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议题之一。为有效地缓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养老压力,实现积极老龄化,认真研究分析相关文献,从多学科角度出发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困境。目前,我国的养老面临供给主体单一、法律规范不健全、责任伦理与监管主体不清晰、缺乏专业人才、服务项目单一等问题。应注重改善政府治理结构,扬弃以往"中心-边缘"的治理结构模式,用多中心治理的有效模式创新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实践。  相似文献   

2.
吴建平 《学海》2011,(1):130-137
改革初期,国家对城市的治理主要是单位制模式,中国工会服从并服务于这种治理模式,以企业工会为主要运作载体,参与企业治理;改革中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出现,相应地,中国工会确立了一种"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模式,其实质是以地方工会为主要运作载体,积极参与地方治理。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6,(4):16-2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学界开始对国家治理模式、国家治理能力、社会治理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了研究和探索。本文通过对治理概念的理论界定和中国现实社会治理模式的考察,阐述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条件下社会治理的实质内涵和发展目标,提出新的"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步向以社区组织为主体的、社会自主管理为核心的自治管理模式转型。政府的主要职能不是行政干预和管制,以政府代替社会行动,实行政府包办,而是运用法律、法规、民主协商、社会政策来规范、引导、支持、服务社会自主管理。文章认为,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实现政府功能转交,是培育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实现治理模式转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石国亮 《学海》2011,(3):106-112
公共行政学自其诞生以来的百余年间,对于政府本身的定位经过了多次变化。我国行政伦理学家张康之教授从历史的宏观视野对政府的历史坐标进行了深入考察,提出了统治型政府、管理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划分,与此相对应地提出了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三种信任类型,为考察政府改革的历史足迹与成长逻辑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公共行政学视域下的政府改革理论,从一开始就蕴含着市场运作逻辑和企业管理思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则将公共行政学的这一传统发挥到了极致。市场化政府改革将市场逻辑和经济人思维带进了政府,形成了一种基于契约化之上的管理型政府模式。基于理性而建立起来的契约型信任本身的脆弱性,决定了政府市场化改革的危机结果。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以及新市民社会的成长,意味着一种网络式的社会治理和通过广泛的合作而进行的合作治理模式的到来。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治理模式的建构必须以合作型信任的建立为基础。未来的政府改革应该适应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从基于契约型信任的市场化取向中解放出来,迈向多元治理主体本着公平参与、充满合作型信任以及基于善的完美生活追求的合作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6,(1):44-51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是一个社会改革问题,涉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等领域的改革。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主要是对传统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巩固和强化,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社会管控逻辑和思维主导下,基层政府还处在不断的加强单中心行政权威治理和社会管控能力的实践中。这样的实践,与社会发展脱节,与社会需求脱节,不具有从现行旧体制走向未来新体制的社会改革意义。因此,推进基层治理的现代转型,就是要明确当前基层治理的社会改革核心议题所在,亦即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涉及政府治理的公共性建构、改革社会组织体制、建构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依据社会生态化变革规律和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对我国的社会生态化治理范式进行重构。我国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的社会生态化治理基本范式主要有三大特征:坚持国家对社会生态系统公共事务处理的主导性原则,体现科学性;坚持官民协同维护地方生态自治及多样性发展的原则,体现革命性;坚持生态公共治理成效的验证与主体价值实现的验证,体现实效性。全面分析该范式形成根据可以发现,其直接思想来源是现代生态学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原理;其文化依托是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发展的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其哲学依据是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相统一的哲学思想。根据十九大报告有关要求,应积极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化治理新范式,主要包括:完善共产党领导与民主协商相契合的政治生态化法治体制;构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相贯通的政府-社会生态化协同治理模式;推进政府主导与社会共治的环境生态化综合治理范式;创建先进性与一般性相耦合的文化生态化联动治理范式;提升高新技术引导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产业生态化集群效应;营造国企主导性与非国企多样性发展的经济生态化共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9,(4)
国内外学者在典型与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与模式、全球风险因素及其相关性、公众的风险感知、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策略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政府也对各类典型突发事件建立了完善的应对机制。但社会新兴风险的复杂性给传统的应急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挑战。本文从社会新兴风险态势演化过程中的耦合性与级联效应进行分析,尝试解析社会新兴风险的复杂性成因,以期深度理解这种风险态势下的风险利益相关者多元化风险响应模式以及组织的应对策略选择的多样化。最后,提出了对社会新兴风险治理要秉持长期性、多元化、信息共享与融合、柔性化等战略管理视角与风险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公共管理:治理模式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社会治理模式的概念分析及回溯表明,在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行政改革中,作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公共管理理论已经形成.在这一理论中,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建立在服务精神和服务原则基础上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它以信任-合作机制的生成为基本特征,具有"服务-信任-合作"三位一体的关系图式.  相似文献   

