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人小说的成熟,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叙述宛转,文辞华丽”,更在于内容上有意识地从现实生活取材,讲述作者的亲身见闻及情感体验,塑造了一群具有传奇色彩的侠客形象。在唐人小说中,侠女形象有了极大丰富和发展。本文试以《莺莺传》红娘,《虬髯客传》红拂女,《红线》红线三人为线索,浅析侠女形象在唐人小说中的发展强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引进大批标榜着"图像小说"的优秀漫画书籍。"图像小说"作为一种新的称谓术语,是指以漫画语言描绘的叙述性绘画故事,将文学图像化,也包括了片段式的漫画选集、非小说等,呈现出了更多元化和艺术性的视觉与语言相结合的表现形式,适应了成人人群观看的需求,同时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进 《学海》2001,(4):153-157
本文主要论述文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论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形而上的文学观、小说观,以及其小说中形而上的幻想与虚构,形而上意象及其审美价值;说明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形而上意味,富有形而上特征的文学作品,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经建 《学海》2003,(1):191-196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侠崇拜心理或崇侠意识是侠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 ,英雄传奇类小说是崇侠意识乃至侠文化寄寓和升华的审美载体。 2 0世纪的英雄传奇小说一方面以“复仇母题”为创作资源 ,一方面以“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为叙事范本 ,并分别从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观念上对崇侠文化心理乃至侠文化予以价值确认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识流在西方现代派小说中广泛应用。在新时期的文坛,王蒙是最早尝试用"意识流"手法去进行创作的作家之一,尽管应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写作,但从小说的审美方面进行分析却展现出了东方的审美意蕴。分析其意识流小说中的东方审美意蕴对我们探讨文学作品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微型小说的人物美是微型小说艺术美质和创作规律的集中体现。本文立足于微型小说的美学意识和审美特征 ,从勾勒性格的亮点、摹写心灵的震颤以及折射理念的火花三方面 ,探索了微型小说在自身文体特征的限制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美学个性  相似文献   

7.
吴效刚 《学海》2006,(5):172-176
张爱玲的小说由一个个体化的叙述者,以一种先在的苍凉意绪,采用感悟式叙述方法叙述世俗生活,表达对人和生存的现代性理解,构成了苍凉感悟的小说形态。这种小说形态之中包含着关于世俗生活、实有与虚无、希望与绝望、“是”与“不是”的既各不相容又有序联系的多样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金庸小说不仅有精彩的武功描写,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庸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周易>的影响密不可分,这种影响表现在武功描写、人物设计和理想追求三个方面.正是由于金庸将<周易>学说融人到他武侠世界的武功、生活和理想之中,融人到对历史和现实、人性和人生、社会与文化、英雄与人格等的思考之中,因此,他的作品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生态文学的兴起,使我们将目光转移到为中国生态文学写作开拓了更广审美视野的叶广芩的动物题材小说。在叶广芩的动物小说中,通过构建神秘的氛围和带有寓言性的故事传达出其生态观念。在文本中,叶广芩的动物小说对于人类中心主义持批判的态度,明显地表露出生态平等观。其小说中的动物是有着自觉的生命意识,享有与人类平等的伦理地位,值得人们去尊重且平等地对待它们。  相似文献   

