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分组职业声望测量方法,对掘港镇300个20y-65Y的居民对81种职业进行职业声望评价,调查发现,该镇居民对81种职业的评价总体上与以往对大城市的调查结果相似,但是共性之中还是存在个性的,有别于大城市的评价特点。  相似文献   

2.
当代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探讨了当代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结构及特征。结果发现 :(1 )当代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保健、人际交往、声望地位和自我实现四个因素。 (2 )在职业价值观的各因素中 ,当代的硕士研究生最看重自我实现因素 ,最看淡声望地位因素。 (3 )文、理科研究生对职业价值观各因素的重要性的评价无显著差异。 (4)男性研究生比女性研究生更看重声望地位与自我实现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汪清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106-110
自1995年以来,国内有关学者对当前国内的职业声望现状以及职业声望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这些已有的成果进行了简单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有关研究结论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编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对南京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的2003级大四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现状是:职业价值因子有发展、保健、工作单位声望和工作者声望四个因素;毕业生在择业时,主要考虑发展因素和保健因素,不看重工作单位声望因素和工作者声望因素;与女生相比,男生更看重“工作单位能解决住房问题或有住房补贴”;与男生相比,女生更看重“工作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强度或压力小”,更不看重“工作单位要在大城市”;来自大城市的毕业生更希望到大城市找工作,来自其他地方的毕业生对是否到大城市工作不太看重;来自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毕业生更希望通过工作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状况对毕业生择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感觉家庭收入越低,认为“工作单位能解决住房问题或有住房补贴”越重要。并将研究结果与凌文辁、方俐洛和白利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相对比,考察十年来我国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原因。深度访谈一名南京师范大学2003级大四女生,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职业声望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佐斌  温芳芳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3):171-175,182
通过理想职业抱负的问卷,考察了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共10个省市(北京、上海、辽宁、广东、湖北、江西、贵州、山西、四川、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同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大学生内隐职业声望的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选择“企业家”、“教师”等职业的人数要显著地高于选择“工人”、“农民”等职业的人数,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声望高的职业;(2)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性别类型相符的职业,相比之下,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反职业性别刻板,而男生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3)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41)大学生对不同社会声望的职业存在显著的内隐偏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3~5岁幼儿职业声望认知及职业声望垂直空间、大小双重隐喻的发展规律,研究采用将高声望职业人物和低声望职业人物图片放置垂直空间的上方/下方和大/小的人物剪影图片的任务操作。通过2个实验及综合分析结果发现:3岁幼儿职业声望隐喻理解能力开始萌芽,高职业声望为“上”的正极概念隐喻开始出现; 4岁幼儿职业声望隐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已形成高职业声望为“上”、“大”,低职业声望为“下”、“小”的双重隐喻能力; 5岁幼儿职业声望的双重隐喻能力进一步加强。研究揭示:3~5岁幼儿对职业声望的隐喻加工存在正极优势。幼儿对职业声望的垂直空间和大小双重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不同步,职业声望的垂直空间隐喻发展优于大小隐喻。  相似文献   

7.
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必然需要职业指导的专业化服务。为了使人们更好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职业,心理学家不断深入对职业兴趣的研究。层面理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心理学研究策略,可以将变量之间的关系以空间结构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克服了传统统计技术要求变量呈正态分布及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等假设的约束,成为研究心理现象的另一重要途径。本研究运用北京市的5831位大学生职业兴趣调查数据,在理论上将职业兴趣分为职业人格类型与职业声望两个层面,对大学生职业兴趣结构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职业人格类型层面区域系数为0.661;职业声望层面的区域系数为0.667;大学生职业兴趣结构为二层面雷达图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研究者依据相关理论编制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对全国30所高校50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结构可由才能发挥、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4个因子组成.当代大学生将个人的自我实现排在首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现在性别、学校性质、文理科、学分绩排名、学校所在区域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在就业去向意愿上,大学生仍偏向去南方及沿海开放城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倾向去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单位和外资合资机构.  相似文献   

9.
吴真  孙影 《心理科学》2021,(3):682-690
职业决策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距离作为个体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否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偏好?研究通过4个实验,采用2(心理距离:远、近)*2(性别:男、女)混合实验设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心理距离(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假设性)和性别对职业决策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学生在心理距离远的情境下更偏好选择稳定、职业声望高的职业;在心理距离近的情境下更偏好选择薪资高、专业对口的职业。(2)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近的情境下,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偏好选择薪资高、专业对口的职业。  相似文献   

