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陌生化手法对文学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它是从语言的符号、形式、意象等方面体现其文学性特征的。语符的自指使非指称性语言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强化自身的审美价值;形式的变异使语言能指与所指的距离受阻而产生审美心理距离;意象的新奇使作家心灵深处的内在语言在非逻辑表达中显示出特有的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2.
仅仅看到传奇戏曲也给接受者展示了"历史"的幻象从而造成对未来的期待,这是不够的。传奇戏曲之所以作为独立品类而存在,就在于展示"历史"幻象时有它自己的审美个性。一方面,传奇剧作家运用梦幻模式来组织情节,使幻境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性对比,从而启迪世人了悟玄理;另一方面,传奇剧作家笔下的主体意象,使表现神仙功德的艺术作品成为"以动作为形式的诗歌",从而创造了充满"仙道情感"的审美诗境。  相似文献   

3.
文学美感是情感的独特形式表现,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情感得到触发,对现实人生有所发现和感悟,产生一种审美情感体验。文学美感与一般美感同归而殊途,一般美感只关注审美对象的外部方面和表象就可以获得美感,而文学美感则要求读者尽可能完整地关注和理解文本内部的艺术世界,才能获得美感体验。由于文学书写的过程是作家内在心灵的激情燃烧和喷发,更是作家以其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来创造艺术形式的艺术沉思过程,因此,在文学欣赏中,读者要获得美感,就要精确和深刻地理解对象世界,与作者对话,进行认识性的思虑,这表明文学美感是情感与思虑的复合结晶。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理论家本雅明、阿多尔诺和马尔库塞,通过批判、反思资本主义现代理性文明,形成了学派带有共性的审美形式观,即他们都一致认为在文艺审美形式的想象的虚幻世界里,蕴藏着被现代理性文明压抑了的未来文明因子,文艺的审美形式是批判资本主义现代理性文明的中介物。然而,学派成员的审美形式观也有个性差异。本雅明将文艺审美形式视为救赎苦难历史的中介物。阿多尔诺从救赎已经被工具理性遮蔽的真正理性本质的观点出发,注重强调审美形式反映现实本质的中介性、自律性、批判性和否定性的特质。马尔库塞则突出强调文艺审美形式的感性特性,在现代"单向度"社会中发挥职能,改变个体本能欲望和需求,并形成新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由于有些论者简单地把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归结于黑格尔主义以及西方形式主义本体论哲学美学,因此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思想渊源.事实上,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根源:一是德国哲学传统的辩证批判精神,尤其是德国近现代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批判精神,形成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基础;二是卢卡奇关于资本主义物化理论及他对商品拜物教的哲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对资本主义非人道性的深刻批判,奠定了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三是该学派批判吸收了西方近现代形式本体论哲学美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了其审美形式理论的现代美学心理学与西方现代文艺形式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静物油画是一种以静态物体为表现与研究对象的绘画艺术形式,静物油画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对静物油画的审美价值进行研究,在审美艺术上促进了绘画技巧和自身价值的提高。鉴于此,从多方面对静物油画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微审美”是依托当代高新技术传播平台所形成的全新的审美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审美和后现代审美形式,“微审美”具有即时性、杂合性、碎片性等基本特征.“微审美”之审美活动的迅速发展,在审美时空、审美体验、审美类型等多个层面向传统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诱发了美学理论的新变.进而,微审美及相关美学理论建构,为当下美育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王珂 《学海》2003,5(1):181-186
散文诗是一种奇特的抒情文体 ,散文诗的文体形式正是审美的叙述形式。散文诗是运用了语言的审美基本功能而产生的文体形式 ,具有以抒发情感为主要创作任务的内容价值和以情感与符号 (语言 )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形式价值。即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是 :在内容上是抒情的 ;在形式上 ,特别是语言形式上是审美的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水上人家的民歌——咸水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种类和审美形式。一千多年来,文人学者不断地记载和研究珠江三角洲咸水歌,尤其到了21纪初,珠江三角洲咸水歌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江三角洲地方政府和团体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保护与创新工作。在考察珠江三角洲咸水歌的研究历史的前提下,探讨珠江三角洲咸水歌审美形式的元素构成,为保护和创新发展咸水歌提供有效路径。要完整地把握原生态咸水歌的审美形态,重视对原生态咸水歌审美形式的传承、保护和振兴。同时,也要借用原生态咸水歌审美形式的构成元素,改编和创造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新创咸水歌。  相似文献   

10.
