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南宋道教学者陈甫方《农书》中的农学思想进行了系统考述,从农学这一新角度深化了道教科技思想的研究。作者指出:陈甫方在中国农学史上的一大特殊贡献在于其所著的《农书》建构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农学体系,这是前无古人的农学体系思想;书中所阐发的土地利用规划思想、“地力常新壮”的土壤思想和农业经营思想也是陈甫方农学思想的特色之处,在中国传统农学思想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2012年6月,袁名泽博士的新著《道教农学思想发凡》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盖建民先生主编的"道教科技研究丛书"之一.该书从纵横两个方面剖析了道教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关系,理清了道教农学思想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盖建民教授在书的序言中高度评价了此项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认为,此书是道教科技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是国内外第一部以道教农学思想为主题的专著,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道教科技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无上秘要》是北周建德六年(577)平齐后武帝宇文邕主编、由通道观学士参与编撰的一部道教类书。原共一百卷,有二百九十二品。明道藏存六十七卷,毎卷下有品名,然品名与敦煌目有异,且不全;存卷中又有缺品。本文利用敦煌本目录与明道藏本目录对校,以见其原来的结构;并将之与教外的类书以及现在尚保存完整的北宋道教类书《云笈七籤》作了比较,指出《无上秘要》与《云笈七籤》的同异,还有儒、道两种类书体现出的两种不同的观念体系。又通过对《无上秘要》的结构的具体分析,揭示其编纂思想及整合后的南北朝道教的教义体系。  相似文献   

