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命运”到“境界”——苏格拉底前后古希腊哲学命意辨正黄克剑一、命运:悲剧时代希腊哲学的主题从泰勒斯到阿那克萨哥拉以至德谟克利特,所谓古希腊哲学的前苏格拉底时期,正是希腊悲剧在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那里达到鼎盛的时期。称这一时期为希腊的悲剧时代是贴切的,然而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否也曾有过足够动人心魂的悲剧情怀呢?尼采写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一书,但他所作的与正统的哲学史家意致略异的探索,也许对高卓的智慧的诉求更多些,而问题却在于沉重得多的生命的寻问。泰勒斯是第一个断言万物有其“始基”的…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老中青三代学者历时近三十载撰写的四卷本《希腊哲学史》于今年正式出齐。最新出版的第四卷是关于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的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专题研究。本卷撰写者认为,要在西方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有自己特色的晚期希腊哲学史,需要处理好六个问题:(1)晚期希腊哲学与地中海文化语境的关系;(2)学派形态哲学与学派外哲学的关系;(3)晚期希腊哲学与早期、中期哲学的关系;(4)折衷主义与罗马文化的特征问题;(5)东方文明对希腊罗马的反哺以及"雅典与耶路撒冷"问题;(6)以中国文化为背景解读晚期希腊哲学。  相似文献   

3.
亚历山大的功业改变了希腊世界 ,同时也改变了哲学家的关怀。昔日的理想随着作为主权独立的城邦衰落离析而日益浸淫于世俗的洪流之中。古典时期以城邦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 ,这首“希腊因之成为伟大国家的赞歌 ,生动活泼的民族意识的赞歌” (文德尔班语 )在晚期希腊变得如此陌生  相似文献   

4.
论希腊晚期哲学与文化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有哲学史教材中,希腊晚期哲学所占篇幅甚少,长达三个世纪的希腊化时期和历时五个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一掠而过,脱离具体文化背景描述出来的希腊晚期哲学家犹如跟在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这两位思想巨人后面学步的一群保儒,毫无特色可言。显然,这不是一幅真实的图景。一、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翻开世界历史地图集中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和“图拉真去世时的罗马帝国”这两幅地图(《钱伯斯世界历史地图》,三联书店1981年版),我们所关注的这场历时八百年的东西方文化大融合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就全部包括在内了。东西文化交流并非自亚…  相似文献   

5.
印度最早的佛教纪念性建筑始于阿育王时期。所有圣地中与佛一生重大事件有关的有四个,也就是佛出生、佛成道、佛转法轮以及涅槃的地方。阿育王统治时期(公元前273-前232年)曾在这四个地方起造纪念性建筑。本文在此介绍的不止这四处圣迹。一、比哈尔邦的佛陀伽耶这一圣地是乔答摩获得正  相似文献   

6.
寒食散是秦汉时期方仙道的产物。寒食散大略经历了先秦秦汉之初的“成仙”、东汉之“疗疾”、魏晋之“兴奋”、魏晋之后之“服毒”四个功能的演变。寒食散在魏晋时期,被玄学“物化”。它的“医道”思想,主要体现于方仙道与魏晋玄学。  相似文献   

7.
有一天,两个学生去请教他们的希腊老师。“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希腊老师望望两个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作客,一个很爱干净,一个很脏。我请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人中谁会洗呢?”学生a脱口而出:“那不用说,当然是那个脏的。”希腊老师连连摇头说:“不对,是干净的去洗,因为他养成了爱清洁的习惯;而脏人却不当一回事,根本不想洗。你们再想想看,是谁洗澡了呢?”学生连忙改口:“爱干净的!”“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反驳后再次问学生,“这么看来,谁洗澡呢?”“脏人!”学生只好又改…  相似文献   

8.
伊斯坦布尔的几座著名大寺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旧名君士坦丁堡),是世界伊斯兰名城,曾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宗教文化中心,全城清真寺达450座,其中著名清真古寺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爱亚索菲亚清真大寺 “爱亚索菲亚”是希腊语,意为“圣智”。这里原是查士丁尼大帝(公元527—564)所建的希腊正教的大教堂,拜占廷皇帝举行加冕仪式的地方。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433—1481),于公元1453年5月29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将教堂改为清真大寺。这是一座淡黄色的石砌立方体建筑,内部装饰华丽,是由大理石、云斑石、  相似文献   

