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更新     
张云 《天风》2008,(6):44-45
人生苦短.在我经历了28年苦难的生活后,当我认识神的时候,再去理解它的含义时,我有了新的认识. 28岁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应是开花结果的好季节,而我的人生却在经历着苦难.原因是我得了绝症,为了治病我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向亲戚借了债,但仍没有治好我的病.  相似文献   

2.
肤浅与深刻     
肤浅是一汪浑浊的水 我们常见的人类认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肤浅的、深刻的和谬误的。在这三个认识层次中,肤浅犹如一汪浑浊的水,认识之光经过它的侵蚀,其亮度将大大地削弱,我们看到的事物只能是一个朦朦胧胧的影子。深刻则如洁净度很高的玻璃,我们的认识之光完全能够穿透它达到我们的认识对象;而谬误,则干脆是一堵不透光的墙,认识之光被它死死挡住,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它去认识事物的客体。 肤浅犹如衰老 在现实生活中,远离真理的谬误最容易得到纠正,肤浅才是最难克服的——因为肤浅往往没有过错。肤浅是平庸的,毫不突出的寻常…  相似文献   

3.
二十多年前,日本家庭生活问题研究会制定了一个《家庭宪章》,它表达了一部分人对家庭的热爱与期望,反映了他们心中的理想家庭。其文如下: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使我们更好地生存的生活共同体。家庭生活是文明的产物中最高尚、最美好的东西,它养育了人的活动能力与创造能力。为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家庭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4.
默想(2) 人生终向主!请你使我认识我的终向。第一端天主为什么造我?天主造我是为在这世界上认识祂,爱慕祂、光荣祂,等到我们们死后,我们可以占有他,这是我的终向。我生在世上不是为积聚尘世暂时的财富,不是为谋求名誉声望和他人的尊敬器重,也不是为生活得舒服安逸。我的终向是在这世界上寻找天主,事奉天主,完成天主愿意我做的工作。这伟大的真理我至今没有认识,或至少没有深刻认识。因此从生活上来看,我犹如一个不知道自己真正终向的人。因为  相似文献   

5.
周志治 《天风》2003,(12):15-15
基督降生的马槽,是我们基督徒的座标,我们的生活必须以他为中心。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我们应该立志读它、研究它。当代著名的圣经学者巴斯德博士说:“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会不算完全;不详细研究圣经的传道人,不配侍奉基督的教会;不立志了解圣经的圣侍人员,他的工作不会有价值;不充分领会圣经的基督徒,他也不能过完全的基督徒生活”。  相似文献   

6.
心理督导对于我们中国的心理咨询工作是一个既时髦又陌生的名词,时髦是因为当西方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巧近年来大量涌人大陆时,大家注意到它在西方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培训体系中所占有重要地位;陌生则是由于它才刚刚被我们认识,还未形成规范的督导体系。在我们当中并没有多少人曾接受过专业的督导。  相似文献   

7.
正有时会听到一种抱怨,说我们的生活愈来愈没有诗,这抱怨令我深思。回过头看,历史上我们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诗,曾经让我们为国家民族的兴亡慷慨悲歌,为无所不在的生活与性情之美而吟唱。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诗从我们的生活中离去了,到哪里去了呢?是它弃我们  相似文献   

