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深入研究医师的职业精神,促进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提高,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学会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职业精神研究所,决定于2007年10月18日~19日在北京市稻香湖景酒店举行第二次研讨会。预计将有中、美学者3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将分别听取中国小组和美国小组关于中美医师职业精神调查报告,并对两国医师职业精神进行比较。其中包括中美医学领域利益冲突及对比研究。会议其他主要发言还有:职业精神的高度协调医患关系;医院管理体制与医师职业精神的培育;行业自律问题研究,其中涉及的主要议题有医师的继续教育、行业自律的组织建设、医学伦…  相似文献   

2.
全国安乐死学术讨论会纪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7月5日至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华医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法学会、上海医科大学人文社科部等单位发起的“安乐死的社会、伦理和法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医学、哲学、伦理学、法学、新闻出版、文艺等各界专家学者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对安乐死这一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从医学、社会、经济、伦理、法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热烈而缜密的讨论。这次会议是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安乐死专题讨论会,是多学科、跨学科、焦点集中、议题深入、充分体现“双百”方针的学术讨论会。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对其进行了报导,所以也是一次有较大影响的会议。  相似文献   

3.
医师职业精神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对传统医师职业精神提出了挑战,并催生了数字职业精神的概念。从精神科医生的隐私权、患者的隐私权、以患者为目标的互联网搜索和心理治疗中互联网技术滥用四个层面列举了互联网技术对医师职业精神的伦理挑战,并从法律和行业规范、数字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以及维护医师数字职业精神的具体建议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思路和策略,以期为精神科医生应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伦理冲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2年5月29日至3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举办了“发展中国经济伦理”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欧洲、南非、日本、我国香港地区的世界著名国际经济伦理学者和我国上海、北京、江苏、湖南、河北等知名经济伦理学者以及有关方面约80余位代表出席了这次国际研讨会。上海社会科学院院  相似文献   

5.
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办、西藏军区总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于2013年7月26日~28日在拉萨召开.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医疗机构管理、医学科研等领域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以"医改生命伦理职业精神"为主题,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会议消息     
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课题开始启动2007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第二次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商定,为了促进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深入,推动医师职业精神的建设,启动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并制定了“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包括大样本的人群调查,即医师和患者两个人群的问卷调查;中美两国职业精神的历史比较;职业精神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医患利益冲突;医师职业的潜规则深探;职业精神教育课程的对比评审等。目前大样本的试调查已初步完成。丛亚丽和杜治政两教授向会议汇报了“38名外科医生的问卷调查”和“16位病人访谈的初步…  相似文献   

7.
全国首次健康道德学术讨论会于今年3月7日至10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1990年重点学术活动之一。会议由该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主持,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4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会长杜治政教授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学术演讲。 大会专题发言和报告之后,与会代表着重就健康道德的概念和原则,健康道德与社会、环境和人群保健,健康道德与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  相似文献   

8.
2012年10月8日~9日,第七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隆重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以及我国卫生部、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市卫生局等机构的领导专家,全国各地医学院校的青年医学人文教师骨干和各大医院的同行等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卫生部直属机关党委姚晓曦书记、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王德炳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义庭教授、医学部副主任王宪教授到会祝贺致辞,并向中心聘任的研究员发放了聘书.  相似文献   

9.
李伦 《伦理学研究》2005,(6):108-112
2005年9月24日至27日,全国当代科技伦理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和伦理学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会议共收到受邀学者提交的31篇论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院  相似文献   

10.
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学会成立大会暨全国医学伦理学第五次讨论会于去年10月14日至18日在西安召开,全国共有400位代表参加,收到论文170篇。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树奇参加了这次会议,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以日本医学哲学伦理学会会长杉田勇教授为首的代表团、加拿大安大略的林奇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郭罗夫·潘斯教授等国际友人。 大会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医德原则、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医学道德、医疗卫生承包责任制与医学道德、卫生资源分配中的医学道德、各种特殊人群(老年、儿童、残疾人、干部)卫生保健中的道德、“安乐死” 死亡标准、“尸体解剖”、“人工受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联合发起的建国以来第一次傅山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8月13日至21日在太原举行。参加会议的,除山西学者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共120多人。大会收到学术论文和资料90余篇,整理出版的傅山著作6本。这次讨论会是一次以哲学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会议,与会者中就包括哲学、历史、文学、书法、绘画、医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和教学工作者。现将会议讨论情况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文学者和医学专家齐集一堂,隆重纪念广州医学辩证法讲习会30周年和<医学与哲学>杂志创刊30周年,感到特别高兴.1979年底至1980年初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是卫生战线一次思想解放的会议,同时也是一次催生我国医学人文学生长的会议.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主办,日本社团法人伦理研究所协办的“东亚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和大陆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各国学者...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2,(1):35-35
五届耶儒对话国际会议召开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五届耶儒对话国际会议”于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崇基神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在以往数届的儒家与基督教对活会议的基础上,再次为儒家和基督教对话相关学科的学者提供论坛。来自中国大陆、新加坡及香港本地的学者就“生命与伦理”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6月4日~5日,第三届组学与生命伦理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由华大基因生命伦理和生物安全审查委员会、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共同主办,中国遗传学会科学道德与伦理委员会、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和广州市医学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协办。来自两岸四地医务、伦理、科研及法律界的50余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新生儿筛查"专题展开研讨,会议主题涵盖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月30至12月1日,河南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第二届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郑州大学召开。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玉玲教授,全国医学伦理学会常务主委、省医学伦理学专业学会主任委员李中琳研究员、省医学会学术会务部主任孙明明及省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委员候选人、医院有关管理人员、在校部分研究生本科生50多人出席了会议。李中琳主委代表第一届委员会从主任工作会议、举办的学术活动、学会委员参加的全国及国外有关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第二次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商定,为了促进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深入,推动医师职业精神的建设,启动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并制定了“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包括大样本的人群调查,即医师和患者两个人群的问卷调查;中美两国职业精神的历史比较;职业精神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医患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0月25日~26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健康报社等协办的"第十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全国有关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师和各大医院的医生、医院管理者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本研究调查了四川大学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中的“伦理修养”(“保密与尊重”和“知情同意”)和“医师责任”两方面的认知,并将其与患者认知进行比较。笔者分析了医学生和患者认知差异,并对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的认识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未能发自内心地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最重视的仍然是临床技能的提高。研究提示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需要增强感染力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医师职业精神的教育和评价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各国制定了一系列医师职业精神的评价方法。介绍了墨尔本大学使用情境判断测试对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评价方法,通过设计临床实践中具体的伦理困境,评价医学生有效沟通、关注病人、团队的有效合作、压力管理和对职业精神的承诺五方面的能力,并采用Angoff标准设置法进行评价标准的制定。结果显示,情境判断测试对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地评价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