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究竟是“环境决定人”,还是“人的观念决定环境”?这是爱尔维修1758年在《论精神》一书中遇到的尴尬和困惑。87年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三条中作出了回应,认为既不能说环境决定人,也不能说人决定环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都是由实践决定的,这就超越并解决了爱尔维修这两个判断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但是,马克思这一理论贡献的意义决不仅仅止于此,而更是在于从此出发,把社会(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归结为实践,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把人的改变、尤其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改变归结为实践,从而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的本质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既不能归结为在旧唯物主义的“纯粹”的自然现上注入辩证法,也不能归结为把一般唯物主义的原则延伸到不包括自然的“纯粹”的社会历史领域,而在于:它改变了传统哲学把自然和社会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以科学的实践为立脚点,既从自然考察历史,也从历史考察自然,建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统一的“社会-自然”观。  相似文献   

3.
笛卡尔对"自我"和"思想"的诸种样式的理解和解释,是以"身心区分"的主张为前提的,而这一思想前提也使得笛卡尔的"自我"理论建构和他对"思想"的诸种样式之理论解释,内在地蕴含着两个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即灵魂维度和身体维度、第一人称的视角和第三人称的视角。笛卡尔的相关理论建构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合理地解释两个不同的维度或视角之间的关系,而从当代西方心灵哲学"意识"解释的视域反观笛卡尔的相关思想,可以说,他把"意识"的两个不同面相和研究"意识"的两种不同视角的差异错误地归结为两种实体的区分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4.
全球伦理不等同于底线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今学术界流行的将全球伦理归结为底线伦理的观点 ,本文指出了其存在的几个思维误区 ;阐明了全球伦理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和内容的综合体系 ,特别强调人类终极关怀的维度 ;得出了全球伦理包括底线伦理但不能归结为底线伦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是基因病”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基因组图谱(HGP)研究大大加深了人们对疾病的理解。然而,作为人体这个复杂系统的一种非常态特征,疾病的发生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身体内部其他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并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的疾病都归结为基因病。  相似文献   

6.
对尼采主要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研究,海德格尔所作的存在论解释和施特劳斯派所作的政治哲学解释在国内有较大影响。本文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按照尼采哲学核心"超人—追求权力意志—永恒回归"的"三连论",对该书的前言和四个部分进行比较全面的解释,说明尼采的政治哲学毫无秘传可言,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反现代性"。尼采明确把永恒回归的学说归结为"再走一次"的"绝对命令",但蕴含新价值的创造和古代等级制的复古这两种不同旨意,从而为20世纪哲学留下广阔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7.
6月17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举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人”学术讨论会。会议就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人道主义的涵义、共同人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完全等同或归结为人道主义。那种把马克思主义消融于人道主义中的做法是错误的。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究竟能否包含人道主义问题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8.
“社会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社会关系通常被解释为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又被归结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两个方面,着重论述第一性的物质关系如何决定第二性的思想关系及思想关系的反作用等问题。这些观点,似乎并未对社会关系作专门研究,而只是将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移植过来解释社会关系。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诚然可以看作是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但停留于此,并未形成“社会关系”的具体概念。为能具体地理解社会关系,应着重揭示社会关系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抽象是指人通过感觉、知觉和观念间接地认识事物与现象间关系并从中概括出本质属性的认识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抽象是把许多事物所具有的一个共同因素分离出来,或者阐明它们所具有的一种关系的心理过程。但是,借助于抽象的概括,不能仅仅简单地被归结为从直接地、经验地、感性地给予的特性中挑选出一般的特性。概括在任何时候都不只是选择,而同时也是改造。一般的概念作为科学抽象的产物,就使现象“观念化”。它是以不被无关和附带情况复杂化的纯粹形态来概括现象的。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采用抽象单独词项 (包括对抽象实体假定)比用实指法获得具体的单独词项和一般词项迈进了一步。概念结构由于抽象实体的被承认而得以继续,并由此产生出更为抽象的无穷无尽的系统。因此,抽象被称为“哲学上革命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学最基本的问题.对医患关系本质属性的定位是医患关系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探讨和辨析医患关系本质属性定位的分歧后,从医患关系的主体建构角度,将医患关系归结为情感关系、契约关系和消费关系,这对分析医疗纠纷原因,消解医患矛盾冲突及构建和谐医惠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体和客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具有哪些层次?这是近几年来认识论的研究课题。目前,综观在这方面的探讨文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归纳起来有三种,即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评价关系。我们认为,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仅归结为上述三种是不全面的,还应包括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体验这一层关系。人的认识是一个有多种成份参与的复杂过程,在这中间,情感作为主体非理性因素的一个方面和主体的理性因素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所以不能把认识过程仅仅归为理性思维的过程,应该看到情感对人的认识过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恩格斯就明确说过:“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和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马  相似文献   