8.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每当唱到《国际歌》这段歌词时,人们总觉得特别振奋,增添了一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自信力。虽然这段歌词诞生于十九世纪,但它道明了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活发展的原动力,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这是无神论的观念、彻底唯物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神迹与记号     
沈承恩 《天风》2002,(6):4-6
信耶稣不是因他会行神迹,乃因他有永生之道。通过神迹认识上帝,是信仰的初级阶段,我们应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进入更完全的地步,不要把心思专注在神迹上,而是要谨守遵行上帝的话,完全降服在上帝面前。在生活和侍奉上都要圣洁,宁可没有爱情不能没有圣洁;宁可没有钱财不能没有生命;宁可没有权力不能没有权柄;且莫张狂,谦卑跟随主。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男人不能没有女人,女人不能没有男人。男人和女人必然走到一起,组成一个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里,男人和女人怎样才能和谐相处呢? 认识彼此的差异 上帝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们理当和谐地生活下去,然而,我们不要忽视:隐藏在所有社会活动后面的仇恨和厌恶,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1.
比较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事物最普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常言讲广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比较,我们才能认识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我们为什么能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一眼就可以认出自己的父母或知心朋友?就是因为我们学会了比较的方法,就是因为我们从比较中掌握了自己的父母或知心朋友的主要特征或基本特征。如果没有比较,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一个混沌而模糊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2.
骄傲     
天主反对骄傲的人,降福谦逊的人。(雅4:6)我们都要求在灵修生活上前进,我们都要求天天更热爱天主,我们发现在我们前进道路上有一巨大的绊脚石,就是骄傲。我们要认识骄傲的危害性,要猛烈攻击它。从我们心中铲除它。我们是修道人,我们是奉献给天主的人,我们是完全属于天主的人。骄傲以自我为中心,不尊敬天主在万有之上的最高真主宰。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离开目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目的,就像一种人生方向,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可能就是一团乱麻,无从下手,看不到下一步到底在哪里。所以说,一个人有目的,不是什么坏事,它是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一个设想。当然,那些属于假、恶、丑的东西,都应该在目的之外。或者说,我们的目的,不包含那些乌烟瘴气、扑朔迷离的内容。给自己找个目的,然后,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去抵达它,让它变成现实,可是,一些人却急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人类实践-认识的日益拓展和深化,使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变得极其复杂,由此决定了人们必须对人类认识进行深刻反思。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并没有从本质上受到来自当代社会生活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挑战。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一定义揭示了人类认识及其过程的本质,它与迄今为止科学所描述的认识过程的微观机制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王振武同志的《认识定义新探》一文(载《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信仰即是一次旅行,但不是到峨眉山、九寨沟、长城等旅游景点观光;亦不是到美国、英国、法国等海外国家游览,而是迈向天主、迈向天国的旅行。因着此次旅行的特殊,所以在旅行之前我们应有充分的准备和认识。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目标的确定对于旅行者来讲尤为重要,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会迷失在旅途之中。我们的目标是天国,世界只是我们暂时居住的旅店;生活中的我们只是一个过客,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都好象路旁的风景,匆匆地擦肩而过;也许只有一点点事物可以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但都只能存留片刻,因为事物的东西没有永恒…  相似文献   

16.
作家史铁生《写作三想》(片断)(《思维与智慧)1995年第1期)中对“作家应该经常到生活中去.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得有生活,没有生活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这句话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我启发很大.由此,我也想谈谈我的认识.“生话”是一个语词.逻辑上讲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也就是同一语词在不同的勾子中表达.的含义可以不一样.同样“生活”这个语词在这句话里,也有着特定的含义,它不再指我们所理解的日常a话,而是指我们对生活的仔细观条和深刻的体验.每个人都梦想成为作家,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成…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历史感、现代观念与世界意识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活方式问题的视野和方法论问题。所谓历史感,首先是应该看到中国现代生活方式中,凝聚着悠久、优秀的民族文化积淀。历史感的意识,就是既要看到我们民族的优势,从而发扬它,又要清醒地对待我:们的劣势,从而克服它。因此,需要很好地认识和理解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所形成的民族特征,在“生活方式”这个“综合指示器”上的表现。对于我国近代社会在与西方文化接触后所发生的变化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历史  相似文献   

18.
陈懿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99-199
经过七次审议的物权法的颁布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我国公法色彩最为浓重的一部私法。它有许多创新、可贵之处,但就像没有一件事物是完美的一样,它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争议之处。同时它颁布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如何正确的认识这些分歧,正确适用《物权法》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妥善的了解《物权法》,方能使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与喜乐     
光明与宁静,是我们都渴慕而想要追求的生活,追求幸福是我们的生活本质。当爱化成为确实可见的光明,充满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喜乐就自然而然地被我们所拥有。 没有什么比以下的行为更容易产生一个光明宁静的生活,那就是,当我们远离罪污、清洁纯净、没有瑕疵时,这不仅仅是从行为上远离罪污,更是在心思意念上清洁纯净、没有瑕疵、不生  相似文献   

20.
一、传统特征中国有自己深厚的哲学传统,但它没有西方哲学那样丰富的认识论内容。这也许是我们的先哲对宇宙、人生所持的特定态度的产物,但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对问题的表述及结论的形成。虽然没有自觉的认识理论,却有不自觉的认识方法。因而,不了解传统哲学思想方法上的某些特征,就无法揭示充满理性精神的西方认识论对近代中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