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八月九日,为上海市佛教协会已故会长持松法师九十诞辰,上海佛协在法师生前住持过的静安寺举行了有二百多人参加的纪念法会和座谈会。真禅会长、淦泉副会长分别主持了法会和座谈会。静安寺方丈厅前悬挂着“持松法师九十诞辰纪念法会”横幅,正厅当中供奉法师的遗像,两旁是法师生前自书对联:“云龙远飞驾,天马自行空”。供台上布满肴果鲜花。东大厅布置了“持松法师遗物展览”,其中有法师的著作及  相似文献   

2.
果然回家     
那天回到家,发现母亲等在门口,看到我,欣喜地说:“你果然回来了!” 还是一个星期前的一个电话.我说,等到我休假,如果有可能,我回去一趟。这样的话以前也常说,但是说完了以后,常常不能兑现,因为我每一次用的都是“可能”,所以事后我也不打电话解释。而今天母亲看到我,说的是“果然”!我的心一惊,也许每一次,我的“可能”在她的心目中就是“一定”。母亲一定是把我每次不经意的许诺当成了一种最真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3.
那年冬天的一场浩劫使我知道,我再也不能健步如飞地奔跑了,再也不能和同伴们呐喊着把我的嵩山再走一遍。在家人沉沉的心事中,我不只一次对母亲说:“活着真没意思,没意思。”“别这么说,孩子你也要好好想想……”我想这时母亲的心情一定很紧张,心中也许充满了乞求和哀伤,充满了希望和愤怒。大年三十那天,村里的几个人在我的小屋里尽情玩耍了一天之后纷纷离去,当我踩着满地烟蒂,扶着墙壁一步一挨地走到门口,关节剧烈的疼痛使我再也迈不动沉重的双腿。屋门外漫天大雪飞扬,  相似文献   

4.
三月十一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广济寺大雄殿隆重举行“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管长、日中友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大西良庆大长老追悼法会”,深切悼念对日本佛教和中日友好作出过重大贡献、受到两国佛教徒和人民崇仰与怀念的一代宗师——大西良庆长老。追悼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大师主持并向大西长老的遗像敬献哈达,赵朴初会长在仪式上讲话(全文另发);追悼法会的诵经仪式由副会长、八十二岁高龄的明真老法师主法。大西长老遗像供奉在大殿正中佛陀圣像的莲座下。遗像前摆着长青松柏和君子兰,花果罗列,灯烛交辉,香云缭绕。一幅白底黑字的大横幅悬挂在大雄殿的前檐,两个用黑绸布  相似文献   

5.
父亲与耕牛     
正春夏之交,正是一年农耕开始,赶在假日里,我决定回农村老家看看母亲和她的一亩口粮地。父亲去世后,母亲将家里的十多亩地,分给了大哥和二哥,自己仅留了一亩地作为口粮田。每年春耕开始,我总要回家看看,一是不放心母亲这一亩地怎样耕种,二是我也可以帮母亲找来农用拖拉机翻地,减轻母亲的劳累。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正在等待幸福,那么你已经错过它了。 在我作了关于幸福的讲座后,听众中的一位妇女站起来说,“我真希望我丈夫也来听你的讲座。”尽管她非常爱她的丈夫,她解释说,但和一个不快乐的人相处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位女人促使我把我一直探索的东西──认真对待幸福的理由──用笔写出来。我告诉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可能地在我们的配偶、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朋友面前表现得快乐。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那么问问孩子,有一位忧郁的父亲或母亲是什么滋味。或者问问父母,如果他们有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他们会遭受怎样的痛苦。我不是一…  相似文献   

7.
正再过几天是父亲的周年祭了,与母亲商量祭拜事宜,母亲长叹一声,问我:梦到过你爸没?我答有,但都是很模糊的影子。母亲眼睛有点湿:不知你爸在那边怎么样,需不需要添些东西,要是成服时化给你爸的那个手机真能用就好了,你爸那么爱打电话,他会打电话告知我们的。是的,父亲生前是多么爱打电话啊!  相似文献   

8.
上个学期初,我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张伟。他是我多年前邻居张先生的小孩。张伟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学生。记得他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时,他母亲问:“今天老师教什么?”他想了半天说:“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一起回来的同班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旁人听到后,都朝他大笑。  相似文献   

9.
去年,我在城里买了房子,想让母亲来小住几天,母亲因为家里有忙不完的农活,一直没有成行。前天,母亲忽然来了,我下班回家时,她正坐在门口,我惊异地说:“您来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我好去接您,您是怎么找到这里的,费了不少事吧。”母亲站起身,笑吟吟地说:“不费事,鼻子底下长着嘴,我会问路,人家可热情了,大娘长大娘短地称呼我,恨不得把我送列这里来。家里丝瓜结得多,吃不了,给你送点来。”  相似文献   

10.
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一天,四弟的电话来了,说:“父病重已难医治,他在世时日不多,急着要向你交代后事。”如此我只好火速回故乡探父病。我一到父亲的病榻前,见父亲已瘦得皮包骨头,四弟说他已有数日不进食也不肯吃药。父亲见到我似乎要急着交代后事,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母亲已经来看过我,我去阴司要同你母亲住一起,不愿和你继母住一起。你是老大,这事你须在我去黄泉路前办好。”故乡所处山区,1994年时这个县还没有搞丧葬改革,城乡一律是土葬,故父亲和继母早在和睦时已建寿坟。后来因父亲和继母感情不好而分居了。现在病重,提出要和母亲…  相似文献   

