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永抗同志在他的《要全面理解“一分为二”》一文中,(見《光明日报》1964年6月12日)针对我的文章:《“合二而一”不是辯证法》,提出要全面理解“一分为二”。在姚永抗同志看来,艾恒武、林青山同志的观点不够全面,而項晴同志的文章更不全面。姚永抗同志在以不要完全否定“合二而一”命题为借口,提出了他的所謂“全面”的理解。姚永抗同志认为,“企图用‘合二而一’来代替或补充‘一分为二’的做法,是对‘一分为二’片面理解的表现”(指艾恒武、林青山二同志的观点),但“以‘不是辯证法’来籠統地加以否定也是不对的”。姚永抗同志的“全面”理解认为,“‘合二而一’也可以理解为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个侧面——对立統一规律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因此,‘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不能說是根本对立或‘针锋相对’的。如果有对立,也只是部分与整体的对立,艾林二位提出‘合二而一’的思想不能被当作用形而上学代替辩证法,而只是对‘一分为二’作了片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艾恒武、林青山二位同志在《“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中說:“‘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客观事物是‘合二而一’的,认識它的时候要‘一分为二’,在制定改造世界、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时,又要‘合二而一’”。我认为,艾、林二位同志的观点,主要有两个错誤:第一,把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割裂开来,把客观事物的规律和认識客观事物的方法割裂开来,认为客观事物的规律是一回事,认識客观事物的方法是另一回事,实际上否认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第二,用“合二而一”代替对立统一规律,即用形而上学代替唯物辩证法。“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的說法是根本不同的。“一分为二”和对立统一规律是一个意思,它明确、生动地表达了对  相似文献   

3.
《哲学研究》1979年第8期发表的薛真同志写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分歧》一文,其中有些问题,想和薛真同志探讨一下。 究竟怎样理解“合二而一”,怎样理解“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关系等问题,从今年以来,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这是哲学战线上多年来没有过的新气象,打破了禁区,解放了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关系等问题,是一  相似文献   

4.
元梁同志在《哲学研究》1964年第4期发表的《怎样理解“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文章,名为对“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怎样理解”,实则是一篇恶毒地攻击“一分为二”和卖力地为“合二而一”论辩解、争地盘的文章。它的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宣扬矛盾调和论、阶级调和论的立场,是极为鲜明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些报刊上发表了重评1964年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论战”的文章,大都明确肯定了“合二而一”也是唯物辩证法。我对“合二而一”这个学术理论问题却还有些不同的看法。1964年,那个“理论权威”和关锋之流,玩弄阴谋与权术?把“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正常的学术讨论,变成了一场所谓批判“合二而一”的“政治运动”,对主张和赞成“合二而一”观点的同志进行了政治迫害,破坏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  相似文献   

6.
1964年前后,在我国哲学战线上开展了一场“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大论战。这场辩论由于那个“理论权威”的捣鬼,也由于我们的一些同志没有能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做出了“一分为二”就是辩证法,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合二而一”就是形而上学,就是矛盾调和论的错误结论。后来,林彪、“四人帮”利用和引伸了这个结论,极力  相似文献   

7.
如何评价“合二而一”思想,这是在我国曾经有过尖锐争论的问题。1962年,《东西均》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时候,侯外庐同志写了一篇《序言》,对《东西均》中的“合二而一”思想作了肯定的评价。杨献珍同志讲辩证法时,曾加以引用。不料由此竟受到分管党校的那个“理论权威”的诬陷、攻击,罗织罪名,被扣上“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对抗唯物辩证法”、“宣传矛  相似文献   

8.
1964年,我国哲学界就“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问题,展开了引人注目的讨论。但是,由于把政治与学术问题混淆起来,这场讨论尚未充分展开,就以对“合二而一”的批判匆匆结束了。“一分为二”被评价为“准确地、生动地、通俗地表达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学说”,被当做革命辩证法加以广泛应用。 经过十五年实践的检验,现在问题重又提出:“一分为二”是否准确地表达了对立统一学  相似文献   

9.
陈浚同志在今年四月八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分为二——事物本来的辩证法》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論点,认为人民内部不同意見的发生,其原因是由于认識的早、晚、深、浅的不同。他說: “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去考察社会主义社会,就会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是有矛盾的,不仅有敌我矛盾,还有种种人民内部矛盾”,“在人民内部常有不同意見发生。这些意見不同,是由于认識的早、晚、深、浅有所不同,这些,都屬于是非問题,不是敌我的  相似文献   

10.
近读《哲学研究》1986年第10期载孙宏安同志《关于哲学著述中“量”的表述的一点注记》一文(下称《注记》),引起了我对哲学“量”范畴的进一步思考。多年来,在教学中,每讲到辩证法关于质量互变规律时,总觉得  相似文献   

11.
1964年,我国理论界开展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由于那个“理论权威”和关锋之流的破坏,把这场学术讨论变成了对“合二而一”的政治批判。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又对主张“合二而  相似文献   

