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佛塔起源于印度,最初建塔主要用于埋藏、供奉佛陀和高僧的舍利,形制也比较单一。后随佛教的发展、东传,为中国建筑所采用,经过古代匠师的不断创造和印度佛教文化的持续传播和影响,发展成为包括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亭阁式塔、花塔、过街塔、经幢式塔等在内的十几种形式[1]。金刚宝座塔也是随印度佛教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2.
塔的来历佛教典籍里有给孤长者求得佛的指甲头发造塔供养的记载,说明释迎牟尼佛住世时,印度就已有塔.佛入灭荼毗后,弟子们将佛的舍利分藏八塔中.后来阿育王开启八塔分发舍利令各地建塔供养.这就是佛教史上广为流传的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的故事.塔,梵语窣堵波,汉译坟冢.印度现存著名的桑志一号大塔(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时期),就是一座建在圆形塔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9,(11)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灵塔,最近在重庆缙云山建成。正果法师塔,是中国佛教协会根据信徒的要求和追思法师业绩,决定并委托重庆市佛协在缙云山原汉藏教理院遗址修建。塔由重庆市佛教协会暨市有关部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于今年7月下旬竣工。新建的正果法师塔,是用绿色的上青石为料,塔身四角为云形翘角,十分精致、柱形塔尖的日月轮,象征光明。塔通高4.7来,比原建的太虚大师塔低0.2米,参差有致。塔周绕以石栏。塔正面“正果法师之塔”为赵朴初会长所书;左右联语:“论其生平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职志”(上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6,(4)
正云居山作为传统的禅宗祖庭,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1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祖师辈出,文人墨客云集。全山遍布大小上百座祖师塔,较著名的有唐道膺禅师塔、北宋罗汉塔、宋心印禅师塔、明颛愚和尚全身法塔、清戒显和尚全身塔、虚云和尚舍利塔等。散布在《大藏经》的云居山历代住持语录,  相似文献   

5.
大理三塔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大理市古城西北,矗立着三座高大的砖塔。塔塔相距数里,但却浑然一体:青山绿水间,若天柱标空,雄浑壮丽的大理崇圣三塔是大理古国的象征,是银苍玉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为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皇家寺院,当初院占地七里,规模宏大;三塔鼎立于祟圣寺山门前。主塔名千寻塔,建造于南诏时期,至今已一千一百多年,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高69.13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为18级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建筑年代稍晚于主塔;两塔间距97米,与千寻塔相距70米,三塔形成鼎足,虽不建于同时,但浑  相似文献   

6.
景坎广姆建在云南省陇川县景坎公社境内的一个小山包上,依山就坎,风光秀丽。“广姆”是傣族话,翻译成汉语就是塔。该塔创建于公元一六二三年,是德宏地区傣族佛教的圣地。原来的景坎广姆主塔高25米;周围有八个小塔,各高10米;小塔的基座上有佛龛,供有佛像。塔帽上悬挂着几块镜子和用铁皮制成的各类动物,风一吹来,叮噹作响,悦耳清  相似文献   

7.
显通寺铜塔     
在五台山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显通寺清凉妙高处,高高耸立着五座铜塔。其名曰:平等性智塔、妙观察智塔、成所作智塔、法界体性智塔、大圆镜智塔。这五座铜塔隐合五台山的东、南、西、北、中五座台顶,表示文殊菩萨顶有五髻,象征文殊菩萨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蕴之真源,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戴的五佛之  相似文献   

8.
格式塔疗法是由珀尔斯(Friedrich.S.Perls)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其主要理论基础是格式塔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格式塔疗法在美国得到广泛采用,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结合一些实例,介绍格式塔疗法的治疗技巧.  相似文献   

9.
辽代佛塔建筑形制由早期的四面塔发展到后来的六面塔、八面塔,其中以八面塔形式居多,多数塔身一层都雕有佛教图像,图像内容和形式随着建筑形制的变化也有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以辽西古塔为例,通过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并实地考察,对朝阳北塔和广济寺塔塔身一层图像样式、奉神系统、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辽西辽塔砖雕图像特征早期到中晚期的传承与演变。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科学出现之前,格式塔心理在事物的整体性、同型论、非线性动力系统、顿悟说和现象学的透视方法等方面非常地接近系统科学了。格式塔的整体论思想非常的丰富,甚至可以看做是贝塔朗菲系统论的初级版本;格式塔的同型论思想初步给出了心物关系难题的回答,可以看做是协同论的一个雏形;格式塔的动力场论首先提出解决非线性动力结构的问题,为非线性思维的成长带来了动力;最后,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现象学透视法、拓扑学与向量学方法的引入使我们看到,格式塔理论已经是一种接近成熟的系统科学思想了。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第一高楼——哈里发塔落成世界第一高楼——哈里发塔于2010年1月4日举行了竣工典礼,迪拜政府借哈里发塔落成典礼庆祝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本·希德·阿勒马克图姆继位4周年,阿联  相似文献   