11.
诚林 《中国道教》2004,(3):11-11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西安市政协常委、西安市道教协会会长、西安市万寿八仙宫监院,当代道教著名高道闵智亭大师因病于2004年1月3日在北京羽化登真。根据闵智亭大师生前关于其羽化后灵骨将回陕西八仙宫、华山、重阳宫、明圣宫四处安奉的遗愿,受中国道教协会委托,由陕西省道教协会、西安市道教协会主办,西安市万寿八仙宫承办的“迎请闵智亭大师灵骨回陕西供奉仪式”及“缅怀座谈会”于2004年4月4日上午在西安市万寿八仙宫举行。4月3日下午,北京白云观经乐团为闵智亭…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著名报人、原《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生前在对朋友谈起母亲对自己的两次教诲时总是饱含感激之情:“这是我人生记忆最深刻的两件事,事情虽然不是很大,却是我在人生路上的清醒剂。每当有片刻的迷惑时,就会想起母亲的那两次教诲,脑子也就立刻清醒了许多。”  相似文献   

13.
世上的母亲都是爱孩子的,但各有各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她们分成以下几种“型号”:对手型:希望显示自己的能力,与子女一争高低;喜欢与孩子的朋友交往,甚至与花季女儿争相卖俏。这样的母亲有时让人感到有趣,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这样是危险的:虽然女儿知道自己比妈妈年轻,但内心深处还是会对母亲的张狂行为感到嫉妒,并对母亲产生厌恶情绪。敏感型:对孩子总是很挑剔,要求很多。她们的口头禅是:别走远,待在这儿!对孩子做的事,永远不会感到满意。总是把子女当作不能自立的小孩,孩子很难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放任型:不唠叨,对孩子和社会都十分放心。对她来…  相似文献   

14.
正在网上看到"最伤父母的十句话":"好了好了,真啰嗦""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做,做又做不好""你们那一套,早过时了""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说了,烦不烦呀"……看到这些,我的脸上不由发起烧了。因为半个小时前,我竟然对母亲说了其中的三句。母亲听妻子说起最近我工作上遇到的事,知道我跟一个同事闹了些不愉快,就来问我。我怕母亲担心,就故作轻松地说:"妈,不跟你说了,说了你也不懂,别  相似文献   

15.
上个学期初,我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张伟。他是我多年前邻居张先生的小孩。张伟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学生。记得他上小学的第一天放学时,他母亲问:“今天老师教什么?”他想了半天说:“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一起回来的同班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  相似文献   

16.
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曾于1925年发表过一首题为《澳门》的诗: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吟诵着这首小诗,我们无不被她强烈?..  相似文献   

17.
18岁那年,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里,母亲离家出走了。原来,父亲近5个月没有从公司领回一分钱,母亲起了疑心去调查,竟发现5个月来,他没有去公司上班,而是成天泡在一家茶馆里。“这个家难以活人了!”母亲一气之下,甩手而去。望着空荡荡的家,望着无声流泪的我,父亲也落泪了,他哽咽着对我说:“儿呀,是爸爸的错,请你原谅吧……”接着呆在家中默默地做起了那些拖地洗衣服做饭本是母亲常做的活计。父亲在一家五金公司上班,我实在搞不懂这么多月来他不去上班的原因。我曾问他:“爸,你不去上班,公司不会有事吧?”父亲定定地瞅3着我,吞吞吐吐地说:“只要…  相似文献   

18.
厚爱时间     
“时间会使最亮的刀生锈,岁月会折断最强的弓弩。”(司各特《修墓老人》)巴尔扎克生前曾说过:“我要发誓取得自由,不欠一页文债,不欠一文小钱,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气干到底。”但时间过得真快,尽管《人间喜剧》尚未完成,而他已到了生命弥留之际。巴尔扎克希望自己再活6个月,哪怕是6个星期  相似文献   

19.
五年了,我离家修道。回顾往岁,似乎来了灵感,驱使我执笔,敬致我的同路者。主的召唤我哪能会忘记五年前的那个暑假呢?高中毕业后我待业在家,而我却很放心,因为我相信现在是“有理走遍天下”(我是理科毕业),在乡镇企业发展的今天学理科的高中生,是不会失业的。但是我那性急的母亲总是不放心,她总是四方奔走,想尽快为我物色一个恰当的工作。我怕母亲急出病来,却婉转地劝慰她:“急什么呀,工作有的是,迟早会有的,听天由命吧。”  相似文献   

20.
母亲学佛     
母亲学佛始于八年前,那时我刚离异,她办了退休,帮我带儿子,她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那么热心于成全别人,却没能成全自己女儿的婚姻,就到佛祖那儿寻求平衡了,不意却由此干成了一番“事业”。 初时,适逢上海玉佛寺的真禅法师来安丰,母亲便在净土庵皈了依,继而又在家里宣称要到泰山寺受戒,那日大弟回来休假,问她既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