12.
《逻辑与语言学习》一九八六年第三期的逻辑争鸣一栏刊载了邵春林同志的文章——“限制”小议。文章旨在阐述单独概念也能限制的观点,本文读后,觉得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原文中说:“因此,笔者认为,形式逻辑的限制方法不应当把对单独概念的限制排除在外,就是说,只增加概念的内涵但未缩小其外延的方法也应当包括在形式逻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从鲍佩尔(K.Popper)的《推测与反驳》(《Conjectures andRefutations》,1963,伦敦)这本书中译出的。(该文分三节,这里译出的是一、三两节,第二节“黑格尔的辩证法”略去未译。)在这篇文章中,鲍佩尔极力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然后他再去对他歪曲出来的东西进行攻击。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矛盾,是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而不是形式逻辑所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不但不否认形式逻辑的矛盾律,而且还认为它是正确思维所必需的。鲍佩尔却把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矛盾,歪曲成为形式逻辑的矛盾,从而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理论是和形式主义的矛盾律不相容的。他煞有介事地为形式逻辑的矛盾律辩护,他化了大量篇幅去证明:否认了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就要导致承认一切也否认一切的后果。这完全是有意歪曲和无的放矢。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但是同时也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也承认意识对意识的影响。鲍佩尔极力歪曲马克思主义,他胡说:马克思不承认经济条件以外的因素对思想意识的发展的影响。他污蔑马克思主义是经济主义。鲍佩尔这些反辩证法的思想,常为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所引用。但是,他的这些思想实质上是谬论与无知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4.
本人想讨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说史中的一个问题,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学说中,是否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这本来不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其所以要专门讨论一下,是因为这个问题被一些文章、小册子和教科书弄得相当混乱了。朱亮同志《列宁是怎样写〈哲学笔记〉的》一文(见《哲学研究》1979年第7期)再次断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但没有着重研究辩证法各规律之间的内部联系,因而也就没有确定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  相似文献   

15.
《哲学研究》1984年第3期刊登了陆钦同志的《评〈庄子今注今译〉》一文,作者对陈著的长短优劣,作了较为客观的评论。然而该文在指出陈著“值得进一步商讨之处”的具体例子中,对“登极”的解释似更不贴切。陆文认为,陈鼓应先生把“登极”解释为“‘登上屋  相似文献   

16.
也说“除非”——与仲晨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6年第2期刊登了仲晨同志的《说“除非”》一文(以下简称“仲文”)。文章联系中学的教材来探讨逻辑问题,给人以启迪。但是,我觉得文章中的一些论述欠妥。我想借贵刊一角之地,略陈管见。一、仲文把“除非”句全部归为“充要条件”,失之武断。仲文说:“在复句中,‘除非’是表示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一般说,它有两种形式,即‘除非……才’和‘除非……不’”。若按此说,我们完全可以把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的汉语表达式规定为  相似文献   

17.
不能否认价值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发表了袁贵仁同志的《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一文,把“价值真理”问题的讨论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期发表的薛克诚同志的文章对“价值真理”提出了异议,认为承认了价值真理,就没有了客观真理。 我认为,薛文的推断是不能成立的。价值真理首先必须是客观真理。真理是科学性(即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真理之所以是真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对“一分为二”这一重要哲学范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1964年学术界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开始也是从如何理解这一范畴引起的。本来,这是一次非常活跃、非常广泛的学术讨论,但后来,由于当时党内掌握学术界领导大权的那个所谓“理论权威”,搞现代迷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给这场讨论定调子、划框框、打棍子,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对杨献珍等同志进行批判、讨伐,从而使这场讨论遭到夭折。现在,根据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们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这次讨论重新作出正  相似文献   

19.
第一期坚持用查产阶叛世界观改造世界, 就必然要走查本主义道路······……周景芳(1) —砰杨献珍同志抗日战争时期的两篇 文章揭穿周谷城先生“时代精神汇合湍”的 实质·“~····……蔡师勇蒋培坤典祖慰(9)涌定同志怎样用相对主义来否定属克 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陈蔫泉(19)“一分为二”不包含矛盾双方的 ·相互联系嘱了·····················……今山(27) —砰元粱同志《怎样理解“一分为二” 与“合二而一”》一文一万二千吨水压机的制造成功是毛泽 东思想的胜利 ..·..·一万二…  相似文献   

20.
于世诚同志新近发表的《关于德国古典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理论的探讨》(《哲学研究》1962年第3期)一文,我是仔细读过了的。在这篇短文里,我暂时不详细答复于世诚同志所提出的理论上的争论之点,只想谈一个文字理解的问题,这就是如何解释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第二方面那一段话的问题。虽然这并不是争轮的实质问题(实质问题是承认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但整个争论是由这一段话引起的,因此如何理解这一段话也很重要。于世诚同志自己也说,弄清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次争论的是非”。这一段话,我过去解释过,我认为照那样解释,文义是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