12.
塔刹,是塔身上安设的顶子,有尖的,圆的;有砖石砌的,金属制作的,形式多样。而塔刹作为塔最崇高的部分,冠表全塔,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为文殊道场,位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为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佛教文化,其中艳丽多彩的塔文化,就是一株光彩耀目的灿烂奇葩。 塔,本来不是我国古代固有的建筑,而是随着印度佛教的传播,于公元一世纪时传入我国,后逐渐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译经沙门玄应的《一切经音义》卷六曰: 《妙法莲华经》第一卷云:“‘宝塔,正言(宀八卒)都波。此译云庙,或云方坟;此义翻也,或云大聚相, 谓垒石等高以为相也。案,塔字,诸书所无,唯葛洪《字苑》云:‘塔,佛堂也,音他合切。’” 塔,梵文为Stupa,巴利语为thupa,音译作(宀八卒)都婆、数斗波、率都婆等;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等。意译作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圆冢、塔庙、灵庙,是“顶”、“堆土”之义。据《杂心论》云:“有舍利名塔,无舍利名支提。”。可见,塔的本义是埋藏佛陀舍利的纪念性的建筑物。舍利,亦为梵语,译云骨身,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显通寺清凉妙高处,屹立着两座精雕细镂的铜塔。两座塔造型相似,均为十三层,东面的略高,代表东台,西面的略低,代表西台。据《五台县志》载,铜塔铸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三百八十年的风风雨雨,使西面铜塔塔身和塔龛的衔接处,出现了一道裂缝,致使塔身略微有点倾斜。为了保护好这一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文物,五台山管理局于去年七月进行了翻修。七月十日,当建筑工匠小心翼翼地逐次揭去塔顶、拆开  相似文献   

15.
山西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大省,不仅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和“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之誉,而且还是“中国古塔的展览馆”。这是因为,山西古塔林立,丰富多彩,多达一千余座,有的座落在繁华闹市,有的座落在崇山峻岭,有的座落在泉溪湖畔,有的座落在深山老林,有的座落在山青水秀的名胜之地,大多则座落在风景优美的梵宇花宫内外。从塔之体质来看,它不仅有木塔、砖塔、石塔、铁塔、金塔、银塔、铜塔、水晶塔、琉璃塔、面食塔、字塔、经塔,而且还有砖木石混合之塔和钢筋  相似文献   

16.
芮城圣寿寺     
山西晋南芮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人杰地灵,著名的道教圣地永乐宫就在这里。位于芮城东北巷口村圣寿寺,因寺内有八角十三级浮图塔一座,又名“塔寺”,又因历史记载塔内藏有舍利,也称“舍利塔”。该寺创建于北宋天圣(1023—1032)年间,元明清三代重修。后因战争影响,只剩有46米的高塔巍然依存。高塔与法门寺塔样式相同,挺拔秀丽,塔刹顶部已毁,仅存覆体刹基。塔内残存宋代壁画,依稀可辨,塔中原设木楼梯,也已毁没。塔身岌岌可危,站在塔下,即可看见明显的裂缝沿着塔顶向下延伸,现在已经延伸到塔身第3层。此外,塔底也布有多条裂纹,亟待修复。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佛寺平面布局的变迁,同佛教徒礼拜对象的转移有密切关系。从印度佛教历史发展的情况来看,佛教的礼拜对象发生过三次转变,即礼拜象征物、礼拜塔、礼拜佛像。起初佛弟子以塔、菩提树、佛座、法轮、佛足迹、佛钵、佛衣以及三宝标志等物作为礼拜的对象(塔表涅槃、菩提树表成道、佛座表降魔、法轮表说法……)。释迦逝世后,各地纷纷立塔  相似文献   

18.
陈文忠 《法音》2004,(8):25-26
释迦文佛塔位于福建莆田凤凰山南麓广化寺的东侧,又称广化寺塔。该塔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之前,仿木构楼阁式石筑,八角五层空心,总高30.6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塔创建年代不详,但据塔上第二层北门右门柱上“乾道改元清明日毫社张景醇挈家同登”字样看,该塔在南宋乾道元年(1165)就已建成,故创建年代最迟应在南宋乾道元年前。第一层塔室南壁的壁龛内壁上有自左至右竖刻楷书两行“舍利塔镇旧基”,可知此塔前身是一座不知建于何年的舍利塔。石塔坐西北朝东南,塔体均为花岗岩石,面层细凿,由须弥座和塔身组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塔,是随着印度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在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和改造外来文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塔,楚文为stupa,音译为堵波,原义为“坟”、“圆冢”,起源于印度,是保存和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用的建筑物;另一种无“舍利”的塔称支提塔。最初两种塔的形式可能完全一样,均为半圆形,后来两种塔形逐渐有了分别,堵波发展成了由台基、栏、覆钵、平头、竿、伞等部分组成的佛塔;支提塔发展成了一种专供信徒礼拜的塔庙形式。无论是堵波还是支提,都是印度佛教早期的崇拜形式。这两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20.
游柏林寺     
《法音》1992,(4)
柏林寺在我的家乡河北赵县县城。记得小时候,村外有喳三十余米高的铁架塔。为求刺激,每每和小伙伴们偷偷地爬到高处向远方眺望。华北大平原,视野是极开阔的,尤其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往西望,在视野的极处,隐隐可见另一座塔影。那时只感觉那塔很美,只知道塔底下就是对我们充满诱惑的县城所在,其它就全然不知了。后来到县城读书,并住在塔下(那时还是学校),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