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谢谢你,爸爸     
余方伟 《天风》2007,(12):41
每年6月份的第3周为“父亲节”,甚愿天下各位劳碌奔波的父亲们在主里节日快乐!读神学已经两年了,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谢谢你,爸爸!”两年前的今天,我还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带着美好的理想和盼望正预备着高考,那时候的我虽然知道耶稣,但并不了解他。随着高考的来临,爸爸却向我提出:“读神学吧!”我非常诧异,因为按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最大的心愿,可爸爸居然让我读神学,我不知会有何出息。  相似文献   

2.
有一首诗名为《替代》。诗中写道:“不是同你一起行走,我要与你一起爬行。不是同你进行交谈,我将寻找与你沟通的途径。不是让你与世隔绝,我将与你一起历险。不是只注意你不能做什么,我将用爱去奖励你能做的事。不是为你感到忧伤,我将永远尊重你。”这首诗传达的主要思想——对孩子生命的尊重,强烈地敲击着我的心灵。我是一个孤独症孩子的母亲。想想自己在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与“我”同行,而不是站在他现有的起跑线上与他一同“爬行”;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与我交流,而不是设法与他沟通;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不要在公众场合“失态”,而不是放下我的自尊帮他适应这个社会;更多的时候,是在指责孩子的过失,而不是用爱激励他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更多的时候,是在将自己的委屈、焦虑、无奈、绝望、狂躁、自卑等不良情  相似文献   

3.
“他病重在榻,耶和华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给他铺床。”(诗41:3) 在教会里,常常听到有人染上疾病,也常常去医院探望病人,甚至我们自己也曾生过病。那么,为什么会生病呢?导致人生病的原因有6种: 一、违背神的命令 摩西告诉我们:“这书上所  相似文献   

4.
沈德溶 《天风》2006,(24):20
经文:太5:27年轻时候,读这节圣经,觉得很容易懂,叫人分清是非,感到要照这节圣经去做,也并不难。几十年来,在社会中活了大半辈子,越来越感到主的话十分可贵,也感到要真正照主的话去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难就难在一个“说”字上。因为主的话不是只要自己分清是非就行了,而是还要“说出来”,对“是”要说“是”,对“不是”要说“不是”,这就很不简单了。试问:你在一个社会地位比你高的人面前,假如他对一件事说了个“是”或“不是”,而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他的看法却是不对的,这时你怎么办?背着自己的良心,跟着他说,还是明哲保身,不出声呢,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还是坦然无惧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就说“是”,“不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在第八次国际哲学会议 (1934年 )上发言说 :“今天的中国不是过去的中国自然发展的结果 ,而是一些违背他的意愿的外力压迫的结果” (《三松堂学术文集》第 2 85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年 ,以下简称《文集》)。此“外力压迫”指的就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在这个发言中 ,他把前五十年中国思想的发展概括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以改良运动为代表 ,用旧文化来理解新文化的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 ,用新文化来批判旧文化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 192 6年以来 ,注意新旧文化相互阐明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前二个时期的“合”,即新旧…  相似文献   

6.
斯多葛学派第一次完成了亚里士多德逻辑中已经涉及到而禾作进一步探索的命题逻辑,在逻辑史上的地位是显著的;而其理论最原始的部分则是关于被表示物或被表达物的,这些东西他们共同称为来克顿(Lekton及其复数Lekta)。来克顿理论是逻辑学理论中的一个新事物,它可以说是现代语义学理论的渊源。一、按照斯多葛学派的看法,有三种东西是相互联系的,(1)表示项或记号,(2)被表示项,(3)存在物。表示项是声音,例如“狄翁”的声音,存在物是外部存在的对象,如“狄翁”自身;这两者是物体或物理对象,而第三个因素却不是物体,我们可以把它描述为“声音揭示或表示的实在实体,而我们把它理解为是与我们的思想共存的,”这也正是野蛮人听到希腊语词时不理解的原因,这第三个因素便是来克顿,可直译为“所意谓的东西”。塞内卡用一个例子说明了这三个因素的区别,他说。假定我看见卡托在散步,视觉给我揭示这件事情,思想也就相信。我所看见的,我的心和眼睛注意到  相似文献   

7.
断定董仲舒的历史观为“三统三正”的循环论,并以此来证实董仲舒的天道观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这几乎是以往有关董仲舒论著公认的定论。我认为,这一论断虽然确实抓住了董仲舒历史观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但却只是抓住了它的表面现象,而不是本质。我以为他的历史观同他的天道观一样,其主导方面不是循环论,而是一种具有螺旋发展形式的进化历史观。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8.
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一天,四弟的电话来了,说:“父病重已难医治,他在世时日不多,急着要向你交代后事。”如此我只好火速回故乡探父病。我一到父亲的病榻前,见父亲已瘦得皮包骨头,四弟说他已有数日不进食也不肯吃药。父亲见到我似乎要急着交代后事,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母亲已经来看过我,我去阴司要同你母亲住一起,不愿和你继母住一起。你是老大,这事你须在我去黄泉路前办好。”故乡所处山区,1994年时这个县还没有搞丧葬改革,城乡一律是土葬,故父亲和继母早在和睦时已建寿坟。后来因父亲和继母感情不好而分居了。现在病重,提出要和母亲…  相似文献   

