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道教伴随着现代化步伐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 ,世界各大传统宗教都因应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程度不等地表现出世俗化倾向 ,从而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此也引发了神圣与世俗之关系的讨论 ,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究竟是此消彼长还是相得益彰 ,再次成为宗教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诚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化的关系 ,是各大宗教都不可回避的老问题 ,只是由于各大宗教在信仰、教理教义以及所处环境方面存在着差异 ,所以对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应。就道教来说 ,所谓世俗与神圣乃是入…  相似文献   

2.
世俗化是西方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和宗教现象。当代西欧社会的宗教正经历着世俗化的发展。宗教的多元化也是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现象。本文对西欧社会的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现代化进程中还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宗教伦理作为宗教世俗化的产物,在动员社会力量,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宗教伦理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只能间接地、潜在地影响社会发展,而体现现代性的社会制度才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宗教伦理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其现代转换水平自々高低,与宗教世俗化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基督宗教将向何处去,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基督宗教将走向衰落,另有人认为基督宗教将得到复兴。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 基督宗教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西欧一些国家的确有衰落的趋势。这与社会的世俗化有直接关系。所谓世俗化就是非神圣化,也就是指社会愈来愈理性化,宗教对它的影响日益缩小,宗教成为个人的私事。从20世纪的基督宗教的发展来看,尤其是二战以来,西方基督宗教的世俗化似乎大有势不可挡的趋势。一是表现在人们对基督宗教态度冷漠。二是反映在信徒人数的流失,主要表现在西方的主流基督教会,…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西部边疆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该地区的民族宗教文化原有的神秘性、神圣性、全民性和独特性等特征呈现出弱化趋势,其世俗化趋向日益明显;达赖集团、“东突”组织等极端民族主义者利用轮回转世、末日审判、天堂地狱等教条,将之作为奖惩方式来吸引和控制不明真相的信徒,不断挑起分裂事端,企图以此重新攫取曾经拥有的社会控制力、政治特权及其物质利益;在处理西部边疆民族宗教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时,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的原则,有利于维护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局面.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族群冲突的宗教维度日益凸显。这与宗教的"神"性、组织性、跨国界性,宗教的世俗化、现代化运动,宗教民族主义运动,宗教歧视性政策与行为,宗教精英以及宗教国际环境的变化等社会元素密不可分。然而以文化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的视野来看,宗教在很多时候只是国际政治、民族国家以及宗教团体三个层面中的冲突各方用以进行内部动员和利益争斗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宗教只是族群冲突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讲是一个崭新的世纪,大规模的战争杀戮将被和平与发展所替代,意识形态的残酷斗争与搏击将为人类文化的交融与竞争所削弱,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长期竞争将主要凸显各自文化的生命力。有不少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重放光辉、凸现优势的世纪。无论从继承发扬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角度,还是从国家民族伟大复兴、强盛繁荣的角度,普及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是历史文化研究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世俗化及其倾向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世俗化的内涵与实质、根源与过程以及世俗化的诸种倾向性,探讨最近几十年来西方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世俗化。文章指出世俗化的实质是社会与文化逐渐摆脱宗教制度与象征的控制的过程、而现代工业社会的世俗化渊源于经济的发展与基督教自身的因素。伴随着世俗化过程有诸种社会特征与倾向性:信仰的危机、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决定论、多元论等。  相似文献   