10.
职业发展的整合理论述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龙立荣  方俐洛 《心理科学》2001,24(4):484-485
职业理论试图解决职业选择过程、职业发展及变化轨迹、职业决策等问题。按照上述构想,可以将已有的职业理论分成三类:职业匹配论、职业发展论和职业决策论。然而,从职业选择的实际来看,每一个单独的理论似乎都不能解释职业选择及发展的全部。比如匹配论,忽视社会、经济因素如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婚姻家庭、经济就业状况等的制约作用;对心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冲突,缺乏考虑;对于职业心理属性间的内在联系缺乏统一认识、整合。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同一性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对439名大学生的同一性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同一性地位类型的大学生在职业探索上存在显著差异,环境探索和自我探索两个维度的得分都呈现出达成型>延缓型>早闭型>混乱型的趋势,同一性地位越高,职业探索得分越高.(2)不同同一性地位类型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困难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得分及各维度平均分上大致呈现出同一性地位越高,职业决策困难得分越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声望作为评价社会分层的三个纬度之一,对于研究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具有重要意义。军人社会声望受评价者主观因素和被评价者客观因素影响。本文沿从这个思路,从社会评价体系、军人社会功能、军人专业素质及军人个体的社会互动等四个方面分析当代中国军人社会声望的制约因素,力求为破解提升军人社会形象瓶颈和优化"社会——军队"人才流动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徐琴 《学海》1990,(Z1)
在任何开放的社会中,社会流动都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社会流动包括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社会学的研究重点在垂直流动。垂直流动是指人们在同一分层结构层面中的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亦即社会地位的升降。垂直流动的参照基点是父辈的职业和社会地位,或者是个人初次工作时的职业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4.
背景行动理论是职业生涯研究中的新理论。此理论以人类职业行动为基本研究单位,认为:(1)人类的职业行动在本质上都是意向性和目标指向的;(2)应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人们的职业观念、解释和选择;(3)职业是社会建构的。行动-项目质性方法基于此理论产生,从外显行为、内在过程和社会意义三方面收集职业行动的完整信息。背景行动理论对职业行动、发展过程及社会意义的认识为职业生涯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山川  孙时进 《心理科学》2005,28(5):1263-1265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将心理、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整合起来,动态地揭示人们如何形成职业兴趣,做出职业选择并取得不同的绩效。基于该理论,针对不同的人群已有大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该理论还对职业咨询提供了多种发展性、干预性的及补救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简介与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特弗雷德森(L.S.Gottfredson)的职业发展理论是有关职业抱负的内容及其发展的理论。该理论从职业类型、社会地位和性别类型3个维度对职业抱负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职业抱负的发展阶段论和决策过程中的妥协论。该文首先对戈特弗雷德森的职业抱负的发展理论做了简要介绍,然后从职业抱负的范围限定和妥协过程两个方面对已有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论述了职业抱负发展理论在学校职业辅导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诸卫东 《心理学探新》1990,(2):29-29,28
人类虽然有共同的心理活动,但是具体表现在每个人身上,却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个人独特的色彩和风格,从而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是个性。个性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起一定社会作用的有意识的个体的特性。我认为,人的个性对一个人职业的选择起着很  相似文献   

18.
李增洪 《学海》2003,1(1):148-152
社会分工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且没有达到完全社会化的时候 ,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手段。职业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突出表现形式 ,史学家作为职业分工中的一个社会阶层自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强调发展经济的时代 ,史学职业似乎被人们所忽视 ,但史学家自身的人格不能降低 ,这既是时代所要求的 ,也是史学家的职业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考察个体在选择职业时是否会为了更好的环境条件(组织、城市)而降低对兴趣的要求。对63名大学生被试开展了两个实验,采用在环境条件和兴趣水平上有不同程度差异的职位配对来模拟两难决策。结果发现:(1)对不同组织声望和兴趣水平的职位的选择无性别差异;(2)组织声望差距、组织声望差距与兴趣差距的交互作用能显著预测职位的选择;(3)对不同城市级别和兴趣水平的职位的选择有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少放弃兴趣;(4)兴趣差距、城市级别差距与兴趣差距的交互作用能预测男生的选择,只有兴趣差距能预测女生的选择。结论:个体会为了更好的环境而或多或少在兴趣方面妥协。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人们对深层次工作意义追寻愈发强烈的双重影响下,准确把握员工职业使命感是提升组织绩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现有职业使命感研究忽略了中国情境,对职业使命感动态变化的因素以及激发机制的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围绕上述关键科学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丰富和拓展职业使命感的理论研究:第一,基于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自我实现识别职业使命感的核心构成要素,并开发出本土化员工职业使命感量表;第二,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揭示职业使命感动态变化的消极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第三,从微观管理实践出发,采用日志干预考察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干预对员工职业使命感的激发机制。理论上,研究成果丰富了职业使命感概念内涵的理论视角,推进了职业使命感发展机制的研究;实践上,为我国各类组织保护和提升员工职业使命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