9.
牧者的软弱     
李世峥 《天风》2008,(20):30-31
曾听一位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肢体,问牧师:“你在这里探访吗?”牧师答道:“不是,是我自己看病。”那位肢体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会生病?”这件事听起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却不在少数。虽然大多数人不会认为牧者就不可能生病,但对很多人而言.却忽略了牧者也有软弱,也需要代祷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0.
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迎来高考的日子。那是莘莘学子激动人心的时刻,那是让人感受到即将改变人生命运的时刻,那是天下父母喜盼收获的时刻。每年每月的7日、8日,我们好像没什么感觉就过去了。但是6月7日、8日,却成了每位高三同学都终身难忘的日子,毕竟要尝试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激动、紧张的心情是正常的。谁没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呢?!但是,不能让激动、紧张耽误了大事,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最佳心态迎接高考的来临,让自己拿回最满意的成绩。今天我所讲的主题是“高考考前心理辅导”,这对于高三学生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通过高三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1.
高考的帐幕终于落下了。“硝烟”渐渐地从考场上散去,全力以赴地帮助考生应试的老师和家长们正慢慢地从紧张中缓过神来。可是,殚精竭虑的考生们却仍有不少还跋涉在困惑的心理沼泽中…… 性情突变的小雨 小雨从小就勤奋好学,善解人意。一直都是三好学生。上高三时,他对爸爸妈妈说:“我一定能考上北大、清华,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此后,他将全部时间用来复习。在高考前的3个月,他起五更睡半夜,吃饭时都想着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受到一点小挫折而心灰意冷、迷失方向。此时,幽默可令你“反败为胜”。我的一个年轻朋友,因为迟到已受到“最后通牒”,但今天又遇上塞车。也许他可以找个理由———大病一场啦———但他不想用这“家喻户晓”的借口。他叫山姆。9点35分他赶到公司。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山姆的主管过来了,山姆突然咧嘴一笑,握着主管的手说:“您好!我叫山姆·梅纳德。我想求职,那个职位三五分钟前是我的。我第一个来,‘勤快人先捡柴’吧?”一阵哄堂大笑,主管竭力保持严肃地走了。山姆用“笑”保住了他的工作。我的一个邻居在前往机场的路上…  相似文献   

13.
教会的特征     
每当有人问:“天主教是怎样的教会”时,你可知 道,是天主亲自挑选了你做他的介绍人,来介绍他的 “机构”吗?这不是形式,也非偶然,是天主拣选了我 们——他的知己,来介绍他、他的家庭,这是多大的荣 幸!因此我们该何等谨慎地做好事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黄克剑同志在《国內哲学动态》今年第一期上,对周国平同志关于“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理想性的活动的观点提出质疑,并试图论证马克思“巴黎手稿”的这一论述“是一个现实的、科学的命题,而不是一个理想性的价值命题。”我认为,黄克剑同志把“巴黎手稿”中的这一命题人为地拔高了,其论点也失之偏颇,值得商榷。黄克剑同志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科学命题的第一个根据是:马克思当时的思想发展已处于在政治经济学中解剖“市民社会”的阶段,他已经是从经济现实出发探讨人的本质。的确,马克思说过,“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巴黎时期开始了马克思探讨问题的崭新方向和途径,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  相似文献   

15.
余兴 《天风》2004,(4):23-23
曾在一个聚会交通中,有一位看来略有些急躁的年轻人,脱口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信的耶稣应该是一位怜悯慈爱的救主,他怎么会在圣殿发这么大的脾气?还用鞭子把人都赶出殿外呢?”我当然知道,他是指着约翰福音2章主耶稣洁净圣殿那个故事。我认真地看着他,然后带着笑容告诉他:“如果我们的主真的是个发脾气的主,那天,他可能就会用粗大真皮作的鞭子来赶人;而不是用极平常、  相似文献   

16.
感恩生活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  相似文献   

17.
保罗的气节     
修毅 《天风》2002,(1):28-29
保罗的气节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经过神的选召磨砺而成的。保罗在传道的生活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惧怕任何环境的艰苦和压力“……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神而来的义,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3:9-10),还有“我感谢那给我力量的我们的主基督耶稣,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侍他。……然而我还蒙了怜悯……并且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提前1:12-14)。这是保罗对主的忠诚气节的根基和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据《学术研究》1963年第五期报导:广东历史学会于今年10月5日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讨论关于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刘节在会上作了多次的发言,坚持自己的论点,并对某些重要的论点,作了补充和发挥。他说:(1)我的“天人合一”说,是要以人来统一,而不是以天来统一,也就是以人来掌握自然规  相似文献   

19.
唐诗有句云:“药灵丸不大,棋妙子无多。”这话固然道出了用药,对奕的哲理,但借得它来比喻简练的精妙之处,也很恰切。提起简练,人们自然会想到美国著名文学家海明威。这位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一生是站着写作的。海明威之所以要站着写怍,而且用一只脚站着,目的就是为了使文章简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俄国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20.
姚永抗同志在他的《要全面理解“一分为二”》一文中,(見《光明日报》1964年6月12日)针对我的文章:《“合二而一”不是辯证法》,提出要全面理解“一分为二”。在姚永抗同志看来,艾恒武、林青山同志的观点不够全面,而項晴同志的文章更不全面。姚永抗同志在以不要完全否定“合二而一”命题为借口,提出了他的所謂“全面”的理解。姚永抗同志认为,“企图用‘合二而一’来代替或补充‘一分为二’的做法,是对‘一分为二’片面理解的表现”(指艾恒武、林青山二同志的观点),但“以‘不是辯证法’来籠統地加以否定也是不对的”。姚永抗同志的“全面”理解认为,“‘合二而一’也可以理解为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个侧面——对立統一规律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因此,‘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不能說是根本对立或‘针锋相对’的。如果有对立,也只是部分与整体的对立,艾林二位提出‘合二而一’的思想不能被当作用形而上学代替辩证法,而只是对‘一分为二’作了片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