多维化的平面设计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其应用非常之广泛,其审美形式也将随着时间的延展和学科门类的更新发展而有新的生成。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许多将要出现新的审美形式的可能性,我们尚不能或尚不敢预测,我们期待新的时代不断赋予多维化平面设计审美以新的形式、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音乐审美教育散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英 《美与时代》2004,(11):59-60
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教育。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美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育普及的一种重要形式。重视音乐审美教育,提高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国内有些论者把法兰克福学派归为"西方现代形式本体论",并把它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混为一谈。诚然,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尤其是马尔库塞等人,在构建审美形式理论的过程中,吸收了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有关文艺艺术手法的研究成果,同时,两个学派在美学方法论、文艺研究的对象和对文艺社会职能的认识等方面,也具有相似的观点。然而,两个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它们各自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不同,关于文艺形式本质的观点不同,以及理论建构所要破解的时代审美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刘进 《学海》2001,(4):153-157
本文主要论述文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论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形而上的文学观、小说观,以及其小说中形而上的幻想与虚构,形而上意象及其审美价值;说明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形而上意味,富有形而上特征的文学作品,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边城》和《红高粱》的审美取向是相逆的。《边城》是向往和谐、幽静、诚信;而《红高粱》却呼唤野性,向往敢爱敢恨。如果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便会发现两位作家的审美价值、审美理想却惊人的相似。他们都希望中国民众有健全健康的性格,那便是既讲和谐、诚信,又不当奴才、反对奴性。今天,这种民族性格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域下,对先锋小说进行审美分析,发现"生产关系一般"和"生产关系特殊"是先锋小说叙述文本审美的两个内核,它们在先锋小说借用历史、回避历史、游戏历史的形式中驱动着文本的审美表现。先锋小说叙述文本通过借用历史的形式表现了历史和人的双向生产;通过回避历史的形式,显现了历史正因为缺席而存在,并通过这种形式挖掘出社会历史最隐秘的情怀;游戏历史的形式则体现了历史外衣下的当代体验和戏仿历史中的人性主题。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识流在西方现代派小说中广泛应用。在新时期的文坛,王蒙是最早尝试用"意识流"手法去进行创作的作家之一,尽管应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写作,但从小说的审美方面进行分析却展现出了东方的审美意蕴。分析其意识流小说中的东方审美意蕴对我们探讨文学作品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首次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命题,他认为只有能够激起人们审美感情的才称为艺术作品,而激起这种审美感情的是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的关系和组合",就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朱仙镇木版年画以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粗健有力的刻线,单纯热辣的色彩,庄重大气、古朴淳厚的气质,具有很高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8.
穆达先生是南京回族作家,他的长篇小说《白河逝水》完稿后,曾两次请我审读小说中所涉民族宗教内容,于是我有机会成了这部小说最早的读者。当我读完小说时,内心有一种隐隐的震撼。这种震撼不止于小说真实典型地再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也不止于对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回族穆斯林生活的生动描述,还在于小说的结构形式以及这种结构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产品设计是以产品这一实物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它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的规律来创造。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主要追求功能美,艺术主要追求形式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当技术相对于产品来说已经不成为主要问题的时候,形式审美就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20.
胡艳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05-106
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对诗词作品进行审美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或者物象都能让作家产生感发,然后通过对某些艺术手法的运用,采取一定的规范,利用文字使内心的感触得以表达出来,换言之,这就是诗人审美现实生活的一种结果。形成美感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情感和想象,所以,进行古代诗词作品的解读过程中,必须进行学生丰富情感和想象的培养。古典诗词属于中华文化的精华,饱含着非常深刻、广泛、丰富的美学内容,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使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审美理念、审美要求以及审美情趣得到反映,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文学精品。本文针对古代诗词教学,探讨了培养审美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