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丽霞  郑日昌 《心理科学》2007,30(1):181-184
本文以多质多法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由中学生问题行为三视角评估(自我评定、教师评定和家长评定)构成的数据模型进行了构想效度的研究。研究样本为分层随机抽取的北京市292名中学生,对其三视角问题行为的施测结果进行了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的分析,结果表明:(1)中学生问题行为三视角六因子的MTMM模型构想效度良好;(2)评定者对问题行为的评估有影响,存在评定者效应,而且评定者效应对内倾问题因子比对外倾问题因子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梅西州州长缺位,州议会决定从下属八个市的市长中选任。经全体议员会议考核评议,三个市的市长成为候选人:一个是瓦比市的汤姆,一个是多凯市的岛格,另一个就是尼尔都市的肯迪。在这三个人当中,汤姆的呼声最高,岛格次之,肯迪稍逊。  相似文献   

3.
《十戒功过格》及其伦理思想特色陈霞道教劝善书最能体现道教伦理思想的特色,是道教宗教道德在宋元明清时代的主流。道教劝善书的总体伦理思想是教人行善立功、达到长生成仙的目的。“功过格”是道教劝善书中的一类。“格”即量度的意思。李善注引《仓颉篇》说:“格,量...  相似文献   

4.
“四字格”是汉语中四个音节构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组合格式。在遣词造句中,首先把四个单音节词组合成一个整体,然后再以板块的形式出现在句子之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四言熟语、成语及其他四音节词组。 汉语音乐性强,要求音节平稳、节奏和谐、结构对称,这是“四字格”得以形成的客观需要;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比重大,便于灵活运用,又为“四字格”得以实现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早在周代就形成的四言诗及后代辞赋、骈文的影响,也是“四字格”日益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字格”的来源,可分为常见用词法构成、寓言故事概括归纳、古书语句的节缩和扩展三种类型。 一、常见构词法构成  相似文献   

5.
从成龙的职业生涯来看,他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其一是在香港本土的两个十年;其二是在本土大火后打入好莱坞国际市场;其三是在内地电影产业改革之后,成龙回归华语影坛,逐渐向大陆主流意识形态靠拢。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梳理和分析,探析成龙采取何种文化姿态在跨区域的过程中获得身份认同,能够管窥其背后香港电影文化身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失信的种子     
“三天之内打电话给你。”主管微笑着说。“谢谢。”格临把文凭放回手提包。 这已经是第四天了,主管并没有打电话给格临。应该是没有被录用。格临心里很明白。  相似文献   

7.
失信的种子     
“三天之内打电话给你。”主管微笑着说。“谢谢。”格临把文凭放回手提包。 这已经是第四天了,主管并没有打电话给格临。应该是没有被录用。格临心里很明白。  相似文献   

8.
封建社会后期佛教进一步世俗化,佛教善书因此应运而生。其中的“功过格”这一类善书直接受到道教劝善书的影响,而“宝卷”这一类则由唐代“变文”演化而来。佛教善书用因果报应讲行善得福、作恶遭殃,即人所遭遇的一切都由自己的行为决定这个道理,在明、清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革命民主主义的辩证法。这个理论的特点是由它的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决定的。其历史背景集中表现在三点上:其一,波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其二,第二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危机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德国工人运动的危机;其三,俄国革命。这三点背景决定了她在社会主义的组织形式、社会主义民主等问题上的认识上带有明显的西欧特点,而不同于列宁。其哲学基础是由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构成的:理论基础即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方法论基础即是总体辩证法。由此决定,研究罗莎·卢森堡的革命民主主义的辩证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其一,坚持整体的历史运动的观点;其二,坚持历史辩证法的观点;其三,从危机的视角研究罗莎·卢森堡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目前禅宗研究呈现出语言学转向的轨迹,其中包含了从禅宗语义学研究向禅宗语用学研究的转化。越来越多学者意识到通过语用学对基于日常语言的禅宗文本进行分析具有特殊优势,他们大致从三个路径展开基于语用的禅宗研究:其一是以维特根斯坦为中心的前语用学分析,其二是以奥斯汀为中心的言语行为分析,其三是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为主的禅宗会话涵义分析。这三种路径各有其针对的问题,也取得了相应成果,然而禅宗研究的语用学转向并未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11.
爱情嫉妒与中国人人格特质及其嫉妒反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章探讨爱情嫉妒与大七人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大七人格对嫉妒行为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67名本科生,采用三个嫉妒量表和大七人格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女性的嫉妒及爱情嫉妒显著高于男性;谈恋爱被试的嫉妒及爱情嫉妒显著高于没有恋爱的被试。2)大七人格中外向性、善良、人际关系维度与其爱情嫉妒呈负相关,情绪性维度与其呈正相关。3)大七人格中人际关系、他人指向、事物指向三个维度对嫉妒行为中的报复行为存在预测作用;善良、才干、处事态度三个维度对消极理智行为存在预测,情绪性维度对逃避行为存在预测,善良维度对积极理智行为存在预测。  相似文献   

