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海》2019,(2)
请求权是一种从基础权利派生出来的技术性权利,其旨在保护基础权利不受侵害。确认请求权、离婚请求权以及收养关系解除请求权本质上是程序权利,共有物分割请求权本质上是形成权,它们名为请求权而实非请求权,故此不应适用诉讼时效。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可以划分为依法和依性质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两类: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是指依法律、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不适用诉讼的请求权时效;依性质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是指基于特定法律地位所生之请求权,主要包括夫妻同居请求权、亲子领回请求权、股东的清算请求权、股东缴付或返还出资请求权以及基于不动产相邻关系所生之请求权等。  相似文献   

2.
过度性医疗、保护性医疗与防御性医疗是发生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三种性质不同的医疗行为,对这三种医疗行为内涵的合理界定是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前提.过度性医疗是一种违法医疗行为,保护性医疗在一定条件下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医疗行为,防御性医疗则是一种性质“待定”的医疗行为.医师是否依法履行告知义务也是区分三种医疗行为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3.
商标权的限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晓青 《学海》2006,(4):137-146
商标权的限制,是指在一定的情况下,当商标权人的权利与其他人的正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为平衡及公正地保护各方的利益而对商标权作出的必要限制。商标权限制的正当性可以从商标权人、其他竞争性厂商、社会公众间的利益的合理分配,商标法正义价值以及为实现商标法的公共利益而防止商标权人滥用权利等方面加以考虑。商标权的限制存在多种形式,其中商标权的合理使用、先使用权人的使用、非商业性使用、商标权的穷竭是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条件性推理测验关注人们如何解决表面上看上去类似于传统归纳推理测验的问题,其真实目的是根据反应者是否将基于某种内隐偏差的解决方案视为合理的,进而评估反应者的人格倾向.有证据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防止自陈问卷的有意扭曲等相关问题,获得更可靠的结果.这种测评思路在成就动机和攻击性两个领域的研究中已经获得初步成效,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都较为理想.然而也需指出,这一新思路尚处在发展中,还有一些问题如施测方法、测验构建和思路拓展等需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金可可 《学海》2007,(4):182-186
罗马法上的诉的概念以及对人之诉与对物之诉的区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罗马法上的诉实际上是实体权利的表达.对人之诉与对物之诉的区分,建立在两者适用范围及其使用程式的区别之上.这一区分对债权物权区分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也具有其区分的不彻底性;19世纪德国潘德克顿法学家们为了解决这一不彻底性而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从张岱年先生关于张载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两元论分析入手,说明张载的性两元论主要是就事实存在而言,在价值评价的角度,张载根本否定气质之性的意义,而天地之性为善亦取决于变化气质而善反的工夫。人由二性(善恶混)而走向一性(善性),是在德与气交相胜的过程中实现的,说到底只是一性的互为胜负。"一于气"的性之两元也可以在一气一性的意义上予以理解。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类”观念有四种:一、感性经验价值世界中由“名”所指代的“实类”,即由“实”的感性和价值性特征的同异所区分的人类、物类和现象类等。二、事物和人事中,存在自然或人为关联的双方,是“相从类”。三、以礼义的要求来衡量而对人所区分的“类”。四、作为社会、进而整个人的价值世界之秩序系统的“统类”。这些类观念由广义的“统类”所统辖。《荀子》类观念的性质:一、感性,包括“以似为类”和“以从聚为类”两种情形。二、价值性。  相似文献   

8.
修复性正义是在反思与批判报应性正义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一种旨在修复犯罪人、被害人、社区与社会之间正常利益关系并实现正义和谐的刑事理念或价值取向,修复性正义下的刑事司法制度建设在我国有着广阔的正义基础和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9.
同性恋问题由来已久,但至今同性恋者仍处于社会的边缘和弱势地位,提出旨在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公正原则是对待同性恋者的主要伦理原则.通过践行伦理公正,使其获得应有的权利,从而使同性恋者获得合理的地位,实现其做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有两种互不相容的公正观念:一是通过说明怎样根据各人所挣之物赋予其权利和赋予哪些权利来解释公正概念;一是通过说明根据各人的基本需要及其满足方法而确立的平等权利来解释公正概念。 分析道德哲学家R·诺齐克和J·罗尔斯对上述基于合法所得权利和基本需要这两种主张在理论上作出表述: 罗尔斯认为,在规定任何社会制度下对利益的公正分配时都将依据下述两条原则和一条规  相似文献   

11.
自谦: 中国人一种重要的行事风格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金生  黄希庭 《心理学报》2009,41(9):842-852
研究一通过对古籍的检索, 初步构建了古籍自谦语料库, 在此基础上对自谦的内涵、分类、功能进行内容分析。结果表明, 自谦是一种“以阳居阴”的行事风格; 它有“虚性”和“实性”之分; 其功能可以分为“和谐性”、“进取性”、“防御性”、“礼貌性”、“道德性”五个方面。研究二对现代人的开放式调查表明, 古今人们对自谦内涵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 绝大多数人认为, 自谦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对自谦功能的认同内容和比例偏重都与古人不同。研究三用自编问卷考察了大学生对自谦的认同度。结果表明, 大学生非常强调自谦的“防御性”、“自我完善”和“提升形象”的功能。最后, 围绕本研究的方法、结果、启示进行了讨论, 并展望了自谦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艳秀 《世界哲学》2017,(5):122-129
霍布斯通过自然平等和理性欲望的预设实现了古典政治哲学向现代政治哲学的转变,将政治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将欲望问题转化为利益问题。卢梭通过区分作为人类原初状态的自然状态以及作为人之为人的法理地位的自然状态、自然人的可完善性与公民理性,自我保存的自然欲望与理性的欲望,自然人的自然自由、公民的契约自由、道德自由,自然人的自然平等与权利平等,以自然与历史对勘的方式将霍布斯的理论极端化,揭示了霍布斯理论必然导向的逻辑困境,进而通过认知性的思路而非规范性的思路、以构成性张力而非辩证的线性历史的设计描绘了一幅关于理想政制的完整连贯的理论图景。  相似文献   

