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十九世纪中叶,欧洲一些大陆国家逐渐把行政管理学从行政法学中独立出来,对行政机关自身的管理和行政机关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管理开始系统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管辖专业的不断增多、管辖范围的不断扩大,它的理论体系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行政学者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就西方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伦理问题——行政官员职业道德的理论与实践作一粗略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9,(1)
改革开放进程的持续推进激发了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运行的知识需求,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本文以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构建为主线,回顾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历程,总结了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强调用科学理性思维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在构建中,要注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路对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要始终立足于中国公共管理实际,在汲取整个人类历史上公共管理优秀理论和文化基础上,不断探索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之道,从研究指向、核心理论、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方面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推动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海》2018,(1):90-99
目前西方公共管理研究在话语体系建构方面存在着诸多困惑,并且这些问题在其固有语境中几乎无法彻底解决。我国公共管理研究长期移植西方的理论和方法,但西方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复杂且异质的社会实践。因此中国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实际包含着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一是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在非西方语境中的重新定位,二是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在中国的本土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学作者队伍的成熟度,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行政管理学4种重要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性论文的作者和引文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作者队伍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尚未形成稳定的高产核心作者队伍,作者合作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接近70%的文章曾被引用和4.83条的篇均引文量显示该学科的研究具有相当程度的关联性,但偏低的自引率说明研究人员自身的研究缺乏足够的连续性;对专著的引用远远超过期刊,显示作者对最新的研究成果的关注相对较弱;被高频引用的论文主题集中在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危机管理、行政绩效、第三部门等问题上,在一定程度显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赵宬斐 《学海》2023,(6):152-160
民主跨越中国历史语境进行传播、移植与改造,主要采取“解构-转化”和“传承-创新”这两种路径实现其“再概念化”与“本土化”,最终促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概念的建构。该概念在突出创新性与中国特色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原有概念固有的语境、适用对象及其本来意义,充分尊重了民主的本质内涵,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民主的“再概念化”与“本土化”必然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必须立足于全球化新时代,聚焦中国问题与中国实践,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始终保持弹性和张力,始终保持理论的科学性和包容性,进而以崭新的民主范式不断拓展全世界民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为庆祝中山大学中国管理哲学学科创立二十周年,2011年12月23日至26日,全国高校中国管理哲学会2011年会暨中国传统治道的现代诠释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和海南博鳌举行,来自哲学、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国内外著名高校的80余位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进行研究、批判,并从多角度提出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社会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8,(1):107-112
新时代需要新的公共行政学。在话语制度主义的分析视野中,行政国家的中国叙事包括了"党性"与"人民性"的背景观念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景话语。立足中国国家治理现实的行政学话语实践,是对行政国家的中国经验进行刻画和形塑。它并非遵照先验的知识逻辑对研究对象进行切割与重组,而是强调知识生产的主体性,并以回应真实问题的经验叙事方式建构公共行政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在学科、知识、权力三维互动的意义上,围绕中国场景、中国问题的行政学话语实践,需要以"观念魅力"为表现形式在世界体系中建构和拓展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全球图景。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政治伦理学作为"显学中的显学",经过学界70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已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初步建构了中国政治伦理学学科体系。学界围绕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研究、西方政治伦理思想研究、政党伦理研究和行政伦理研究等重点研究方向,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研究队伍,产生了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政治伦理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依然在路上,需要学界同仁坚持问题意识,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断完善中国政治伦理学学科体系,回应和解决政治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中国建立所谓“完善官僚制”,既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也解决不了中国现行行政体制的弊端与问题。面对知识社会、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挑战,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经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伦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伦理学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创新;伦理学聚焦重大问题不够、研究不深,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伦理学体系亟待建构;伦理学作为一种实践理性,影响青少年、影响社会大众的方法和途径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中国伦理学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亟待提升,主动融入世界、沟通世界、影响世界话语体系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伦理学学科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其他学科的发展,没有独立出来作为一个一级学科或许是病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