12.
论人的三重属性的变化发展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三重属性的发展,表现出了一个从类本位到群体本位、到个体本位再到以人的三重属性和谐发展为中心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规律。同时,不同发展程度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各自具体的情况下,其对人的三重属性中某一个或某两个属性的强调和发展是有不同侧重的;不同的个体,其三重属性的变化发展会因其各具体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期、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属性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中西哲学术语的双向格义--以《论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义”原本是魏晋时期流行的解释佛经的方法 :“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 ,为生解之例 ,谓之格义。”(《高僧传·竺法雅传》)对于这句话 ,《哲学大辞典》的解释是 ,“将佛经中名相与中国固有的哲学概念和辞汇进行比附和解释 ,认为可以量度 (格 )经文正义”。冯友兰说 :格义“就是用类比来解释”。① 既然是类比 ,当然不会确切 ,据说 ,“格义”之法被鸠摩罗什更加确切的翻译法所取代。但我很怀疑确切的翻译能够离开两种语言之间的类比 ,比如 ,汉语佛经中“有”和“无”、“空”等术语的意义 ,是否能够离开与道家思想的类比呢 ?“格义”在佛经翻…  相似文献   

14.
公共关系宣传有三种目标,其一,认知目标。组织宣传之后,公众对宣传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知觉、记忆、理解和想象。其二,情绪目标。公众对宣传内容在认知基础上产生了情绪反应,即愉快、喜欢、吸引、满意,悲哀或愤怒等情绪。其三,行为目标,这是最高目标。公众接受宣传之后,按组织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父亲、未来岳父和中学校长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特别是中学时期的性格特征、志趣爱好和思想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最初具有的启蒙主义世界观就是在这三位长辈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中学时期的启蒙世界观主要反映在其三篇中学作文中,他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寓道德于宗教论证之中,追求人格上的完美;崇尚理性,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力求在理性框架中内把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测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GHQ-20的结构及其信度和效度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GHQ-20进行了结构分析并检验其对中国大学生被试的可信性和有效性。被试取自北京市两所高校的一至三年级大学生,共1142人。包括两个分研究,研究一(354名被试 )和研究二(788名被试)。研究一的因素分析提取出三个因子,它们被分别命名为三个不同的分量表:GHQ-自我肯定,GHQ-忧郁和GHQ-焦虑。两个研究结果均发现,GHQ-20的内部一致性满意,其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或者满意或者可接受。效度检验结果表明,GHQ-20及三个分量表均具有良好效度。基于上述结果,GHQ-20可以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较为满意的工具,其分量表亦可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不同心理问题的较满意或至少是可用工具。  相似文献   

17.
有一本逻辑书说:在第一、二、三格的三段论中,如果不遵守这六条特殊的规则(一、二、三格中每格有两条特殊规则,所以共有六条特殊规则),否定它们的正确性,那么,其后果必定是要违反三段论总规则的,反之,遵守这六条特殊的规则,承认它们是正确的,也就一定会是遵守三段论总规则的.符合三段论各格特殊规则,是三段论形式有效(正确)的必要条件,这一点没有问题,不必讨论.但符合各格特殊规则是不是三段论形式有效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文献资料 ,至十五世纪中叶 ,朝鲜人已开始信奉文昌帝君。1 392年 ,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 ,建立李氏王朝 (1 392 - 1 91 0 ) ,以“朝鲜”为国号 ,制定了与明王朝和睦友善的邦交国策 ,积极输入汉文化 ,努力发展朝中睦邻关系 ,开创了两国关系史上最为亲密的时代。 1 393年 ,国都由开城迁往汉阳 (今汉城 ) ,随即在汉阳北部镇长坊 (今汉城三清祠 )新建崇奉道教的昭格殿。世祖十一年(1 4 65) ,昭格殿大肆扩建 ,升格为昭格署 ,成为官方机构。在昭格署的三清殿里 ,就供奉着梓潼帝君(即文昌帝君 )的神像 ,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普化天尊等同居一殿…  相似文献   

19.
“格义”是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中国人对佛教的一种理解方法,可分为狭义“格义”与广义“格义”两种。就东晋道安的佛学诠释思想而言,他针对小乘毗昙学多涉及名相概念的“事数”而采取了狭义“格义”的解经方法,对大乘般若学的“性空假有”思想则采用了广义“格义”的诠解方法。道安通过灵活使用两种不同意义的“格义”方法,促进了小乘毗昙学和大乘般若学在中土的广泛流行,特别是他在研究方法上从狭义“格义”转换到广义“格义”,显示了中国僧人在促进印度佛教中国化和建立中国佛学理论上的努力,这为我们当代中国佛教和宗教学研究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个基于分布式表征的计算模型,通过并行分布加工方式完成六类汉语句子的格角色分配任务。模型是一个四层的前传网络,包括输入层(词的分布式表征层),两个隐层,输出层(格角色层);其中第一隐层的一部分反馈到输入层。模型采用误差反传算法,通过提供学习样本和目标输出,不断调整三个权值矩阵,使得网络稳定时能得到正确的结果。经过训练后的网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还对这种方法与传统的符号处理方法作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