4.
敦煌写卷BD14677是佛教徒以佛性论义疏《老子》的残卷。写卷可题作“义疏”,因为佛教徒讲疏外书也属义疏学。写卷当作于武周时期,与写卷S6044虽不可缀合,但确属同一类文献。写卷并非道教重玄学派的著作,虽然二者皆据佛理,但仍存不少差异。写卷主旨是以华严宗圆教思想重释《老子》。所言“摄末归本”,并非唯识学“五重唯识观”之一,而是华严宗“事理无碍”观。所言“一相即一切相”则是华严宗“事事无碍”观。所言“有为互无”则是华严宗“括六相”的圆融观。写卷体现当时佛教兴盛,直接义疏道教经典,以广宣教义,故在隋唐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久迈 《宗教学研究》2012,(1):153-157
《龙树意庄严》是西藏近代学者更敦群培的一部论著。他在继承西藏前期中观思想的基础之上,综合自己的认识,对西藏后期中观思想——格鲁派的名言量思想进行了深刻批判。其间有二十一首偈文,概括了《龙树意庄严》中“名言量”批判要点,即缘起中无量、名言识有性等的思想。作者对缘起性空的中道思想做了深刻的反思,蕴含了他对宗教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久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08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道枢》集南宋前道教修炼方术之大成,内容以生命为核心,有相当完备的生命观体系。基于《道枢》在道教文献中的重要地位,梳理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对把握道教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窥探南宋前道教生命观之概况,相当有价值。本文着重从生命局限性之体认、生命超越可能性之把握、生命智慧的现代意义三个层面,对《道枢》的生命观进行探讨。 逢礼文,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宗教.围绕“道”的信仰,道教历史上对《老子》的注本众多,各种注本通过对《老子》之“道”这一基本哲学范畴的解释,作为其立说的基础,其中《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两部较早的重要注本,对“道”的不同解释,体现了道教形成过程中基本思想的重大转变,对研究早期道教的特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管子》与《齐民要术》表有枝叶之异,而里则本根相连。二书在“重农思想”、“民本思想”、“大农业观”、“农时观”、“科技兴农思想”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相通性,甚至可以说相通相同、一脉相连;然而由于成书年代的不同,在“商业思想”方面却有很大差异。《齐民要术》重农而富民强国的思想是直接受了齐文化深刻影响的。《管子》与《齐民要术》可谓广义齐文化园地里的双璧。二书的智慧都对当今社会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因而,如同《管子》一样,《齐民要术》亟需深入研究、有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道教通史》(五卷本)在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下,于2019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凡350万字。主编卿希泰先生(1927-2017),原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中国道教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与建设者。詹石窗教授,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老子研究院院长,卿希泰先生的开门弟子。该书是继《道教文化新典》《中国道教思想史》(四卷本)之后,师生的第三次大型研究项目的合作。编写团队在《中国道教史》(四卷本)的基础上,展开修订、创作和提升等工作,历时十载而成。该书的面世,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道教通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徐佳 《中国宗教》2023,(9):64-65
<正>《南华真经》,即《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是中国哲学和文学的代表作,也是道教的重要经典。因庄子在道教中被尊为“南华真人”而得名,与《道德真经》《周易》合称“道教三玄”。《南华真经》所阐述的“神仙学说”,历来被后世道教所继承和演绎,其中关于“道”的描述、神仙形象和仙境的描写、修身养性的方法等,都对后世的道教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南华真经》的长生久视理论,是道教“仙道贵生”思想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厨供是道教斋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不少相关记载,如P.3562v《道教斋醮度亡祈愿文集》便极为典型,其中抄自于唐代文献的厨供,与经教道教的规定基本一致,而在归义军时期,出现了不少有悖于经教道教所规定厨供的内容。通过对敦煌道教活动中厨供具体内容的梳理,并比较敦煌道教与经教道教厨供之异同,可对敦煌道教世俗化的具体情状及原因作进一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道教属于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但是对他的研究,在宗教学研究中则是较为薄弱的。20世纪初,学术界开始对道教进行研究,但到50年代,成果寥寥。仅有少量的专著与论文而已。80年代以前,道教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太平经》和与农民起义有关的一些研究,真正开始有规模的研究,是在80年代以后,特别是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培养了大量的学者,并以道教研究为其特色,为当代中国的道教研究打下了基础。2000年我国道教著作出版了24本,属于研究类型的著作有10本,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弱。 唐大潮著《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3.
单位唁电     
正1.国家宗教事务局四川大学:惊悉卿希泰先生不幸逝世,万分悲痛,谨致以深切哀思与悼念!向卿先生的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研究学者、宗教学家,曾负责创建我国高校第一个宗教学专门研究机构——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历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等职。卿先生编著的《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纲》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7月 1 9日 ,“道家与生态文化”研讨会在著名风景区瓦屋山召开 ,会议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省道教协会、洪雅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四川省副省长马开明出席了会议。瓦屋山又名蜀山 ,位于四川省洪雅县 ,相传张陵曾在这一地区传教 ,今有始刻于“熹平二年三月一日”(公元 1 72年 )的《张道陵碑》问世 ,著名学者卿希泰教授经考证后认为“瓦屋山道教文化的底蕴相当深厚 ,堪称道教胜地” ,“是道教发祥地之一” ,“道教生态文化的活样板”。与会代表结合瓦屋山的生态样板 ,对道教的生态文化观、伦理观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透过对敦煌区域道教的研究来看在初盛唐时期、吐蕃统治时期、归义军时期三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敦煌道教的复杂历史命运及特点,并揭示其对于中古道教研究所具有的意义。其次,在敦煌区域道教研究的基础上看道教的特点,并揭示道教在西北地区维系本民族团结、导化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走入中国文化大家庭、接引佛教中国化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道家、道教、儒学的《周易》思想同源这一观点出发,结合朱熹的《河图》《洛书》观,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朝鲜李朝时期的“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作者在文中指出,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虽然直接来源于朱熹的《易学启蒙》等著作,但亦受北宋初年道教大师陈抟《龙图序》的影响。退溪的易学思想同道教的《河图》《洛书》观有密切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7.
敦煌西云观     
敦煌,作为一个佛教文化胜地而著称于世,然而,在历史上众教林立的敦煌,道教也占有它重要的一席之地,并且留下了西云观——这座辉煌的道教宫观。 西云观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相传很久以前,王母曾居三危,乘青鸟往来于瑶池之间,因而东来紫气,西呈祥云,登古城而晚眺,见霞光辉于垣西。当地群众集资修观于斯,故誉名“西云观”(又名“栖云观”)。敦煌西云观与三危山的王母楼、老君堂遥相对峙,和月牙泉古庙群鼎足三立,是通两关(玉门关、阳关)的必经之路,又是敦煌道教三大活动中心之一。创建之  相似文献   

18.
刘聪 《管子学刊》2008,(3):71-75
《太极图说》与道教的关系是周敦颐思想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太极图说》的内在理路,可以发现《太极图说》表达的是“时间在先”的宇宙生成意,其首句应为“自无极而生太极”。结合周敦颐在《咏阴仙丹诀诗》中自述其与宋初道士陈抟思想的关系,能够看出《太极图说》的“自无极而生太极”是直接源自于道教的宇宙生成理论。当朱熹面对《太极图说》的三个不同传本,为调和《太极图说》与其自身思想的关系,他选择了“无极而太极”作为《图说》的首句,进而否定了《图说》的道教渊源。  相似文献   

19.
正纪念傅圆天大师(1925—1997)登真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弘道利人、服务社会:傅圆天大师道教思想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论文集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主编,朱展炎、周冶副教授副主编,内容涉及傅圆天大师的生平、思想以及青城山的道教历史与文化传承等主题,对保存当代中国道教尤其是四川道教史料文献、促进相关道教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基督教与道教伦理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暨基督教研究中心承办、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及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所协办的“基督教与道教伦理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004年10月29-31日在四川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宗教》杂志社、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云南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湖北襄樊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及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