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外语教学中,针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已取得共识。而外语教学不仅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互动中实现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完善和知识的意义构建,而且文化教学应始终贯穿在语言教学当中,使得跨文化外语教学成为必然。跨文化交际本身就包含着双向沟通,学习外语“引进来”的同时更应该“走出去”。本文作者以学生的身份,结合自身的感受探讨外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探究如何在教学中采取更加具体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得顺畅交流成为以语言或非语言为途经、以文化为环境的一种信息传播,从而更有效、更全面地实现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赛俩目"是阿拉伯问候语"安赛俩目阿来库姆"的简称,意为"愿真主赐您平安",它是穆斯林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文明礼仪用语。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里,"赛俩目"不仅具有一般问候语无法具备的神圣色彩和跨语言、跨文化魅力,还是一个凝结着穆斯林深厚情感的文化符号。因此,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赛俩目"有着独特的文化效应。毋庸置疑,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从文化语言学的视域解读"赛俩目"的文化内涵,对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阿拉伯及穆斯林的生活礼仪,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交际中存在很大差异,这些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误解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常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就叫社会文化定势(Stereotypes)。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跨文化意识的获取难度极大,其阻力主要来源于本民族文化长期的定势作用和对其他文化的偏见。英语学习者应树立跨文化意识、重视跨文化知识的掌握,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对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进行现实的体验和积累,同时也要关注不同社会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以实现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定势的消解。  相似文献   

4.
正外语教师是我国文化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本身的本土文化的素养以及其对于本土文化的观点、态度和意识影响着我国的文化教学。因此,本课题将对中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本土文化素养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探讨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养成与提升本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当今英语学习者的本土文话失语现象提供参考。我国两部英语教学大纲(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都提出要培养我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在我国外语教学界,  相似文献   

5.
德川中后期,日本兴起了一场借助荷兰语翻译介绍欧洲近代科学知识文化的西学运动,即"兰学"。从事兰学翻译的学者积极向汉译佛经求法问道,从作品形式到具体知识均有实际参照。在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中,汉译佛经确有其切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导入是二外法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者对法语课程中的文化导入环节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文化导入中的思维差异和实施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言学各家各派学者从不同侧面、角度对语境的概念、要素、意义进行了界定、归纳和阐释,语境研究呈多元化模式.国外语境理论的多元模式主要表现为从社会文化、语言交际、心理认知、话语、语言变异的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国内语境理论的多元模式主要表现为从修辞、语义、语用的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多元化语境模式实质涉及到抽象和具体两个层面,在不同层面中语境的形态分别出呈现静态和动态的特征.客观实体和知识是语境两种主要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田青 《法音》2020,(3):63-66
知识分子要学一点佛教、读一点佛书,这不仅仅因为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道教与儒教是中国古典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三根支柱。不了解中国的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便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因为缺乏佛教知识会使我们的学者、作家、知识分子(有时候还是"大知识分子")犯一些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岭南自古就有文化,然而岭南文化长期受到北方学者的鄙视。历史上评价岭南文化标准的演变可以划分为"无同"、"无范"、"无学"和"无家"四个阶段。先秦的"无同"是岭北人在夷夏文化并立、争鸣的背景下对岭南文化特性的直观感受。秦汉的"无范"是在封建帝国的统一规范下对岭南文化所下的判断,随之而起的是在"以夏变夷"的帝国政策下对岭南文化进行强制性的改造。唐宋时期北方学者对岭南"钟物不钟人"的评价,给岭南人的文化自尊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于是自明代开始,岭南人努力摘掉"无学"的帽子,文化自信得到增强。20世纪前期不少学者以岭南古代的"无家"来反衬岭南近代的"有家",并相信岭南近代文化代表了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常常主张自己没有知识,但是在某些场合又声称知道某些事情;如何解释这个矛盾,成为不少学者关心的话题。作者在梳理了当代英美学者的代表性观点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某种诠释。在语义辨析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古希腊语的认识动词和知识名词是多义的,而且不能在动词与名词间进行直接转换。当苏格拉底表示自己"认识"某些事情时,可能仅表示"意识到""确信"之类的意思,而他在否认自己拥有知识或智慧的时候,通常指缺乏关于某个领域的"专家知识"或者对于某件事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是土家族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自潘光旦先生以降,学者着力甚多,成就斐然;就研究范式而言,土家族民间信仰研究大体上遵循着"信仰—事象"范式、"文化—象征"范式到"国家—社会"范式的嬗递路径。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既有知识体系缺乏系统的梳理与借鉴,使得研究流于表象,甚而不乏舛误;2.对土家族民间信仰多元性的忽视;3.社会与文化整体理念的缺失;4.对民众主位知识的遮蔽;5.学术研究服务现实社会发展功能的缺位。土家族民间信仰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宋学"的理解在学界有很大差别。本文试图将"宋学"的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结合起来,一方面回到"宋学"命名、定义、研究的元明清学者是如何看待"宋学"的;另一方面还联系到宋代文化的背景与学术发展的趋势,考察宋代学者是如何标榜自己的学术形态、学术宗旨。由于宋学思潮中的不同学派学者均在强调自己的学术是一种"明体达用之学"、"义理之学",以解决现实的人心世道、经邦治国的文化功能意义,故而"宋学"的外延应该包括整个宋代的不同学派和学者。  相似文献   

