,适应广大消费者的审美观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思考中国现代设计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往往会忽视设计批评家在设计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应担起的责任。中国现代设计的繁荣不仅要靠设计师的努力,更要有一批真正的设计批评家的参与。在中国设计模仿成风、缺乏民族特色的气候下,迫切需要呼唤具有时代感使命感的中国设计批评家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伦理是在传统德性伦理衰落、基督教神学信仰式微情况下,依据各种理性的形而上学为基础而奠基的.在此过程中,基督教神学以世俗化为代价,不断改变自身的形态,以适应伦理精神的现代转变.但已经彻底转变了的世俗精神,有其自身的大地之根,它宁可单凭强大的外在立法来规范公正生活(政治)的秩序,也无法真正接受道德的内在强制而按灵魂的高贵法则提升自身的存在层次.因为现代人的心,不在灵魂之内,而在外在价值物中.结果,原本属灵的基督教虽然自愿适应现代精神,自愿现代化,但最终发现,它与现代精神根本格格不入,使得它与现代的"结合"完全是"同床异梦".于是,解决现代伦理危机的途径,不能寄希望于一个本身世俗化了的宗教,而是要从存在的根基上发现人身上的神性力量;人类的自由伦理不能靠外在于它的神圣精神来范导,而是需要人类去挖掘和明察自身存在根基中的神性力量,继而呵护它、培植它,最终使之成为与伦理真正结缘的既尊贵又有范导性的规范力量.在这种理念下,作者考察了西方精神的灵魂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所展示出来的伦理问题,以此来定位马丁·路德、康德、施莱尔马赫、黑格尔和谢林他们在宗教现代性和现代伦理变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