10.
明清的市民美学带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特征,是一种"休闲美学"。作为"闲书"的明清小说,生动地呈现着"今古奇观",而让人"拍案惊奇",它们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审美对象,也是他们生活的教科书;生产刺激着消费,作为"闲评"的小说评点,是对小说欣赏的延伸,它却从理论上论证着小说的审美合法性,因而也是"休闲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休闲美学"以及"闲书""闲评"的兴起,意味着中国美学史上审美样式与审美趣味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被称为是"中国乡土叙事写作实绩最为突出的作家"。在文学语言上,他对于方言土语尤其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娴熟的运用能力。他擅长通过对方言词汇的"挖掘调度,刮垢磨光",将之提炼成为小说的文学语言,上升到审美层次。与此同时,他对方言土语的使用不仅融入了个体的审美情感与生命体验,更折射出时代漩涡中他的创作观念和乡土立场的变化,方言书写由此成为他乡土想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不仅对于现代汉语的"单一和同质化"倾向是一种有力的反拨,更显示出"全球化"语境中作家对文学本土化、民族化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小说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解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理解作者表现的生活,传达的思想,达成文本育人的价值。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有了融会于心的感受,对文本有了自我而深刻的理解,甚至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化的言语存在,才能使美好而精妙的教学设想变成现实,才能使课堂教学灵感不断,精彩闪现,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以下以自己的具体课例谈谈自己小说言语教学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正>明代小说通过对一系列农民起义中的典型形象的描绘,来展现宏观社会现状。小说描述了他们走上起义道路的原因及在起义过程中表现出的农民优秀品质和局限性。同时也塑造了一些安分守己的农民形象,反映了农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却无力抗争的悲哀,以再现当时微观的农民生活现状及生活态度。另外明代小说中还有关于另类农民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农业小生产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习惯。"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是指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并以此获取生活资料的劳动者。其主要成员为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雇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开创这样一条“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让学生在它的滋润下学好英语,也就是说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我做了这么一些尝试。 一是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自身的审美因素,让它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域下,对先锋小说进行审美分析,发现"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是先锋小说叙述文本审美的两个内核,它们在先锋小说借用历史、回避历史、游戏历史的形式中驱动着文本的审美表现。先锋小说叙述文本通过借用历史的形式表现了历史和人的双向生产;通过回避历史的形式,显现了历史正因为缺席而存在,并通过这种形式挖掘出社会历史最隐秘的情怀;游戏历史的形式则体现了历史外衣下的当代体验和戏仿历史中的人性主题。  相似文献   

16.
艾芜是“西南边地小说”中成就比较独特的一位作家,他致力于对西南边地生活的描摹,其作品涉及西南边地人们的衣着打扮、饮食习惯、交际方式,并对西南边地习俗礼仪进行了开掘,但作者并未满足于对奇风异俗的简单展览,也没有像民俗学家一样去着重探究其根源与演变轨迹,而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判断与种种民俗事象进行融合交会,并使风俗作为展现民族历史运命、反思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平台,从而增添了其作品的地方色彩和异地风情.  相似文献   

17.
在《汤姆·琼斯》中,菲尔丁用自己的小说写作原则生动形象地描写的英国社会十八世纪的生活全景,并将其独创的“散文体喜剧史诗”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入手,分别从喜剧、史诗、散文形式三个方面研究此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以此采了解《汤姆·琼斯》经久不衰、常读常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学所负载的价值观和审美韵味出现了感官化和娱乐化倾向。面对文学作品中商品经济欲望主义的泛滥和道德精神的荒芜,山东作家刘玉栋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道德痛苦和人性的变异,在复杂的文化语境下,立足现实,努力挖掘儒家文化现代的价值。本文拟从社会转型期价值重构的角度,梳理刘玉栋小说中蕴含的儒家文化基本内涵:"仁者爱人""积极入世,讲求弘毅之道"和"义利情观",旨在凸显市场经济条件下,儒家文化依然是价值重建的主要理论来源和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说非道德现象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非道德现象漫谈张春生七十年代末创作出一批爱情小说,当时正值“文革”结束不久,干涸的感情领域和荒芜的文化园地需要冲破“束缚”着的爱。谁都知道,我国传统小说里不乏对爱情真挚深情的描绘,而且这种对爱情的刻划,是和反封建、要自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五四”...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育人。丰富的、支持性的环境不仅在幼儿心中播下美丽的种子,更激发他们对艺术创意活动的兴趣和对美的感受。因此,在艺术创意实践研究中我们从幼儿的立场出发,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进行实践探究,创设富有支持性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自主艺术创意活动。富有审美情感的一日生活环境,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与艺术的接触。“生活艺术化、艺术存在于生活中”,我们提倡“让艺术教育回归幼儿”,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视、听、奏、舞、画、做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