12.
金岳霖关系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金岳霖深受新实在论者如穆尔、罗索、斯波尔丁等人的影响,这几乎是学术界的共识,但笔者认为,他的思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新实在论,在他的哲学中还可明显地看出绝对唯心主义者布拉德雷影响的痕迹,这一点,在金岳霖的研究中,却鲜有论及者。布拉德雷认为,实在是一,绝对是大全,它包容一切现象并使之和谐一致地处于一个体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1921年新民学会新年大会上,列举了世界解决社会问题的五种方法——社会政策、社会民主主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列宁的主义)、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罗素的主义)、无政府主义,分别予以评论,得出了选择"列宁的主义"的结论。以毛泽东的这一发言为中心,对他关于"主义"的选择进行具体的历史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一结论的得出,不能简单归结为激进理想主义心态,也不能简单归结为他的务实性格和民粹主义,而是他以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面对当时中国思想世界的诸多"主义",进行反复的思想探索,经历严肃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比较,与国内外的新民学会会员开展多方面讨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和客体概念必须以承认它们的具体社会历史性为前提。这对主体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在谈到客体时,对它的社会历史性则很少涉及,揭示得也不够深刻。本文专门考察客体〈包括自然客体〉的具体社会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在阐明社会唯物史观时指出,人不能归结为意识的主体,他首先是物质实践活动的主体。主客体的基本关系不是认识活动,而是实践活动,后者构成人及其意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改造物质世界以及主体本身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存在方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抽象的规定,可以辩证法理论归结为“关于矛盾的学说”。然而,由此却引发一个问题:世界就是矛盾,那末,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所创建的关于世界的全部科学理论,在最抽象的意义上,是否都应归结为辩证法理论?对这个问题,通常是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来回答:辩证法作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是研究具体的矛盾即矛盾运动的特殊形式和特殊规律,而是研究抽象的矛盾即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6.
在费尔巴哈的法律观中,包含一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萌芽,这是他的法律观中的合理因素。长期以来,这一点被忽视了,而他的历史观在理论界被一概归结为唯心主义。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一浅析。费尔巴哈在这方面的观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从法律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上看,费尔巴哈认为,“法是某种第二性的东西,”并朦胧地意识到法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的哲学尽管把"天"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把自然的、社会的、心理的一切都托付给"天",一切都由"天"决定;但其立论目的并不纯粹是为了宣扬.抬高"天"的地位,而是通过把"天"融入其思想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为帝国的社会管理和君王的行政统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服务.所以董仲舒的哲学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宗教神学以及充满所谓的神秘主义,其实质上仍是一种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8.
陈卫平 《现代哲学》2002,3(4):33-40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首先,如何认识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即两者是对立的还是相容的,不同的看法,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地位。其次,如何认识自我的社会本质和具体存在的关系,以往是注重社会本质而忽略具体存在,突出表现在把人的本质归结为阶级性,由此人的全面发展失去了理论的立足点。再次,如何认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过去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立绝对化,出现了类似空想社会主义的片面性,即只强调个人是服务于集体的工具,不能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看作是互为目的和手段。中国近20多年来,两次讨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对此前的失误有所克服。  相似文献   

19.
把一切让会关系都说成是道德关系,那是唯心论,必然导致道德万能论。否定道德关系的存在,把社会关系仅仅归结为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是不科学的非道德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论所不取的。区别各种社会关系的分界,就是对其特殊矛盾的认识。经济关系的特殊矛盾是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与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对产品的分配方式;政治关系的特殊矛盾是阶级与阶级之间在权  相似文献   

20.
区分物质关系和意识形态关系,就是把哲学基本问题具体运用于观察社会。有人认为,从理论上把握物质关系和意识形态关系的联系,是一个与哲学基本问题完全不同的问题;把哲学基本问题运用于社会,仅在于规定存在和意识的关系。所以,为了正确地理解物质关系和意识形态关系之间的联系,必须首先指出,上述看法是有问题的。有些作者说,物质和存在是完全一致的;他们把从物质引伸出来的领域归结为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