13.
《原道》2015,(3)
提名委员会是以民意为基础、进行实质性提名、传递特定群体利益、以政治过程行使权力的机构。广泛代表性是其结构民主性的主要基础。它提出代表广泛利益的候选人,也是各方能接受的候选人,同时决定了温和的政策路线与和平理性的竞选过程,影响当选人的管治模式。提名过程可以区分为提名启动程序和实质性提名程序。提名启动条件可以引入公民联署以缓解其压力。实质性提名纳入民意机制,采用分阶段多次民意调查和按民主程序提名相结合的模式。在提名过程中引入外部民意能够支持其民主性。通过明确提名权的行使标准、强化规范性控制来补强其民主性,也让"爱国爱港"之要求进一步正当化。新选举制度促成新民主模式,香港发展麦迪逊式民主具有天然的优势和积极效果,这也从结果上强化了提名委员会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14.
颜青山  裴雪娟 《哲学分析》2024,(1):101-115+197-198
逻辑决定论是宿命论的两种形式之一,其表述形式可以区分为激进版本(包含模态词“必然”)和温和版本(包含时间概念“总是”)。既有对逻辑决定论的解决方式大致可方便地区分为语义学和逻辑学两类方案,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会导致其他困难。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一个基于激进版本的推论会导致矛盾的模态关系,从而导致激进版本被排除。而在温和版本中,“总是”存在着物理的和非物理的理解,真值作为非物理对象一旦被给予具体的时间属性,就会导致麦基式的蹊跷性(queerness),由此构造的命题表达式将全部是假的。因此,逻辑决定论不成立。  相似文献   

15.
老庄所谓心、性是两个绝对不同的概念.其他事物从于性,而人从于心.人之善与恶在于心之用.圣人、至人代表着老庄所谓善,圣人、至人非由其本性成就,而由心之修养工夫成就,所以道德之根源在于心.人之违背本性与道,代表着老庄所谓恶,人违背本性与道亦由人之心所起,所以恶亦源于心.性源于道,性与道是相通的.心之用合于本性、合于道即为善,违背本性、违背道即为恶,所以性与道是老庄之善恶标准.心合于性与道,是老庄修养工夫之目标.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立法的法律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乐死立法的法律价值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自由———人权性、效用———利益性、保障———救济性。1 自由———人权性法律的制定、运作都必须以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为主旨并最终使主体获得自由与平等。人权是人须臾不可离之的东西 ,是人的价值的最终体现 ,而肯定人的价值的最可靠、最有力的方法就是人权价值的法律化。法律肯定人权、保障人权 ,唯有如此 ,才能最终获得人权并实现人权。对人权的肯定或抹煞、保障或践踏 ,构成法之善恶的分水岭。安乐死立法 ,具有自由———人权性的法律价值。尽管目前尚有“人有无选择死亡权”之…  相似文献   

17.
在这篇论文中,格菜斯和斯特劳森试图为分析—综合区分辩护,他们认为奎因对该区分提出的批评不能为他对区分的拒绝提供辩护。两位作者的理由是:第一,分析—综合区分的存在有一个支持性的普遍前提,这个前提以分析性词组的日常用法和哲学用法为基础;第二,虽然分析性词组中的概念没有得到有效的形式定义,但通过对概念的语用分析,我们可以提出有效的非形式定义,而且任何定义都应当以语用实践为依据;第三,接受整体论与接受分析—综合区分是一致的,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8.
小芳 《天风》2005,(5):28-29
示每是扫罗族基拉的儿子,扫罗作以色列王的时候,他属王族血统的人,地位何等尊贵。扫罗死后,大卫取而代之,示每随之也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特权和尊荣,他自然有理由不喜欢大卫。一个人有权利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但绝对没有权利按个人喜好来设立是非标准,也不可以把自己的"不喜欢"变成可怕的仇恨,因为仇恨本身蕴含着极大的自我毁灭性。  相似文献   

19.
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种相关性。一种是一个人的权利与他人的义务的关系:一个人的权利,必然是他人的义务;反之亦然。这是一个人的权利与他人的义务的必然的、客观的、事实如何的关系,亦即所谓“权利与义务的逻辑相关性”。另一种则是基于这种逻辑相关性的“权利义务道德相关性”,亦即一个人的权利应该是对他自己的义务的交换: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应该等于他所负有的义务;而他所行使的权利则应该至多等于他所履行的义务。  相似文献   

20.
时序信息提取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云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3,16(5):257-264
时距区分性理论认为提取时序信息是在包含一定项目的检索系中检索抽样的过程,通道因素应当对正确率和速度都产生影响.本文分别以英文字母和汉字为材料,对时序信息的提取特点作了两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材料的呈现顺序对时序信息提取的正确率和速度都有影响,通道因素只影响提取的正确率,而速度则未受其影响。显然,用时距区分性理论来说明时序信息提取特点是缺乏足够证据的.本文提出,对时序信息提取机制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