9.
何艳玲 《学海》2003,(5):96-104
论文从行政民主的角度探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理想关系模式及其制度化构建过程 ,将我国在改革之前的政府与公众模式概括为管制模式。论文指出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 ,这一模式日益受到挑战。而在新的制度环境下 ,我国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模式应该是平衡模式。这一模式的制度化措施包括培育自主的市民社会 ,赋予公众以独立的活动空间 ;促进行政公开 ,建立一个开放负责的政府 ;推进行政法建设 ,抑制行政恣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变,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持已经成为中国中央政府的工作重心.如何确保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中央的环保政策成为了当前公共行政领域的热点与难点.政策执行文献指出通过建立相关政治制度和行政机制,如人事任命和绩效评估,可以有效的约束地方政府及官员行为,从而确保中央政策(尤其是经济发展政策)的执行,但这些研究未能充分的解释地方官员环保执行领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而地方治理理论指出通过引入政府外力量到政策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政府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持的绩效.本文基于治理理论,以退耕还林政策为案例,探讨环保政策执行中的地方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完美治理:中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海》2020,(1):10-22
在建国70年和改革开放40余年之后,在国家和社会治理各方面都已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要继续改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持续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有必要将完美治理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目标。完美治理不仅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丰富多彩的当代基础;它强调所有社会主体通过协同合作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改进来追求治理的永无止境的动态完美。提出完美治理,是持续提升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伟大进程的需要,是持续提升国家和社会治理水平和质量的需要,也是理论化当下治理实践并更好地指导实践的需要。推行完美治理,必须建立完美文化、完美信念、完美目标,必须实现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完美境界,必须实现道器的完美统一,必须实行精式治理、科学技术治理、无限可能的治理和永恒创新的治理,必须建立完美制度。只有彻底为完美正名,切实推行完美治理,我们才能真正向建设完美国家和完美社会的完美目标不断逼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我国国家治理指出了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作为国家治理一个组成部分的宗教治理,也应当遵循这些基本原则。本文探讨了人民利益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原则、法治原则对我国宗教治理的指导与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3.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an examination of distribution of power in human communities and institutions. In previous period when identity issue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olitical approach philosophy of sport had to deal mostly with discrimination and much less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in sport governance. Recent scandals revealed that at the top of sport governing bodies. Even more: it exposed the political character of the distribution of unleashed power in sport. That is why it is not enough to punish ad to prevent.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reform the models of control over political power in sport and to rethink the whole system of governance in sport. The proposal of this paper is just one short step in this direction with two points of departure: a change in initial sport’s associational character of aristocratic distribution of power into contemporary state of corporation with managerial distribution of power;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s proposals for models of democratic control at the global level.  相似文献   

14.
善治的魅力在于公共事务管理中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性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民主化,但西方善治的路径却建立在社团利益最大化利益博弈的基础之上,因此,所面对的困境是善活而不善.善治的中国化和追求善治的善果,需要确立善治的德性基础和德性民主的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曹休宁 《学海》2006,(5):138-142
企业网络的治理机制是保证网络间企业有序运作的前提。和科层组织的治理机制不同,企业网络的治理主要是靠非正式机制,即所谓的网络机制。本文从关系性嵌入、专用性投资以及联合制裁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本文的结论是,企业网络中特有的治理机制是导致企业网络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The small portion of philosophical work on global distributive justice that directly discusses particular agents, institutions or practices in global politics tends to focus on a narrow range of the existing set. The emphasis is chiefly on bilateral diplomacy or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to the neglect of a variety of more recent forms of transnational governance, many of which incorporate non‐state actors, have more limited membership, involve informal and dynamic structures, employ cooperative and reflexive methods for ensuring compliance, and operate largely out of the public eye. This article considers how philosophers should conceiv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in relation to these neglected sites of transnational governance,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as an illustration.  相似文献   

18.
On 21 June 2018, on his 23rd international journey, Pope Francis travelled to Geneva to commemorate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The Swiss city also hosts a large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dealing with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issues of peace, human rights, and migration. After reviewing the main highlights of the journe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its significance: to appeal to the common commitment of Christians to proclaim the gospel and its power of salvation in a divided and wounded world. In this way, Pope Francis underlined that in the pluralistic society of today, harmony is not possible if we just ignore faith and focus on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while excluding the transcendent. Indeed, it is the gospel that promotes harmony and commitment to a better world.  相似文献   

19.
Humanity and water represent an intersection of two natural cycles: the human economy and the earth's hydrological system. Although water is vital for human survival and growth, the point where human endeavor intersects is the most variable and uncertain in the hydrological system. Significan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evaporation and rainfall has led to a number of responses aimed at increasing certainty of access to water. However, many of the world's civilizations can attest that the very act of reducing water uncertainty by technical means (capture, storage, and irrigation) has ultimately led to greater uncertainty and civilization failu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living with water as a complex entity, inseparably connected with all three levels of existential complexity—individual, social, and ecological—rather than as a commodity, which has led to our current uncertain status.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合法性执政有一定的原则规定性,中国社会执政合法性主要依赖于四个原则的检验:历史使命原则、治理效度原则、社会理想原则、治理方式原则。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现实,其实是在以上四个原则要求下不断积累执政合法性资源的一种外在表现,也可以说中共的具体执政是基于合法性原则的要求所作出的选择。通过对中共合法性资源积累过程的考察,我们不仅可以得出其现实执政合法性的原因所在,也可以得出其将来继续谋求有效执政地位的历史趋势,这两者统一于合法性原则所蕴涵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