13.
"文化基督徒"在欧洲原指信奉基督教并受洗入教,专一向文化界、知识界传播福音,注重高品位文化学养的一些基督徒。不意近来港台教会学者竟把中国大陆高校及社会科学界的基督教学者简称为"文化基督徒",以讹传讹,谬以千里。有些人竟至离开实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学者和政治家路易吉·贝林圭尔在其近作《再创造,所有人的素质教育学校》中提出了"教育和培训必须属于每一个人"的理念。他在接受《第欧根尼》法文英文版主编斯卡兰蒂诺采访时就人文科学与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做了深度解读。在他看来,文化与人文科学一直是同义词,文化是通过人文科学来体现的。人文科学作为一种高层次知识固有地缺乏功用性,是由精英独霸的。为了使人文科学成为属于每一个人的人文知识,我们必须想象一种教授人文知识的新方法。这个是通识教育问题,是怎样做人的问题,也是大学教育的生存问题,因为大学教育仍然过于经常地受限于各种不同学科的界限。文化绝不可以依旧为知识精英所专有,因为后者不过是对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有所贡献的行动者。文化要成为一种社会和历史力量,就必须注入到所有人群。同时,地方文化和语言必须整合进一种全球化的教育进路,人文学科要打破认同体壁垒,欧洲人必须走出去到欧洲以外的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5.
刘俐利 《美与时代》2005,(12):26-27
现代设计不仅是信息社会出现的一种知识状态,更是全球性文化处境变化引起的一种游戏规则的改变,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力奥塔称其为"叙事革命".它是叙事、游戏规则的合法性认识的变化,即对传统视觉表现方式的重大变革.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并未超越"古典",而是用一种非理性的感觉对理性进行怀疑与批评,从而阐释的一种更"现代"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0月26—27日,由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战略"国际论坛暨"道德发展智库月"系列论坛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行。论坛组织了"伦理型文化战略"国际论坛、"新中国70年伦理道德发展的文化轨迹与文化规律"第二届长江学者智库论坛、"新中国70年伦理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及其前沿理论"首届杰出青年学者智库论坛三大主题活动。来自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韩国和中国的两百多名学者与会,围绕"伦理道德"与"文化战略"两大关键词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增进全国社科系统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所长之间的工作对话,促进中国特色"哲学与文化"智库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决定于2019年11月在成都市金堂县召开全国社科系统第30届哲学大会暨全国社科院系统哲学所2019年所长联席会议。一、会议主题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哲学知识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8.
"中医"和"西医"既指称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也指称相应的知识承栽者.作为"知识人","西医"往往囿于知识规范而难以理解"中医",但在"知识"之外又能够实践"中医"原则.以基于原创性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创造矫治"知识"带来的"缺陷",使之回归整体性的生命观,可能是"中医社会"对"西医社会"的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理学领域,地图被认为是以数学和定量方式再现"客观"地理的科学过程,但是这种观点在当代遭受很大质疑。依据图像理论分析西西里岛伊德里斯1154年绘制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是2018年湖南省博物馆"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十三至十六世纪意大利与中国的跨文化交流"展览的展品。学者认为地图可以呈现有关知识生成、传递和演变的客观历程,地图呈现的对边界处境的认知,代表的并非地理界限,而是一种"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20.
黄夏年 《佛教文化》2007,(4):110-111
古代印度的乾陀罗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和与之相连的阿富汗东部地区。塔克西拉河谷地区在白沙瓦的西面,在宗教与文化形态上,属于乾陀罗佛教与文化的影响地区之一。外国学者认为:"公元前550年之前,(口旦)叉始罗(塔克沙希拉)即印度河以东地区亦属于犍陀罗。与(口旦)叉始罗同时代的城市布色羯逻伐底从未因传授知识闻名于世。另一个城市白沙瓦(布路沙布逻)要到贵霜时代即公元2世纪时才成为学者们的中心,此前尚未出名。因此,剩下了以寻求学问著称于世的(口旦)叉始罗。当我们说犍陀罗是知识的摇篮时,其中必定包括(口旦)叉始罗。"虽然后来伊斯兰教进入这一地区,佛教最终不再出现,但是经过当年佛教徒的努力,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佛教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