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丰盛 《天风》2014,(10):28-28
在离婚率逐渐攀升的现今,婚姻危机与离婚现象不容忽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婚姻关系的影响已经式微,人们对婚姻家庭原则的持守变得困难.以下六种因素,使离婚不再成为一道禁令,而是一种选择.1.宗教信条和规范已放松,人们在婚姻危机中,有了选择离婚的可能性.2.反对离婚的外在压力及社会对离婚的污名化已减轻;同时,人们对离婚的接受度也提高了.  相似文献   

2.
法藏敦煌文献P.2550号卷子主要讲述的是有关三阶教某禅师行状始末的内容,其中对三阶教遭受佛教内部非难及三阶教内部党争问题均有所反映.依据法藏P.2550号透漏的信息,本文对三阶教所遭受的具体教义方面的非难做了分析.同时法藏P.2550号也为这种非难的存在提供了实例.依据法藏P.2550号对三阶教内部党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了僧邕派与裴玄证派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述了形而上学史,探讨了康德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接着概述和批判了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海德格尔认为,尼采的错误在于把存在解说为价值,在于在追问存在者的存在根据时遗忘了存在本身.在尼采以强力意志为根据的价值之思中,主体性形而上学忽略与遮蔽了存在.形而上学的秘密是根据律.形而上学通过根据律主宰了现代人的命运.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克服与超出就是把作为存在者原则的根据律拆解为作为存在原则的存在与根据相互归属的根据律.德里达认为,在阐述此在的存在机制与存在意义的基础存在论中,海德格尔区分了本源与非本源.他把本源理解为本真本己性.在德里达看来,这种理解还是带有传统形而上学亦即在场形而上学的烙印.德里达对亚里士多德时间观的再解读表达了他对形而上学的深刻批判和解构.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批判表明了他自己看到了比作为在场之存在还要古老或晚到的"事情".这种"事情"乃是对在场—不在场的绝对超出,就是德里达以踪迹之名所思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崔丽娟  刘琳 《心理科学》2008,31(1):205-209,199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及行为模型,并编制问卷,通过对13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使用BBS的行为意向和自我效能感对使用行为的预测作用极其显著.2.使用BBS的态度对行为意向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3.使用BBS过程中体验到的实用性和积极感受对于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使用BBS过程中体验到的危害性对态度有负向影响.4.互联网自我效能感对使用BBS的自我效能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使用BBS的态度无显著影响.5.使用BBS的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对使用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内含子microRNA,的发现,不仅为基因组中大量的内含子提供了存在的理由,也有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内含子的生物学功能.同时,内含子microRNAs对传统的基因敲除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分于生物学实践促进了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对理论认识的深入又促进了科学实践.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历程中,人们见证了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国际发展史中,罗莎·卢森堡始终站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最前列.她先后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修正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两人的理论实质,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卢森堡对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批判对我们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易》与《文心雕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高宪 《周易研究》2004,9(2):60-65
<周易>经传及<易>学对<文心雕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其中主要的研究论著作了回顾和评述,并对"<周易>与<文心雕龙>"研究的前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给西医埋下了心身分离的伏笔,而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则是彻底地将人的心身割裂了.伴随着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殖民征服,西医嫁接在了具有深厚实用传统的中国.这不但造就了医者的工具化,更是熏染了患者.医患实用对实用的碰撞,建构了医者的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公布之后,学界同仁已经发表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但对<周易>经文的释读,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本文以楚竹书本为参照,对经文的八条卦爻辞作了释读,讨论了易学史上有代表性的意见,提出了一些耐人寻味的见解.这对我们一步一步逐渐接近卦爻辞的本义,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9-24月龄婴儿母亲敏感性的预防性干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争艳  许玉玲  吴东红 《心理科学》2008,31(6):1381-1384
本研究根据依恋理论和相关的干预研究成果编制了母亲敏感性干预手册,并对9-24月龄要儿的母亲实施了预防性干预.有16对母婴对分别进行了家庭录像观察.其中10位母亲作为培训组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干预,干预目标集中于提高母亲敏感性,并提高母亲与婴儿的互动行为水平.另外6位母亲为对照组.三个月后,干预完成并再次对培训组和对照组进行家庭观察.用AinSwonh母亲敏感性量表和母亲行为Q分类方法分别对两次家庭观察录像进行编码分析.结果表明:培训组在信号敏感、可得、阻碍和接纳四个方面都有改善;该干预模式有效提高了母亲的敏感性.同时,该干预对母婴互动行为水平也略有提高.在文章中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