9.
希腊雕塑作品所呈现出的单纯、静穆与伟大,源于希腊人所追求的一种自然、和谐美。本文在分析希腊艺术观的基础上,通过对希腊各时期雕刻作品的赏析论述了希腊艺术观对希腊雕塑艺术发展的影响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年学者秦红岭撰写的《建筑的伦理意蕴——建筑伦理学引论》,以广阔的人文视野、宏观的哲学把握和熟谙的伦理学学理分析论述了建筑的伦理功能和伦理成分,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前沿性应用伦理学著作。其特点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深入把握建筑的精神特质该书从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的高度,探讨和回答“建筑究竟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而建”、“对人类发展负责的建筑是什么”等重要问题。作者在详细考察了建筑史、建筑伦理学和著名建筑设计师、工程师的思想观点以及哲学家、艺术家的有关精辟论述后,指出:“从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建筑表现…  相似文献   

11.
游士丁     
游士丁是第二世纪的希腊教父。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护教家和殉道者。在教会历史上,传统称其为“殉道者游士丁”(Justin martyr)。他是使徒后时期用希腊哲学思想阐述基督教信仰的先驱,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位引导西方“博士”来朝拜耶稣的伯利恒之星。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反异端战士。他的神学著述和护教作品对后世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教会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12.
希腊文有几个词语本来各有所指,但中文圣经几乎全译作“世界”(除了几个例外),在“多数为主,少数不计”的原则下,我们对世界的印象就难好起来了。 对世界印象不好,本来就是宗教的共通点。由此而引申到“在世界工作没永恒价值”,却是基督教的特色,后果不可说不严重。 到底是哪几个希腊词语搞到天下大乱的? 1、Oikoumenē:它的原意是指  相似文献   

13.
哲学研究以理论创新为其直接后果 ,但理论创新与综合现有理论成果并不形成直接的对立。在我国 ,希腊哲学史的研究要想在新世纪中推陈出新 ,关键在于提高对希腊晚期哲学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对希腊晚期哲学的研究力度 ,并充分吸取各国研究者的最新成果 ,对中国学术界原有的评价或定论作适当的调整。希腊化时期以喀罗尼亚战役 (公元前 338年 )和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 334年 )为开端。与此相应 ,希腊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晚期。然而希腊化时期的开始并不是希腊哲学的终结。“在亚里士多德时代 ,希腊文明走出了本土疆界 ,进入了伟大的总的潮流 ,住在…  相似文献   

14.
“天人之辨”是先秦时期讨论的重要问题。荀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将天人关系推向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新阶段。论文从“天行有常”、“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和“天人相参”四个层面分析了荀子的天人之辨中的无神论思想,这四个层面环环相扣,步步递进,呈现出逻辑发展的内在轨迹,从而揭示出荀子天人之辨中无神论思想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李萍 《伦理学研究》2003,(5):39-42,99
斯多亚主义是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的重要哲学派别。它对西方思想的贡献在于从自然主义立场修正了“希腊三杰”的理性主义,使理性与自然法、世界主义相联系,将道德建立在普遍法则的基础上,强调了道德的精神力量,并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人格”,这些都对伦理学之可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资源。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1,(9)
希腊教会呼吁实行“奥林匹克停战” 希腊教会领袖希望在2004年夏季奥运会期间,恢复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实现全球“奥林匹克停战”。在最近的一份联合宣言中,希腊东正教会和罗马天主教会领袖共同呼吁,“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办期间,恢复和发扬古希腊的‘奥林匹克停战’传统,中止所有战争、暂停一切恐怖主义活动和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17.
希腊是哲学家的故乡,对于以希腊文化为学术研究之开端的孤独哲学家尼采来说就更是如此。事实上,希腊文化早已超越了学术的局限而成了尼采的基本生存经验。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尼采哲学的主导思想——轮回学说——为主线,来再现尼采哲学中的希腊文化底蕴。尼采的哲学表达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大量地使用隐喻。(参PnR.Hollinrake:Nietzsche,Wagner,andthePhilosophyofPessimism,pp40-41、114,GeorgeAlien&UnwinLtd,1982)在这些隐喻中有众所周知的“酒神”、“日神”、“日午”、“孩子”等等,也有许多不引人注目但实际上非常…  相似文献   

18.
教会     
教会教会(希腊文Kyriakon“属于主者”;ekklesia“集会”),基督徒团体,也称基督的身体,天主的子民,以及圣神的宫殿。在教会最初时期,年轻的基督徒团体并不视自己有别于犹太教。只是自从外邦人进入门徒们的团体后,教会才渐渐地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9.
希腊建筑艺术璀璨多彩,独树一帜。以埃及与两河流域为代表的近东文明对早期希腊建筑的空间布局、柱式样式以及雕饰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是随着近东文明的消隐,受自身政治、宗教、哲学、地域文化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古希腊建筑形制逐渐完善,雕饰风格也发生了改变,最终形成了优美和谐、静穆崇高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20.
建筑给予雕塑生命,雕塑赋予建筑灵魂。通过列举哥特时期建筑及雕塑艺术品,探究两者和谐共生的表现,旨在更加全面认识“哥特式”本质,全面认识建筑与雕塑相互依存的必要性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