9.
牛仔裤:当代美国“粗文化”现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守明 《学海》2003,(1):169-172
美国社会的竞争性和生活节奏的急促性 ,导致美国文化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并存 ,各种优秀文化因素的沉淀往往是事倍功半 ,而粗文化的种子却在其中轻而易举地找到生长的乐土。在这样一个缤纷多彩的世俗化氛围中 ,多元性美国文化充分展现着西方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质。作为美国国粹和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仔裤是美国主流文化严重媚俗的产物。仅用“快餐文化”、“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词汇来表述美国文化的大众化 ,根本无法清楚地阐明美国粗文化现象的特质。美国人对牛仔裤的宠爱 ,从一个侧面表明主宰美国社会的粗文化是美国文化霸权的工具 ;从更深的层面上看 ,它是这个现代超级大国对野蛮粗犷的古代斯巴达人和罗马人的精神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对世界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正像昔日西部开拓者们的穿着一样 ,今日流行的牛仔裤也从属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是美国大众文化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14-17世纪英国10个代表性新教《圣经》译本以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为纲领,并受英国当时历史和知识状况影响,呈现建制世俗化和智识世俗化倾向。其实现途径有:回归原本,强调字面义;质疑教士翻译资质;彰显人的自主权,倡导世俗生活;提倡民族语译本;拥护王权;展现英国本土社会生活。英译本《圣经》的世俗化交织着各种权力争夺,是新兴社会阶层反教权主义的重要手段和英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北京东岳庙的恢复为例,讨论政府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角色的多面性。世俗化和非世俗化是国际社会学家对50多年来世界不同地区宗教消沉或复兴的描述方式。在20世纪的中国政府对传统宗教的管理是世界世俗化运动的特殊表现。本文认为最近30年中国形成了新的宗教市场,政府的参与说明中国的世俗化力量还没有彻底摆脱传统宗教的生存形态。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宗教     
在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宗教起着一种十分重要的作用。在17世纪前,日本的宗教和西方一样发挥着整合社会生活的作用。但是,在最近三个世纪以来,日本宗教的世俗化趋势变得十分明显,就是说,宗教似乎不再是十分神圣神秘的东西了,它已完全进入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后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岗 《现代哲学》2000,(2):101-105
一、引言 由于近代科学对中世纪神学的胜利及其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把近代标示为“理性的时代”或“科学的时代”。西方文明的发展,科学精神的张扬,代表人类智性的进步与胜利,也为人类取得了较大的生存空间及较大的灵活性,“西方的科技照亮了整个世界,西方的理性滋润启发了不少心灵。”① 然而,人类社会并没有象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和19世纪的进化论者所构想的那样,在“理性”的指引下,得到健全的、有秩序的发展。两三个世纪的实践证明,作为自然、社会系统调控者的人类,其实践既有积极的正面效应,也有消极的…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东西方文化社会发展差异对比 ,分析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 ,给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造成负面效应 ,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协调到危机冲突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和社会的可承受性。提出用东方古老哲理思想整合西方文明所带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弊端 ,走“天人合一”、“东西合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宗教世俗化的几点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有种观点认为宗教世俗化是宗教衰落的表现,其实不然。宗教的世俗化有多重含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宗教世俗化的几点全新的阐释,说明宗教的世俗化不仅是宗教发展的新契机,而且还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充当了并继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即:宗教对道德控制功能的作用;宗教——尤其在特定宗教的内部,对于集体精神、团结精神的重新发现;宗教对于社会革命的作用力。通过论证,可以看出宗教世俗化对于社会的作用客观存在,并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被赋予许多全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龚锐 《佛学研究》2004,(1):337-343
对宗教世俗化现象的未来前景持乐观态度者,认为宗教世俗化是社会的必然进程,像贝格尔那样悲观地认为宗教世俗化的到来,便意味着宗教走到了尽头,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已然摆到了我们面前,即宗教世俗化的确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信仰宗教的不同场域里。  相似文献   

17.
徐楠 《中国道教》2018,(5):28-33
唐代是中国古代铜镜铸造的第二个高峰期。世俗化倾向和商品化消费成为唐代铜镜不同于前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出于信仰的需要,道教赋予了铜镜更多的宗教教化和精神传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陈树林 《世界哲学》2009,(6):136-145
20世纪初发生在俄国的文化危机是西方文化危机的重要体现,对这种文化危机的宗教哲学回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白银时期著名哲学家弗兰克站在宗教神学的立场上,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视角,通过建构社会哲学的方式,对这场文化危机做出诊断,并给出医治的药方,他因此成为这种宗教哲学回应的典型代表。透过对弗兰克思想的分析和理论价值的发掘,有助于把握20世纪俄国社会的历史嬗变和西方文化危机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文化倾向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70年代东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突显了文化因素的考察。本文首先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文化偏差问题,继而强调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进而指出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必然性和祖国大陆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社会文化形态,它与人类社会是双向互动的。社会生活世俗化与社会宗教道德规范化、制度化,在任何人类社会都是互有联系和区别的现象。本文以伊斯兰教历史上三个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为线索,就其与世俗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些学理上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